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兼评王希杰与霍四通的争论 被引量:2
1
作者 肖书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8,127,共6页
王希杰对霍四通的批评未击中要害,霍的要害是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并未抛弃和忽视"修辞立其诚"原则,而是在引论中表明他处处都贯通着这一原则,如他把修辞定义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 王希杰对霍四通的批评未击中要害,霍的要害是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并未抛弃和忽视"修辞立其诚"原则,而是在引论中表明他处处都贯通着这一原则,如他把修辞定义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修辞要"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并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这都是"修辞立其诚"的体现。但他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多处地方用西方的修辞理论遮蔽了自己的真正立场,导致了一些文化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道 “修辞立其诚” 调整语辞 适应题旨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评冯友兰所说“修辞立其诚”
2
作者 申光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3-64,45,共3页
海外有论者对冯友兰先生1982年参加夏威夷世界理学会议发言所说“修辞立其诚”颇有微词,以为先生50至70年代的言论是言不由衷的。先生重提“修辞立其诚”是一种忏悔,无异于承认自己以往的言论有“应帝王”的性质(见台湾《当代》35期,198... 海外有论者对冯友兰先生1982年参加夏威夷世界理学会议发言所说“修辞立其诚”颇有微词,以为先生50至70年代的言论是言不由衷的。先生重提“修辞立其诚”是一种忏悔,无异于承认自己以往的言论有“应帝王”的性质(见台湾《当代》35期,1989年3月号)。这关系冯先生后数十年生平思想的评价,有必要加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冯友兰先生 诚” 夏威夷 言论 帝王 古语 自序 生平思想 中国哲学史新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修辞立其诚”到《修辞学发凡》
3
作者 王有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文心雕龙》 口语修辞 修辞学发凡》 中国现代修辞 修辞理论 传统修辞 中国修辞 修辞思想 中国古代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3
4
作者 夏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8,共7页
古人对于"诚"的理解,大体上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维度展开。前者是关乎德行事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功夫论、修养论,后者是关乎存在方式、审美需要方面的本体论、境界论。"诚"不仅是源自日常经验总结的道德范畴,更是... 古人对于"诚"的理解,大体上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维度展开。前者是关乎德行事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功夫论、修养论,后者是关乎存在方式、审美需要方面的本体论、境界论。"诚"不仅是源自日常经验总结的道德范畴,更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本体范畴,其审美意蕴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明” “以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生活交际语言的雅与俗 被引量:1
5
作者 曲彦斌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33-35,共3页
略论生活交际语言的雅与俗曲彦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举凡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语言生活之中。即或是聋哑人,也要通过特定的方式交流语言信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最基本的,是生活交际语言。有人以为,... 略论生活交际语言的雅与俗曲彦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举凡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语言生活之中。即或是聋哑人,也要通过特定的方式交流语言信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最基本的,是生活交际语言。有人以为,生活交际语言繁杂琐碎,大多用于非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语言 礼貌语言 言语交际 语言文明建设 社会语言生活 道德准则 “修辞立其诚” 雅与俗 称呼语 言语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传》美学二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志椿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76-79,共4页
《易传》美学二题陈志椿《易传》是对《易经》最古的解释、引申和发挥。《易经》和《易传哈起来称之谓《周易》。《周易》一书,自汉代始尊之为“六经之首”,至清代纪晓岚编就《四库全书》,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位,可见《周易》在... 《易传》美学二题陈志椿《易传》是对《易经》最古的解释、引申和发挥。《易经》和《易传哈起来称之谓《周易》。《周易》一书,自汉代始尊之为“六经之首”,至清代纪晓岚编就《四库全书》,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位,可见《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根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观物取象 艺术思维 美学意义 象征性 “修辞立其诚” 空间意识 《周易》 《易经》 《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