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影响——基于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
1
作者 刘小鲁 马文婷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选取2010-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交叠DID模型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数字化转型年份的增加,该影响逐渐加强... 选取2010-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交叠DID模型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数字化转型年份的增加,该影响逐渐加强。在使用针对异质性处理效应的稳健估计量后,该结论仍然稳健可靠。进一步从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其机制发现:首先,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的结果表明,样本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普遍小于1,资本和劳动要素间呈现总互补关系;其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资本劳动相对效率的显著上升以及资本劳动比的显著下降,但没有持续影响要素的相对价格。这些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具有劳动偏向性,而这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 劳动收入份额 偏向技术进步 异质性处理效应 事件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晶 李婷婷 张文卿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要素收入分配公平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我国持续推进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本文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框架,揭示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进而以...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要素收入分配公平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我国持续推进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本文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框架,揭示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进而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资价格加成比显著提高整体劳动收入份额,进而缓解要素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且这一问题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碳排强度较低行业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此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还通过试点带动效应,进一步改善试点城市临近区域要素收入分配,但这一效果依赖于空间距离。因此,要科学选取低碳试点城市,合理规划试点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推进共同富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转 要素收入分配 偏向技术进步 劳资价格加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偏向型再分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
3
作者 江剑平 李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6,共8页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劳动偏向型再分配是普遍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利用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偏向型再分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劳动偏向型再分配是普遍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质量、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利用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偏向型再分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偏向型再分配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劳动偏向型再分配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科技创新等机制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劳动偏向型再分配并未阻碍资本积累,反而促进了资本积累;财政可持续性有助于强化劳动偏向型再分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偏向分配 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素质劳动 劳动力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要素收入分配中的技术进步偏向性:马克思偏向型还是新古典偏向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岳平 唐路元 钟世川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5,共13页
利用自生能力指数构建分析框架,分别探讨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新古典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以中国的现实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分区域进行经验分析,结论均为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才是影响我国要素收入分... 利用自生能力指数构建分析框架,分别探讨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新古典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以中国的现实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分区域进行经验分析,结论均为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才是影响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类型。以1978年-2013年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无论是固定工资的情况,还是预期工资增长的情况,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更适用于中国,因而未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重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收入分配 技术进步 马克思偏向技术进步 新古典偏向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4,共8页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大小依东、西、中部地区的次序递减;进一步地,FDI质量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偏效应未能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现阶段合理"选资",减轻FDI导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演变--基于1990-2017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陶敏阳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108,共9页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常数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常数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要素间是互补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及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特征降低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分区域及剔除异常值进行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秋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动者,但资本深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却不利于劳动者;城乡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障碍的减少,有利于劳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基于CGE模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涂涛涛 陈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5,共11页
基于中国动态CGE模型,本文考察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的动态关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冲击的收入分配效应取决于技术进步方向与要素替代弹性。基于供给、需求和增长三渠道的分解可知,供给和增长渠道是决定技术进步影响要素收入... 基于中国动态CGE模型,本文考察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的动态关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冲击的收入分配效应取决于技术进步方向与要素替代弹性。基于供给、需求和增长三渠道的分解可知,供给和增长渠道是决定技术进步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重要路径。研究表明,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在长期会促进劳动力报酬份额的减少;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在长期会促进劳动力总体报酬份额的增加,但要素间的互补或替代属性决定了报酬在非熟练与熟练劳动力间的配置。如果技术进步的目标是提升劳动力的报酬份额,那么,应重点发展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技术进步 要素收入分配 动态CGE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丽媛 李繁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务化时,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工业智能化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上升1%,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054个单位。人力资本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人工智能的分配效应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目前产业结构服务化能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人工智能 工业智能化 要素偏向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服务化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溢价如何通过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要素收入分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鹏 常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21,共13页
利用内生增长模型,厘清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技能溢价与要素收入分配的逻辑关系,并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能溢价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决定,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技能溢价上升;技能溢价与要素收入分配的关系受技能... 利用内生增长模型,厘清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技能溢价与要素收入分配的逻辑关系,并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能溢价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决定,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技能溢价上升;技能溢价与要素收入分配的关系受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且因两类要素替代关系的不同,其影响方向也不同;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偏向和技能偏向,且两类要素的替代关系不同,提高技能溢价,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恶化要素收入分配。因此,应继续推动技术创新,改善两类要素的关系,引导偏向型技术进步方向,有效发挥技能溢价对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技能溢价 要素收入分配 劳动收入份额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嵌入、技能偏向与劳动收入分配——基于WIOD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建勇 杨超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4,共9页
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全球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其中资本所有者相对于劳动要素供给者获益更多已成既定共识,但关于劳动收入内部结构演变及其原因的研究却显得相对不足。本文试图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不同技能水平劳动... 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全球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其中资本所有者相对于劳动要素供给者获益更多已成既定共识,但关于劳动收入内部结构演变及其原因的研究却显得相对不足。本文试图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变化。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降低了中等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份额,提高了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份额。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具有更明显的“高技能偏向”,即全球价值链嵌入更能够提高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嵌入使得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体虽没有出现明显的“极化”现象,但已经有微弱的“极化”趋势显现。本文的研究发现为理解“逆全球化发生在发达国家,拥护全球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分配 价值链嵌入 技能偏向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偏向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林辉 董直庆 刘宇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9,共7页
通过构建模型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与技术进步偏向性关系,模型显示:(1)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作用表现出双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组合模式决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而技术进步偏向性更是通过要素产出弹性强化对收入分配结构作用,即纯... 通过构建模型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与技术进步偏向性关系,模型显示:(1)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作用表现出双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组合模式决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而技术进步偏向性更是通过要素产出弹性强化对收入分配结构作用,即纯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影响有限,而且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收入呈现相依性和非线性共变特征。(2)劳动收入份额对技术进步偏向性方向的影响并非固定,而是存在临界效应,当劳动收入占比达到这一临界时,企业对技术进步偏向性选择无差异。若劳动收入占比小于或大于这一临界值时,企业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选择将向两个相反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技术进步偏向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偏向的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博文 孙树强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资本增进型技术是逐渐下降的。人均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以及人均资本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在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中,劳动增进型技术解释了其中的64%,占主导作用,资本增进型技术的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替代弹性 要素偏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分配失衡框架下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7年~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扬波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7,共6页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提高的资本产出比、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以及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利益分配失衡 资本产出 偏向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下家庭债务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新华 朱小青 伍再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85,共4页
文章构建两部门模型诠释技术进步偏向下家庭债务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在测算1997—2017年中国技术进步偏向的基础上,考察家庭债务规模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当资本偏向型特... 文章构建两部门模型诠释技术进步偏向下家庭债务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在测算1997—2017年中国技术进步偏向的基础上,考察家庭债务规模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当资本偏向型特征很强时,家庭债务扩张导致自身的劳资议价能力降低,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放大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政府在鼓励技术进步的同时,应加大劳动收入保障力度和培训投入,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占比,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资本偏向特征 家庭债务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形式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匡国静 王少国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结合CES生产函数构建相对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偏向的理论模型,利用全国时间序列、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并估计不同形式的技术进步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技术进步整体呈资本偏向,不同形式的技术进步偏向... 结合CES生产函数构建相对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偏向的理论模型,利用全国时间序列、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并估计不同形式的技术进步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技术进步整体呈资本偏向,不同形式的技术进步偏向具有差异性;其中,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种形式呈现资本偏向,模仿创新形式呈劳动偏向;不同技术进步形式的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阶段性差异,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有利于资本相对收入份额的提高,模仿创新有利于劳动相对收入份额的提高;自主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逐渐显著,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逐渐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技术进步形式 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分配 模仿创新 资本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技术偏向是否加剧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扬 姜文辉 张卫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共8页
从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推导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据此建立实证方程。随后采用中国1978-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测算其影响规模。研究发现... 从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推导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据此建立实证方程。随后采用中国1978-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测算其影响规模。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内,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深,劳动收入份额越低,要素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各区域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仍然显著为负,但呈现区域异质性。(2)我国技术进步总体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仍然显著为负,东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显著大于中部和东北部以及西部地区。(3)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同;此外,劳动收入份额会随对外开放度和通货膨胀的上升而下降。政府可通过适当的人口政策、就业和社保政策及货币政策实施缓解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技术进步偏向 劳动收入份额 要素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鹏 常远 穆怀中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7,共14页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缓和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全面厘清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及中等收入群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理论模型,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研究中国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利用1993—2015年的...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缓和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全面厘清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及中等收入群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理论模型,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研究中国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利用1993—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GMM估计等分析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不等于1),无论从静态层面还是动态层面,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只要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为正,提高技术偏向性劳动收入份额就可以有效且稳定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而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技术进步偏向 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分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汤毅 罗长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5,178,共7页
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封闭经济条件下关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有偏技术进步、市场结构等影响因素。然而,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这段时期里,经济全球化逐渐影响着每个国家... 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封闭经济条件下关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有偏技术进步、市场结构等影响因素。然而,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这段时期里,经济全球化逐渐影响着每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也影响着要素收入分配的格局,本文从全球化或资本流动改变要素谈判力量和国际贸易导致偏向型技术进步两个维度,考察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全球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劳动收入份额 偏向技术进步 要素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劳动份额U型规律的争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宏鑫 王红领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共3页
在经济学领域,收入分配是个永恒的主题。收入分配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功能性分配和规模性分配。前者的研究源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参与生产活动的各要素会根据各自的贡献,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功能性分... 在经济学领域,收入分配是个永恒的主题。收入分配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功能性分配和规模性分配。前者的研究源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参与生产活动的各要素会根据各自的贡献,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功能性分配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与其分配份额之间的变动规律。后者是以居民个体为对象,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研究,关注的重点是个人之间收入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规律 劳动份额 国民收入分配 古典经济学家 功能性分配 争论 U 生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