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传统造纸技艺在戏剧文化中的运用与传承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明亮 杨玫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151-154,164,共5页
非遗传统造纸技艺作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与戏剧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此,拟在厘清非遗传统造纸技艺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从传统戏曲、现代戏剧两个维度,全面梳理非遗造纸技艺在戏剧文化领域的... 非遗传统造纸技艺作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与戏剧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此,拟在厘清非遗传统造纸技艺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从传统戏曲、现代戏剧两个维度,全面梳理非遗造纸技艺在戏剧文化领域的应用成果,总结提炼其创新应用的特点规律。在此基础上,聚焦新时代非遗造纸技艺传承发展的现实需求,从人才培养、科技赋能、跨界融合、政策扶持等层面系统探讨其传承路径,为非遗造纸技艺在戏剧等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为增强中华文化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纸技艺 戏剧文化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视阈下江苏传统舞蹈资源的开发路径研究
2
作者 许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江苏省非遗舞蹈资源丰富,非遗名录中民间传统舞蹈种类繁多,至今仍较为活跃。近年来,随着“东方美学”“非遗国风”等标签的热度攀升,江苏的非遗舞蹈如何乘势走出发展与传播的困境,成为民间传统舞蹈从“遗产”走向“活态”的关键问题。... 江苏省非遗舞蹈资源丰富,非遗名录中民间传统舞蹈种类繁多,至今仍较为活跃。近年来,随着“东方美学”“非遗国风”等标签的热度攀升,江苏的非遗舞蹈如何乘势走出发展与传播的困境,成为民间传统舞蹈从“遗产”走向“活态”的关键问题。基于对江苏非遗舞蹈的现实考察和实践创作成效的评估,解析非遗舞蹈资源开发的新思路,开掘江苏民间传统舞蹈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舞蹈 江苏传统舞蹈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以宁波传统技艺传承为例
3
作者 李方园 包辉煌 《天工》 2025年第8期86-88,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宁波传统技艺传承为例,针对宁波传统技艺传承进行调研,分析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宁波传统技艺数字化传承的可行性方案,探索宁波传统技艺数字化传承的路径,进一步助推宁波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宁波传统技艺传承为例,针对宁波传统技艺传承进行调研,分析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宁波传统技艺数字化传承的可行性方案,探索宁波传统技艺数字化传承的路径,进一步助推宁波传统技艺传承更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遗传承 传统技艺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传承视域下传统二人转的校园传播研究
4
作者 张晶 许馨月 刘颖淇 《戏剧之家》 2025年第7期54-56,共3页
传统二人转(以下简称“二人转”)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民间的艺术形式,更是吉林省地方戏的优秀代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对二人转的历史沿革、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校园传播路径重要性,并对校... 传统二人转(以下简称“二人转”)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民间的艺术形式,更是吉林省地方戏的优秀代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对二人转的历史沿革、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校园传播路径重要性,并对校园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开论述。本研究旨在通过校园推广,使学生感受其“土色土香”的独特韵味,进而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承 传统二人转 校园推广 现代融合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识别研究——以宜兴市前墅村为例
5
作者 方遥 郑昊 +1 位作者 祁天乐 蒋涛 《华中建筑》 2025年第4期174-178,共5页
乡土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神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乡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的识别与保护方式,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延续乡土文脉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文选取江苏省宜兴市三洞桥前墅村为研究对象,结合近... 乡土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神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乡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的识别与保护方式,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延续乡土文脉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文选取江苏省宜兴市三洞桥前墅村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空间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识别因子,构建识别框架与方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识别指标权重;其次,在对前墅村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空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空间分布特点,划分了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最后提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保护建议。该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载体的保护模式,并以前墅村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传统村落全要素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物质文化遗产 识别 承载空间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路径研究——基于制度演进与苏州实践的考察
6
作者 刘韬 彭璐 宋卫东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基于制度演进视角并结合苏州实践展开深入考察。首先剖析了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相关语义嬗变以及从手工业到传统技艺在历史语境下的转型演进,其中涵盖了古代手工业...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基于制度演进视角并结合苏州实践展开深入考察。首先剖析了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相关语义嬗变以及从手工业到传统技艺在历史语境下的转型演进,其中涵盖了古代手工业在制度性束缚下的生存逻辑,以及非遗保护中政策赋能与文化重构所带来的技艺转型。接着对保护逻辑进行范式转换研究,从多维角度解析保护逻辑,探讨生产性保护的边界与创新。以苏州为实践样本,研究文旅融合驱动非遗振兴的路径,包括传统技艺非遗的文旅价值转化以及“多元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最后探析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策略。本研究旨在为传统技艺类非遗在新时代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文旅融合 护路径 苏州市光福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美术类非遗的设计特征与衍生品设计方向研究
7
作者 单文立 李刚 《湖南包装》 2025年第2期95-99,共5页
文章旨在探索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创意衍生品设计中的创新路径。在初步界定传统美术类非遗的核心概念后,文章基于感官、效能、理解三层次对传统美术类非遗的设计特征进行全面解构。为进一步阐明传统美术类非遗在文创产... 文章旨在探索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创意衍生品设计中的创新路径。在初步界定传统美术类非遗的核心概念后,文章基于感官、效能、理解三层次对传统美术类非遗的设计特征进行全面解构。为进一步阐明传统美术类非遗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实践,研究选取了代表性设计案例,分析了如何基于设计特征进行创新性与创造性设计,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可供借鉴的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方向与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术 物质文化遗产 衍生品设计 设计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以传统造纸工艺为核心的村落景观建筑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向潇潇 杨磊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传统造纸工艺作为非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技术智慧,还深刻影响着依托这一工艺生存发展的村落景观...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传统造纸工艺作为非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技术智慧,还深刻影响着依托这一工艺生存发展的村落景观与建筑风貌。在该背景下,对非遗的保护不再是单独的保护非遗本身,和非遗有关的建筑空间环境、人文空间环境也都是需要保护的。基于此,从非遗视角出发,对传统造纸工艺与村落景观建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方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艺 村落景观 传统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9
作者 程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20世纪初,有关戏曲剧本、道具、脸谱等相关内容的搜集整理与国民教育关系密切。随着社会语境的更迭,传统戏剧的传承及发展始终与时代话语相互缠绕。非遗概念进入中国之后,传统戏剧类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逐渐向资源化、生活化转变。围绕... 20世纪初,有关戏曲剧本、道具、脸谱等相关内容的搜集整理与国民教育关系密切。随着社会语境的更迭,传统戏剧的传承及发展始终与时代话语相互缠绕。非遗概念进入中国之后,传统戏剧类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逐渐向资源化、生活化转变。围绕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需要采用资料搜集方法夯实基础;面对“表演”与“传承”问题,遵循生活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及参与式传播等原则,通过“语境”恢复和对“线上民间”的重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形式,运用数字赋能探索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剧类 保护原则 线上民间 数字赋能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生命:文化展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仪式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李红 陈文苑 《蚌埠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以传统仪式类非遗项目为例,分析其当下的展示方式,包括实物展示、文化展演、影像展示和数字化展示。展示的特征体现为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等方面;通过保存资料、提升保护意识、唤起同理心、促进活化利用等途径能够实现非遗保护的目... 以传统仪式类非遗项目为例,分析其当下的展示方式,包括实物展示、文化展演、影像展示和数字化展示。展示的特征体现为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等方面;通过保存资料、提升保护意识、唤起同理心、促进活化利用等途径能够实现非遗保护的目的。非遗在展示过程中能够开启第二次生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非遗展示应该保持对文化的尊重,同时还须做好相应的阐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仪式 文化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探究
11
作者 勾欢欢 《上海轻工业》 2025年第1期175-177,共3页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产创造的宝贵结晶,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目前我国的非遗保护机制也不完善,部分地区...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产创造的宝贵结晶,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目前我国的非遗保护机制也不完善,部分地区虽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订了一些地方性保护条例,但多属于行政管理层面的内容,且由于效力问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就导致在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进行传承开发时,可能会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因此,文章将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分类施策,推动其有效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界定——基于国际申遗实践的事件史循证研究
12
作者 程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3期86-95,共10页
在传统体育类项目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实践中,各缔约国的申报材料曾多次因不符合列入标准,被审查机构退回或不予列入。将这些“争议非遗项目”的申遗实践纳入事件史考察,通过循证国际会议现场辩论记录、审查委员会报告等材... 在传统体育类项目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实践中,各缔约国的申报材料曾多次因不符合列入标准,被审查机构退回或不予列入。将这些“争议非遗项目”的申遗实践纳入事件史考察,通过循证国际会议现场辩论记录、审查委员会报告等材料可以发现,各社区对传统体育类非遗的确认和界定存在职业化倾向,导致保护措施的设定方向与现代竞技体育的演进趋势相重合。为了扭转这一倾向,近年来列入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传统体育类项目的相关社区尤其注意将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作为确认和界定的核心。其中,中国申报的“太极拳”项目提供了社区主体确认传统体育类非遗为健康实践的案例,展示了非遗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良好健康与福祉”结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类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健康中国 事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保护视野下怀化市传统手工艺行业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以花瑶挑花为例
13
作者 龙宗煜 《天工》 2025年第4期91-93,共3页
传统手工艺行业在地方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花瑶挑花为例,基于非遗保护的视角,采用实地调研、访谈与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梳理花瑶挑花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及前景。经研究发现,花瑶挑花在技艺传承、市场应用与文化... 传统手工艺行业在地方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花瑶挑花为例,基于非遗保护的视角,采用实地调研、访谈与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梳理花瑶挑花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及前景。经研究发现,花瑶挑花在技艺传承、市场应用与文化传播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仍具备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文化复兴的潜力,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怀化市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 怀化市 花瑶挑花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策略探究
14
作者 蒋一畅 罗秋怡 《现代食品》 2025年第7期99-101,共3页
传统烹饪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面临传承主体断层、技术标准化冲击与文化认同弱化等多重挑战。本文以非遗保护理论为框架,通过解构传统烹饪技艺的文化基因与当代价值,分析传统烹饪技艺传承现状与困境,并提出“制度-技术-产... 传统烹饪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面临传承主体断层、技术标准化冲击与文化认同弱化等多重挑战。本文以非遗保护理论为框架,通过解构传统烹饪技艺的文化基因与当代价值,分析传统烹饪技艺传承现状与困境,并提出“制度-技术-产品”协同框架的创新路径,以期为传统烹饪技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视角 传统烹饪技艺 传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传统手工艺中纸张应用的技术体系与活态传承策略
15
作者 刘欢 《造纸信息》 2025年第4期121-123,共3页
文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理论框架,系统解析了传统手工艺中纸张应用的技术体系及其传承机制,完整揭示了传统造纸工艺从原料采集、抄造工艺参数到加工改性的技术图谱,并阐释了书画装裱、纸扎工艺与纸艺装饰等应用系统的技术耦... 文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理论框架,系统解析了传统手工艺中纸张应用的技术体系及其传承机制,完整揭示了传统造纸工艺从原料采集、抄造工艺参数到加工改性的技术图谱,并阐释了书画装裱、纸扎工艺与纸艺装饰等应用系统的技术耦合关系。经研究发现,当前传承实践面临技术体系碎片化、传承生态结构性失衡与文化认同代际断裂等多维困境,具体表现为核心技艺流失、市场供需错位及价值认知偏差等。针对现存挑战,文章提出三维协同的活态传承策略体系,技术层面通过工艺数据库与标准化建设实现技术体系修复;机制层面创建社区参与式传承与数字化传播双轨模式;生态层面推动政策调适、教育嵌入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文化 传统手工艺 纸张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传统舞蹈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16
作者 赵艺涵 王文哲 《艺术家》 2025年第3期149-151,共3页
在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一个重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一个重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对江苏传统舞蹈类非遗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功能与助力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期为促进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与现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江苏传统舞蹈 乡村振兴 助力途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语境下古田传统闽剧艺术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研究
17
作者 江婷婷 《戏剧之家》 2025年第6期17-19,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与文化基因,构成了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精神根基与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如何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与文化基因,构成了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精神根基与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创新艺术文化的传承方式并丰富其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国家高度重视古田传统闽剧艺术文化,要求大力发展闽剧,为我国的戏剧艺术注入活力和动力,推动戏剧艺术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围绕非遗语境下古田传统闽剧艺术文化的传承创新路径展开探讨,力求通过多维度的研究,加深社会各界对古田传统闽剧艺术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探索有效的传承方式与内容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语境 古田传统闽剧艺术文化 传承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遗传统文化的App交互设计
18
作者 刘毓娟 樊姝姝 +2 位作者 幸细华 梁泽钊 吴嘉斓 《无线互联科技》 2025年第8期54-57,共4页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显著增强。文章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东非遗传统文化,开发一款介绍广东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App。该App通过5个核心模块:“首页、社区、探索、消息和我的”,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功能,...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显著增强。文章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东非遗传统文化,开发一款介绍广东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App。该App通过5个核心模块:“首页、社区、探索、消息和我的”,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用户体验和互动性,从而激活非遗的生命力,拓宽其传播渠道,促进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交互设计 遗文化 传统文化 手机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策略研究——以非遗文化传承为例
19
作者 彭薇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9期36-38,共3页
高职美术教育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创新现代设计理念的双重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创作素材。因此,在分析传... 高职美术教育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创新现代设计理念的双重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创作素材。因此,在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关系的基础上,以非遗文化传承为切入点,提出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开展课程内容与教材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校企合作等具体策略,能够推动培养出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备文化底蕴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美术教育 传统文化 现代设计 遗文化传承 融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自然主义驱动下19世纪妓女文学中的身份流动性
20
作者 金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梅毒等疾病的传播和1864年英国议会关于《反卖淫法案》的通过,妓女文学在文坛越发显现,越来越多的妓女形象从小说和戏剧的边缘人物走到了主人公人物的中心舞台。本文就以妓女为主人公的莫泊桑小说《伊薇特》和萧伯...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梅毒等疾病的传播和1864年英国议会关于《反卖淫法案》的通过,妓女文学在文坛越发显现,越来越多的妓女形象从小说和戏剧的边缘人物走到了主人公人物的中心舞台。本文就以妓女为主人公的莫泊桑小说《伊薇特》和萧伯纳戏剧《华伦夫人的职业》,结合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探讨其中蕴含的在有意识自我与超我协调之下的非传统自然主义中的身份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妓女文学 传统自然主义 自我 超我 身份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