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感政治与“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再解读 |
高强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讲话》与“十七年”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叙事策略——以舒群《这一代人》为例 |
李佳奇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一个主题三种模式”——论苏联工业题材小说对十七年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范式作用 |
刘骧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4
|
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评价问题与反思 |
陈思广
廖海杰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3
|
|
|
5
|
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钢铁”意象 |
张文诺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6
|
“民间信仰”与诗化乡村——论“土改”和“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民俗审美 |
肖向明
杨林夕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4
|
|
|
7
|
论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的真实性 |
林霆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8
|
“十七年”东北工业小说的自我解构 |
高翔
夏永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9
|
“十七年”小说的叙事伦理——以农村题材小说为考察对象 |
谢有顺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0
|
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对十七年上海文学的一种考察 |
李力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11
|
改造与成长:“十七年”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书写规约 |
杨利景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12
|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风俗描写 |
魏宏瑞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1
|
|
|
13
|
风俗话语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叙事 |
李莉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
14
|
神话思维与现代性的耦合:“十七年”工业题材电影中的工业奇观 |
胡琴
徐广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15
|
变异与迷失——“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反思 |
程世洲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1
|
|
|
16
|
现代化工业进程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历史性探寻——兼论“工业题材小说”的命名问题 |
巫晓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17
|
产业高歌的视觉符码与仪式呈现--“十七年”电影中的社会主义工业景观 |
路春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
18
|
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新发展——谈蒋子龙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成就 |
吴济时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2 |
2
|
|
|
19
|
也谈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歉收的原因 |
孙自筠
|
《学习与探索》
|
1983 |
0 |
|
|
20
|
无法告别的革命:“十七年”以来乡土文学的现代性困境 |
孙晓文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