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历史反思的错位与困惑——论“伤痕文学”思潮的思想阈限及意识形态规约 |
王琼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2
|
“伤痕文学”的叙事方式和伤痕叙写的深层意义 |
张成华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3
|
伤痕记忆的拷问——论“反思小说”的历史叙事 |
方守金
路文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4
|
1977—1983:文学空间再认识 |
李振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2
|
|
5
|
废墟、伤痕与伦理家园的重建 |
柯小刚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6 |
3
|
|
6
|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论钱锺书与新时期文学的精神重建 |
李建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7
|
当代文学苦难叙事的若干历史局限 |
斯炎伟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3
|
|
8
|
关于“改革文学”的思考 |
杨飏
|
《中州学刊》
|
1985 |
0 |
|
9
|
当代文学的俗化趋势——诗性超越意向的逃亡与转化 |
斯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0
|
文化·文学·文学史 |
南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试论当前文学创作中的“写作”现象 |
熊辉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5 |
0 |
|
12
|
经济起飞期的文学走向 |
路侃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3
|
波兰作家谈波兰现代文学 |
王和
|
《国际论坛》
|
1987 |
0 |
|
14
|
新写实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 |
魏星
|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5
|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三种强调 |
何雁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6
|
另类的“伤痕”——《穿过云层的晴朗》读后 |
夏俊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7
|
悬浮的历史想象——论乔叶《认罪书》的“文革叙事” |
韩传喜
张洪波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1
|
|
18
|
“新状态”命名:一种“涂抹”的批评观 |
戴阿宝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8 |
1
|
|
19
|
叙事突围与声音变构——一九七○年代中末期小说研究 |
巫晓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无法沉着冷静或关于“网”的故事──孙春平中篇小说读札 |
周政保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