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颜太史真稿》一卷 |
乔敏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一九四九:在“十七年文学”的转型节点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联性》论纲 |
丁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3
|
“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学科史意义 |
曾令存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4
|
《十七史商榷》的历史考据学方法与成就 |
张连生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5
|
析《十七史商榷》的学术成就及其局限 |
刘玲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6
|
关键词中的历史总体性与丰富差异性--以“十七年”出版史研究的“人民出版”为例 |
张国功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7
|
戏曲史相关概念在“十七年”时期的确立及其学科史意义 |
黄静枫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8
|
关于汉文帝免田租十三年的历史传说 |
彭雨新
|
《江汉论坛》
|
1983 |
3
|
|
9
|
《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与碑史互证 |
武威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0
|
简论《十七史商榷》 |
单远慕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1
|
从《十七史商榷》看王鸣盛品评历史人物的特点 |
刘玲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2
|
一部有裨经济史研究的著作——《十四—十七世纪中国钢铁生产史》评介 |
杨旸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3
|
《宋书·蔡兴宗传》以女妻姊之孙辨析——《十七史商榷》摘误一例 |
曹文柱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4
|
从“前四史”到“二十四史” |
赵志伟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5
|
中国电影史链条上的主旋律电影及其未来走向 |
彭涛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2
|
|
16
|
王鸣盛对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贡献 |
许苏民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7
|
清国史馆与《清史列传》 |
王钟翰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2 |
7
|
|
18
|
王鸣盛论史的卓识——以六朝政治、军事地理为中心的考察 |
施建雄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9
|
史学危机:症结与超度 |
徐梓
|
《江汉论坛》
|
1987 |
5
|
|
20
|
丁谦的历史地理研究 |
徐兴海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