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师计划”是遵循教师教育规律的一个政策典范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2,5,共5页
“优师计划”是继2006年起实施的“特岗计划”、2007年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2018年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以及2015年开展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之后又一项促进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这项政策具有战略性眼光... “优师计划”是继2006年起实施的“特岗计划”、2007年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2018年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以及2015年开展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之后又一项促进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这项政策具有战略性眼光,是一项策略性措施,堪称我国有史以来遵循教师教育规律的一个政策典范。它不仅遵循了教师教育实现国家公共价值的规律,服务于国家公共教育事业的均衡性、公正性和平等性,而且还遵循了教师教育满足一个国家师资供需关系的规律,体现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和定向促进的“四定向”特征,名义上是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而制定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质上是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不仅遵循了教师教育构建协同发展机制的规律,构建了所有与“优师计划”实施过程中利益相关方必须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而且还遵循了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优师计划”遵循了教师教育体现政治本质属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师计划”的逻辑理路、实践挑战与路径完善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贵友 买寒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2,共6页
“优师计划”旨在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实现师资供需配给的区域均衡。就逻辑理路而言,国家、市场、乡村与专业多重逻辑间的联动协同,为“优师计划”政策设计提供了前提基础。就实践方案来看,试点院校在培养目标、师资供... “优师计划”旨在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实现师资供需配给的区域均衡。就逻辑理路而言,国家、市场、乡村与专业多重逻辑间的联动协同,为“优师计划”政策设计提供了前提基础。就实践方案来看,试点院校在培养目标、师资供给、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与技术赋能方面超越了传统教师培养模式,赋予“优师计划”政策合理性。不过,试点院校在政策执行中仍面临制度异化、目标偏差、路径模糊与机制缺位的现实挑战。就完善路径而论,试点高校应依托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能力,发展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健全教师发展的支持系统以及优化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从而实现“优师计划”的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欠发达地区 秀教师 教师供给 政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实现“优师计划”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和双赢 被引量:5
3
作者 孔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5,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教育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双向逻辑互动关系。从正向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教育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双向逻辑互动关系。从正向关系来看,教育能够培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为全面乡村振兴赋能增效。从反向关系来看,乡村能否振兴决定着乡村教育的质量,密切关系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启动实施了“优师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高质量乡村教师,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优师计划”已经实施两年,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专业化,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落实“优师计划”的支持政策,但是乡村振兴如何助推“优师计划”的体系完善以及“优师计划”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还没有明确的制度设计。建立“优师计划”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当下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亟需破解的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被引量:9
4
作者 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局出发,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赋予了教师教育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一是把党对教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局出发,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赋予了教师教育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一是把党对教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强调“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对教师工作提出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要求,2014年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并提出“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具体要求,全面深刻阐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三是以系统观点对“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作出专门部署,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即阐释了“教师教育体系”,202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又在前面加上了“中国特色”四个字,进一步凸显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体现出逻辑的递进、内涵的深化,成为我们推动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必须以高质量为首要任务。本文将紧扣高质量要求,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实践基础、现实挑战、内涵特征和改革方向等作研究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培养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5
作者 张铭雨 吴秋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8,5,共5页
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家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领航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2020年,学校首设“志远计划”,面向最后52个挂牌... 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家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领航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2020年,学校首设“志远计划”,面向最后52个挂牌督战贫困县定向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领域高素质师资。基于“志远计划”的试点探索,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1年启动“优师计划”,力图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质量,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