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07年中英“海王星号案”与英国在华“事实上的治外法权” 被引量:2
1
作者 屈文生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42,287,共20页
英国在华攫取治外法权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在通过订立中英不平等条约攫取到“条约上的治外法权”(conventional extraterritoriality)前,英国已逐步攫取到“事实上的治外法权”(de fac⁃to extraterritoriality)。1807年中英“海王星号... 英国在华攫取治外法权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在通过订立中英不平等条约攫取到“条约上的治外法权”(conventional extraterritoriality)前,英国已逐步攫取到“事实上的治外法权”(de fac⁃to extraterritoriality)。1807年中英“海王星号案”便是英国攫取在华“事实上的治外法权”第一案。该案发生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夷馆”拒不交凶,不接受广东衙门独立审理该起中英命案的安排。在保商体制乏力和炮舰威慑等情形下,粤省官宪同意英方设立史无前例的“夷馆法庭”,并以中英“会同审讯”的方式进行审判。至此,英方实现了化用1743年中葡“陈辉千案”确立的,原本仅适用于澳门地区的“乾隆九年定例”意图,第一次在华取得了诸如“夷馆审判权”“会审权”等。将原本不具有普遍性的特别定例适用于内地广州,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为英国进一步攫取在华“事实上的治外法权”彻底打开了方便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王星号案” 治外法权 东印度公司 管辖权 “化外人有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私法抑或人际冲突法——《唐律疏议》“化外人”条的法律性质辨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忠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7,128,共5页
《唐律疏议》"化外人"条是我国唐代立法中针对"化外人"案件论定刑名的法律适用原则,"化外人"一词是唐王朝法律中对外族人的泛称。由于唐代社会并不具备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的现实基础,且"化外人&... 《唐律疏议》"化外人"条是我国唐代立法中针对"化外人"案件论定刑名的法律适用原则,"化外人"一词是唐王朝法律中对外族人的泛称。由于唐代社会并不具备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的现实基础,且"化外人"条也不具备冲突规范的基本结构,因此,唐代社会不可能存在现代意义的冲突法制度,"化外人"条也不是冲突规范。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它应看作是人际法律冲突解决的原则,隶属于人际冲突法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化外人”条 人际冲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屋子”之外的“别一洞天”──滇缅边境与艾芜《南行记》 被引量:9
3
作者 沈庆利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3,共6页
“滇缅边境”这样一个文化背景对《南行记》乃至对艾芜的整个创作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艾芜是怀着一颗“懵懂”的赤子之心闯入滇缅边境这块“化外之地”的,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别一世界的人们”的别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以特... “滇缅边境”这样一个文化背景对《南行记》乃至对艾芜的整个创作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艾芜是怀着一颗“懵懂”的赤子之心闯入滇缅边境这块“化外之地”的,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别一世界的人们”的别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以特有的理解和同情包容着它们。艾芜的艺术个性在那块蛮荒之地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寻找到了一份至善至美的人情人性,并刻意表现着滇缅边境这块“蛮荒之地”的“诗意与美好”。借助于滇缅边境那特殊的自然背景,艾芜的“自然情怀”同样得到了展示与发挥。因为在滇缅边境那样一个独特的“野蛮”世界里,与大自然的亲近和直接对立大大简化了“文明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大自然的意象就突现了出来。因此《南行记》中对滇缅边境一带充满着蛮野气息的自然风貌的展现,在现代文坛上表现出卓而不群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缅边境 “化外之地” 自然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