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重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偶然的个人”
- 1
-
-
作者
路红梅
-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
文摘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偶然的个人",对此学界有种种误解。笔者认为,"偶然的个人"是在现实个人的发展道路上出场的,其具体出场路径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偶然的个人"是处于偶然的生存条件下,从事着非自由自主性劳动的现实的人,是抽象的无个性的个人。它包括在"独立的个人"之中,但不等同于"独立的个人",它与其对立面"有个性的个人"同处于第二大社会形态之中,共同构成"独立的个人",并将同"有个性的个人"一起,随着自然形成的分工、私有制、异化劳动等的消失,而被"自由个性的个人"所扬弃。
-
关键词
“偶然的个人”
生产力
交往形式
劳动
-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