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巾帼柔魂的革命唤醒——以晚清谭云波的“剑与头颅”母题画作为中心
1
作者 李宁利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5,共13页
晚清画报以图画叙事,以记录新闻、开通群智、启蒙科学为宗旨,但《时事画报》却以宣扬政治、鼓吹革命而迥异其趣。《时事画报》的编绘者以画笔为“刀枪戈戟”为革命呐喊助威,也加入同盟会、组织暗杀团直接介入革命。其中《时事画报》主... 晚清画报以图画叙事,以记录新闻、开通群智、启蒙科学为宗旨,但《时事画报》却以宣扬政治、鼓吹革命而迥异其趣。《时事画报》的编绘者以画笔为“刀枪戈戟”为革命呐喊助威,也加入同盟会、组织暗杀团直接介入革命。其中《时事画报》主要画师谭云波的“剑与头颅”母题画作最引人瞩目。该题材融合明清时期的“百美图”与“剑侠图”程式,以巾帼英雄形象表达驱除鞑虏的革命动员,是辛亥革命时期唤醒女性参与革命、号召女性实施暗杀的生动呈现。值得注意的是,谭云波笔下的“手提头颅”和“簪花骷髅”,在辛亥革命前后存在显著的语义转向。在革命成功之前,以“头颅”符号征召勇士们奋勇杀敌,满怀对胜利的期许;辛亥鼎革以后,民国初年政局混乱,在政治权利分配中被边缘化的革命志士,以“泪墨哀毫”写画“骷髅”符号,缅怀革命先烈,感伤生命的虚无。这些以女性和死亡来托喻“国家兴亡”的画作,均出自男性知识分子之手,意味着他们把妇女中性化,希冀妇女成为像男子一样的国民,“剑与头颅”中的女侠亦复如是;一方面女子命运被视作国家兴亡的象征,另一方面她们也积极投身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淬炼和缔造中。因此,可以说在与忠烈、侠义等精神传统深度相连的“异代同感”之中,“她们”和“他们”共同迈向了平等、现代国民身份的实现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云波 “剑与头颅”母题画作 侠图 百美图 《时事画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