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学生“前概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利用转化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陈勤
-
机构
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2-54,共3页
-
基金
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广西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2017C419)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前概念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也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但在实施教学前教师未必能准确地预判到影响学生知识习得的前概念是什么,前概念的不确定性困惑着教师,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风险"。当学生"前概念"跟教学预想存在较大差异时,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利用前概念去诊断、纠正和消除错误,但用错误的知识、贬义的理解去看待前概念是不恰当的,前概念赋予学生的感性印象和经验有助于教师突破知识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来设计教学实验和创构衍生性内容可有效启动思维,推动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走出来,重新认识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
关键词
学生
“前概念”
课堂教学
相异构想
衍生内容
教学风险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学术研究呼唤平等与善良——答李存山教授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曾振宇
-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
文摘
拙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一书致力于摆脱西方权力话语的逼迫 ,探究中国哲学范畴独创性的文化品格。全书的基本观点为 :中西哲学存在着形态上的差异。中国文化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经验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世界 ,那种与经验世界相分离或先于经验世界而独立存在的本体论 ,在中国哲学中找不到 ;那种具有“绝对的纯粹形式”的“纯粹概念” ,也是与中国哲学绝缘的。《学术界》2 0 0 3年第 6期刊登的李存山《“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一文已远远超出了正常学术研究的范围。这种颠倒黑白、恶语中伤人的行为 ,令人深思。
-
关键词
学术研究
李存山
《“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
中国
哲学范畴
学术品德
学术交流
-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