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公信力:治理“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新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志强 周延飞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4-68,共5页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偶发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从而折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而政府公信力的考量维度不一。根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政府公信力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政府廉洁公信力、政府诚信...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偶发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从而折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而政府公信力的考量维度不一。根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政府公信力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政府廉洁公信力、政府诚信公信力和政治控制公信力,并分析它们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据此提出完善公共政策过程、全面惩治腐败、完善行政问责制和健全管理机制四条政策建议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信力 公共治理 “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动因及逻辑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海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7,共5页
与传统利益群体性事件动因逻辑关系"压迫—反应"的简单因果模式不同,"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生成动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利益受损的基础性动因———利益表达受阻的中间变量——不公平感社会心理"的... 与传统利益群体性事件动因逻辑关系"压迫—反应"的简单因果模式不同,"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生成动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利益受损的基础性动因———利益表达受阻的中间变量——不公平感社会心理"的复杂模式。"利益受损的基础性动因"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源头,在事件现场"隐性"存在;利益表达受阻是连接"无直接利益冲突"产生的基础性动因和不公平感社会心理产生的中间变量;不公平感社会心理冲突是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事件现场行动的"显性"直接动因,"泄愤性攻击"是社会心理冲突能量的宣泄,更多表现为"暴力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事件 “无直接利益冲突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冲突型群体性事件的化解之道:协商民主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建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在当下中国现代化和世俗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有效地化解因各种日益凸显的深层次社会利益矛盾等相互牴的因素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型群体性事件,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一个时代命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实践经验表明,一套成熟的、制度化的协商机... 在当下中国现代化和世俗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有效地化解因各种日益凸显的深层次社会利益矛盾等相互牴的因素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型群体性事件,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一个时代命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实践经验表明,一套成熟的、制度化的协商机制是有效化解利益冲突型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关节点。应从建构合理有效的利益协商机制,培育公民精神;积极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壮大,拓展公民协商的场域;建构有效的话语机制等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冲突体性事件 协商民主 话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利益冲突型群体性事件:现状、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旭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76-81,共6页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进入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加速转型期。社会转型加速一方面引起了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分化,另一方面促使各种利益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逐渐显现,由此引发的利益冲突型群体性事件大量出现,成为影响社会和...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进入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加速转型期。社会转型加速一方面引起了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分化,另一方面促使各种利益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逐渐显现,由此引发的利益冲突型群体性事件大量出现,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利益冲突型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缘于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制度机制与组织行为。从根本上预防和化解利益冲突型群体性事件,应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利益诉求机制、独立和公正的司法制度、科学化民主化的政府决策体制、科学合理的现场处理体系,大力加强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冲突体性事件 思想观念 制度机制 组织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基于法治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利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1-45,共5页
文章基于法治的视角,对贵州瓮安事件、重庆万州事件、安徽池州事件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基层县级政权应及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应选择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中心的"法治进路",并予以分... 文章基于法治的视角,对贵州瓮安事件、重庆万州事件、安徽池州事件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基层县级政权应及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应选择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中心的"法治进路",并予以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事件 县级政权 法治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形态及其规避的可能性——基于昆明2个社区的群体性事件分析
6
作者 张慧 赵定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67-73,136-137,共7页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村落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为拆迁、安置补偿、集体经济等相关个人利益的制度性保障问题而引发的同政府、开发商、村干部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昆明市2个失地村落的调查,发现其真实矛盾根源主要在于农民利益维护制度的权利...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村落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为拆迁、安置补偿、集体经济等相关个人利益的制度性保障问题而引发的同政府、开发商、村干部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昆明市2个失地村落的调查,发现其真实矛盾根源主要在于农民利益维护制度的权利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经济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动因形态,进而提出了合理提升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公开土地相关制度与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基层监督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充分为失地村民考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等规避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利益冲突形态 体性矛盾 利益维护 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冲突与和谐
7
作者 张劲松 施雅婷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Z期28-30,共3页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频发趋势,它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带来了公共物品以及财产损失,投资环境也受损,经济发展迟滞。环境群体性事件冲突的过程中,公民和政府之间的零和博弈导致两败俱伤;公民和企业之间也存在着零和博弈,公民对政府行...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频发趋势,它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带来了公共物品以及财产损失,投资环境也受损,经济发展迟滞。环境群体性事件冲突的过程中,公民和政府之间的零和博弈导致两败俱伤;公民和企业之间也存在着零和博弈,公民对政府行为不满有时会殃及企业生产;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非零和博弈,则会导致一损俱损局面。冲突的原因包括,公民在参与不足背景下的利益觉醒,GDP主导下政府的干预难以为继,企业环境责任的缺失与监督的缺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需要政府、企业、公民之间合力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体性事件 博弈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避冲突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处理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树迪 周易 蔡银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1-176,共6页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但当某些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项目设施建设将可能损害周边小部分群众个人利益时,政府管理部门如何合理协调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提前做好相关调查应急预防工作,环境...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但当某些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项目设施建设将可能损害周边小部分群众个人利益时,政府管理部门如何合理协调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提前做好相关调查应急预防工作,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本文从邻避冲突视角从微观上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特点和内在机理,论述了邻避冲突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机制和政策措施。结果表明,舆情酝酿是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关键,而解决舆情酝酿的关键则是参与人群边界的确定和恰当的信息公开。因此,建立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对解决邻避冲突式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围绕邻避类项目的事前评价,提前做好损失预补方案和舆论疏导工作,有助于降低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具体说来主要可以通过建立环境类信息公开机制来了解民众的诉求,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并完善舆情监测与舆论引导机制,避免舆论因缺乏引导而持续发酵,引导舆论走向正面;建立环境类项目损害评估机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不偏不倚的客观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建立包括直接经济补偿和社会公益补偿等形式多样的环境类损失补偿机制;最后还要建立环境类事件过程监控机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控,确保政府管理部门始终处于事件主导地位。在信息化不断发展、公民民主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努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面对可能发生的矛盾焦点突出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时,政府应当科学分析其产生发展的原因脉络,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冲突 环境体性事件 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安”到“治理”——协同治理理论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强宇豪 燕继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群体性事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互联网空间的替代效应和动员能力、新经济业态和转型社会带来的结构张力,给群体性事件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作为公共治理的最新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调处中得到应用... 群体性事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互联网空间的替代效应和动员能力、新经济业态和转型社会带来的结构张力,给群体性事件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作为公共治理的最新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调处中得到应用。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在关注事中事后调处的同时,更加注重针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根源治理,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在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提供社会心理疏导、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方案和促进制度化法治化维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事件 协同治理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资冲突的现状、特征与解决措施——基于279个群体性事件的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晓光 王美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160,共6页
采用279个群体性事件数据,剖析中国劳资冲突特征、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劳资关系运行机制,结果显示,中国劳资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2008年后出现了较快增长,绝大多数劳资冲突都是由经济争议导致。在地区分布上,群体性事件较多集中于东部... 采用279个群体性事件数据,剖析中国劳资冲突特征、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劳资关系运行机制,结果显示,中国劳资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2008年后出现了较快增长,绝大多数劳资冲突都是由经济争议导致。在地区分布上,群体性事件较多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外资企业中爆发的频率较高。劳资冲突处理机制以政府行政式干预为主导,缺乏企业层面的劳资集体谈判机制。造成劳资关系现状的主要因素包括刘易斯转折区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企业雇主的竞争策略和管理行为,以及中国劳资关系治理机制不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冲突 体性事件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冲突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参与群体行为演变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伟权 谢景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环境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社会冲突问题,结合冲突演变的规律,环境群体性事件过程可以分为冲突酝酿、冲突凸显、冲突升级以及冲突消减阶段。冲突过程中,共同的环境利益诉求是促成集体抗争的根源;政治机会结构的变迁、可利用的多元化社会资... 环境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社会冲突问题,结合冲突演变的规律,环境群体性事件过程可以分为冲突酝酿、冲突凸显、冲突升级以及冲突消减阶段。冲突过程中,共同的环境利益诉求是促成集体抗争的根源;政治机会结构的变迁、可利用的多元化社会资源为集体抗争创造了条件,而体制内渠道无效则推动着集体抗争成为可能。所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路径应当以解决社会冲突为核心,加强各种机制建设,消除冲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集体抗争 体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博弈与群体力量——基于演化博弈的群体性事件生成机理及其化解 被引量:4
12
作者 华坚 张长征 吴祠金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53-59 91,91,共8页
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结合博弈双方群体力量的变化情况,将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划分为潜伏期、激化期、爆发期和平息期,并结合昆明PX事件描绘出群体性事件演化的过程图。比较分析得出,通过双方主动谈判或第三方干预的方式促成冲突双方... 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结合博弈双方群体力量的变化情况,将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划分为潜伏期、激化期、爆发期和平息期,并结合昆明PX事件描绘出群体性事件演化的过程图。比较分析得出,通过双方主动谈判或第三方干预的方式促成冲突双方达成协议是应对群体性事件最为有效的方式。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舆情监测情报分析、及时解决民众的利益诉求、加强信息沟通、引导主流新闻媒体的导向、增加政府工作和群体性事件处理的透明度,以期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事件 演化博弈 体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冲突群体的安全人性及其弱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超 史秀志 王发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8-1052,共5页
根据安全人性需求理论对利益冲突群体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安全人性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利益冲突群体安全人性的本质。通过统计分析我国近14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得出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矛盾主体、原因。运用蝴蝶突变理论对群体... 根据安全人性需求理论对利益冲突群体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安全人性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利益冲突群体安全人性的本质。通过统计分析我国近14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得出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矛盾主体、原因。运用蝴蝶突变理论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构建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过程机理模型,提出了应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思路,总结出利益冲突群体安全人性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学 安全人性需求理论 安全人性理论 利益冲突 体性事件 蝴蝶突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 被引量:155
14
作者 朱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8,共10页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感知,都显示中国已经处于一个社会冲突事件的高发期。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型的直接冲突与社会型的间接冲突。社会冲突在总体上是上升的;冲突的风险源清晰...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感知,都显示中国已经处于一个社会冲突事件的高发期。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型的直接冲突与社会型的间接冲突。社会冲突在总体上是上升的;冲突的风险源清晰;冲突的主体为利益受损群体与利益获得群体;冲突的性质以经济领域的利益性冲突为主,具有可协调性;冲突的强度与烈度有加剧的趋势;冲突矛盾呈复杂性,处理的社会成本升高;群体性事件开始作为"弱者的武器"被普遍地使用;对社会冲突事件开始由封闭的、僵硬的内部处置到开放的、弹性的公开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事件 社会冲突 冲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术魁 张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1,共8页
研究目的:剖析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的话语,分析话语的产生、扩散和接收,实证测度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的有效性和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定性(演绎、归纳和解释)和定量(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话语有... 研究目的:剖析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的话语,分析话语的产生、扩散和接收,实证测度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的有效性和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定性(演绎、归纳和解释)和定量(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话语有效性与官方话语满意度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2)官方话语满意度与政府公信力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3)官方话语满意度与政府形象正相关,在5%的水平下显著;(4)政府公信力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提升话语的有效性、倾听民众的心声、做到办事有效及透明等,能够提高群众对官方话语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地方政府防范 征地冲突体性事件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的社会功能与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制度化治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联合 胡鞍钢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3,共4页
冲突是任何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矛盾。面对社会冲突的多发和凸显,必须首先辩证理性地认识冲突的社会功能;然后,对客观存在的社会冲突纳入常态化的视角进行制度化治理。在借鉴社会挫折理论等流派的基础上,提出了挫折重组理论,阐析了其在... 冲突是任何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矛盾。面对社会冲突的多发和凸显,必须首先辩证理性地认识冲突的社会功能;然后,对客观存在的社会冲突纳入常态化的视角进行制度化治理。在借鉴社会挫折理论等流派的基础上,提出了挫折重组理论,阐析了其在应对和处置群体性冲突事件中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体性冲突事件 挫折重组理论 冲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的群体性事件动机城乡对比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100,共9页
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动机根据作用路径可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关键衡量指标的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对群体性事件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 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动机根据作用路径可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关键衡量指标的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对群体性事件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不同动机进行城乡对比分析后发现:城乡样本在直接动机方面差别不大,但在间接动机方面,农村样本仅受心理收入剥夺感显著影响,而城市样本仅受经济阶层剥夺感显著影响。因此,在切实回应民众利益诉求、解决损害民众利益问题的同时,还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城市居民阶层感受、保证资源分配和社会选择的公平,以促进中国城乡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事件 利益相关 相对剥夺感 城乡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与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24
18
作者 吴佩芬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111,共5页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匮乏。为此,必须构建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避免社会危机的有力"武...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匮乏。为此,必须构建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避免社会危机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事件 制度 利益表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中的身份利益群体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健 刘明秋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6,共9页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正在由事项利益群体转向身份利益群体。身份意识在结构上可细分为身份认同意识、身份利益意识、身份排斥意识和身份抗争意识,它们会对身份利益群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正在由事项利益群体转向身份利益群体。身份意识在结构上可细分为身份认同意识、身份利益意识、身份排斥意识和身份抗争意识,它们会对身份利益群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冲突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管理身份利益型冲突的目标、原则、策略和方式有别于事项利益型冲突,其管理目标应当定位于利益相关的各种身份群体间关系,促进各身份群体间的利益平衡;政府的角色应当居于中立地位,不偏不倚;管理机制和策略是设计公平和公开的身份群体间协商程序,并使协商过程和解决方案保持一定的透明度,以便形成能够在各身份群体间达致广泛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身份利益 事项利益 冲突管理 体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交流还是利益协调:地方政府社会风险沟通特征研究——基于30起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詹承豫 赵博然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对2003到2017年共30起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案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爆发前以风险信息交流沟通为主要内容,事件爆发后以利益协调沟通为核心特征。通过成本收益及博弈论等分析方法,探究从风险交流转向利益协调沟通的内... 通过对2003到2017年共30起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案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爆发前以风险信息交流沟通为主要内容,事件爆发后以利益协调沟通为核心特征。通过成本收益及博弈论等分析方法,探究从风险交流转向利益协调沟通的内在机理,提出治理理念、成本收益、沟通效率、上下级关系、舆论压力等是影响政府采用不同风险沟通方式的关键因素。最后在理论层面,从客观的风险交流、主观的风险感知、社会的利益协调三个角度,对风险沟通基础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环境体性事件 风险沟通 利益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