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苏“冷战”的起源
1
作者 雪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5-36,共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冷战”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莫洛托夫计划 共产党情报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货物运输市场的“冷战”
2
作者 赵海洋 《集装箱化》 2001年第9期18-19,共2页
近年来,集装箱班轮公司和冷藏船公司之间为争夺冷藏货海运主导地位的竞争愈演愈烈.目前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冷藏船行业正朝着兼并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货物运输市场 “冷战” 集装箱班轮公司 竞争优势 行业 兼并 船公司 冷藏船 海运 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与“冷战” 被引量:1
3
作者 国荣知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13期28-29,共2页
伴随着"冷战"的硝烟,抽象表现主义红遍欧洲,对其艺术纯粹性问题的探讨也随之而来。不可否认,抽象表现主义有其艺术上的独创性,只是在特定时期被政治利用。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对抽象表现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走向世界进行尝试性研... 伴随着"冷战"的硝烟,抽象表现主义红遍欧洲,对其艺术纯粹性问题的探讨也随之而来。不可否认,抽象表现主义有其艺术上的独创性,只是在特定时期被政治利用。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对抽象表现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走向世界进行尝试性研究,试图给予抽象表现主义公正、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表现主义 “冷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美苏“冷战”与德国的分裂
4
作者 吴友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6期74-80,共7页
为了惩治战败的德国,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就主张分割德国。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又都放弃了分割德国的计划,一致同意由美英法苏四大国军队分区占领德国。由于在战后战时大国合作逐渐走向分裂,并导致美苏之问爆... 为了惩治战败的德国,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就主张分割德国。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又都放弃了分割德国的计划,一致同意由美英法苏四大国军队分区占领德国。由于在战后战时大国合作逐渐走向分裂,并导致美苏之问爆发“冷战”,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冷战”使德国的分区占领格局演变成德国的分裂局面。美英法和苏联为了分别控制西占区、东占区,各自都在本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政策,逐渐将两个占领区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并最后成立了两个国家。德国的被分裂,是大国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完全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德国人民 苏联 德国问题 西占区 管制委员会 雅尔塔会议 《凡尔赛和约》 反法西斯战争 美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冷战”遇上热舞
5
作者 王婷婷 《中国农垦》 2014年第9期3-3,共1页
近日,游泳老师的QQ相册里又贴出了几十张"广场舞倩影",那溢满快乐幸福的笑容,无不"秀"出了她与摄影者——丈夫吴国生的恩爱之情。两年前两口子爆发"冷战"的故事,如今已成为甜蜜的往事。游泳和吴国生是农... 近日,游泳老师的QQ相册里又贴出了几十张"广场舞倩影",那溢满快乐幸福的笑容,无不"秀"出了她与摄影者——丈夫吴国生的恩爱之情。两年前两口子爆发"冷战"的故事,如今已成为甜蜜的往事。游泳和吴国生是农场中学的一对"夫妻档",教学态度都很严谨。2012年两人在教毕业班时,因为工作琐事产生矛盾,引发了一场"冷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吴国 教学态度 梳妆打扮 摄影者 性格外向 乐观开朗 性格内向 班考 学习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解的“冷战”情结──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之实质透视
6
作者 王淑芳 郭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6-10,共5页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完全是其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和"战略价值"为两大基石的原则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其"两洋战略"的具体需要;更是其难解的"冷战"情结和"冷战"思维的直接产物。中美关系欲走出低谷,对美国来说必须解决...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完全是其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和"战略价值"为两大基石的原则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其"两洋战略"的具体需要;更是其难解的"冷战"情结和"冷战"思维的直接产物。中美关系欲走出低谷,对美国来说必须解决好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是有利还是有害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利益 战略价值 “冷战”思维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关系史的新探索——评《从冷战到冷和—当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与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28-128,F003,共2页
关键词 当代 国际关系史 研究著作 郝承敦 “冷战” “冷和” 国际关系演变 苏南冲突问题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与克林顿的“新干涉主义”外交战略
8
作者 李文达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34-41,25,共9页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东欧巨变,两德统一、特别是苏联解体的重大事态表明: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抗消除,“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代”.由此,原东西方两大集团各自的向心力趋于消失,“冷战”时的“伙伴”离散,集团分解成为个...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东欧巨变,两德统一、特别是苏联解体的重大事态表明: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抗消除,“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代”.由此,原东西方两大集团各自的向心力趋于消失,“冷战”时的“伙伴”离散,集团分解成为个体,民族、国家、地区都出现了一个新动向;重新为自己定位,并选择符合自己民族,国家利益的外交新战略.其中,尤以反映“后冷战时代”特点的克林顿的“新干涉主义”外交战略为世界所注目.本文拟就克林顿“新干涉主义”外交战略出笼的背景,构想、特点、实施及其面临的困境和调整试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顿政府 冷战时代 外交战略 美国对外政策 国家利益 布什政府 “冷战” 战略核武器 阿里斯蒂德 美国全球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妈妈对我的"冷战"
9
作者 何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年第5期33-33,共1页
每一个人都有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如果让爸爸妈妈知道了,几乎都是挨一顿打,或者是被家长骂几句,事就过去了.而我妈妈对我"教育"的方法你们谁也想不到,谁的家长也没用过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可把我苦死了.
关键词 “冷战” 妈妈 教育方式 自尊心 教育法 孩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多音性和多地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季进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中西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动态化和当下化,即突破了原来博物馆化的处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方式,越来越重视和强化文学与现实政治的关联。不仅... 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中西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动态化和当下化,即突破了原来博物馆化的处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方式,越来越重视和强化文学与现实政治的关联。不仅文学如此,整个西方世界的中国研究也总是纠缠于意识形态的背书,其影响—直延续到198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 中国文学研究 意识形态 “冷战” 40年代 现实政治 中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朝核危机中的中国角色:总结与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俊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55,共2页
自2002年10月朝核危机浮出水面以来,一直沸沸扬扬。在地缘上,朝鲜所处的东北亚地区位置独特,居于中、美、俄、日四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同时,该地区还处于从中东、中亚到南亚再到东北亚的“动荡弧线”的延伸地带。从历史上看,50多... 自2002年10月朝核危机浮出水面以来,一直沸沸扬扬。在地缘上,朝鲜所处的东北亚地区位置独特,居于中、美、俄、日四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同时,该地区还处于从中东、中亚到南亚再到东北亚的“动荡弧线”的延伸地带。从历史上看,50多年过去了,朝鲜半岛仍处于分裂状态.“冷战”阴影挥之不去。由此可见,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变化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大局。朝核危机演变到今天,已3年有余,但仍得不到最终解决,尤其在2006年10月9日朝鲜公开进行核实验之后,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危机利益攸关方的中国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总结与反思,显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核危机 中国角色 朝鲜半岛形势 东北亚地区 战略利益 “冷战” 地区和平 交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宿舍矛盾心理咨询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周燕 黄朝峰 《校园心理》 2015年第6期411-413,共3页
本文以1例女大学生宿舍矛盾为背景,对事后形成的"冷战"局面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处理矛盾的办法和措施,并深层次提炼本案例中的处理要点,进而对女大学生宿舍矛盾处理的工作深科反思后认为:①寝室平等观念要提早树立;②寝室管理制度要... 本文以1例女大学生宿舍矛盾为背景,对事后形成的"冷战"局面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处理矛盾的办法和措施,并深层次提炼本案例中的处理要点,进而对女大学生宿舍矛盾处理的工作深科反思后认为:①寝室平等观念要提早树立;②寝室管理制度要提早完善;③寝室矛盾处理机制需建立。辅导员处理女大学生宿舍矛盾时的注意事项:①辅导员及时发现矛盾;②辅导员处理时需要价值中立。1寝室矛盾的背景某女生寝室4名学生,A坐在B的床上洗脚,洗完之后把地板打湿了没拖,B不高兴说了几句,最后争吵起来,B一气之下将洗脚水泼向A,A认为洗脚水泼人是很不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宿舍 矛盾心理 价值中立 “冷战” 处理机制 思政教育工作 管理制度 翻脸无情 家庭教育 思政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回顾与二十一世纪前瞻──从世界现代化进程视角透视
13
作者 罗荣渠 《环渤海经济瞭望》 1996年第2期34-43,共10页
关键词 二十世纪 现代化进程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化 发展性危机 十九世纪 法西斯主义 现代发展 “冷战” 现代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国产半导体材料任重道远
14
作者 Suki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综观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局,可以看到一个特征,就是下端的应用、市场强,上端的设计、制造业弱,产业链中尤其凸显的瓶颈部位是设计与材料、设备业,这里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软肋。设计业主要是缺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技术的开... 综观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局,可以看到一个特征,就是下端的应用、市场强,上端的设计、制造业弱,产业链中尤其凸显的瓶颈部位是设计与材料、设备业,这里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软肋。设计业主要是缺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技术的开发人才和规模太小,材料、设备业在半导体高端制造市场几乎还是空白,是最薄弱的"咽喉"、"七寸"。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国产材料、设备业,面临着在技术上冲击高端领域,市场上占领中国市场的双重任务。先进的技术拥有者根据"冷战"时的意识对中国设置重重技术壁垒,而又根据WTO条款要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这就使得我国材料、设备业面临腹背夹击形势,我们只有以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的精神,迎头赶上,才能够死而后生,占领制高点,赢得高新技术战场上的重要胜利。我国材料、设备业,路漫漫而远兮,必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市场 WTO 半导体产业链 开发人才 中国 国产 发展 夹击 “冷战”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申克的救赎》:另一个“阿甘”的现实性超越
15
作者 单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26-127,共2页
安迪·杜福瑞正是"阿甘"的另一面,两者与美国社会形成互文,完整地勾勒出20世纪美国人的形象。安迪入狱的20年,对应的正是美国社会"杜鲁门主义"盛行之下的"红色恐怖"。阿甘的意义在于弥合美国战后历... 安迪·杜福瑞正是"阿甘"的另一面,两者与美国社会形成互文,完整地勾勒出20世纪美国人的形象。安迪入狱的20年,对应的正是美国社会"杜鲁门主义"盛行之下的"红色恐怖"。阿甘的意义在于弥合美国战后历史、主流文化与主流社会的纵横裂隙,与此不同的是,安迪在肖申克完成的救赎,正是对于美国社会现实的想象性救赎并成功超越美国主流社会的种种"创痛",种族歧视,嬉皮士反战,最终让美国的"自由之舟"继续在湛蓝的大洋上"涉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超越 《阿甘正传》 种族和解 美国主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大恐怖主义危害最大
16
《政工学刊》 2005年第7期63-63,共1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在全球泛滥,先后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冷战”结束后呈现新特点。从目前恐怖活动的性质来看,恐怖主义主要有:极端宗教型、民族分裂型、极“左”、极右型、邪教型和黑社会性质6种类型。
关键词 恐怖主义 20世纪60年代 危害 黑社会性质 发展阶段 “冷战” 恐怖活动 民族分裂 “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之音”经费紧缺
17
作者 黄先敏 《语言教育》 1996年第4期8-8,共1页
“美国之音”(VOA)是美国于“冷战”时代开始后创办的对外广播电台,一向以“客观公正”自我标榜,其最初宗旨是向东欧等共产主义国家从事颠覆性反共宣传。目前这个庞大的机构共有8200名雇员,每天用46种语言向全世界播音,节目内容包括英... “美国之音”(VOA)是美国于“冷战”时代开始后创办的对外广播电台,一向以“客观公正”自我标榜,其最初宗旨是向东欧等共产主义国家从事颠覆性反共宣传。目前这个庞大的机构共有8200名雇员,每天用46种语言向全世界播音,节目内容包括英语教学、美国生活描述以及所谓“未经过滤”的国际新闻报道。VOA 的上级主管部门美国新闻署(U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广播 国际新闻报道 美国新闻署 克林顿政府 美国生活 美国国会 学术交流 “冷战” 预算计划 预算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风波
18
作者 蒋荣青 《中小学作文教学》 2006年第Z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去问 中心小学 荣青 屁股坐 地闪 “冷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歇尔计划”
19
作者 滕海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30-34,共5页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战后通过经济援助,复兴西欧经济,加强对西欧控制的计划。该计划是在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来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使其成为美国巨大的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该计...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战后通过经济援助,复兴西欧经济,加强对西欧控制的计划。该计划是在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来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使其成为美国巨大的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该计划是实施“杜鲁门主义”称霸全以战略的重要步骤.一方面它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兴。推动了西欧的经济决作:另一方面它也使美国获得了巨大实利,确立了美国在西欧的领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冷战” 西欧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50周年(三) 发现者的发现
20
作者 欣然 《太空探索》 2007年第3期50-53,共4页
1946年3月5日,应邀在美国访问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杜鲁门总统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铁幕演说”,拉开了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的序幕。从此,“铁幕后面”几乎成了苏联的代名词。
关键词 发现者号 “花冠”卫星侦察计划 美苏“冷战”时期 侦察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