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关系探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刘乐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3,共15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是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发展的新动向。在"伊斯兰国"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基地"组织的关系经历了合作、隶属、离心与自立的历史演变。目前,这两个恐怖组织为争夺全球"圣战"运动的主导权和正统性,围绕领导权威、话语叙事和国际声誉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反映出二者关于全球"圣战"运动围绕首要敌人、核心关切和暴力程度的路线分歧与战略较量。"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双煞并立的两极格局导致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也使得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不断加深。对此,国际社会需要审慎研判"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之间合流、分立或共治这三种可能的关系发展趋向,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
关键词
“伊斯兰国”组织
“基地”组织
恐怖主义
反恐
-
Keywords
'Islamic State'
Al-Qaeda
Terrorism
Counter-terrorism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态势评估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李小鹿
-
机构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17,120,共15页
-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在大中东地区面临的安全风险评估"(15BGJ01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伊斯兰国"组织的崛起是中东地区内部和外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社会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行动中,各国之间的博弈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打击效果,美俄在叙利亚反恐行动中的博弈、地区反恐中的土耳其因素、欧洲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叙利亚内战及反恐局势的变动、地区教派矛盾等均对国际反恐合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由于国际社会在叙利亚政局走向及地区反恐问题上仍存在深刻分歧,尽管当前"伊斯兰国"组织的整体力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彻底消灭该组织仍将是长期的过程。
-
关键词
“伊斯兰国”组织
中东
反恐
美俄博弈
教派冲突
-
Keywords
'Islamic State'
Middle East
Counter Terrorism
U.S.and Russia Rivalry
Sunni-Shiite Conflict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的扩张及其制约因素
被引量:4
- 3
-
-
作者
王晋
-
机构
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系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102,120,共13页
-
文摘
"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的扩张是该组织海外扩张的典型案例。在利比亚政局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试图在利比亚复制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扩张和管理模式。然而,"伊斯兰国"组织外籍极端分子同利比亚当地部落之间的矛盾,以及该组织在利比亚有限的物力和财力,成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扩张受挫的重要原因。宗教极端主义既是"伊斯兰国"组织扩张所依赖的意识形态工具,也是其扩张的制约因素。
-
关键词
利比亚
“伊斯兰国”组织
恐怖主义
北非
-
Keywords
Libya
'Islamic State'
Terrorism
North Africa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伊斯兰国”组织在阿富汗的发展及其制约因素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魏亮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103,120,共17页
-
基金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计划重点学科"大国与中东关系"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伊斯兰国"组织在阿富汗的发展是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夏季以来,该组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灵活的策略和阿富汗复杂的局势,采取渐进路线,先后经历酝酿、高速发展和僵持三个发展阶段。"伊斯兰国"组织在阿富汗的发展轨迹与其发展的整体态势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制于阿富汗国内外各方的打击、复杂的本地政治生态和激进意识形态的"水土不服"等因素。目前,尽管该组织仍威胁阿富汗的安全和发展,但其扩张已得到有效遏制。未来"伊斯兰国"组织在阿富汗的存在和发展将兼具长期性和反复性等特点。
-
关键词
“伊斯兰国”组织
阿富汗
阶段分期
限制性因素
-
Keywords
"Islamic State"
Afghanistan
Constraints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伊斯兰国”组织的演变与沙特的政策调整
- 5
-
-
作者
李意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7,120,共13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16ZDA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伊斯兰国"组织源于"全球圣战主义"思潮,其本质是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体。从意识形态、组织来源、外交政策上来看,沙特不仅与"伊斯兰国"组织的前身"基地"组织关系复杂,而且其某些外交政策也助推了"伊斯兰国"组织的兴起。随着"伊斯兰国"组织的发展壮大,该组织开始对沙特政权产生不满,认为自己比沙特王室更有能力捍卫逊尼派教义,并以此对抗伊朗在中东的扩张。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和发动恐怖袭击等方式,该组织对沙特的政权合法性屡屡发起挑战。为应对"伊斯兰国"组织的威胁,沙特政府通过软硬两手展开反恐斗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军事层面,沙特组建伊斯兰国家反恐军事联盟;在社会层面,沙特采用柔性的针对极端分子的"再改造"计划;在法律方面,沙特大力推行新反恐法。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抑制了"伊斯兰国"组织的恐怖活动。
-
关键词
沙特阿拉伯
“伊斯兰国”组织
伊斯兰极端主义
恐怖主义
-
Keywords
Saudi Arabia
"Islamic State"Organization
Islamic Extremism
Terrorism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演进及影响
被引量:5
- 6
-
-
作者
王晋
-
机构
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科学学院国际关系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64,共13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16ZDA096)
上海市教委智库建设项目“中东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KY01C022201601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作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之外最大的分支,西奈分支源起于2011年埃及乱局之后的西奈半岛。该组织虽然在2012~2013年经历了埃及政府的数次打击,但仍然依靠其主要力量在西奈半岛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发展离不开埃及国内特殊的极端主义历史背景,同时受到西奈地区贫困社会现状的刺激,更受到埃及军队在西奈地区反恐举措失当的影响。"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源起和发展,为分析"伊斯兰国"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外的扩张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在中埃经贸交往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在埃及的滋长和扩张带来的地区安全隐患,更值得中国持续关注和高度警惕。
-
关键词
埃及
“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
“圣城支持者”组织
恐怖主义
-
Keywords
Egypt
'Islamic State'
'Wilayat Sinai'
Ansar Bait al-Maqdis
Terrorism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伊朗应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政策探析
被引量:2
- 7
-
-
作者
于卫青
-
机构
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34,共16页
-
基金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伊斯兰教与中东民族认同问题研究"(14YJA77001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伊斯兰国"组织对什叶派的敌视和攻击既有悠久的历史根源,也有出于现实考虑的策略运用。"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的国家安全和宗教安全构成了双重威胁。在应对"伊斯兰国"组织方面,伊朗通过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对其进行打击。叙、伊两国内外环境的不同,使得伊朗在两国境内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目标、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伊朗应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政策效果深受美国、俄罗斯、沙特、土耳其等域内外大国的影响。总体来看,伊朗初步实现了消除"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威胁的战略目标。然而,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逊尼派极端势力对伊朗的威胁短期内仍难以彻底根除。
-
关键词
伊朗
“伊斯兰国”组织
反什叶派思想
叙利亚危机
-
Keywords
Iran
'Islamic State'
Anti-Shi'ism
Syrian Crisis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利比亚“伊斯兰国”组织的演变、威胁及前景
- 8
-
-
作者
刘云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15,118,共15页
-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非变局对环地中海国际关系的影响研究"(12JJD81001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动荡的国内局势,利比亚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视作进入非洲国家的跳板及向欧洲输出恐怖主义的基地。"伊斯兰国"组织从伊拉克和叙利亚向利比亚派出了大量骨干分子并在当地招募成员,一度攻城掠地,建立起势力范围,对北非、西非乃至欧洲地区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利比亚"伊斯兰国"组织虽然在利政府军和美国的联合打击下失去了所有领土据点,但如果利比亚局势仍然持续动荡,"伊斯兰国"组织势力很可能会在利比亚"东山再起"。
-
关键词
利比亚
“伊斯兰国”组织
恐怖主义
地区安全
-
Keywords
Libya
'Islamic State'
Terrorism
Regional Security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困境
被引量:8
- 9
-
-
作者
田文林
-
机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7,118,共15页
-
基金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东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应对"(16JJDGJW0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伊斯兰极端主义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容忽视的一股逆流。从表现来看,活动范围的全球性、政策主张的极端性和行为手段的残忍性构成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主要特征。从根源来看,宗教保守思潮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形成的思想基础;经济边缘化和贫困化处境是极端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催生极端主义的外部根源。从现实困境来看,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复古主义倾向与复杂现实难以对接,无力承担经济复兴重任,难以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从长远来看,伊斯兰极端主义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有关各方仍需保持警惕。
-
关键词
伊斯兰极端主义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国”组织
国际秩序
-
Keywords
Islamic Extremism
Islamic World
"Islamic State"
International Order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历史根源与圣战萨拉菲主义的嬗变
被引量:5
- 10
-
-
作者
崔守军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30,118,共13页
-
基金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东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应对"(16JJDGJW0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伊斯兰极端主义重要形式的圣战萨拉菲主义,正日益成为多数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思想基础和动员工具。考察圣战萨拉菲主义形成的历史根源,有助于理解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过程。从本质上看,圣战萨拉菲主义主要汲取和发展了中世纪和近代极端教派、沙特瓦哈比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激进思想,是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中东地区和国际政治互动的产物,在激化地区冲突与暴力恐怖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
关键词
圣战萨拉菲主义
伊斯兰极端主义
泛伊斯兰主义
“定叛”
“伊斯兰国”组织
-
Keywords
Jihadi Salafism
Radical Islamism
Pan-Islamism
"Takfir"
"Islamic State"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也门极端组织的演变、成因及其影响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刘中民
任华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8,共16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16ZDA09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9·11"事件以来,极端组织在也门的发展十分迅速,使也门逐渐成为极端组织新的"策源地"。从国内方面看,也门政局长期动荡、派系林立、部落势力坐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部落暴力文化盛行等因素为极端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土壤。从国际方面看,也门周边长期动荡、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投入严重不足及反恐手段功利化,使极端组织的发展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从极端组织自身来看,"基地"组织的策略改变增强了其生存能力,它与"伊斯兰国"组织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刺激了也门极端组织的发展。也门极端组织的发展不仅挑战也门政权的政治合法性,使经济和社会形势进一步恶化,政治对抗和教派冲突不断激化,而且导致也门反恐形势更趋复杂,严重影响地区安全局势。
-
关键词
也门
极端组织
“基地”组织
“伊斯兰国”组织
-
Keywords
Yemen
Extremist Organizations
Al-Qaeda
'Islamic State'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支持阵线”的演变与“基地”组织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包澄章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77,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东萨拉菲主义及其政治影响研究"(14CZJ010)
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1 种基金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英才海外研修计划"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QJTD14NS001)的资助
-
文摘
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和"伊斯兰国"组织的兴起加剧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内部分化,迫使"基地"组织作出"拓展网络"、"重塑权威"、"改善形象"三大战略选择。"支持阵线"的发展及演变集中体现了"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战略考量,即借助叙利亚内战强化以暴力革命手段推翻世俗政权统治和推行伊斯兰统治的理念,利用叙利亚脆弱的政治进程整合叙反对派以加速本土化进程和拓展跨国网络,重新树立"基地"组织对国际"圣战"运动的权威。为实现"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长期目标,"支持阵线"于2016年7月宣布同"基地"组织脱离关系,更名为"征服沙姆阵线",并于半年后同叙反对派多个组织合并组建"解放沙姆组织",凸显了"基地"组织运用"虚实结合"的策略破坏叙利亚和平进程、躲避国际反恐力量打击、重塑自身权威的图谋。
-
关键词
“支持阵线”
“基地”组织
“伊斯兰国”组织
叙利亚内战
-
Keywords
Jabhat al-Nusra
Al-Qaeda
'Islamic State'
Syrian Civil War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伊拉克雅兹迪民族的历史生成与演变
- 13
-
-
作者
韩志斌
梁娟娟
-
机构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教育部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105,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东部落社会通史研究”(15ZDB062)的阶段性成果
2016年度陕西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
+1 种基金
陕西高校人文社科青年英才支持计划
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资金资助
-
文摘
雅兹迪民族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雅兹迪教吸收了伊斯兰教、祆教、基督教等多种因素和西亚古老的种姓制度,并在其民族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雅兹迪民族自身力量弱小,自古以来在其他民族的夹缝中艰难求存,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等地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居住区域。雅兹迪民族的历史进程是中东地区多种文明交往的历史缩影。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遭受压迫、屠杀和被迫改宗等磨难,构成了雅兹迪人共同的历史记忆,也对其特有的民族心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
关键词
雅兹迪民族
雅兹迪教
伊拉克
“伊斯兰国”组织
-
Keywords
Yazidi Ethnic Group
Yazidi Religion
Iraq
'Islamic State'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的领导权危机
被引量:9
- 14
-
-
作者
哈伊姆.马尔卡
刘中民
-
机构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1,共15页
-
基金
上海市教委智库内涵建设项目"中东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KY01CO220161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圣战萨拉菲主义是萨拉菲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其突出特点是主张通过暴力"圣战"建立实施伊斯兰教法的"哈里发国家"。中世纪的罕百里教法学派、近代的瓦哈比派、现代穆斯林兄弟会理论家库特卜的极端思想,构成了圣战萨拉菲主义的意识形态来源。在"9·11"事件发生至"伊斯兰国"组织产生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基地"组织构成了全球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的中心。伴随"伊斯兰国"组织的崛起,"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组织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导致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内部发生了严重分裂。这种分裂对于重塑圣战萨拉菲派的未来战略、策略、优先选择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的分裂无法通过包容的方式实现和解,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各地的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将围绕"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组织选边站队,二者的斗争将日益导致圣战萨拉菲主义运动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
-
关键词
圣战萨拉菲主义
“基地”组织
“伊斯兰国”组织
领导权危机
-
Keywords
Jihadi-Salafism
Al Qaeda
'Islamic State'
Crisis of Authority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中东地区的核恐怖主义威胁与核安全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章远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72,119,共16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16ZDA096)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校级一般科研项目"中东地区军事化极端组织跨境活动的国际安全威胁"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自小规模核武器技术出现起,外界始终存在恐怖分子可能会获得并使用核武器从而危及安全的分析和预警。中东是恐怖组织与恐怖分子最为集中和活跃的地区。就可能性而言,中东地区的恐怖组织在行为者意愿、交易关系、技术可行性和制造能力四个方面的表现确实可能形成核恐怖主义威胁,进而使区域核安全更加脆弱。中东地区拥有核武器的恐怖分子可攻击的潜在对象不仅限于地区国家,还包括欧美人口集中地;其追求的效果不仅是危害生命和环境,还包括散布核恐慌,极易影响全球安全形势。治理中东核恐怖主义不得不面临该地区特有的政治透明度、区域合作效能、极端主义和教派分歧等政治和结构困局。遏制中东核恐怖主义从根本上需要更开放的安全合作环境和更彻底的反极端主义举措。
-
关键词
核恐怖主义
核安全
中东
“伊斯兰国”组织
-
Keywords
Nuclear Terrorism
Nuclear Security
Middle East
"Islamic State"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阿拉伯世界研究》2019年总目录
- 16
-
-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20,共2页
-
-
关键词
中东政策
土耳其
《阿拉伯世界研究》
伊斯兰
阿尔及利亚
“伊斯兰国”组织
阿拉伯
-
分类号
C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