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学“准聘—长聘”制度的缘起、困境与走向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连梅 姜林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111,共7页
"准聘—长聘"制度起源于美国,对于我国高校人事改革和绩效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准聘—长聘"制度的产生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样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矛盾所造成的合法... "准聘—长聘"制度起源于美国,对于我国高校人事改革和绩效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准聘—长聘"制度的产生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样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矛盾所造成的合法性困境。就高校实行"准聘—长聘"制度而言,基于学术逻辑的制度环境旨在保护学术自由,而基于市场逻辑的技术环境则追求效率最大化,目标与追求的不同难免会使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改进"准聘—长聘"制度,可以从制度构成的三大基础要素即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出发进行考量,建议加强立法指导,确保权责双方有法可依;改进工作方式,确保任职评聘工作科学有序;规范科学认知,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聘— 度主义 教师 “非升即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高等学校“准聘—长聘”制度的合法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金花 邱小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39,128,共5页
“准聘—长聘”制度改革是当前高校人事改革的重要内容,核心是“非升即走”和终身教职,目的在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遴选和流动制度,激发高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吸引真正具有学术潜力和学术热情的优秀人才从事教科研工作。当前,高等学校... “准聘—长聘”制度改革是当前高校人事改革的重要内容,核心是“非升即走”和终身教职,目的在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遴选和流动制度,激发高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吸引真正具有学术潜力和学术热情的优秀人才从事教科研工作。当前,高等学校实施“准聘—长聘”制度与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冲突,建议从法律上对该制度进行优化。一是从法律上赋予高等学校用人自主权,二是明确准聘期和长聘期合同的法律性质,三是建立支持性的系统配套制度,四是完善聘用争议的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聘— 非升即走 终身教职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型大学长聘制改革的制度逻辑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思懿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6,共10页
近年来,教师长聘制改革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提升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对案例高校的长聘制改革实践分析发现,人才引进以增量改革的形式为师资队伍发展确立了标杆,师资岗位分类改革以存量改革的形式为不同教师提供了多... 近年来,教师长聘制改革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提升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对案例高校的长聘制改革实践分析发现,人才引进以增量改革的形式为师资队伍发展确立了标杆,师资岗位分类改革以存量改革的形式为不同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但在该过程中也出现了引进与培育以及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案例分析中发现,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改革体现出绩效管理、竞争导向和国际化等制度逻辑,并可能诱发学术功利化、学术锦标赛泛化、本土学术弱化等潜在风险。基于此,在未来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育的平衡,培育良好的学术文化;设置不同岗位的晋升通道,建立严格的转岗机制;合理设置绩效考核的周期与标准,完善配套支持与保障机制;构建长效的校内人才支持体系,促进新老人事体系的并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改革 度逻辑 管理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准聘-长聘制度的实践逻辑剖析及其省思--基于中美制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思懿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2,共10页
作为学术系统内部最核心的激励机制,聘任与晋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和大学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深入比较中国“准聘—长聘制度”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实践逻辑,可以发现两者在价值预设、“非升即走”的适用范围、筛选机制... 作为学术系统内部最核心的激励机制,聘任与晋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和大学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深入比较中国“准聘—长聘制度”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实践逻辑,可以发现两者在价值预设、“非升即走”的适用范围、筛选机制及配套支持机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缺乏资源支持、名额有限、考核标准频繁变动的情况下,全过程竞争、低留任率和高职业压力成为我国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度体系的显著特征。究其根源,我国准聘—长聘制度并非是教师群体基于维护学术自由的共同目的自发生成的,而是基于效率导向的行政逻辑自上而下推行的,不同制度行动者和治理机制之间缺乏适度制衡。在市场竞争不充分、行业协会发育不全、契约观念缺乏的情境下,准聘—长聘制度被异化为高校增强人事管制和提升组织效益的工具,而教师的合法权益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乃至“遮蔽”。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和法律理性,应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据此,可从设定合理的留任率、构建公开透明且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和以学术为主导的评审程序、完善针对终身轨教师的培育和支持体系以及退出流转机制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聘— “非升即走” 实践逻辑 学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长聘制改革初探 被引量:15
5
作者 吕黎江 卜杭斌 刘红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89,共5页
教师长聘制历史上缘起于保障学术自由之目的,在国内高水平大学中逐渐成为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手段。长聘制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遴选、流动制度,鼓励真正具有学术志趣和学术潜力的优秀人才从事长周期的基础... 教师长聘制历史上缘起于保障学术自由之目的,在国内高水平大学中逐渐成为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手段。长聘制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遴选、流动制度,鼓励真正具有学术志趣和学术潜力的优秀人才从事长周期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以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持续优化。长聘制是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需要岗位分类、非升即走制度配合,以及有相对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基本前提,同时必须加强制度框架的整体设计,以保障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升即走 人事 双一流 教师流动 人才遴选 岗位分类 学术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聘-长聘制”对高校科研产出的影响机制与成效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任羽中 俞蕖 赵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2,共12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实施了以"预聘-长聘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是这一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利用布兰德科研生产力三因素影响模型,从教师个体、组织机构、学术共同体三个层面论证了改革对科...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实施了以"预聘-长聘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是这一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利用布兰德科研生产力三因素影响模型,从教师个体、组织机构、学术共同体三个层面论证了改革对科研产出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以71所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借助改革准实验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实行"预聘-长聘制"后,已改革高校的国际期刊论文发表量和论文影响力指数(CNCI)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二,实行"预聘-长聘制"后,已改革高校发表论文的数量并无显著优势,但其论文影响力明显高于未改革高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科研产出 事件分析法 异时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聘制神话:西部高校领导赴美国研修体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昱 邢鑫 刘畅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101,共11页
随着长聘制在中国高校推广,高校领导逐步建立对长聘制的认识,但此认识过程很少得到其考察和反思。研究通过访谈和收集六名西部省属高校领导赴美国研修后撰写的研修报告,发现部分高校领导对长聘制的理解具有很强的神话特征:第一,赴美国... 随着长聘制在中国高校推广,高校领导逐步建立对长聘制的认识,但此认识过程很少得到其考察和反思。研究通过访谈和收集六名西部省属高校领导赴美国研修后撰写的研修报告,发现部分高校领导对长聘制的理解具有很强的神话特征:第一,赴美国研修与世界顶尖大学等光环给长聘制带来神圣性与权威性;第二,高校领导将长聘制学术自由误解为非升即走;第三,神化的过程回应了高校对“铁饭碗”改革的集体愿望;第四,由于长聘制不适合西部省属高校,高校领导对长聘制也采取远观而不求甚解的态度。高校领导对长聘制的神化与误解主要来自赴美国研修中的不匹配:参与者来自中国西部省属高校,而参观对象多是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给高校领导对人事聘任制度的思考带来强烈的错位感。建立对长聘制的清晰认识需要更为精准的研修项目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升即走 高校领导 赴美国研修项目 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预聘-长聘制”绩效工具化及其治理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蔡连玉 张迅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1,共7页
国内高校正在推行的"预聘-长聘制"改革具有西方终身教职的制度渊源,但也体现出重科研激励和行政主义的本土特征。该制度在近二十年的推进中呈现出较强的绩效工具化倾向,体现为重科研绩效促产、考核重量轻质和运行沟通反馈缺... 国内高校正在推行的"预聘-长聘制"改革具有西方终身教职的制度渊源,但也体现出重科研激励和行政主义的本土特征。该制度在近二十年的推进中呈现出较强的绩效工具化倾向,体现为重科研绩效促产、考核重量轻质和运行沟通反馈缺失。预聘-长聘制绩效工具化助推了学术功利主义,遮蔽了基础研究,导致青年教师身份异化。新公共管理理论影响下的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倾轧、高校内部权力失衡和绩效管理的刚性运转,是预聘-长聘制绩效工具化的诱因。对这一制度异化的治理应凝聚合理的思想共识,坚守学术激励筛选的制度旨趣;制度构建上以期限合理、沟通及时、反馈有效的聘前管理和以发展性为主的聘后考核为着力点;以打造良好学术共同体为基础,实施以代表作制为核心、以同行评议为主要方式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绩效工具化 学术生态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基本要素、内在机理及启示——基于加州大学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虹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5,共10页
我国高校引进美国高校教师长聘制只具备了制度的“形”而不完全具备“神”,限制了这一制度作用的发挥。文章通过对加州大学教师长聘制基本要素和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加州大学长聘教职的任职评审是一个权力相互制衡的过程,同时也是学... 我国高校引进美国高校教师长聘制只具备了制度的“形”而不完全具备“神”,限制了这一制度作用的发挥。文章通过对加州大学教师长聘制基本要素和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加州大学长聘教职的任职评审是一个权力相互制衡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共同参与大学治理的过程;长聘教职任职评审标准在全面的基础上以质量为核心综合考查候选人的能力,评审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教师权益的保护。文章结合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实践,提出将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核心理念由筛选淘汰转为保障教师权益,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师业绩评价标准,完善长聘教职评审流程以提高评审公正性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职 教师 加州大学 度要素 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预聘—长聘制”实施现状及其对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88,共9页
通过搜集“双一流”建设高校W学科教师简历和论文发表数据,分析了“预聘—长聘制”实施现状及其对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发现科研产出数据和职称晋升曲线印证了学校设置的预聘期限的合理性。教师被纳入长聘系列管理后,其科研产出呈现出... 通过搜集“双一流”建设高校W学科教师简历和论文发表数据,分析了“预聘—长聘制”实施现状及其对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发现科研产出数据和职称晋升曲线印证了学校设置的预聘期限的合理性。教师被纳入长聘系列管理后,其科研产出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长聘系列教师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均显著高于预聘系列教师和普通系列教师,预聘系列教师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显著高于普通系列教师。教师聘任级别对科研产出影响显著,长聘高级教师的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均为最多。性别、博士后经历、基金支持以及留学经历等都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高校采取不同聘任办法逐渐向“预聘—长聘制”过渡;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产出评价机制;注重对博士后的培养与支持,切实保障女性青年教师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聘—制” 科研产出 “双一流”建设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制度逻辑下高校教师人事场域的改革变迁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思懿 张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3,共8页
在多重制度逻辑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的演进及其当前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师任命制,到改革开放后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再到进入21世纪的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制,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场域中的国家逻... 在多重制度逻辑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的演进及其当前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师任命制,到改革开放后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再到进入21世纪的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制,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场域中的国家逻辑影响逐步减弱,大学管理逻辑稳步增强,市场逻辑悄然渗透,学术逻辑得到重视。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岗位分类改革和“准聘-长聘制”改革等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三种主要形态中,不同类型的制度逻辑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国家和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目标下相互协作,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国家通过“放管服”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鼓励大学自主探索聘任制改革与岗位分类改革。在绩效、竞争等市场理念的影响下,合同聘用、“非升即走”和聘期考核等规则被广泛采用。通过校内各级学术委员会和同行评议制度,学术逻辑持续发挥作用。未来,我国高校须在兼顾竞争与保障、效率与公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平衡绩效竞争与教师职业安全,转向以学术逻辑为主导、其他制度逻辑良性竞争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度逻辑 高校教师人事场域 高层次人才引进 岗位分类 “准-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设想
12
作者 王骏 廖曰文 何杏仁 《大学教育科学》 1995年第1期40-43,共4页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治”。人才任用,关系到国家兴亡;事业成败,有赖于任人唯贤。干部任用,作为干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整个干部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事业的成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治”。人才任用,关系到国家兴亡;事业成败,有赖于任人唯贤。干部任用,作为干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整个干部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事业的成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做好干部任用工作,意义极其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任用 开选 改革设想 系级 委任 组织部门 中层干部 干部人事改革 教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制后公司治理结构面临的重点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10-13,共4页
企业治理结构是事关建立公司制企业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后的公司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面临的问题,并从国有股权流动、强化对董事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建立职业化的经理阶层完善企业家... 企业治理结构是事关建立公司制企业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后的公司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面临的问题,并从国有股权流动、强化对董事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建立职业化的经理阶层完善企业家市场、加强民主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股 内部人控 激励约束机 股权多元化 机构投资者 经理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等学校机构改革和实施干部竞聘制的探索
14
作者 杨德广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3-5,共3页
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改革,正在健康、有序、深入地向前推进,如教学改革、后勤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机构改革、干部制度、用人制度方面的改革步子还不够大,如果在这些方面的改革不搞好、不先行,必将会影响到学校... 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改革,正在健康、有序、深入地向前推进,如教学改革、后勤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机构改革、干部制度、用人制度方面的改革步子还不够大,如果在这些方面的改革不搞好、不先行,必将会影响到学校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提高,影响到全校整体的进程。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机构庞大、“官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般地讲,高校所有正副处长实行的是任命制,这种任命制存在以下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改革 机构改革 用人 干部竞 基本原则 方法
原文传递
“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社会化的困境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小满 樊小冬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学术社会化是通过学术文化的内化和学术知识的学习,取得学术生活资格,并形成稳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研究从学术社会化视角出发,探究“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情况。“非升即走”制度下青年教师学术社会化过程呈现... 学术社会化是通过学术文化的内化和学术知识的学习,取得学术生活资格,并形成稳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研究从学术社会化视角出发,探究“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情况。“非升即走”制度下青年教师学术社会化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一是适应阶段的身份角色与工作重心的转变;二是预聘期到长聘制阶段,出现唯学校科研考核任务研究的困境;三是获得长聘后道路迷茫。在“非升即走”制度下,青年教师学术研究、教学能力及个人社会生活发展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分类设岗、考核任务多元化、考核方式积分化、考核时间弹性化、提供转岗机会与离职帮扶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升即走” 青年教师 学术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误用的“非升即走”:功能异化、反噬效应及消解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苏兰 余利川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4,共8页
作为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前置遴选规则的“非升即走”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知名高校争相移植借鉴的对象并嵌套于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改革中。然而我国高校对“非升即走”制度存在种种误用:以“走”为核心的聘期考核,工具色彩浓厚;缺少全... 作为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前置遴选规则的“非升即走”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知名高校争相移植借鉴的对象并嵌套于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改革中。然而我国高校对“非升即走”制度存在种种误用:以“走”为核心的聘期考核,工具色彩浓厚;缺少全盘考虑的局部借鉴,形似而神异;以校方为主导,成为校方对教师群体的单向规制。“非升即走”的制度误用导致其筛选功能超限,淘汰色彩浓厚;激励功能虚化加剧扭曲刺激;培育功能缺位,系统支持不足。“非升即走”的制度误用及其功能异化正在引发多个层面的反噬效应:加剧青年教师生存和发展危机、助推功利化学术风气、冲击学术职业系统稳定性、加剧高校教师劳动关系失衡冲突。应从人性化开展教师管理工作,科学化开展教师评价实践,弹性化实施聘任、流转及淘汰工作,法治化规制高校人事自主权多维路径导正“非升即走”实践,消解其反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非升即走 “准聘—长聘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丹阳:“人岗相适”,让教师队伍焕发新活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华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0,共4页
江苏省丹阳市结合自身实际,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首先,立足问题解决,突出制度建设,打通管理瓶颈,架构起"县管校聘"改革的"四梁八柱",健全“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其次,统筹推进,打出"... 江苏省丹阳市结合自身实际,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首先,立足问题解决,突出制度建设,打通管理瓶颈,架构起"县管校聘"改革的"四梁八柱",健全“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其次,统筹推进,打出"组合拳",落实核定编制、引导交流、适岗竞聘、绩效考评等一系列举措,推行"人岗相适",建构教师培养、流动、管理、评价、激励的生态体系;最后,及时解决"真问题",化解"大矛盾",保障改革顺畅推进,重塑教育生态,使教师队伍焕发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活力 县管校 适岗竞 职称改革 职级 集团化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