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研究(1949-1966)——基于对《历史研究》的考察 |
杨凤城
付吉佐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2
|
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
胡艺华
|
《毛泽东研究》
|
2014 |
2
|
|
3
|
民族与阶级视野中的“甲申史论——“明亡三百年”与194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
吴舒洁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0 |
2
|
|
4
|
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评析 |
胡艺华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2016 |
1
|
|
5
|
1949-1966: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绕不过去的“十七年” |
胡艺华
|
《毛泽东研究》
|
2016 |
0 |
|
6
|
走向中国风格的丰富、创新和提升——简述这十年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建设新发展 |
路侃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2 |
0 |
|
7
|
扩展文献视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深广度 |
胡逢祥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8
|
马克思主义2001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李佃来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1 |
0 |
|
9
|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史学 |
杨艳秋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0
|
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重读《简明中国通史》 |
李大生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1
|
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论史家修养 |
徐国立
李庆祥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2
|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上的演讲 |
王伟光
|
《理论视野》
CSSCI
|
2009 |
6
|
|
13
|
改革开放以来“十七年史学”研究评估 |
黄广友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4
|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即将召开 |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0 |
0 |
|
15
|
论马克思的美学发展与当代艺术的生产 |
郭天慈
|
《艺术家》
|
2020 |
0 |
|
16
|
“人民电影”:“十七年”电影与苏联电影“同质”论 |
洪宏
|
《扬子江(评论)》
|
2007 |
9
|
|
17
|
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趋势评析 |
赵轶峰
高二音
|
《史学集刊》
|
1987 |
5
|
|
18
|
关于十七年——从乔木同志的两篇文章谈起 |
龚育之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7
|
|
19
|
发挥中国史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
刘铁松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1997 |
0 |
|
20
|
《史学集刊》复刊号至一九八二年总目录 |
|
《史学集刊》
|
198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