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制粉系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春昌 王志刚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38,共4页
对比分析了各种制粉系统在锅炉燃煤变化时对燃煤的适应性,提出了各类制粉系统在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的改进途径及技术措施。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对高挥发煤的适应性较差,对混煤的适应性也较差,该类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中... 对比分析了各种制粉系统在锅炉燃煤变化时对燃煤的适应性,提出了各类制粉系统在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的改进途径及技术措施。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对高挥发煤的适应性较差,对混煤的适应性也较差,该类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需通过增加热一次风加热器降低一次风粉温度,与掺冷风技术相比,该技术节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粉系统 送粉系统 中储式热风送粉 高挥发 一次风粉温度 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吹式制粉系统“W”型火焰锅炉无烟煤混煤掺烧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光明 段学农 +5 位作者 姚斌 黄学文 焦庆丰 吴增金 周方明 陈一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某电厂主要燃用的两种无烟煤工业分析指标基本接近,但其燃烧特性和可磨性差异较大。为优化混煤掺烧方式,提高燃烧经济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炉前掺混、炉内混烧"和"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对比燃烧试验。试验均在300MW... 某电厂主要燃用的两种无烟煤工业分析指标基本接近,但其燃烧特性和可磨性差异较大。为优化混煤掺烧方式,提高燃烧经济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炉前掺混、炉内混烧"和"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对比燃烧试验。试验均在300MW负荷下进行,2种无烟煤按1∶1掺配。通过试验发现:"分磨制粉、炉内掺烧"方式较"炉前掺混、炉内混烧"方式飞灰可燃物和炉渣可燃物有不同程度降低;"分磨制粉"时不同的磨煤机给煤方式燃烧效率以及炉膛温度分布有较大差别。通过试验,验证了煤质特性差异较大的无烟煤通过"分磨制粉"可提高锅炉效率、改善炉膛温度分布,试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吹式制粉系统 “W”型火焰锅 无烟煤 混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掺烧褐煤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金凤 吴景兴 +2 位作者 邹天舒 冷杰 陈海耿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针对在中储式制粉系统烟煤锅炉中大比例掺烧褐煤时制粉系统容易出现爆炸、干燥出力不足以及因混煤热值降低影响锅炉带大负荷等问题,提出了在锅炉转向室抽取热炉烟掺入制粉系统的改造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针对在中储式制粉系统烟煤锅炉中大比例掺烧褐煤时制粉系统容易出现爆炸、干燥出力不足以及因混煤热值降低影响锅炉带大负荷等问题,提出了在锅炉转向室抽取热炉烟掺入制粉系统的改造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建议磨煤机入口负压保持在750~850Pa,并应用灰色关联综合评判法,对不同掺烧比例混煤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得出掺混比例为1:1的混煤综合性能最好,实现了大比例掺烧褐煤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中储式制粉系统 褐煤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火焰锅炉燃烧稳定性差原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学农 雷霖 +1 位作者 朱光明 谢国鸿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5,共4页
某厂300MW直吹式制粉系统"W"火焰锅炉在168h试运初期燃用山西长治贫煤,锅炉燃烧稳定。在"磨内掺混"50%无烟煤后,发生了后墙火检强度弱、炉膛负压波动大、飞灰含碳质量分数高等现象。试验分析表明,"磨内掺混&qu... 某厂300MW直吹式制粉系统"W"火焰锅炉在168h试运初期燃用山西长治贫煤,锅炉燃烧稳定。在"磨内掺混"50%无烟煤后,发生了后墙火检强度弱、炉膛负压波动大、飞灰含碳质量分数高等现象。试验分析表明,"磨内掺混"效果差,前墙、后墙燃烧器燃用实际煤质分别对应给煤机入磨煤机煤种。后墙烧无烟煤、前墙烧贫煤,无烟煤粉偏粗,是发生燃烧稳定性差的原因。提出并实施了"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混煤掺烧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炉膛温度均匀、火检强度高、负压波动小,锅炉效率较"磨内掺混"提高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W”火焰锅 双进双出煤机 “分磨制粉炉内掺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锅炉混煤掺烧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93
5
作者 段学农 朱光明 +3 位作者 焦庆丰 宾谊沅 陈一平 姚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受电煤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国内燃煤发电机组普遍燃用非设计煤种的混煤。在进行混煤掺烧技术研究与实验室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炉前掺配,炉内混烧"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创造性地提出适用于不同燃烧系统的"分磨制粉&... 受电煤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国内燃煤发电机组普遍燃用非设计煤种的混煤。在进行混煤掺烧技术研究与实验室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炉前掺配,炉内混烧"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创造性地提出适用于不同燃烧系统的"分磨制粉"掺配方式,明确了根据掺混煤种的可磨性、燃烧特性、输配煤设备、锅炉燃烧系统等选取最优混煤掺烧方式的组合式方法,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丰富混煤掺烧技术,提供了中储式制粉系统煤粉仓内混配和炉内混烧2种可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锅 混煤 特性 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电厂锅炉混煤掺烧技术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段学农 朱光明 +4 位作者 宾谊沅 陈一平 雷霖 程刚 焦庆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1,共4页
综述了湖南省在应用和发展电厂锅炉混煤掺烧技术上进行的探索和成果。通过对传统混煤掺烧技术特点、应用经验及技术上局限性的分析总结,在理论研究及现场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以"分磨制粉"为核心的技术探索,根据湖南省电厂锅炉实... 综述了湖南省在应用和发展电厂锅炉混煤掺烧技术上进行的探索和成果。通过对传统混煤掺烧技术特点、应用经验及技术上局限性的分析总结,在理论研究及现场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以"分磨制粉"为核心的技术探索,根据湖南省电厂锅炉实际燃煤性质特征、炉型及制粉系统形式等,提出了混煤掺烧方式选取的6条基本原则,全面推广了各自适宜的混煤掺烧技术。在电厂锅炉混煤掺烧,尤其是掺烧劣质无烟煤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掺烧方法、工业应用经验等对各种炉型、多煤种混煤掺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锅 混煤 制粉 原则 应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锅炉两种方式掺烧褐煤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春昌 阮士周 +5 位作者 宋太纪 刘斌 刘建端 陈国辉 王志刚 陈罡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5-38,共4页
从掺烧褐煤对制粉系统、燃烧过程以及排烟温度3个方面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炉外掺烧方式与炉内掺烧方式的差异,并采用现场对比试验的实测结果,对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从中得出主要结论:(1)炉内掺烧方式在制粉系统安全性、预防炉内结渣以及... 从掺烧褐煤对制粉系统、燃烧过程以及排烟温度3个方面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炉外掺烧方式与炉内掺烧方式的差异,并采用现场对比试验的实测结果,对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从中得出主要结论:(1)炉内掺烧方式在制粉系统安全性、预防炉内结渣以及降低制粉系统电耗等方面优于炉外掺烧方式;(2)对于某具体褐煤,主煤的含水质量分数存在一个临界值。当主煤含水质量分数大于该临界值时,炉内掺烧方式下的锅炉排烟温度低于炉外掺烧方式,其经济性优于后者;(3)对于大多数烟煤锅炉,其主煤实际含水质量分数通常大于或接近其临界水分值,炉内掺烧方式的运行经济性优于炉外掺烧方式。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电厂应尽可能地采用炉内掺烧方式掺烧褐煤,在褐煤含水质量分数小于35%,主煤含水质量分数大于10%时尤应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内 制粉系统 热冷一次风比例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种掺烧模式的锅炉燃烧NOx预测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建国 叶凌云 +5 位作者 赵敏 赵虹 郦宜进 李敏 俞逾 邓芙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0-875,共6页
结合某660 MW锅炉入炉煤种煤质、磨煤机组合方式、配风方式和锅炉运行参数等,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锅炉燃烧NO_x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应用模拟,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氧体积分数、燃尽风率、配风方式、煤种及磨煤机... 结合某660 MW锅炉入炉煤种煤质、磨煤机组合方式、配风方式和锅炉运行参数等,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锅炉燃烧NO_x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应用模拟,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氧体积分数、燃尽风率、配风方式、煤种及磨煤机组合方式对NO_x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以及理想的调节性能;模型包含煤种及磨煤机组合方式信息,对于煤种煤质多变机组,提高了预测NO_x质量浓度的准确性,这对降低NO_x质量浓度和保证稳定燃烧的优化调整,尤其是对指导入炉煤调配及煤炭采购甚至实现"智慧燃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内 NOx 预测模型 支持向量机 多煤种 煤机组合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万塔式炉机组神华煤掺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健 李兴智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研究塔式锅炉掺烧神华煤的适应性,采用预混和分磨2种掺烧方式,不断提高神华煤掺烧比例,评估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神华煤掺烧比例的升高,灰渣含碳量降低,锅炉效率升高。神华煤预混掺烧比例低于75%时... 为了研究塔式锅炉掺烧神华煤的适应性,采用预混和分磨2种掺烧方式,不断提高神华煤掺烧比例,评估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神华煤掺烧比例的升高,灰渣含碳量降低,锅炉效率升高。神华煤预混掺烧比例低于75%时,锅炉汽水参数正常,锅炉没有出现结渣现象,锅炉对掺配煤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神华煤掺烧比例高于75%时,锅炉局部出现结渣。分磨掺烧最高掺烧比例达到60%,锅炉局部出现结渣,并且在相同掺烧比例下,分磨掺烧的锅炉效率高于预混掺烧。长期高比例掺烧神华煤时,应注意加强燃烧器区域和一级过热器区域的监测,避免形成大渣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煤 结渣 效率 预混 塔式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 MW机组锅炉制粉系统掺混热炉烟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吴景兴 陈海耿 +2 位作者 马金凤 王力 冷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5,共4页
清河电厂200MW机组锅炉采用热风干燥中储式制粉系统,为最大限度掺烧褐煤,解决中储式制粉系统磨制高挥发分、高水分褐煤极易发生爆炸的问题,提出了在制粉系统中掺混热炉烟的2种改造方案,使褐煤掺烧比例达到50%,制粉系统末端含氧质量分数... 清河电厂200MW机组锅炉采用热风干燥中储式制粉系统,为最大限度掺烧褐煤,解决中储式制粉系统磨制高挥发分、高水分褐煤极易发生爆炸的问题,提出了在制粉系统中掺混热炉烟的2种改造方案,使褐煤掺烧比例达到50%,制粉系统末端含氧质量分数降低到16%以下。可行性研究表明,在锅炉转向室抽取热炉烟掺入制粉系统的改造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与制粉系统启停时的安全措施相结合,能够满足制粉系统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防爆要求。该方案也为同类型锅炉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粉系统 褐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5t/h劣质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改造方案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景兴 吕文良 +1 位作者 李宏毅 鲍铁军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针对通化地区煤源严重不足,在2×1025 t/h锅炉进行最大限度掺烧褐煤并能单烧当地劣质烟煤的技术改造。采用在转向室抽取中温炉烟加入制粉系统干燥介质,同时对热风送粉系统加入调温风的改造方案,以降低制粉系统末端氧量以及送粉系统... 针对通化地区煤源严重不足,在2×1025 t/h锅炉进行最大限度掺烧褐煤并能单烧当地劣质烟煤的技术改造。采用在转向室抽取中温炉烟加入制粉系统干燥介质,同时对热风送粉系统加入调温风的改造方案,以降低制粉系统末端氧量以及送粉系统输送介质的温度,提高制粉、送粉系统防爆能力和制粉系统的干燥能力,并将双通道煤粉燃烧器改造为水平浓淡燃烧器,改造后,锅炉具备掺烧褐煤50%的能力,适应煤种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中温 制粉系统 防爆 干燥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