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影符号学视域下“十七年”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叙事表达 |
刘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2
|
“十七年”时期中国动画“民族性”审美理论话语的生成 |
祝明杰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十七年”电影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与传播 |
黄叶蕊
黄文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动画电影的回顾与展望 |
吕锋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5
|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
吴秀明
葛舒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十七年”中国电影中的基本美学形态与国家意志 |
金丹元
徐文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7
|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现代性及其冲突 |
祝晓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8
|
借鉴·传承·弘扬:论时代语境下“十七年”中国动画民族美学显影(1949-1966) |
曲朋
张小雪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9
|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之我见 |
饶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0
|
十七年时期中国作家游记中的西方形象 |
赵小琪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新中国“十七年”的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与出版 |
朱嘉春
秦茂盛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十七年文学改编电影作品中乡土中国书写研究 |
贾安民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3
|
新古典主义的成熟与现代性的遗忘——对中国20世纪文学中“十七年文学”的一种阐释 |
陈美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14
|
略论十七年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调查 |
赵庆云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5
|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 |
姚立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6
|
论“十七年”时期中国儿童小说的儿童形象嬗变 |
王家勇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7
|
一九四九:在“十七年文学”的转型节点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联性》论纲 |
丁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8
|
家国构想与民族仪式的交合同构——“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互动仪式研究 |
高力
张爱坤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9
|
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期刊封面中的木刻版画探析——以1949年——1966年部分期刊为例 |
武大明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20
|
十七年时期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特点及得失 |
陈峰
|
《齐鲁学刊》
CSSCI
|
202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