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0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寻常的三十年——谈“托尔斯泰学”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兴衰
1
作者 陈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5-87,共13页
“列夫·托尔斯泰学”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本文以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学科的发展脉络为主线,梳理与探讨了“托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相关史实和问题。研究发现,中国“托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密... “列夫·托尔斯泰学”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本文以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学科的发展脉络为主线,梳理与探讨了“托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相关史实和问题。研究发现,中国“托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50年代中国“托学”虽有所发展,但研究领域仍较有限,主要集中在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译介和初步解读上。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学界发生过两次关于托氏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论争,这些论争反映出当时学术界在意识形态与文学价值取向之间的张力,也推动了对托尔斯泰思想与创作的深入思考。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中国“托学”处于低潮,但仍有学者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研究,为学科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和1979年,中国“托学”复苏,成为即将到来的勃兴时期的重要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更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开始走向多元化,为后来的学术繁荣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学” 20世纪50—70年代 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貌到内心--《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2
作者 侯雪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0-72,共3页
[教学设想]茨威格说:“论述托尔斯泰的书多不胜数,但大都平淡无奇,他内心的巨大悲剧至今尚未阐明,我个人想在这方面略尽微力。”关注托尔斯泰“内心的巨大悲剧”是《托尔斯泰传》的写作命意,这启发了笔者对《列夫·托尔斯泰》这篇... [教学设想]茨威格说:“论述托尔斯泰的书多不胜数,但大都平淡无奇,他内心的巨大悲剧至今尚未阐明,我个人想在这方面略尽微力。”关注托尔斯泰“内心的巨大悲剧”是《托尔斯泰传》的写作命意,这启发了笔者对《列夫·托尔斯泰》这篇传记节选的教学构想: 1. 形成阅读文章的三个层次:阅读传主肖像描写—理解传主内心世界—感受传主悲剧气质;2.构设解决问题的三个路径:学生能够解决—老师帮助解决—留待课后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想 肖像描写 列夫·托尔斯泰 设计 设想 茨威格 传主 内心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托尔斯泰到周作人——“五四”俄国人道主义文艺观的受容与“人的文学”观的生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先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4-59,71,共17页
"人的文学"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独立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具有系统的文艺观念与完整的创作活动,为新文学发展夯实了基础。从世界文艺观念的发展历程审视,作为现代人道主义文艺观的"人的文学"观明显归属于由晚期列夫·托尔... "人的文学"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独立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具有系统的文艺观念与完整的创作活动,为新文学发展夯实了基础。从世界文艺观念的发展历程审视,作为现代人道主义文艺观的"人的文学"观明显归属于由晚期列夫·托尔斯泰所开创的人道主义文艺观念传统。作为"人的文学"首要理论家,现代人道主义者周作人在接受、修正、改造晚期列夫·托尔斯泰文艺观基础上,受到新世纪世界文学思想及实践启示,同时吸收西方人类学、神话学最新成果,率先创建了为现代人道主义社会改造服务的“人的文学”系统文艺观念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 文艺观 列夫·托尔斯泰 现代文 受容 创作活动 托翁 平民文 西方人类 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论两种传统与外来文论之间的复杂纠葛: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理论在中国 被引量:2
4
作者 代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8,共8页
俄苏文艺理论给予中国现代文艺思想以极大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饮誉世界的一流作家,《艺术论》是他精心结撰之作,集中表达了艺术的本质是情感的传达的观点,在西方多种文艺理论著作中均有论述,在上个世纪前期就有中译本,但是耐人... 俄苏文艺理论给予中国现代文艺思想以极大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饮誉世界的一流作家,《艺术论》是他精心结撰之作,集中表达了艺术的本质是情感的传达的观点,在西方多种文艺理论著作中均有论述,在上个世纪前期就有中译本,但是耐人寻味的是,对我国现代文艺理论几乎没有产生影响。作者认真探究了其中的原因,比较了托尔斯泰的情感传达论与我国古代的物感说,讨论了中国现代意识形态话语中的"托尔斯泰主义"问题,力图提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诗学结论。这对于重新校正我们对于艺术本质特征的理解,重新思考中国现代文艺理论与中国传统诗学的关系,重建中国现代文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情感传达论 物感说 托尔斯泰主义 艺术本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夫·托尔斯泰研究中的比较问题──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谈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景生 《外国语文》 1995年第3期13-18,共6页
列夫·托尔斯泰研究中的比较问题──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谈起王景生列夫·托尔斯泰研究无疑是个既深且难的学科。说它深,是因为象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其思想和创作之博大和复杂,哪怕触及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枝节,也往往会牵... 列夫·托尔斯泰研究中的比较问题──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谈起王景生列夫·托尔斯泰研究无疑是个既深且难的学科。说它深,是因为象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其思想和创作之博大和复杂,哪怕触及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枝节,也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说它难,是因为托尔斯泰在世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中国古典哲 列·托尔斯泰 中国古代哲 比较文 作品 “期待视野” 接受屏幕 孔子 托尔斯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俄罗斯“圣徒”的内在悲剧——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志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4,共3页
为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做传的作家不少,与其他版本的《托尔斯泰传》相比,茨威格的可谓独树一帜:1.不以展现托尔斯泰完整的生平事迹为目的,而把他当作一种描述自我的艺术家类型进行描绘;2.从作家精神追求发生转向的五十岁叙起,此前的... 为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做传的作家不少,与其他版本的《托尔斯泰传》相比,茨威格的可谓独树一帜:1.不以展现托尔斯泰完整的生平事迹为目的,而把他当作一种描述自我的艺术家类型进行描绘;2.从作家精神追求发生转向的五十岁叙起,此前的生活历程、情感活动、创作状态很少提及;3.专注于作家心灵面貌和灵魂的演化;4.对传主持鲜明的二重态度——心存敬仰挚爱的同时又进行质疑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传记文 生平事迹 巨匠 创作状态 生活历程 情感活动 《童年》 摩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复活》中的一段文字谈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语言
7
作者 曾彦一 《外国语文》 1993年第1期39-42,共4页
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语言的运用和驾驭上达到了很高境界,值得深入研究,以便借鉴和学习。本文仅对《复活》中的一段文字作一分析,从中可见作家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功力。原文不长,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它集中描写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妓... 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语言的运用和驾驭上达到了很高境界,值得深入研究,以便借鉴和学习。本文仅对《复活》中的一段文字作一分析,从中可见作家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功力。原文不长,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它集中描写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妓女生涯。为了便于鉴赏,现引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字 列夫·托尔斯泰 修辞手段 语句 语言 句子 语言形式美 玛丝洛娃 女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夫·托尔斯泰视野中人的健康发展问题
8
作者 马忠利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78,共4页
文章对列夫·托尔斯泰关于科技进步对人身心影响、英式体育手段改造军队的作用、体育对儿童教育的意义等观点进行了初步探讨,使我们对给予人类健康、生存与发展问题更多关注的世界文豪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人的健康发展 社会健康 完善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的论断——为纪念列夫·托尔斯泰逝世七十周年而写
9
作者 艾进 《思想战线》 1980年第6期67-72,56,共7页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后一个月,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便撰文指出: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是属于俄国上层贵族地主,但是由于他受到了当时急剧变革的社会生活的冲击和他本人的积极的思想探...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后一个月,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便撰文指出: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是属于俄国上层贵族地主,但是由于他受到了当时急剧变革的社会生活的冲击和他本人的积极的思想探索,到他生活的晚期,却抛弃了这个阶层的一切传统观念,而成为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夜的千百万农民的思想情绪的表达者了。这一科学的论断,已被全世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所接受,但可惜,它并没有获得所有的人的承认。每逢纪念“这位激烈的抗议者,愤怒的揭发者和伟大的批评家”的时候,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神学家说他是虔诚的教徒,道学家称他是伟大的说教者,资产阶级学者认为他是良心的化身,修正主义文人则说他是生活的导师。本文拟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资本主义制度 贵族地主 资产阶级 第一次革命 农奴制度 社会改革 列夫·托尔斯泰 无产阶级 贵族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夫·托尔斯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长达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2-146,共5页
列夫·托尔斯泰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级文学家,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经历人们知之不多。本文集中论述了他的教育生涯,揭示了他以非凡的勇气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并具有超人的教育理念,他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尔斯泰宗教学说述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得儒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64-69,共6页
历来对托尔斯泰的宗教学说众说纷纭。本文探讨了托尔斯泰宗教学说的来龙去脉,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出发研究其宗教思想的独特内涵,即理性、现实性和抗恶性,对托氏宗教同佛教、基督教以及中国道教、儒教的继承和扬弃的关系作了较为清晰的... 历来对托尔斯泰的宗教学说众说纷纭。本文探讨了托尔斯泰宗教学说的来龙去脉,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出发研究其宗教思想的独特内涵,即理性、现实性和抗恶性,对托氏宗教同佛教、基督教以及中国道教、儒教的继承和扬弃的关系作了较为清晰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基督教 宗教理论 上帝 宗教思想 宗教哲 宗教信仰 列夫·托尔斯泰 中国道教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夫·托尔斯泰侧面像(1933)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尔斯华绥 方宏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2期150-151,共2页
想起来很奇怪,托尔斯泰侧面像和莫泊桑是那样地不同,他却很钦佩莫泊桑。列夫·托尔斯泰于一八二八年出生在俄罗斯的雅斯纳亚·波良纳,一九一○年在阿斯塔波沃逝世。托尔斯泰度过了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少年时期后,二十四岁开始写作... 想起来很奇怪,托尔斯泰侧面像和莫泊桑是那样地不同,他却很钦佩莫泊桑。列夫·托尔斯泰于一八二八年出生在俄罗斯的雅斯纳亚·波良纳,一九一○年在阿斯塔波沃逝世。托尔斯泰度过了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少年时期后,二十四岁开始写作。克里木战争期间,他在俄国军队里眼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侧面像 俄罗斯 艺术家 道德家 莫泊桑 克里木战争 长篇小说 尔斯华绥 少年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篇小说创作看托尔斯泰美学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逮弘秀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从长篇小说创作看托尔斯泰美学思想的发展逮弘秀列夫·托尔斯泰在举世瞩目的史诗性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表现了其美学思想发展的鲜明轨迹──在心灵辩证过程的展示中挖掘“崇高”;在对丑恶现... 从长篇小说创作看托尔斯泰美学思想的发展逮弘秀列夫·托尔斯泰在举世瞩目的史诗性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表现了其美学思想发展的鲜明轨迹──在心灵辩证过程的展示中挖掘“崇高”;在对丑恶现实的抨击中凸现悲剧美;在无法解决的审美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思想 长篇小说创作 道德理想主义 玛丝洛娃 《安娜·卡列尼娜》 现实主义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 贵族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夫·托尔斯泰的《克莱采奏鸣曲》(1958) 被引量:1
14
作者 契查尔.彼得列斯库 邵殿生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伟大的、心境从不安宁的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每部小说,都有它自己的一段象小说一样的历史。其实,只要是真正的作家所写的小说,情况都是这样。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主义 奏鸣曲 精神危机 小说家 巴尔扎克 作家 创作构思 长篇小说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尔斯泰与阿拉伯文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顺贤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7年第2期26-28,共3页
伟大的俄罗斯思想家、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对东方文化、文学情有独钟,其中包括阿拉伯文化和文学。
关键词 托尔斯泰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 巴布教派 列夫·托尔斯泰 民间故事 托尔斯泰作品 《战争与和平》 俄国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威尼斯“列夫·托尔斯泰”国际讨论会上的发言(1960)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拉维亚 臧仲伦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在座的许多人毕生致力于托尔斯泰研究;而我不过是一名普遍读者。因此,我只想谈谈我一生中拜读托尔斯泰的书所取得的点滴心得。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 重要性 虚无主义 宗教 创造主 小说家 主要表现 当代文 表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革新特点——兼与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比较
17
作者 张铁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S2期188-194,共7页
1923年,伟大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国外养病期间,写成长篇小说《我的大学》,从而完成了历时十二年的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三部曲包括《童年》《人间》和《我的大学》,这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 1923年,伟大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国外养病期间,写成长篇小说《我的大学》,从而完成了历时十二年的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三部曲包括《童年》《人间》和《我的大学》,这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他的生平和创作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 自传体小说 三部曲 列夫·托尔斯泰 小市民 少年 马卡连柯 新特点 索洛古勃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上空的太阳——庆祝列夫·托尔斯泰八十寿辰
18
作者 勃洛克 杨清容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1期98-98,共1页
一八八一年,当波别多诺斯采夫说服政府要将五名“谋刺沙皇的凶犯”处以绞刑的时候,列夫·托尔斯泰写了一封信请求赦免他们,他请波别多诺斯采夫转呈这封请愿书。虽然波别多诺斯采夫予以拒绝,信还是到了沙皇手里(通过契列文将军转呈的... 一八八一年,当波别多诺斯采夫说服政府要将五名“谋刺沙皇的凶犯”处以绞刑的时候,列夫·托尔斯泰写了一封信请求赦免他们,他请波别多诺斯采夫转呈这封请愿书。虽然波别多诺斯采夫予以拒绝,信还是到了沙皇手里(通过契列文将军转呈的)。三月八日那天,在参议院的重要会议上,波别多诺斯采夫发表了他那历史性的演说,坚持要执行绞刑,并且紧紧抓住国家权柄不放达二十五年之久。鉴于他实行的恐怖的实际活动,以及他那散发出浓重的死亡冷气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参议院 列夫·托尔斯泰 沙皇 演说 俄国 俄罗斯 实际活动 请愿书 历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活》人物谈——纪念列夫·托尔斯泰逝世七十周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克勤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0年第5期66-74,共9页
《复活》写了两个主人公,一个是聂赫留朵夫,一个是卡秋莎·玛丝洛娃。这两个人物的灵魂苏醒、精神再生,构成了小说的中心内容。他们站在社会的两极:聂赫留朵夫位于社会最上层,是公爵,玛丝洛娃处在人间最底层,是妓女。她的沦落,最初... 《复活》写了两个主人公,一个是聂赫留朵夫,一个是卡秋莎·玛丝洛娃。这两个人物的灵魂苏醒、精神再生,构成了小说的中心内容。他们站在社会的两极:聂赫留朵夫位于社会最上层,是公爵,玛丝洛娃处在人间最底层,是妓女。她的沦落,最初是由于他十年前的诱奸;可是现在他是陪审官,她是阶下囚。这二人的法庭巧遇、法庭对玛丝洛娃的错判,特别是聂赫留朵夫为纠正错案所作的努力,成了《复活》情节结构的轴心。在小说初稿中,两个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被作家描绘成了大团圆结局:聂赫留朵夫陪伴卡秋莎到了西伯利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丝洛娃 列夫·托尔斯泰 大团圆结局 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 西伯利亚 小说叙事 情节结构 精神复活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审丑意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中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托尔斯泰历来被称为现实主义大师 ,被当作批判现实主义的顶峰代表人物。其实托尔斯泰的作品之所以魅力无穷 ,并非仅限于此 ,与他作品里含有“审丑”成份也不无关系。具体表现为“自然至善”实现过程的反主体性 ;个体实践自由的非理性和... 托尔斯泰历来被称为现实主义大师 ,被当作批判现实主义的顶峰代表人物。其实托尔斯泰的作品之所以魅力无穷 ,并非仅限于此 ,与他作品里含有“审丑”成份也不无关系。具体表现为“自然至善”实现过程的反主体性 ;个体实践自由的非理性和神秘性 ;主体对自然客体的难以超越性。“审丑”作为 2 0世纪现代美学 (或现代感性学 )的一个主要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说 ,托尔斯泰应是一个既有别于现实主义 ,又不同于现代主义的风格独特的文学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审丑 自然法则 个体自由 自然欲望 托尔斯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