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内涵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占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6-37,共2页
讲话精彩语录"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内涵 强调 科学发展 根本要求 长治久安 道路 语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不可在全局意义上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作者 贾康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8-18,共1页
现在出现一种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张,论据和表述不一,直接背景主要是中国前些年“黄金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凸显,建设蒸蒸日上,但建设质量(增长质量)滞后,社会福利增进赶不上人们心理预期的提升,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 现在出现一种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张,论据和表述不一,直接背景主要是中国前些年“黄金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凸显,建设蒸蒸日上,但建设质量(增长质量)滞后,社会福利增进赶不上人们心理预期的提升,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激发了大幅改善民生的普遍热望和“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不满情绪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放弃 意义 增长质量 心理预期 社会福利 中等收入 改善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深层逻辑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建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12-13,共2页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根本旨归,二者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了新的意蕴和旨归,二者之间的逻辑理路愈发清晰和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 逻辑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形成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宗荣 龚自德 周锐京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42,共7页
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形成的历史考察罗宗荣,龚自德,周锐京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科学成果,第一次用新的思想、观点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 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形成的历史考察罗宗荣,龚自德,周锐京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科学成果,第一次用新的思想、观点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考察 发展生产力 思想形成 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 两个基本点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及转轨的教训
5
作者 汪佩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位搞阶级斗争的能手,但他对经济问题不感兴趣,对经济建设不太重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综观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初期直到60年代中期,他对经济建设问题都是相当重视的...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位搞阶级斗争的能手,但他对经济问题不感兴趣,对经济建设不太重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综观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初期直到60年代中期,他对经济建设问题都是相当重视的。即使在“文革”期间,毛泽东也时常念及经济问题。在50年代中期,他曾形成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主张。但是,毛泽东没有紧紧地抓住这个中心,而是转轨了,逐步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上去,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困难。这是令人遗憾不已的。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毛泽东“中心论”思想的形成,考察其转向的轨迹及失误的教训。笔者以为,这对于我们当前贯彻党的14大精神,毫不动摇地执行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选集 经济建设为中心 阶级斗争 基本路线 建设问题 中心 经济工作 社会主义改造 中心任务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内在统一 ——可持续发展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系之辩证
6
作者 李春香 彭分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75-76,共2页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两项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二者存有明显差异,但二者的本质...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两项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二者存有明显差异,但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其关系的实质是发展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在统一。把握好协调二者关系的原则,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模式——“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内涵及其关系
7
作者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10-11,共2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探索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邓小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探索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引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基本点 人的使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基本路线 改革开放 政治经济 独具特色 一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论略
8
作者 施鹏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36-39,共4页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到“南巡讲话”,邓小平同志提出和论述了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深入学习和把握邓小平这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到“南巡讲话”,邓小平同志提出和论述了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深入学习和把握邓小平这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论略 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 当今时代 党的基本路线 四化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消毒供应概论》出版:医疗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孟丽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6-I0006,共1页
书名:《医疗消毒供应概论》主编:张先庚、黄浩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316989医疗消毒供应管理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医疗服务的质量。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可重复使用... 书名:《医疗消毒供应概论》主编:张先庚、黄浩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316989医疗消毒供应管理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医疗服务的质量。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丢弃的医疗废物越来越多,导致医院消毒供应管理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手工记录与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推进医疗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本文参考由张先庚、黄浩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疗消毒供应概论》一书,探索现代医院建设体系中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为提升现代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消毒供应中心 信息化建设 医疗器械 手工记录 医疗服务质量 实践探索 医疗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经济:建设基础、面临问题及发展路径
10
作者 韩立民 梁铄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50,248,共14页
深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是国际竞争的新领域,发展深海经济对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障海洋权益与国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深海海域资源丰富,拥有坚实的深海科技创新基础,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具备大力... 深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是国际竞争的新领域,发展深海经济对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障海洋权益与国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深海海域资源丰富,拥有坚实的深海科技创新基础,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具备大力发展深海经济的有利条件。然而,当前我国深海经济的发展仍面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培育与规划布局不完善、外部技术封锁加剧、国际海底资源权益竞争激烈等挑战。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发展路径: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分类施策推进产业发展,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深海开发保障体系,积极参与深海国际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经济 海洋强国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特色经济林业增长的效应与机制——基于油茶产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11
作者 万璐 梁璐 任祎峻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5,共11页
基于2005—2022年中国14个油茶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融合发展视角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油茶产业增长的直接效应,并通过中介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增长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 基于2005—2022年中国14个油茶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融合发展视角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油茶产业增长的直接效应,并通过中介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增长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既能够促进本地区油茶产业增长,又对邻近地区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在技术市场发达、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差距较大的地区更为显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提升能够有效弥补教育资源不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油茶产业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油茶产业增长的关键路径,同时年降水量、年均温、水土流失治理及病虫害防治对该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据此,建议通过培育创新型油茶龙头企业,分类扶持各类产业主体,优化产业链结构与分工协同机制,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包括油茶在内的特色经济林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农户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特色经济林业 油茶产业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施晓丽 阳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展迅速,逐步覆盖大部分省市;城市经济韧性总体水平上升,但城市经济韧性差距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显著增强了城市经济韧性,该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数字金融效应和决策成本降低效应实现。为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需要提升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城市经济韧性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社会网络拓展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13
作者 罗明忠 田齐月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7,共15页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数字乡村建设对9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是3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1.92倍,表征其效用发挥存在门槛效应。社会网络拓展在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相较于丘陵、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地区村庄的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强。村委会与县政府距离越近、村庄人口规模越大,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的数字化转型,增强村庄数字化治理能力,以此提升村庄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社会网络拓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北亚丝路经济带建设促进民心相通路径探析——基于政策与现状解读的长时段跨学科思考
14
作者 王建新 Dmitrieva Anna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0,共13页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方式,中央作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政策要求。其中,民心相通要求立足合作国家及地区民众的社会福祉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当地的历史传承、文化习俗及政府政策...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方式,中央作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政策要求。其中,民心相通要求立足合作国家及地区民众的社会福祉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当地的历史传承、文化习俗及政府政策等深层次事项进行较长时段的综合性考量,使合作项目能够获得双赢效果。本文从国家双边政策的解读入手,阐明中北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涉及文化交流及民心相通等长期对策规划的相关精神。同时,对中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将当地居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与历史传承和文化习俗的关联性纳入考量范围。最后,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精神,从长时段跨学科的角度提出相关领域学术进取路径和若干有助于促进民心相通措施的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北亚地区 丝绸之路经济建设 民心相通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市公共中心建设有效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服务设施与人群活动匹配关系的数据分析视角
15
作者 高文秀 易敏仪 +1 位作者 王洁 刘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文章利用手机信令和POI等多源数据分析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域和人群公共活动集聚区域的空间协同性,甄别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具有较为显著的地理区位差异,且在服务设施构成、... 文章利用手机信令和POI等多源数据分析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域和人群公共活动集聚区域的空间协同性,甄别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具有较为显著的地理区位差异,且在服务设施构成、到访人流规模和实际服务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公共中心周边居住人口规模、公共交通可达性、各类服务设施实际服务效用对公共中心建设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 公共活动集聚区 建设有效性 多源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16
作者 高雅 邬红梅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1903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且在经过...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1903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且在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缩尾与截尾检验、剔除其他政策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增强创新能力是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政策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三,对于资源禀赋相对丰富、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和低起伏度地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政策的影响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新质生产力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下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张劲松 董嘉欣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10,共6页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出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发展格局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流通智慧化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可以通过数字化、智...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出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发展格局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流通智慧化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整体的经济运行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流通智慧化还可以提升消费体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消费者的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助力实现经济双循环的良性发展。此外,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方式。统一大市场旨在打破地区间的壁垒,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自由流动。在这一过程中,智慧化流通体系可以更加精准地对接生产和消费需求,促进国内生产、消费和投资的良性互动,最终助力经济双循环战略的成功实施。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下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旨在为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建议,以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智慧化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内循环的影响系数>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外循环的影响系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随着流通智慧化水平的提升,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循环发展的提升作用呈现出非线性递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流通业 流通智慧化 经济双循环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减污降碳治理绩效的影响——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复合效应
18
作者 韩丽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7,共14页
经济集聚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在推力,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其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相较... 经济集聚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在推力,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其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相较于城市群外围城市,中心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提升更加明显。同时,国家级城市群建设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应在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中更加明显。(2)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主要通过增进绿色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和优化产业结构来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3)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周边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其主要由污染型产业的就近转移所导致。(4)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强化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同时还有助于扭转其对周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绩效的负向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城市群建设 减污降碳 准自然实验 空间溢出 数字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梦涵 张卫国 兰秀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06,共6页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该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政府效率较高、经济发达,以及非资源型城市中更为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通过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创新要素流动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韧性 区域创新活力 城乡收入差距 创新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儿童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现状分析
20
作者 贾同英 张马忠 +3 位作者 吴炜灵 陈会文 葛翼华 张浩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5,共5页
目的 审视和分析我国儿童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现状,以期为推动儿童类及其他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国家有关部门、相关医院的官方网站获取所需数据资料,建立儿童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分... 目的 审视和分析我国儿童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现状,以期为推动儿童类及其他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国家有关部门、相关医院的官方网站获取所需数据资料,建立儿童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分析数据库。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角度进行研究。结果 我国儿童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态势良好,具有较好的政策环境;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社会期望值高。但存在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有待完善、经济保障水平不一、区域文化冲突、技术资源水平不同等问题。结论 建议完善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撑体系,健全补偿机制,主动融入区域社会发展大局,整合各方技术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现状 PES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