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大学钢琴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评《当代美国高等钢琴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唐钧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I0006-I0006,共1页
音乐没有国界,动人的音符和旋律可以突破种族、语言等一切束缚直达听众的内心,让人产生情感共鸣,但音乐教育有国界。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高校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紧密和频繁,高校问的“国界”感越来越弱,但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音乐没有国界,动人的音符和旋律可以突破种族、语言等一切束缚直达听众的内心,让人产生情感共鸣,但音乐教育有国界。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高校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紧密和频繁,高校问的“国界”感越来越弱,但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时代发展状况的迥异,各国高校音乐教育在一体化趋势中仍有很多的差异。关注和研究这其中的差异,尤其是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音乐教育差异是我们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等音乐教育教育方面还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他们在音乐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钢琴教育 当代美国 美国大学 音乐教育 实践 历史文化背景 发达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以学生为本”的复习课堂——初中英语语法复习教学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薛菊萍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2-64,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一般由老师讲解语法知识,学生被动地听,然后做题进行巩固,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语法学习不感兴趣,语法知识掌握不好,更谈不上如何运用了。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枯燥的语法呢?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语法复习 教学探讨 初中英语 课堂 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知识 语法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以学生为本”在中职学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志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7,49,共2页
目前中职生教育和管理上的墨守成规及面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并在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措施予以推行,才能不断推动学生教育和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中职学校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职 学生工作 “以学生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本”的小学英语备课 被引量:3
4
作者 万里虹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5期24-25,共2页
美国学者纽曼从学生的活动方式角度提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它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方式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索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研究表明,学... 美国学者纽曼从学生的活动方式角度提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它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方式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索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新课程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小学 英语 备课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跨文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与课程思政的农业机械学教学策略思考
5
作者 阮培英 杨善东 +3 位作者 张祥彩 张银平 于国良 耿端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剖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内涵及其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农业机械学,思考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应用,从教师与学生作用和地位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升级和教学... 在剖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内涵及其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农业机械学,思考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应用,从教师与学生作用和地位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升级和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思政 农业机械学课程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被引量:22
6
作者 高新 田永清 张志国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9期30-31,共2页
多年来,北华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先后3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于课内和课外各教育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多年来,北华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先后3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于课内和课外各教育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实践创新能力 个性化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个性培养 教育理念 本科专业 教学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岳 张晓京 旋天颖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2年第11期17-19,共3页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经历了65年的风风雨雨,她已发展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摇篮。进入新世纪,为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我校正式启动...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经历了65年的风风雨雨,她已发展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摇篮。进入新世纪,为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我校正式启动了“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具体到人才培养上,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要求,按照江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五点希望和2002年4月28日视察我校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的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保证本科教育的高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理念 世界一流大学 “以学生为本” 本科教学 党的教育方针 “三个面向” 人才培养 总书记 创办 坚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本营造和谐校园 被引量:9
8
作者 骆正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49-51,共3页
积极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校园环境,构筑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科学理性而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首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其次,要加大实践技能教学的比重,重新确立教学体制的市场定位;第三,... 积极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校园环境,构筑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科学理性而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首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其次,要加大实践技能教学的比重,重新确立教学体制的市场定位;第三,要把"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贯彻落实到学院的实际工作之中;第四,要实行订单办学,打造就业与人才培养、培训的双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为本 和谐校园 “以学生为本” 校园环境 和谐 “以学生发展为本” 现代教育观 人文关怀 科学理性 技能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理念——兼评当前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中的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立新 史玉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0-82,共3页
":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理念主张在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本前提,以学生为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主体,以促进与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根本目的。"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 ":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理念主张在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本前提,以学生为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主体,以促进与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根本目的。"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的建设理念可以保证信息化教育环境促进能够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理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在建设信息化教育环境过程中,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信息化教育环境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结婚“解禁” 考问学生管理
10
作者 张涓 李孔文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5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在校大学生 结婚 “以学生为本” 解禁 规章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本科生课堂学习状态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三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秀丽 程禹 +1 位作者 杨秋实 王洪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研究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抽样调查了黑龙江省三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课...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研究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抽样调查了黑龙江省三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去上课的原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课堂收获、学生对现行考试制度的看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选择专业的方式对大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具有显著影响,并针对此提出改善本科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本科教学 学生 课堂学习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学外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22
12
作者 范姣莲 高玲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60,共3页
本文在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这种模式的制约条件和限制因素,以及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结合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实践,探讨了语言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 大学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到课率”到“上座率”: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洪波 周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到课率"作为课堂教学绩效评估的指标,源于"学生是被动的"价值预设,促成了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授学承的课堂体验。"到课率"以法定权威把学生"押解"到课堂,掩盖了教师掌控课堂... "到课率"作为课堂教学绩效评估的指标,源于"学生是被动的"价值预设,促成了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授学承的课堂体验。"到课率"以法定权威把学生"押解"到课堂,掩盖了教师掌控课堂的无力。"学"是"教"的目的,以提高"上座率"为目标,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获得"师导生创"的课堂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课率” “上座率” “以学生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学生中心主义”?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洪才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6,共5页
几乎每个高校都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这让人感到"学生中心主义"时代已然来临。以学生为中心,这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出现的新事物,对此人们还没有充分地认知,也缺乏真正的应对经验。而2012年的&qu... 几乎每个高校都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这让人感到"学生中心主义"时代已然来临。以学生为中心,这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出现的新事物,对此人们还没有充分地认知,也缺乏真正的应对经验。而2012年的"慕课"年让人感到,我们的大学已经落后于"学生中心主义"时代要求了,因为我们的教学观念、管理方式和教师素质等均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时代。这些观念的差距很可能使我们失去一次教学改革的绝佳机会和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机会。高等教育无论如何也无法自封起来,必须走向开放,为此必须认识到学生中心主义来临的意义,并用真情来拥抱学生中心主义。本刊特约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组织了三篇笔谈文章,就"学生中心主义"概念辨析、慕课课程对教学改革的影响以及学生评教实践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教学改革 中心主义 以教师为中心 高等教育 大众化阶段 办学理念 教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智彬 刘佳威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1,共6页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关系紧密。当前职业学校亟待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并体现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的互促互动。基于这一理念,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以及帮助学生面向未来。推动职业教育课程...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关系紧密。当前职业学校亟待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并体现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的互促互动。基于这一理念,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以及帮助学生面向未来。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上,要突出提供公平的优质教育帮助每个学生成功;教学改革上,要着力破除造成学生学业失败的结构性因素;条件保障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相关资源的因应与协同,从而实现以课程改革促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学校文化 课程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学生工作适应性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举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4-57,共4页
适应性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进入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学生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变化作出调整成为发展的必然。文章从高等教育适应性视角出发,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 适应性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进入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学生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变化作出调整成为发展的必然。文章从高等教育适应性视角出发,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工作内部权力运行、资源配置、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学生工作适应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匹配、融合的适应性遵循,揭示了“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工作 适应性 匹配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洁 周松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54,共2页
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以前,人类是从实践、从生产和生活中、从人们的相互影响中来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完善人性的.在有了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后,人类接受教育的途径就扩展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 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以前,人类是从实践、从生产和生活中、从人们的相互影响中来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完善人性的.在有了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后,人类接受教育的途径就扩展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谓教育的"三大支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念 大学 情感教育 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法学案例教学探析——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第2版)》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丽霞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131,共1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以下简称《教与学》)主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纵深发展,提出以慕课资源为教学内容,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平台为教学环境,翻转课堂和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为教学方法的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以下简称《教与学》)主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纵深发展,提出以慕课资源为教学内容,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平台为教学环境,翻转课堂和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为教学方法的教育革新理念.在不降低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将“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为“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成效为中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教与学模式 案例教学 网络环境 法学 ONLINE 《教与学》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及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军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92-93,共2页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作为高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管理,也与之保持了同步发展的态势。通过逐年不断的变革调整、充实内容、改善条件,高校学生管理在工作机构、规章制度、服务设施和运作方式等方面...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作为高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管理,也与之保持了同步发展的态势。通过逐年不断的变革调整、充实内容、改善条件,高校学生管理在工作机构、规章制度、服务设施和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日趋完善,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与职责“以学生为本”是美国高校管理的理念,它强调尊重学生、突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服务。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应当强调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发展,而不仅仅是对他进行智力的训练”,“学生工作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管理制度 美国高校 高校学生管理 高校学生工作 “以学生为本” 高等教育 高校管理 服务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发展性资助工作 完善多元化资助体系——绍兴文理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总结材料 被引量:1
2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近年来,绍兴文理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问题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落脚点,不断完善“奖、贷、助、补”资助体系,坚持物质资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奖... 近年来,绍兴文理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问题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落脚点,不断完善“奖、贷、助、补”资助体系,坚持物质资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为主,勤工助学、奖学金、爱心承诺、社会捐助、爱心结对等为辅的资助体系,建立了长效机制,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和帮困助学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资助体系 “以学生为本” 绍兴文理学院 资助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材料 国家奖助学金 成长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