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7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与思考——“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案例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钦舒 张琳 陆真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40,共4页
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卤族元素的内容 ,探讨了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实施步骤、过程 ,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个注意点。
关键词 高中 化学 研究性学习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林荫环境下紫外辐射的人体健康曝露时长测算
2
作者 孙睿霖 王成 +2 位作者 韩文静 边琦 张淑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9,共9页
【目的】量化人体在林荫环境中通过日光紫外辐射安全合成维生素D(避免红斑效应危害)的最佳曝露时长,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健康导向的城市户外空间设计及居民户外活动时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11种典型城市乔木,实测四... 【目的】量化人体在林荫环境中通过日光紫外辐射安全合成维生素D(避免红斑效应危害)的最佳曝露时长,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健康导向的城市户外空间设计及居民户外活动时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11种典型城市乔木,实测四季、5个时段(08:00、10:00、12:00、14:00和16:00)的林荫下紫外辐射强度,并基于我国居民皮肤最小红斑剂量和维生素D最低合成剂量(10μg),计算人体曝露时长,对林荫紫外辐射与各林分结构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关键影响因子,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林荫健康曝露时间估算模型。【结果】(1)林荫环境可使曝露时长增至林外的2~13倍,夏季延时效果最为明显,达林外的8倍以上;(2)林分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是生长季影响林内红斑紫外辐射量,进而决定紫外线曝露时长的主要林分结构指标,郁闭度为0.4时,林内健康曝露时长约为林外的1.8倍,此后郁闭度每提高0.2,可延长约50%时间;(3)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以日光紫外线指数和林分郁闭度估算林荫健康曝露时长模型(R^(2)=0.47)。【结论】林荫环境能够营造相对温和的紫外辐射环境,满足国人适度曝露于紫外线辐射的健康需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林荫环境,可实现对日光紫外辐射健康效益与风险的协同调控,显著延长居民户外活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光环境 紫外辐射 红斑效应 维生素D缺乏 人体健康 郁闭度 城市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中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评《体育中的化学》
3
作者 赵娜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02-I0002,共1页
体育锻炼是当前全民增强体质、增进人体健康的主要运动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心肺功能,有利于肌肉的生长和身体的发育。而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极大的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愉悦人们的身心、调节情感状态等。科学的体育锻炼离不开化学... 体育锻炼是当前全民增强体质、增进人体健康的主要运动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心肺功能,有利于肌肉的生长和身体的发育。而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极大的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愉悦人们的身心、调节情感状态等。科学的体育锻炼离不开化学元素的参与,化学元素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参与人体内的运动系统,提供所需能量,使人们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延缓出现疲劳状态而能长时间进行耐力运动。《体育中的化学》(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03月)由阿古利达斯(法)等著,由黄平、王小飞翻译,该书结构清晰,论述严谨,语言精炼,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对当代体育中的化学进行探究,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突出了理论的系统性,又兼顾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当代体育 人体健康 疲劳状态 化学元素 耐力运动 心肺功能 所需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及灰尘中多环芳香类污染物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玲池 郝炜伟 +1 位作者 王子倩 田密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4-1280,共17页
多环芳香类污染物(PACs)多具有较高的毒性,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及口腔摄入进入人体.因此,准确评估其人体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大气及灰尘中PACs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国内人体健康... 多环芳香类污染物(PACs)多具有较高的毒性,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及口腔摄入进入人体.因此,准确评估其人体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大气及灰尘中PACs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国内人体健康风险现状,重点对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并对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改进提出了建议.终身致癌风险增量模型能较好地评价大气及灰尘中PACs各种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是目前运用最为普遍且认可度较高的方法.但该方法中人体生理学参数在选择上应尽量采用本地调研结果,其中一些毒理学参数还需要更多的研究降低其不确定性.概率风险评估可以反应更真实的健康风险分布,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多依据.此外,在前期研究中被忽略的方面,如大气气相PACs以及皮肤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也同样重要.本文可为准确评估PACs的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香类污染物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模型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与学的整体设计
5
作者 刘四方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 开放式教学 教具 学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窗景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核心内容、关键问题及展望
6
作者 姚天祎 林葳 包志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4,共7页
窗景是长期身处室内的人群接触外部空间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窗景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价值愈发重要。虽然关于窗景与健康的研究日渐增加,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尚未得到系统梳理,其核心内容有待明确,关键问题需被提出。基于... 窗景是长期身处室内的人群接触外部空间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窗景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价值愈发重要。虽然关于窗景与健康的研究日渐增加,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尚未得到系统梳理,其核心内容有待明确,关键问题需被提出。基于中英文重要数据库中的109篇高相关度文献,从研究数量、主题、地域、内容分析了窗景与人体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窗景领域的研究进展呈现出以下态势:1)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2)研究主题呈现多样性;3)研究地域具有潜在全球性趋势;4)研究内容不断深入。通过梳理研究进展,认为窗景要素的影响机制是当前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凝练窗景主客体要素的构成关系,围绕景物要素、建筑物要素、人物要素3个维度对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并对各要素所涉及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归纳。随后在“窗景与人体健康”的核心命题下,提出研究框架和5类关键问题,包括窗景景观特征要素构成研究;窗景健康效益的群体性研究;窗景影响人体健康的系统路径研究;窗景与健康的跨尺度研究;健康导向的窗景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并围绕学科交叉、人群适应、应用融合等层面提出面向未来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窗景 人体健康 影响机制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健康理念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7
作者 郭锐利 段耀亮 +1 位作者 袁玥 李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6,共5页
为探索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思路,寻求城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特征,基于人体健康理念,构建动力(Dynamic)-管理(Management)-服务(Services)(DMS)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黄河流域代表性城市濮阳市2... 为探索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思路,寻求城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特征,基于人体健康理念,构建动力(Dynamic)-管理(Management)-服务(Services)(DMS)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黄河流域代表性城市濮阳市2013~2022年各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产水模数在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变异系数和权重最大;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评价指数最高;“十三五”时期是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时期;水动力状况是影响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健康 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 变异系数法 黄河流域 濮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茶叶对人体健康的生理效应
8
作者 周珊珊 张国胜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33-35,共3页
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常把饮茶作为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长期饮用,对健康非常有益。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茶具有许多健康功效,包括延缓衰老、抗癌、降血脂、减肥等。本文... 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常把饮茶作为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长期饮用,对健康非常有益。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茶具有许多健康功效,包括延缓衰老、抗癌、降血脂、减肥等。本文介绍了茶叶中各种主要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了一些常见茶对人体健康的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饮茶保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人体健康 生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健康的3种城市森林夏季林内紫外线辐射环境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睿霖 王成 +1 位作者 张昶 殷鲁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1500,共10页
以中波紫外线为主的紫外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生物学影响,城市森林能够为居民提供温和的紫外辐射环境。为了解林下紫外线辐射环境特征是否存在树种间差异,对北京市3种常见遮荫树种的夏季林下紫外辐射(UV)强度、林内与林外UV辐射的比值... 以中波紫外线为主的紫外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生物学影响,城市森林能够为居民提供温和的紫外辐射环境。为了解林下紫外线辐射环境特征是否存在树种间差异,对北京市3种常见遮荫树种的夏季林下紫外辐射(UV)强度、林内与林外UV辐射的比值(SR)、UV-B在总UV辐射中占比(UV-B/UV),以及VD合成和红斑效应两种人体作用有效辐射强度(UV_(VD)、UV_(er))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三种林分林内紫外辐射总量是林外的3%-10%,不同林分的林内UV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元宝枫林对UV屏蔽能力最强,其次是栾树林和国槐林;(2)三种林分林冠对不同波长上紫外辐射能量的屏蔽能力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林冠对UV-B的屏蔽能力没有在UVA波段强和稳定,林内UV-B/UV普遍高于林外,其中元宝枫林最高,其次为栾树林,国槐林最低;(3)林冠明显改变了日光UV_(VD)和UV_(er)两种人体作用光谱曲线的形态,三种林分内的人体作用光谱曲线形态相似,强度上,林内外UV_(VD)/UV_(er)值均接近1,不同林分间没有显著差异;(4)胸径、无截取散射、平均叶倾角、叶面积指数和叶片透光性等树种特性或林冠结构特征会影响林内UV的强度,但不同林分内的紫外辐射光谱曲线变化趋势和波峰、波谷的位置基本一致,说明林内UV光质特征的树种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城市森林 人体健康 城市光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片中11种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伊敏 龚粤宁 +3 位作者 习丹 李炯 旷远文 王发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9-765,共7页
为探讨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片营养特征及重金属含量水平,测定了保护区16个优势树种叶片中N、P、K、Ca、Al、Na、Mg、Mn、Ni、Cu和Pb共1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在叶片中的变异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叶... 为探讨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片营养特征及重金属含量水平,测定了保护区16个优势树种叶片中N、P、K、Ca、Al、Na、Mg、Mn、Ni、Cu和Pb共1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在叶片中的变异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叶片N、P含量均低于我国陆生植物叶片含量的平均值,叶片Ca、K、Mg含量处于陆地植物叶片的正常范围,叶片Mn含量与广东植物叶片含量接近;16个优势树种叶片重金属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南岭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受P限制强烈;尽管16个优势树种叶片暂未受到重金属和Al毒危害,但因华南地区酸沉降引发土壤重金属活化的风险仍存在,应加强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树木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的定期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常绿阔叶林 生态监测 化学元素含量 森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62
11
作者 任丽新 游荣高 +2 位作者 吕位秀 张文 王秀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67-73,共7页
根据在北京、重庆、上海等城市大气气溶胶的观测结果和气溶胶中有机化学成分的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尺度谱分布、日变化规律及其化学成分的谱分布特征,并与干净地区的结果作比较,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 根据在北京、重庆、上海等城市大气气溶胶的观测结果和气溶胶中有机化学成分的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尺度谱分布、日变化规律及其化学成分的谱分布特征,并与干净地区的结果作比较,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大气气溶胶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及我国富硒食品的开发状况 被引量:72
12
作者 宁婵娟 吴国良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88-90,共3页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抗癌作用等密切相关。适当增加硒的摄入量,对维持身体健康、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硒的生理功能,并概括了我国富硒食品的开发状况。
关键词 生理功能 人体健康 富硒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的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道中 唐玉容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2-43,共2页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产的不断发展,食用菌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菜肴和保健食品.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食用菌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我们用日立180~80型zeeman原...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产的不断发展,食用菌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菜肴和保健食品.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食用菌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我们用日立180~80型zeeman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人工栽培的平菇、猴头菌和野生香菇(均为干品)中的Fe、Zn、Cu、Se、Cr等微量元素及Mg、P、K、Ca等常量元素进行了多次测定,发现其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为丰富,现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微量元素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被引量:74
14
作者 李旭玫 《中国茶叶》 2002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茶叶 矿质元素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中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320-322,共3页
为了研究煤矸石中的金属元素对周围生物体的生物效应,采用数学统计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矸石中几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毒性效应,并提出了防治煤矸石污染的相应对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具... 为了研究煤矸石中的金属元素对周围生物体的生物效应,采用数学统计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矸石中几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毒性效应,并提出了防治煤矸石污染的相应对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金属元素 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的水文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忠耀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硒的水文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杨忠耀(桂林工学院建设工程系)早年人们只知道硒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到50年代,人们才惊奇的发现,硒还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元素,只是其对人体健康的安全阈值宁夏狭窄而已,硒对生物生长和人... 硒的水文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杨忠耀(桂林工学院建设工程系)早年人们只知道硒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到50年代,人们才惊奇的发现,硒还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元素,只是其对人体健康的安全阈值宁夏狭窄而已,硒对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显著作用,已引起医学、地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175-1176,共2页
关键词 微量元素 人体健康 作用机理 癌症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与地壳中的含量大致相似
18
作者 《地理教学》 1994年第3期48-48,共1页
据英国地球化学家测定,人体中所含的化学元素六十多种,其丰度曲线和地壳中元素的丰度曲线非常相似。因为,人们是通过食物、饮水,呼吸和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变换,逐渐形成了某一平衡关系的。
关键词 人体 化学元素 丰度曲线 平衡关系
全文增补中
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小平 吴敬炳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68-72,共5页
本文探讨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微量元素在氧化、还原等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中的迁移富集特点,并对比说明了微量元素在不同水文地球化学垒上的富集特征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如地方病或公害病)。对适合人类健康生活的水文... 本文探讨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微量元素在氧化、还原等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中的迁移富集特点,并对比说明了微量元素在不同水文地球化学垒上的富集特征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如地方病或公害病)。对适合人类健康生活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迁移 富集 人体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颗粒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亚慧 李灼 李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0-1317,共8页
随着塑料制品在全球的大量使用,塑料污染日趋严重,由塑料破碎形成的塑料颗粒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塑料颗粒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再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对人体多个系统... 随着塑料制品在全球的大量使用,塑料污染日趋严重,由塑料破碎形成的塑料颗粒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塑料颗粒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再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另外,塑料颗粒还可与添加剂、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有毒污染物共暴露,对人体产生影响。文章从塑料颗粒的定义、来源、进入人体的方式、检测方法以及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进行总结,为后续防治塑料污染以减少塑料颗粒对人体的有害影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颗粒 微塑料 纳米塑料 人体健康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