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画“写意”谈起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元成 《美术大观》 2011年第9期49-49,共1页
中国画写意笔墨技法始于五代,后历经宋代、元代的探索与追求,到了明清写意笔墨表现力已经达到能够强烈抒发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写意"是中国画所强调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风格,或是一种艺术观念,但是在艺术领域中,... 中国画写意笔墨技法始于五代,后历经宋代、元代的探索与追求,到了明清写意笔墨表现力已经达到能够强烈抒发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写意"是中国画所强调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风格,或是一种艺术观念,但是在艺术领域中,一般多被强调为以想象、夸张、简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 中国画 艺术表现方法 笔墨技法 内心情感 艺术风格 艺术观念 表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概念教学的“写意”与“工笔”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恒元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09年第1期3-9,共7页
数学的“源”是概念,数学教学的“开场戏”是概念教学.由此可见,数学概念教学的地位是何等的突出!针对当前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困惑,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数学概念教学 “写意” 工笔 数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研究中的“写生”与“写意”
3
作者 沈喜云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年第6期54-56,共3页
中小学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研究中应侧重于"写生"。在此基础上,发觉、提升自己独特的实践理论,进行"写意式"的创造性研究。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研究 “写生” “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人画的“写意”到后现代的“写逸”
4
作者 尚辉 《中国书画》 2012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嘌委,最核心的问题是伴随着西学东渐、输人中土的写实主义观念以及围绕着写变造型而展开的现代美术教育、已逐渐改变了传统中国画观照世界与表现世界的方式。譬如,传统文人画表现现实世... 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嘌委,最核心的问题是伴随着西学东渐、输人中土的写实主义观念以及围绕着写变造型而展开的现代美术教育、已逐渐改变了传统中国画观照世界与表现世界的方式。譬如,传统文人画表现现实世界并不在于视觉真实的再现,而在于构建以主体为中心的“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人画 “写意” 后现代 传统中国画 现代美术教育 现实世界 写意精神 西学东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当代中国的“写实”与“写意”绘画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龙琪 《美术大观》 2009年第12期9-9,共1页
“写实”的概念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模仿说理论,写实绘画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直至印象派的绘画,实际上在中外美术史中完全客观的写实所占比重极小,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总结到西方美术发展的古典主义的... “写实”的概念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模仿说理论,写实绘画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直至印象派的绘画,实际上在中外美术史中完全客观的写实所占比重极小,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总结到西方美术发展的古典主义的主流思想是形式主义,而非从外表看到的写实的样式。库尔贝所倡导的现实主义其思想的意义更为重要,而不是其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绘画 “写意” 当代中国 西方美学史 文艺复兴 形式主义 主流思想 古典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而复得的“写意”演剧观——余上沅旧戏观二题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单跃进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5,共5页
余上沅(1897~1970)湖北沙市人。1920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1922年在清华学校任职员。1923年半官费赴美国,先后在卡内基大学戏剧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戏剧艺术,结识赵太侔、闻一多、熊佛西等。1925年夏回国,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创办戏... 余上沅(1897~1970)湖北沙市人。1920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1922年在清华学校任职员。1923年半官费赴美国,先后在卡内基大学戏剧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戏剧艺术,结识赵太侔、闻一多、熊佛西等。1925年夏回国,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创办戏剧系,成立中国戏剧社。1926年秋,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1927年,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任经理兼蝙辑部主任,对书店经营,颇有建树。1928年9月,去北平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秘书,同时推行他的小剧院运动,曾演出丁西林的《一只马蜂》,他本人创作的(兵变》、《茶花女》等。1925年,随梅兰芳应苏联邀请,去苏联拜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游历英、法、德、意等国,拜访了萧伯纳。1935年8月回上海,受聘在南京筹建国立戏剧学校,任校长。解放后,先后在沪江大学、复旦大学任教,为学生导演《屈原》、《阿 Q 正传》等剧。1959年调上海戏剧学院任教。著有《余上沅戏剧论文集》,译有美国乔治·贝克《戏剧技巧》,福斯特的《光明列车》(短篇小说集)、捷·加贝克的《长生诀》(剧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上沅 “写意” 演剧 二十年代 个性色彩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影视的“写意”与“写实”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娟 《戏剧之家》 2002年第1期52-53,共2页
戏曲影视是戏曲和影视“二化合一”的综合体。所谓“二化合一”是指戏曲要影视化,影视要戏曲化的两个方面的合一。中国传统戏曲属于写意的范畴,强调艺术的表现性;而影视则以其现代化的技术机制更注重再现的写实性。从内容上看,戏曲... 戏曲影视是戏曲和影视“二化合一”的综合体。所谓“二化合一”是指戏曲要影视化,影视要戏曲化的两个方面的合一。中国传统戏曲属于写意的范畴,强调艺术的表现性;而影视则以其现代化的技术机制更注重再现的写实性。从内容上看,戏曲影视保留了戏曲的唱念做打的程式化传统艺术表现手段,但形式上却脱离了同有的舞台局限,不过,实景拍摄并不等于就应走电影的全写实路子。戏曲的唱念做打已经决定其形式上更具表现性,也就是说内容和形式应当保持写意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 戏曲化 “写意” 写实性 唱念做打 传统艺术 表现性 形式 局限 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象瞬间 意象写意——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写意”之美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秀丽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1-54,共4页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是欧美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被誉为"钢琴写意画家"。本文通过中西方对写意美学的分析和对比,找寻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写意审美特征,探析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写意&...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是欧美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被誉为"钢琴写意画家"。本文通过中西方对写意美学的分析和对比,找寻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写意审美特征,探析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写意"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钢琴音乐 写意美学 “写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神”“写意”诞生于中华文化背景下的原因
9
作者 王琛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期68-70,共3页
“传神”“写意”诞生于中华文化的背景之下,并成为中华古典艺术一突出特征,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它以道家哲学为根基,将艺术从对物象的摹仿中解放出来,将内心体验提升到新的高度,追求精神上、心灵上的认可与愉悦。“传... “传神”“写意”诞生于中华文化的背景之下,并成为中华古典艺术一突出特征,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它以道家哲学为根基,将艺术从对物象的摹仿中解放出来,将内心体验提升到新的高度,追求精神上、心灵上的认可与愉悦。“传神…‘写意”是契合中华民族特点的独特艺术审美范畴,它使得中国的古典艺术独树一帜,并且在记录物质历史的同时,也记录了精神历史,为我国悠长而璀璨的文化立下了一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写意” “传神” 文化背景 文化原因 古典艺术 道家哲学 内心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写意”辨(二)
10
作者 方李珍 《福建艺术》 2013年第2期14-18,共5页
日前.一位中青年剧作家创作了一个唐代题材的戏.搬上了舞台,然而他却苦恼、惊讶于该戏竟然没有使用唐代的服装与发型.而仍然是我们习见的传统戏服样式.发型也仍然是传统的铜钱贴片式。当下的戏曲舞台,“一戏一服”现象“蔚然”成... 日前.一位中青年剧作家创作了一个唐代题材的戏.搬上了舞台,然而他却苦恼、惊讶于该戏竟然没有使用唐代的服装与发型.而仍然是我们习见的传统戏服样式.发型也仍然是传统的铜钱贴片式。当下的戏曲舞台,“一戏一服”现象“蔚然”成风.汉代题材的一定是宽袍大袖的汉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舞台 “写意” 作家创作 中青年 传统戏 题材 唐代 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意”之树长青
11
作者 蒋晓静 《福建艺术》 2010年第2期51-52,共2页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历代画家通过艺术实践.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画艺术风格。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艺术追求就是崇尚“写意”之美。中国画的写意创作理念历来主张“得其形者.意溢乎...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历代画家通过艺术实践.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画艺术风格。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艺术追求就是崇尚“写意”之美。中国画的写意创作理念历来主张“得其形者.意溢乎形”.“意”是主客观的统一。实际上是中国绘画艺术至高至深的审美精神和艺术境界.同时也是画家必不可少的艺术修养。“形”在绘画中是画家意念、精神的表达方式和最终体现,把“意”与“形”联系在一起的是传统绘画的“写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 中国绘画艺术 现代中国画 审美精神 艺术风格 民族特色 艺术实践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写意”辨——古今戏曲观念差异比较之一
12
作者 方李珍 《福建艺术》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许多戏曲评论文章在谈论当下某些剧目的舞台美术的艺术效果之时频频使用写意一词,其实大多是就它们写实化明显但似乎又取得诗意与富含意境的审美效果而言的。而写实化、舞台物质化的西方话剧同样能取得诗意效果,或者说话剧同样可以是... 许多戏曲评论文章在谈论当下某些剧目的舞台美术的艺术效果之时频频使用写意一词,其实大多是就它们写实化明显但似乎又取得诗意与富含意境的审美效果而言的。而写实化、舞台物质化的西方话剧同样能取得诗意效果,或者说话剧同样可以是诗意的(而且恰恰诗意化是话剧的很大的一个特征),任何艺术形式或艺术作品都有着诗意的追求,也都可以达到诗意的效果(在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作品里则又有着“反诗意”的追求,但那是为解构而解构的需要,其前题恰恰承认了“诗意”的存在)。而独以“写意”来“规范”中国传统戏曲(并以“写实”一词涵盖西方话剧,以此相区别),必然有其独特的本体意义.决非仅仅以“诗意与意境”的审美效果可以填塞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美学原则,它应该有着自己的哲学基础与美学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观念 “写意” 差异比较 后现代主义 中国传统戏曲 诗意化 舞台美术 审美效果 艺术作品 美学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
13
作者 尤捷 《剧影月报》 2002年第6期33-33,共1页
中国花鸟画是东方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五代十国时期就形成了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两种艺术风格,经过长期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今日工笔花鸟画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审美形式。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 “写意” 中国花鸟画 绘画语言 东方艺术 艺术风格 独特 审美形式 五代十国时期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大山人与潘天寿花鸟画构图中体现的传统写意精神
14
作者 王瑞强 《美术大观》 2014年第3期33-33,共1页
“写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通过简练的笔墨,描绘对象的意态神的,注重神态的表现来抒发作者的情趣。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
关键词 写意精神 八大山人 潘天寿 《现代汉语词典》 传统 构图 “写意”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人写意画之勃兴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昭 《中国书画》 2018年第9期36-72,共37页
宋代文人画的主要标志为粗放的书法笔法,并以清淡的水墨形式,以刻画一些形态疏野的自然物象如梅兰竹菊、云烟山景之类。.此时的“写意”概念,是与“写实”概念相对而言的,其“写意”的概念有更多的模糊性,“意似”“神似”因其外... 宋代文人画的主要标志为粗放的书法笔法,并以清淡的水墨形式,以刻画一些形态疏野的自然物象如梅兰竹菊、云烟山景之类。.此时的“写意”概念,是与“写实”概念相对而言的,其“写意”的概念有更多的模糊性,“意似”“神似”因其外延、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然而,从绘画角度而言,“写意”是指文人画的美学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写意 宋代 勃兴 “写意” 梅兰竹菊 自然物象 “神似” 美学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基础造型学的视野探讨中国美术之“写意精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帅民风 《艺术探索》 2011年第3期53-56,共4页
从基础造型学角度看,中国美术之"写意精神"在当下应包含"写意"的三种造型语言——具象造型求写形得真、变象造型求变形得趣、抽象造型求忘形得意,两个造型语境层次——物象语境与心象语境,三个学理——物理性、画... 从基础造型学角度看,中国美术之"写意精神"在当下应包含"写意"的三种造型语言——具象造型求写形得真、变象造型求变形得趣、抽象造型求忘形得意,两个造型语境层次——物象语境与心象语境,三个学理——物理性、画理性、情理性,两个范畴——实践性范畴与理论性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造型学 中国美术 “写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予倩话剧的写意方法
17
作者 黄振林 《艺海》 2002年第3期49-53,共5页
传统戏曲的“写意”和舶来话剧的“写实”,客观反映了中西艺术认知方式的差异。既然有不可回避的文化交流和碰撞,就应该有相互借鉴的文化圆融和创新。其实,中国话剧百年的风雨历程说明,这个过程是极其艰辛复杂的。早年话剧极力抵制... 传统戏曲的“写意”和舶来话剧的“写实”,客观反映了中西艺术认知方式的差异。既然有不可回避的文化交流和碰撞,就应该有相互借鉴的文化圆融和创新。其实,中国话剧百年的风雨历程说明,这个过程是极其艰辛复杂的。早年话剧极力抵制传统戏曲影响,结果难以创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戏剧精品。戏剧大师欧阳予倩是个传统戏曲文化修养深厚、又亲自参加早期话剧实验的开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中国话剧 欧阳予倩 “写意” 曲文 融和 早年 戏剧 早期话剧 圆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度与自由——陈华的写意人物画
18
作者 徐恩存 《中国书画》 2010年第11期I0030-I0035,共6页
中国绘画史中的“写意”,始终是一道常解常新的命题。他既是一种风格样式,又是理念精神;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底蕴,又在实践上体现丰富的形态和手法。“写意”,在千百年的中国画史册中,成就了无数卓越的画家,也淘汰不少无所作... 中国绘画史中的“写意”,始终是一道常解常新的命题。他既是一种风格样式,又是理念精神;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底蕴,又在实践上体现丰富的形态和手法。“写意”,在千百年的中国画史册中,成就了无数卓越的画家,也淘汰不少无所作为的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人物画 中国绘画史 陈华 自由 法度 “写意” 风格样式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美为真——杨晓阳“大写意”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陈明 张译丹 王彩 《中国书画》 2015年第10期96-105,共10页
"工笔"与"写意"不仅是绘画技术和画种,实质是中国画两种相异的美学观念。当代工笔画兴盛,既得各类国展肯定,也颇受市场欢迎,而写意尤其大写意画基本淡出甚至远离国展视线。这种与数百年来的道统背道而驰的现象值得... "工笔"与"写意"不仅是绘画技术和画种,实质是中国画两种相异的美学观念。当代工笔画兴盛,既得各类国展肯定,也颇受市场欢迎,而写意尤其大写意画基本淡出甚至远离国展视线。这种与数百年来的道统背道而驰的现象值得深思。写意思想发端于文人,复盛于文人,尤其明清以来文人写意画成为中国画代名词,构筑了中国文人墨客的精神空间。然而"文人画"毕竟带有自给自足的烙印,尤其写意对造型的敷衍或排斥,却又给不少投机者以可乘之机。长期被诟病的书画"若干体""江湖派"随处可见,充斥市场,人们只能叹息写意画风光不再。但是,这些表面现象并不是写意画遭美术"公器"冷落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期登载关于扬晓阳"大写意"理论研讨会文章,专家学者各抒胸臆,自然不乏真知灼见,对杨晓阳"大写意"理论作了必要的阐述和肯定。但是,基于绘画史上的两大关键、核心命题,本刊希望"工笔"和"写意"从其观念、技法等各方面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通过广泛参与,公众同议,让思想碰撞出火花,希望为中国绘画生态正常化提供某种思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 研讨会综述 理论与实践 杨晓阳 学术 大美 绘画技术 “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意与造境——浅谈中国画创作
20
作者 徐志兴 《书画艺术》 2000年第6期6-7,共2页
清恽南田在其《南田画跋》中有云:“写意画两浯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南于多数人不悟“写意”之“最微”处.故常为其所“误”。他们错误地认为:“写意”即随其意想,信手... 清恽南田在其《南田画跋》中有云:“写意画两浯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南于多数人不悟“写意”之“最微”处.故常为其所“误”。他们错误地认为:“写意”即随其意想,信手为之,不问笔墨之基础,构思之深度,亦不问修养之高低,人品之优劣。这岂不是人人均可“写意”、人人都是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 中国画 写意 笔墨 画家 南田 创作 古人 人品 错误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