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数学课分层次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广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19期46-47,共2页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水平、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及思维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按专业分班进行教学,很少考虑到这种差异,这样很难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q...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水平、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及思维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按专业分班进行教学,很少考虑到这种差异,这样很难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必须实行分层次教学,同时要改变和完善教学、考核体系,提出全新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数学课 层次教学 必学内容 选学内容 考核体系 教学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分层考核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范芸 钱珠萍 郑洋 《中国医院》 2013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分层次考核指标,以增强分层考核的客观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用关键指标法(KPI)从基本素质、不同层级核心能力、工作业绩及总体评价4部分对临床护士进行全面考评。结果:实施护士分层考核前后护士基本素质、核...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分层次考核指标,以增强分层考核的客观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用关键指标法(KPI)从基本素质、不同层级核心能力、工作业绩及总体评价4部分对临床护士进行全面考评。结果:实施护士分层考核前后护士基本素质、核心能力、工作业绩、总体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方法对临床护士进行了客观、公正、全面考核,有助于调动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考核 护理质量 工作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分层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金仁东 马庆 柯红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共5页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点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师生、特别是实验人员的安全管理。建立分级分层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完善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建立教育...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点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师生、特别是实验人员的安全管理。建立分级分层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完善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建立教育评价机制,落实相应支撑保障措施,有利于切实提高人员安全素质,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层次安全教育体系 评价考核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初探
4
作者 施泽波 姜振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第7期64-64,共1页
1.按程度分层次在全体新生入学时进行数学和英语的摸底考试,按其总分分为A、B、C三个层次的班级.这样的排班方式使得同一层次的学生总分差距控制在30分以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关键词 层次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 考核方法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具创新精神的干部考核方法——深圳联通公司部门经理考核纪实
5
《产经评论》 1998年第5期56-56,共1页
一个好的干部考核方法可以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关键词 深圳联通公司 考核方法 创新精神 部门经理 深圳公司 总经理 干部队伍 德才兼备 五个层次 中层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多维度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淑妍 孟霆 +3 位作者 张晓峻 李平 王晓峰 孙晶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2,183,共5页
围绕“三海一核”领域培养可靠顶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多维度教学模式。维度1,增设融入新工科元素的高阶实验和创新实验类型,构建了多层次教学内容;维度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形成课前、... 围绕“三海一核”领域培养可靠顶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多维度教学模式。维度1,增设融入新工科元素的高阶实验和创新实验类型,构建了多层次教学内容;维度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物理实验研学新途径;维度3,采用3+1+N过程性多维考核方式,将科创竞赛纳入考核,提升过程性考核的占比,将课-赛-研-创有机融合到一起。3年的实施效果及学生反馈表明,该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探索意识,提高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达成度,为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 多维度考核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的新教学模式 被引量:13
7
作者 阎绍泽 申永胜 +1 位作者 季林红 刘向锋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4年第6期28-29,共2页
在新世纪之初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提升层次、拓宽专业、提高素质、面向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必须在改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同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 在新世纪之初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提升层次、拓宽专业、提高素质、面向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必须在改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同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实验、课后作业和考试评价均为课堂讲授内容服务;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培养机械工程学科创新人才的要求。我们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机械工程教育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校机械工程教育实际情况,对影响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教材、讲授、讨论、作业、实验和考核等6个基本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与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学习兴趣 授课方式 层次教学 实践能力 考核评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