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闫茹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探讨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要素合理流动、绿色低碳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赋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提出有针... 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探讨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要素合理流动、绿色低碳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赋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的时空分异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高杨 杨洋 吴振磊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8,F0003,共16页
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在测算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城乡融合水平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水平,综合利用核密度估计、Da... 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在测算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城乡融合水平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水平,综合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揭示联动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从经济、制度和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出发,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联动水平时空分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联动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距优质协调还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联动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联动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组间差异;各地区联动水平逐渐呈现出稳定的“高—高”“低—低”的空间集聚特征;城镇化发展、交通通达性、人口规模、人力资本、市场一体化、互联网普及率、教育投入、政府公共支出对联动水平空间差异的作用力依次降低,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具有明显差异;不同影响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呈现出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本文的研究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区域协调发展 联动水平 时空分异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勇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7期11-14,共4页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开头。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城乡区域经济,我们应从宏观区域经济、综合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区、基本经济区...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开头。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城乡区域经济,我们应从宏观区域经济、综合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区、基本经济区四个层次建立完善的区域经济体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内涵,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完善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各地区大体一致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进到问题地区投资等内容的区域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城乡区域协调 工业化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同旺 《村委主任》 2024年第5期35-37,共3页
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讲述了如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首先阐述江苏省东海县概况;其次总结东海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最后以东海县为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提高城乡区域一体... 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讲述了如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首先阐述江苏省东海县概况;其次总结东海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最后以东海县为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提高城乡区域一体化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区域 协调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典型强示范 推动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
作者 《海洋与渔业》 2024年第2期10-11,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2022年12月8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要突出县域振兴,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布局 生产力布局 新型城镇化战略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区域协调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国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十二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可侠 彭玉婷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5-141,279-281,共10页
"十一五"期间,安徽总体经济实力增强,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但仍存在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大、结构性问题突出等问题。在未来5年规划中,安徽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线,依托核心城市和重点... "十一五"期间,安徽总体经济实力增强,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但仍存在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大、结构性问题突出等问题。在未来5年规划中,安徽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线,依托核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密切产业联系,合理空间分工布局,加强商务环境建设、合作环境建设、政策环境建设和区域间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开创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十二五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经济促进陕西经济全面协调发展——陕西区域经济研究·榆林论坛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白永秀 岳利萍 严汉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陕西区域经济研究·榆林论坛” 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 区域竞争力 特色经济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域下雄安新区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程世勇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7,共7页
城市群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无疑是新生事物。无论是城市化进程,还是城市群发展,其作为市场规律的空间演化机制,在大国崛起过程中不仅具有规律性的路径特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竞争优势... 城市群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无疑是新生事物。无论是城市化进程,还是城市群发展,其作为市场规律的空间演化机制,在大国崛起过程中不仅具有规律性的路径特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竞争优势。雄安新区建设在京津冀城市群及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制度示范功能。打破城乡分割,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有助于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红利。雄安新区应依托土地、社会保障与住房制度的三维联动,发挥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双重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双向互补、乡村振兴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城乡融合 区域协调发展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刍议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科学统筹城乡发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是新时期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策略的重大创新,也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城乡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难点与前沿问题。实践表明,促进传统城乡发展体制机制转变是破解城乡二元... 科学统筹城乡发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是新时期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策略的重大创新,也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城乡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难点与前沿问题。实践表明,促进传统城乡发展体制机制转变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与调整城乡关系的本质属性,重视市场与政府不同作用的恰当发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城乡区域良性互动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定时空存在由城乡发展初始条件所决定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基于国外处理城乡关系的历史实践与经验借鉴,中国新时期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阶段,通过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新型生态宜居社区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有效举措,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区域协调 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 城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强省建设为支撑促进河南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占仓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6,共8页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河南历来在中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目前,河南以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占全国1/10的粮食,为确保国家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新目标,...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河南历来在中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目前,河南以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占全国1/10的粮食,为确保国家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新目标,河南需要与时代同步,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并以此为支撑,通过较快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全省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农业强省,河南需要多措并举:以改革创新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有新担当,以乡村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恒久之力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下硬功夫,以更加充足的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强省 城乡融合 区域协调发展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区域发展从“块自为战”向协调互动跨越——以江苏的成功实践看我国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进步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松年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2008年第9期17-21,共5页
该文以江苏案例,全国视野,对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一面着力于谋求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一面注重推进区域合作,促使省内经济欠发达、不发达的地区明显加快发展步伐,打破行政壁垒下城乡、市县"块自为战"的传统格局,向着城乡、区... 该文以江苏案例,全国视野,对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一面着力于谋求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一面注重推进区域合作,促使省内经济欠发达、不发达的地区明显加快发展步伐,打破行政壁垒下城乡、市县"块自为战"的传统格局,向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跨越。文章理性探研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合作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指出:江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全国有一定的超前性,可给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整体推进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荣增 袁向向 何春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5,共10页
在厘清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定量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区域差异。在积极宽松的政策引导下,2012—202... 在厘清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定量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区域差异。在积极宽松的政策引导下,2012—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的综合评价指数逐年递增,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由极度失调阶段过渡到轻度失调阶段。不同规模城市间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而城乡融合发展滞后是制约两个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在研究时间段内有小幅下降的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要在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实行差异化调控策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 耦合协调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琴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38,共2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际化和产业化带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国扬 方中权 +1 位作者 刘欣文 邱湘琪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5期33-37,共5页
以广州经济国际化的理念引领广州城乡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以乡镇为单位,提高乡镇政府"经营"镇域的水平;二是以广州支柱产业的配套产业和广州专业市场所依托的产业来促进乡镇产业的发展,增强乡镇自我发展的能力;... 以广州经济国际化的理念引领广州城乡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以乡镇为单位,提高乡镇政府"经营"镇域的水平;二是以广州支柱产业的配套产业和广州专业市场所依托的产业来促进乡镇产业的发展,增强乡镇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以区域产业专业化和国际化为导向,发展镇域主导产业体系;四是形成专业镇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国际化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协调性的城乡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青梅 付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78,共5页
提出四参量经济发展协调性构性,用于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模型中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程度、区域之间经济增速差距、区域之间经济质量差距、区域之间经济效率差距4个因素的影响,并为其配置相应权重.根据西安市1... 提出四参量经济发展协调性构性,用于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模型中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程度、区域之间经济增速差距、区域之间经济质量差距、区域之间经济效率差距4个因素的影响,并为其配置相应权重.根据西安市13个区县2010-2018年的相关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西安市整体区域经济协调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尚可,协调性达到了0.532;未央区的协调性近几年增幅最为明显,从0.6快速增长到0.8的水平;周至县的经济协调性最差,还需要更大程度地予以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 城乡一体化 区域经济发展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雪松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0,共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经济结构 经济体系 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布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 城乡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的网络机制——基于企业跨区域网络化成长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洁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年第3期24-26,共3页
企业跨区域成长并不是企业完全迁移到另一地区,而是表现为跨区域的网络化成长模式,即在进入地成立子公司或将企业活动的一部分从企业原生地迁移到进入地,可以加快区域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因此,企业的跨区域... 企业跨区域成长并不是企业完全迁移到另一地区,而是表现为跨区域的网络化成长模式,即在进入地成立子公司或将企业活动的一部分从企业原生地迁移到进入地,可以加快区域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因此,企业的跨区域网络化成长是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驱动因素;以企业的跨区域网络化成长为动力,以产业网络构建为手段,建立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将促进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区域协调 网络机制 企业跨区域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度的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36-138,共3页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乡协调 协调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乡共同富裕耦合协调测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禄峰 马姣梅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0期155-162,共8页
以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为目的,构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乡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 以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为目的,构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乡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耦合协调水平逐渐上升;31个省(市、自治区)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等级,并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差异特征;农业生产创新和城乡区域发展是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观察期内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性逐步缩小,耦合协调度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其次是区域间的交叉效应,区域内的影响程度最小。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乡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缩小区域差异,不同地区应当因地制宜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乡共同富裕 耦合协调 时序演变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提升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路径选择——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强 冯同旺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6期19-20,共2页
在过去的一年我县区域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文章在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东海县实际情况,对东海县区域城乡建设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力图找出区域城乡... 在过去的一年我县区域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文章在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东海县实际情况,对东海县区域城乡建设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力图找出区域城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区域发展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