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态主义“伦理”—“道德”形态的逻辑进路 |
牛庆燕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7
|
|
|
2
|
人与类人之间的道德前景——从意向性看人工智能的伦理之“锚” |
田海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8
|
|
|
3
|
“宇宙的尽头是直播带货”:主播类型、生存伦理与直播带货的道德经济学 |
吕鹏
江峥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4
|
公共舆论伦理意义的道德哲学图景 |
蒋艳艳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三重范式 |
朱海林
|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认同在医院伦理氛围与道德敏感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张聪聪
刘建平
于雁
姜玲
赵会丽
孙一凤
崔超
|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关于美德伦理学的道德类型学批判 |
付文博
|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人在回路”的道德机制:机器人伦理实践的新路径 |
程海东
胡孝聪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医院伦理氛围对护士道德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
陈鑫
杨如师
胡恒瑜
武明月
李珍
张东军
|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应用伦理学视域下的道德客体与道德主体 |
甘绍平
|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公正世界信念如何影响大学生的伦理建言和主动担责行为——道德潜能与道德认同的作用机制 |
窦运来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现代伦理秩序: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诉求与应然指向 |
王艺腾
|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道德话语 |
丁雪枫
|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莱纳·弗斯特对商谈伦理学的道德奠基--兼论弗斯特对哈贝马斯和阿佩尔商谈理论的推进 |
覃晓洁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马克思道德观构建的基础问题——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
张永刚
|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空间智慧探论 |
龚天平
胡莹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
17
|
“伦理”—“道德”的历史哲学形态 |
樊浩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3
|
|
|
18
|
“水”伦理的道德形态学论纲 |
田海平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
19
|
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的“问题轨迹”及其精神形态 |
樊浩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9
|
|
|
20
|
伦理道德:如何造就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哲学形态” |
樊浩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