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记者”的媒介素养、社会行动与传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许苗苗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63-68,共6页
在新浪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等一系列微博打拐行动中,"公民记者"的表现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议论。议论的焦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公民记者"的合法性和不足。"公民记者"具有合法性,它体现... 在新浪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等一系列微博打拐行动中,"公民记者"的表现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议论。议论的焦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公民记者"的合法性和不足。"公民记者"具有合法性,它体现出公民就社会事务发声、占有媒体话语权的欲望;但同时,其媒介素质也亟待提高,如不具备专业性可能成为社会隐患,也可能危及自身安全。二是"公民记者"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公民记者"影响范围有限,需要借助舆论领袖和权威媒体推动;其传播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议程设置,凸现民众对热点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记者”新媒体社会行动 媒介素养 媒体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在微端:政务新媒体社会治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贾哲敏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5,共9页
政务新媒体社会治理是政府及其他多元治理主体基于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政务短视频等政务新媒体实施社会生活管理、开展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行动与过程,主要应用于回应性、协商性、协同性、发展性四种治理场景,是国家治理体系... 政务新媒体社会治理是政府及其他多元治理主体基于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政务短视频等政务新媒体实施社会生活管理、开展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行动与过程,主要应用于回应性、协商性、协同性、发展性四种治理场景,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过程分析的微观视角,从诉求先导、通力合作、价值生成三个维度构建了理解政务新媒体社会治理的基本框架。治理诉求的输入是触发政务新媒体社会治理的基本驱动力,政府及其他相关治理主体基于政务新媒体联结成为行动者网络,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多元治理行动并促进主流社会治理理念和价值的生成。在实践中,虽然政务新媒体社会治理亦存在数字形式主义、舆情风险、行动者协调困难等问题,但仍可在发挥各类政务新媒体功能优势、扩大并优化治理行动者网络、扩展治理应用场景、推动政务新媒体社会治理由“应对式”向“智慧治理”转变等方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媒体社会治理 过程分析 治理诉求 合作行动 治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在构建公民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严功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4,共3页
作为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社会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大众传媒与公民社会关系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社会现代化转型为背景,在与传统媒体比较的基础上,对如何认识新... 作为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社会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大众传媒与公民社会关系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社会现代化转型为背景,在与传统媒体比较的基础上,对如何认识新媒体在公民社会构建中的独特作用、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公民社会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权力视角下的新媒体与公民社会 被引量:3
4
作者 蒋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2,共8页
微观权力是一个以关系为核心的概念,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关系中的强势者。在新媒体不断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记者。新媒体与微观权力之间存在关联。以微观权力作为分析工具对新媒体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新媒... 微观权力是一个以关系为核心的概念,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关系中的强势者。在新媒体不断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记者。新媒体与微观权力之间存在关联。以微观权力作为分析工具对新媒体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新媒体为国家治理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权力 媒体 公民社会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新闻传播学关于新媒体与社会运动的研究现状——兼论“Twitter革命”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鼎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5-172,共8页
本文在对社会运动、集体行为、集体行动和群体性事件等几个关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几年西方学界对新媒体与社会运动的学术研究发现,相关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新媒体在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二,公民新闻与... 本文在对社会运动、集体行为、集体行动和群体性事件等几个关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几年西方学界对新媒体与社会运动的学术研究发现,相关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新媒体在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二,公民新闻与社会运动;三,传播与权力的博弈。通过对"Twitter革命"加以个案分析,力图结合现实深化对本议题的理解,认为媒介研究者常常夸大了运动中新媒体的作用,应将关注重心转向社会运动的历史根源与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社会运动 公民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话语的抗争——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石义彬 吴鼎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近几年,大量来自民间个体的影像在互联网上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新媒体事件的发展和转折,成为普通受众参与公共事件的有效手段,也为学界讨论新媒体的政治与社会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民间影像首先是一种民间意识形态的自我呈现和复调式影像... 近几年,大量来自民间个体的影像在互联网上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新媒体事件的发展和转折,成为普通受众参与公共事件的有效手段,也为学界讨论新媒体的政治与社会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民间影像首先是一种民间意识形态的自我呈现和复调式影像话语叙事,同时,它以一种真实"在场"的方式重新呈现公共事件的多维度历史事实,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理性交流以及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最终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影像 媒体 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新媒体事件研究:理论命名、研究视域与理论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吴世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历史—社会转型期中国爆发的新媒体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下的社会问题,研究者们使用不同的命名模式和研究框架来探讨之。本研究主张使用"新媒体事件"的理论命名,进而在"新媒体与社会""新媒体与行动者"的宏阔... 历史—社会转型期中国爆发的新媒体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下的社会问题,研究者们使用不同的命名模式和研究框架来探讨之。本研究主张使用"新媒体事件"的理论命名,进而在"新媒体与社会""新媒体与行动者"的宏阔背景中考察中国场域中的新媒体事件,聚焦事件行动者的行为、事件关系、新媒体的角色作用及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事件的社会影响等议题,开展事件的扩散机制、影响机制与动力学机制研究,并连接起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践与理论,致力于发展基于中国语境和新媒体特定使用情境的新媒体事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事件 媒体事件 媒体社会 行动 事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新动向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小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
公民参与是政治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的发展使公民政治参与呈现新动向,这是政治系统适应政治生态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主体得到拓展,新社会阶层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参与工具更加优化,网络媒体的作用凸显;参与... 公民参与是政治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的发展使公民政治参与呈现新动向,这是政治系统适应政治生态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主体得到拓展,新社会阶层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参与工具更加优化,网络媒体的作用凸显;参与动机趋向世俗化,利益表达成为参与的首要动因;参与效果得到改善,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明显。同时,不断发展的公民政治参与也会给政治系统带来压力,无序参与、"数字鸿沟"、"政府俘获"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关注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动向有助于政府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更新理念、调适行为、应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政治参与 社会阶层 媒体 利益表达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变革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2
9
作者 邹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87,共2页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改变源于两个层面的冲击:对于整个社会信息系统而言,它降低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门槛,从而对职业新闻传播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于现实的新闻传播业而言,媒介边界模糊,同时跨越两个或...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改变源于两个层面的冲击:对于整个社会信息系统而言,它降低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门槛,从而对职业新闻传播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于现实的新闻传播业而言,媒介边界模糊,同时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媒体形式进行新闻生产与分发的融合新闻已成潮流,媒介融合是当前传媒业发展的最大趋势。在新媒体催生的公民新闻运动中,全民记者已经不是神话。在突发事件的现场,职业记者因为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从而被无处不在的"公民记者"甩在身后,沦为事件报道的追随者或"二传手"。不仅如此,在一些重大事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传播教育 媒体时代 教育变革 路径 逻辑 社会信息系统 媒介融合 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灾难报道把关的德与服务的德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海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前,新媒体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服务社会的功能越显著,新媒体报道的把关功能就越重要。新媒体参与重大自然灾难报道时,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报道的不足,但也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新媒体在参与灾难报道过程... 目前,新媒体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服务社会的功能越显著,新媒体报道的把关功能就越重要。新媒体参与重大自然灾难报道时,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报道的不足,但也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新媒体在参与灾难报道过程中出现了某些负面现象,这是新媒体灾难报道伦理应及时规范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公民记者 道德善 把关的德 服务的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媒体崛起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共1页
公民媒体是与公共媒体对应的一个概念。根据笔者考证,美国的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07年的一个年度调查报告里最早提及公民媒体的概念。但是,它几乎把公民媒体和新媒体画上了等号。实际上,公民媒体既不同于传... 公民媒体是与公共媒体对应的一个概念。根据笔者考证,美国的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07年的一个年度调查报告里最早提及公民媒体的概念。但是,它几乎把公民媒体和新媒体画上了等号。实际上,公民媒体既不同于传统的公共媒体,也不完全等同于新媒体,而是一个具有独特媒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兴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媒体 公民 意义 2007年 媒体 社会价值 媒体价值 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2013年新媒体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骏飞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1,共2页
一、“邻避情结”与新媒体政治的幻觉 郭小平:环境保护在当下中国具有较高的政治合法性与民意基础,公民基于“邻避情结”的社会抗争与新媒体驱动下的参与式传播,在表达自我的环境生存权益、监督和参与公共决策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 一、“邻避情结”与新媒体政治的幻觉 郭小平:环境保护在当下中国具有较高的政治合法性与民意基础,公民基于“邻避情结”的社会抗争与新媒体驱动下的参与式传播,在表达自我的环境生存权益、监督和参与公共决策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环境公民社会与环保公共领域的浮现与生成,构成环境“善治”的前提。新媒体为公民记者赋权,促进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社会与国家的互动,拓展了民主的政治空间。新媒体构成环境善治的重要社会机制,而环境风险的“善治”强调公共参与、多元协商与理性妥协以及民主过程的开放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传播 环境保护 公民社会 对话 政治合法性 社会与国家 媒体 媒体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