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现代商战中的应用——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为例
1
作者 齐增慧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第7X期29-30,共2页
作为一代领袖人物的毛泽东,其最辉煌的业绩与最宏伟的形象,建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20余年的战场厮杀中,他把超人的胆略与无限的才华运用于战场,指挥千军万马,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竖起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战争丰碑,也留... 作为一代领袖人物的毛泽东,其最辉煌的业绩与最宏伟的形象,建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20余年的战场厮杀中,他把超人的胆略与无限的才华运用于战场,指挥千军万马,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竖起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战争丰碑,也留下了让人探索不止的战争艺术遗产。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价值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代,其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上的作用还将大大超越军事领域,在政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遗产 军事战略 现代商战 威武雄壮 农村包围城市 领袖人物 武装暴动 战略转移 革命力量 军阀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 被引量:4
2
作者 鲁振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1-22,共12页
“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它构成了不同于俄国革命先占城市、后占农村的另一条革命发展道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作出了... “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它构成了不同于俄国革命先占城市、后占农村的另一条革命发展道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这一道路理论的研究,自然成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 中国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心城市 城市中心 形成过程 苏维埃政权 红军 武装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富于民的必要性分析——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
3
作者 高志强 《领导科学论坛》 2012年第11期58-60,共3页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面临投资过剩、出口受阻、消费萎缩的困境,浙江省有六成民营企业面临限产和停产局面。民工回乡潮再现,严重程度甚至超过2008年。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于通过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面临投资过剩、出口受阻、消费萎缩的困境,浙江省有六成民营企业面临限产和停产局面。民工回乡潮再现,严重程度甚至超过2008年。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于通过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富裕。“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包含了丰富的民生问题和富民理念,而藏富于民思想则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会通过藏富于民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从而刺激生产,让星星之火燎原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思想 必要性分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星星 经济持续增长 2008年 经济学基础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网融合“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忠全 沈金成 王良元 《江苏通信》 2009年第4期42-43,共2页
基于农村信息化下的三网融合发展态势三网融合的提出已逾十年,目前,三网融合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解决,然而受体制法规及利益团体等因素的制约,其推进受阻,成效甚微。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村信息化的日益重视,三网融合也逐渐转向寻找自己... 基于农村信息化下的三网融合发展态势三网融合的提出已逾十年,目前,三网融合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解决,然而受体制法规及利益团体等因素的制约,其推进受阻,成效甚微。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村信息化的日益重视,三网融合也逐渐转向寻找自己在农村市场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网融合 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包围城市 市场机制 农村市场 发展态势 信息资源 监管机制 广电 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接受问题
5
作者 刘岩 郑蔚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走向成功的科学理论,理论被广泛接受是取得成功实践的前提,接受研究尤为必要。接受革命道路理论与旧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相吻合,接受革命道路理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走向成功的科学理论,理论被广泛接受是取得成功实践的前提,接受研究尤为必要。接受革命道路理论与旧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相吻合,接受革命道路理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相吻合,接受革命道路理论与学科建设的创新需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道路理论 接受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6
作者 刘岩 郑蔚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04-108,113,共6页
目前,接受问题的学术研究在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各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也有初步的涉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研究则是全新的... 目前,接受问题的学术研究在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各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也有初步的涉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研究则是全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从接受的相关研究、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相关研究、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相关研究等三个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答王福选、阮守应
7
作者 鲁振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3-94,共2页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4期发表王福选、阮守应的《也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一文(下简称“也谈”),对拙文《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见《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下简称拙文)提出商榷意见。对此...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4期发表王福选、阮守应的《也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一文(下简称“也谈”),对拙文《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见《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下简称拙文)提出商榷意见。对此,特予答复如下。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涵。这是前些年许多研究者都发表过意见的一个问题。拙文认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中国革命首先到哪里和通过什么方式站住脚的问题;第二,党在长时期内以什么为工作重点问题;第三,最后通过什么途径取得全国胜利问题。“也谈”文提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看法,即以农村斗争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认为“只要这些基本内客有了(哪怕是初步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就算是‘基本形成’了”。我认为,这个概括恰恰把“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最重要的指示着中国革命发展轨迹的内容遗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形成 中国革命 道路 中共党史研究 基本内涵 形成与确立 工农武装割据 重点问题 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褚晓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35-36,共2页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组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石,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犹如茫...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组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石,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犹如茫茫大海的灯塔指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进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在指引我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理论和思想所不能替代的。可以毫不隐晦地说",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农村包围城市"的建设道路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但是,我们今天在享受"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指引下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具体分析"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内涵,特别是其中的哲学思想,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把握,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 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鲁振祥商榷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福选 阮守应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6-89,95,共5页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刊登了鲁振祥《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一文(以下简称鲁文),笔者认为其中一些基本观点难以成立。对此,我们愿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鲁振祥商榷。讨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问...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刊登了鲁振祥《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一文(以下简称鲁文),笔者认为其中一些基本观点难以成立。对此,我们愿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鲁振祥商榷。讨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问题,应该首先明确下列几点: 1、研究“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研究这一“理论”本身的形成?还是研究这一“理论”何时确立为“党的整个指导路线”?笔者认为,这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 指导路线 理论 两个问题 乡村中心 道路 基本形 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农村籍大学生城市化的思想偏差及其矫正
10
作者 高明 吴晓岚 黄步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0年第3期39-40,共2页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处于大中城市,而大学生则来自农村和城市,据统计农村籍大学生占60~70%。这些莘莘学子从农村到城市.身处的环境、氛围、生活方式、日常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引起他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其中一部分农村学生能把...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处于大中城市,而大学生则来自农村和城市,据统计农村籍大学生占60~70%。这些莘莘学子从农村到城市.身处的环境、氛围、生活方式、日常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引起他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其中一部分农村学生能把农民勤劳朴实的作风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与城市快节奏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结合起来,产生奋发向上.努力攀登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农村籍大学生 城市 思想偏差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亚靖 王静 《改革与开放》 2014年第6期2-3,共2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夺取政权的方式也不相同。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 马克思列宁主义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夺取政权的方式也不相同。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本文介绍“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武装夺取政权 马克思列宁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 大革命失败 中心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朝美 张树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8-14,共7页
中国人民艰苦奋战八年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坚持了民族战争条件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艰苦奋战八年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坚持了民族战争条件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彻底的人民战争,使人民革命力量得以聚积、发展和空前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 中国革命道路 民族战争 抗日根据地 抗日游击战争 共产国际 城市工作 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学习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继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9,共9页
【正】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创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武装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以下简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指引中国人民在1949年赢得了全国的胜利。这... 【正】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创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武装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以下简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指引中国人民在1949年赢得了全国的胜利。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把集体经验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作了系统阐述,成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历史发展,对于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中国革命发展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道路理论 战略地位 革命根据地 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14
作者 龚新明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9,共4页
本文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 ,深入研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一革命道路代表了近代中国最广大人民政治上要求当家作主 ,经济上要求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根本利益。我党首先在根据地范围内满足... 本文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 ,深入研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一革命道路代表了近代中国最广大人民政治上要求当家作主 ,经济上要求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根本利益。我党首先在根据地范围内满足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这两大根本利益 ;并且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 ,开展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将这一革命进行到底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 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 江泽民 政权 中国 农业生产力 胜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村为中心”是衡量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的主要标准
15
作者 王捷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有四种不同意见:第一种认为形成于1928年10月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主要根据是这篇文章不仅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而且农村包围城市的规律也提出来了;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 主要标准 中国革命道路 思想形成 红色政权 长期性 战略问题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关系
16
作者 虞崇胜 王贤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1期99-107,共9页
在土地革命时期,蓬勃兴起的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国苏维埃运动虽然基本上是依据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和模式而兴起的,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客观历史... 在土地革命时期,蓬勃兴起的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国苏维埃运动虽然基本上是依据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和模式而兴起的,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客观历史环境下,却为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然而,正是由于苏维埃运动模式的影响,又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求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迟滞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发展。直至1935年以后,随着中共政策由苏维埃工在共和国向民主共和国的转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才最终被确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运动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毛泽东 中国革命发展 共产国际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 苏维埃政权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
17
作者 黄丽芬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27-29,共3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彻底抛弃“城市中心论”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标志着毛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彻底抛弃“城市中心论”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同志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红色政权 农民斗争 农民问题 土地革命 城市中心论 “工农武装割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路者:“农村包围城市”的错位竞争
18
作者 李雪峰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第30期45-46,共2页
在规模与品牌的抉择上,规模往往会成为企业的首选,企业通过扩充规模进而提高市场份额,最终强化品牌效应。事实上,规模与品牌并无严格的先后顺序,通过建立品牌继而逐步打开市场也不鲜见,专注于户外品牌的探路者就是这样的运作方式。在短... 在规模与品牌的抉择上,规模往往会成为企业的首选,企业通过扩充规模进而提高市场份额,最终强化品牌效应。事实上,规模与品牌并无严格的先后顺序,通过建立品牌继而逐步打开市场也不鲜见,专注于户外品牌的探路者就是这样的运作方式。在短短12年的时间内,探路者通过"哑铃"式的轻资产模式及错位竞争策略,击败哥伦比亚(Columbia)、乐斯菲斯(The North Face),迅速成长为国内户外用品第一品牌,借助于该品牌及得益于市场的发展空间,探路者适度引入李宁(02331.HK)、安踏(02020.HK)等"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扩张步伐稳步推进。通过研究探路者的成长模式,我们意在指出,在行业(运动领域)已然形成对峙格局的背景下,通过挖掘细分市场(户外领域),充分调动自身的优势,实施蓝海战略,竞争成本或会大幅降低,发展前景或将更为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 错位竞争 探路 品牌形象 运动领域 户外 成长模式 国内市场 经营模式 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利来的蓝图:从农村包围城市——访湖南富利来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博成
19
作者 张敏芳 《水工业市场》 2012年第9期46-48,共3页
"富民强国为己任,利泽苍生幸福来。"湖南富利来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利来)坐落在湖南株洲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以环保工程设计、环保设备研发制造、环保工程施工以及节能设备生产与安装及运营维护于一体的综... "富民强国为己任,利泽苍生幸福来。"湖南富利来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利来)坐落在湖南株洲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以环保工程设计、环保设备研发制造、环保工程施工以及节能设备生产与安装及运营维护于一体的综合性环保科技企业,中南地区最大的供水设备生产基地及玻璃钢污水设备制造厂家,2012年8月成功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第二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率 农村包围城市 高新技术企业 小城镇 环保科技 中南地区 水环境治理 工程有限公司 工业市场 城镇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刍议
20
作者 王生杰 赵守仁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4-17,共4页
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刍议王生杰,赵守仁东方历史的巨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开创出一条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以农村为依托,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刍议王生杰,赵守仁东方历史的巨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开创出一条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以农村为依托,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革命 中国农民问题 农民运动讲习所 工农武装割据 马克思主义 中国国民革命 井冈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