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反思的错位与困惑——论“伤痕文学”思潮的思想阈限及意识形态规约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琼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3-240,共8页
"伤痕文学"思潮身处一个逐渐开放的文学环境和世界文学格局,因其自身的思想阈限和意识形态规约,未能建构与呈现文学应有的自主性。"伤痕文学"思潮以"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对"文化大革命"这一... "伤痕文学"思潮身处一个逐渐开放的文学环境和世界文学格局,因其自身的思想阈限和意识形态规约,未能建构与呈现文学应有的自主性。"伤痕文学"思潮以"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对"文化大革命"这一现代症候作了"封建性"的指认,并催生出了新的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这一哲学基础必然导致其历史反思的错位和局限。而其式微的原因,除了其哲学基础的局限性之外,来自官方意识形态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和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的规约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种种内耗和外控因素,更由于政治因素的强力介入,"伤痕文学"思潮只能作为文学史上的"刹那",而无力应对七八十年代之交,国门刚刚打开后的"繁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思潮 历史反思 思想阈限 意识形态规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痕文学”的叙事方式和伤痕叙写的深层意义
2
作者 张成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147,共5页
"伤痕文学"是"蚌病成珠"的结果,但"伤痕文学"之所以能在新时期之初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产生巨大的社会修辞效果,则不仅在于其描写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悲剧,更在于"伤痕文学"叙事... "伤痕文学"是"蚌病成珠"的结果,但"伤痕文学"之所以能在新时期之初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产生巨大的社会修辞效果,则不仅在于其描写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悲剧,更在于"伤痕文学"叙事中独特的时间取向和伤痕叙写的深层意义。"伤痕文学"在叙事中明确了当下的时间立场。透过当下人们心灵上的伤痕",伤痕文学"取得了探究伤痕产生原因的权力———当然也就获得了批判造成当下伤痕的"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的支点。而"伤痕文学"中伤痕的叙写表现出其对暴力的公共政治生活的反思不是从历史的维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而仅仅表现为私人生活领域对暴力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当下立场 伤痕叙写 私人生活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痕记忆的拷问——论“反思小说”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守金 路文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0-96,F003,共8页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反思小说” 历史叙事 文化大革命 “文革” 真实 描写 斗争 丧失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7—1983:文学空间再认识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振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4期11-17,共7页
论及80年代文学,人们总要大谈"文学解放",讲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不错,80年代的确是一个文学解放的年代,也确是一个文学空间随时代变革不断拓展的年代,但需要正视的,是80年代文学进程并不像一些文学史描述的那样顺畅... 论及80年代文学,人们总要大谈"文学解放",讲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不错,80年代的确是一个文学解放的年代,也确是一个文学空间随时代变革不断拓展的年代,但需要正视的,是80年代文学进程并不像一些文学史描述的那样顺畅,文学的空间也不及描述的那般宽松。所以,谈论80年代文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历史所提供的文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空间 文学传统 政治意识形态 “伤痕文学” 思想解放 学史 主流文学 华铭 清除精神污染 陈荒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墟、伤痕与伦理家园的重建 被引量:3
5
作者 柯小刚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通过比较德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战后“废墟文学”和中国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分别对现代性的不同表现进行了一个批判尝试。同时,文章以康德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为中介,提示出一条通过回... 本文通过比较德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战后“废墟文学”和中国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分别对现代性的不同表现进行了一个批判尝试。同时,文章以康德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为中介,提示出一条通过回归古典政治哲学而重建现代伦理生活世界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文学” “伤痕文学” 现代性 政治伦理 海因里希·伯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论钱锺书与新时期文学的精神重建
6
作者 李建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7,共9页
一 在交通闭塞的前现代社会里,地缘即境遇,地缘即命运。由于地理因素所造成的封闭格局和保守心态,中国文学研究长期处于自说自话的孤绝状态。到了现代,随着海上和航空运输业的发达,随着人类各种交往活动的展开,中国的学人才走向世界,一... 一 在交通闭塞的前现代社会里,地缘即境遇,地缘即命运。由于地理因素所造成的封闭格局和保守心态,中国文学研究长期处于自说自话的孤绝状态。到了现代,随着海上和航空运输业的发达,随着人类各种交往活动的展开,中国的学人才走向世界,一大批学贯中西的现代学者,才随之出现。自此后,一元自足的文学研究旧格局,就被彻底打破了,世界视野的文学意识,遂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钱锺书 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学者 孤绝 航空运输业 “伤痕文学” 地理因素 世界视野 《谈艺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苦难叙事的若干历史局限 被引量:23
7
作者 斯炎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4-198,共5页
当代中国丰足而鲜活的苦难叙事资源,却未能孕育出多少令人震撼的苦难叙事文学。建国初期苦难因作家的自觉遮蔽而缺席;“右派”与“知青”作家的激情粉饰态势使苦难的表达产生了话语的变异;创作上的当前意识导致了苦难叙事“彼岸性”的缺... 当代中国丰足而鲜活的苦难叙事资源,却未能孕育出多少令人震撼的苦难叙事文学。建国初期苦难因作家的自觉遮蔽而缺席;“右派”与“知青”作家的激情粉饰态势使苦难的表达产生了话语的变异;创作上的当前意识导致了苦难叙事“彼岸性”的缺失;对某种假想价值的自我迷恋使超越苦难有了虚幻与刻意之感;怜悯效果的修辞导致了苦难叙事崇高感的匮乏。作家自觉而深刻的苦难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当代文学苦难叙事的种种历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 “苦难叙事” “伤痕文学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改革文学”的思考
8
作者 杨飏 《中州学刊》 1985年第2期62-67,共6页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开国以来最深刻、最广泛,最复杂的变革。全国处处,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被卷进气势磅礴的改革浪潮中去。听从时代召唤的作家,也积极地投入变革的潮流。于是,反映变革生活的“改革文学”应运而生。它追赶着...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开国以来最深刻、最广泛,最复杂的变革。全国处处,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被卷进气势磅礴的改革浪潮中去。听从时代召唤的作家,也积极地投入变革的潮流。于是,反映变革生活的“改革文学”应运而生。它追赶着时代的脚步,应和着改革的节奏,生气勃勃,锐不可当,并势将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潮。如果借用近来颇为流行的未来学术语,把曾在当代文学运动中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称为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二次浪潮,那么创作潮头已经涌来的“改革文学”,就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三次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新道德观 改革者 作家 “反思文学” 火神 传统观 “伤痕文学” 人物关系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的俗化趋势——诗性超越意向的逃亡与转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斯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2-14,共3页
新时期文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历经“伤痕”、“反思”、“寻根”、“新潮”、“后新潮”,关注视角的逐步内转构成了它的一条明显发展轨迹,在80年代中后期文学失却“轰动效应”后,这种内转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与此相继的,是80年代... 新时期文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历经“伤痕”、“反思”、“寻根”、“新潮”、“后新潮”,关注视角的逐步内转构成了它的一条明显发展轨迹,在80年代中后期文学失却“轰动效应”后,这种内转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与此相继的,是80年代末新写实的异军突起及90年代各种“新”与“后”(新体验、新状态、新都市文学、新市民文学、后现代主义、后新时期、后乌托邦文学……),它们表明了当代文学由形而上的姿态(关注终极价值、人主意义、存在境遇、历史理性等等)彻底下落到形而下的日常姿态这一趋势。倘若“后新时期”这一概念能成立的话,那么,它当从这一趋势的发生之时亦即80年代末算起。此一趋势是否文学的一种退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俗化趋势 诗性超越 后新时期 “伤痕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新都市文学 马尔库塞 发展轨迹 历史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文学·文学史
10
作者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文化冲突 中国文学 文学 “伤痕文学” 文化背景 世界文化 叙事话语 传统文化 基本特征 “女性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前文学创作中的“写作”现象
11
作者 熊辉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2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寻根文学” 工业文学 精神价值取向 文学创作 新写实主义 文坛 主题 写作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起飞期的文学走向
12
作者 路侃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19,共2页
90年代是中国的经济格局与文学走向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经济的强劲奔腾成为社会的主潮。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依存于一定社会环境的文学也在并且还将发生新的变化,新的走向。
关键词 经济起飞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学市场 “伤痕文学” 纪实小说 《我的菩提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无梦谷》 新闻性 在华外资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作家谈波兰现代文学
13
作者 王和 《国际论坛》 1987年第1期50-53,共4页
应中国作家协会的邀请,由波兰作家协会副主席兹·沙非扬同志率领的波兰作家代表团于1985年11月访问了中国。11月30日,代表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学院,在与波兰语专业师生会见时,就波兰现代文学问题作了讲演。讲演由团长沙非扬同志主讲,... 应中国作家协会的邀请,由波兰作家协会副主席兹·沙非扬同志率领的波兰作家代表团于1985年11月访问了中国。11月30日,代表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学院,在与波兰语专业师生会见时,就波兰现代文学问题作了讲演。讲演由团长沙非扬同志主讲,其他两位团员,著名诗人、波兰《诗刊》杂志主编多罗士道夫斯基和散文作家多米诺作了补充发言。这里发表的是根据记录整理的详细摘要(未经本人审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人 现代文学 北京外国语学院 《诗刊》 中国作家协会 战争题材 农村题材 波兰语 “伤痕文学” 解放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
14
作者 魏星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4-18,共5页
新写实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魏星从1987年池莉发表《烦恼人生》和方方发表《风景》开始,到1989年《钟山》杂志打出“新写实主义”的旗号,新时期小说艺术便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文坛上热火了大约七八年时间。到... 新写实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魏星从1987年池莉发表《烦恼人生》和方方发表《风景》开始,到1989年《钟山》杂志打出“新写实主义”的旗号,新时期小说艺术便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文坛上热火了大约七八年时间。到1994年,《北京文学》推出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文化背景 小说艺术 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家 叙事方式 小说创作 存在主义哲学 “新写实主义” “伤痕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三种强调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雁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2-85,共4页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女性文学 “伤痕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心理 女性解放运动 市场经济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类的“伤痕”——《穿过云层的晴朗》读后
16
作者 夏俊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穿过云层的晴朗》 “伤痕文学 迟子建 长篇小说 意象 写作技巧 “文革”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的历史想象——论乔叶《认罪书》的“文革叙事”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传喜 张洪波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4期46-51,共6页
在2013年第5期《人民文学》首发的《认罪书》,是"70后"女作家乔叶的最新长篇小说,作者自承此作经四年凝练,四易其稿,为其目前最看重的小说之一。其后读者的反响、专家的评论、奖项的获颁,似在不断印证同期卷首语中的预判:"对今日的... 在2013年第5期《人民文学》首发的《认罪书》,是"70后"女作家乔叶的最新长篇小说,作者自承此作经四年凝练,四易其稿,为其目前最看重的小说之一。其后读者的反响、专家的评论、奖项的获颁,似在不断印证同期卷首语中的预判:"对今日的文学形貌而言,这部长篇小说必将留下一个格外扎实的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叶 历史想象 卷首语 《人民文学 传达方式 自承 预判 其特 创作动机 “伤痕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状态”命名:一种“涂抹”的批评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阿宝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72-75,共4页
“新状态”命名:一种“涂抹”的批评观戴阿宝1.“新状态”命名的诱惑与困惑在时下流行的以“新”和“后”命名事物的热潮中,“新状态”又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个新宠儿。我们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对文学的演进进行了频繁的命名演练,... “新状态”命名:一种“涂抹”的批评观戴阿宝1.“新状态”命名的诱惑与困惑在时下流行的以“新”和“后”命名事物的热潮中,“新状态”又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个新宠儿。我们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对文学的演进进行了频繁的命名演练,从“伤痕文学”一直到“新写实”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状态 “新写实”小说 先锋文学 新状态文学 文学景观 批评家们 命名者 文学观念 解构主义 “伤痕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突围与声音变构——一九七○年代中末期小说研究
19
作者 巫晓燕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0,78,共6页
一九七十年代中末期,是一个急遽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不仅改变着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作为人们艺术地把握世界、探索现实的特殊方式,在这场变革中更是首当其冲。一个特殊时代造成了一个特殊的... 一九七十年代中末期,是一个急遽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不仅改变着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作为人们艺术地把握世界、探索现实的特殊方式,在这场变革中更是首当其冲。一个特殊时代造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从“文革文学”向“新时期文学”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研究 文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伤痕文学” 主流话语 反思文学 叙事文学 一九 笔记体小说 悲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法沉着冷静或关于“网”的故事──孙春平中篇小说读札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政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4-79,共6页
无法沉着冷静或关于“网”的故事孙春平中篇小说读札周政保我对孙春平的阅历一无所知。我只是通过读小说认识了他。作为作家,他是独特的。在他的心灵深处,奔涌着无法沉着冷静的悲愤,也储藏着很多人世间的故事(几乎都是一些发生不久... 无法沉着冷静或关于“网”的故事孙春平中篇小说读札周政保我对孙春平的阅历一无所知。我只是通过读小说认识了他。作为作家,他是独特的。在他的心灵深处,奔涌着无法沉着冷静的悲愤,也储藏着很多人世间的故事(几乎都是一些发生不久或仍在进行的故事):关于农民的,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春平 小人物 沉着冷静 “对台戏” 小说创作 “伤痕 小说作家 “伤痕文学” “入世” 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