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宋诗风形成的禅因佛缘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树海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6,共6页
-
基金
国家教委"九五"资助
-
文摘
中国化了的佛教经残唐、五代到北宋已达到完全成熟乃至“烂熟”时期。其重“知解”、“仰顿悟”、参“公案”、斗“机锋”的禅悦之风,对于北宋诗风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以“文字”、“议论”、“才学”为诗,原是对宋诗的指陈,却也道出了宋诗有别于唐诗的风格面目。宋诗工稳、精致、峭拔、富有理趣、意味隽永之总体风格,均可从如上三方面得到体现。然而,宋诗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佛禅,亦受病于佛禅,北宋禅家那种“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舌”的禅病,也使得宋诗因对语言形式的过分纠缠而自病、病人。
-
关键词
“以才学为诗”
“公案”
北宋
苏轼
以文字为诗
王安石
诗风
禅宗
南宗禅
诗歌创作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宋人的“以赋为学”
- 2
-
-
作者
何玉兰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1期41-45,共5页
-
文摘
我国古代的赋论,与辞赋的产生几乎同步。早在汉代,即有司马相如提出“充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的创作方法,杨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批评标准。魏晋以降,曹丕、陆机以诗赋并举;肖统辑《文选》,以“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为选文标准,将赋列在卷首;而刘勰著《文心雕龙》,专辟《诠赋》一章,既给赋以公允的评价,又在前人赋论基础上揭示了“赋”
-
关键词
《文选》
司马相如
《文心雕龙》
“以才学为诗”
辞赋
黄庭坚
《容斋随笔》
江西诗派
诗赋取士
创作方法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