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论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程嫩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141,共6页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时文写作提供借鉴。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有助于提高生徒的时文写作水准,增强生徒的应举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生徒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健康的人才;还有助于丰富时文理论,促进古文的发展与传播。一些书院进而以经是文学的源头为依据,凸显经书研读在"以古文为时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试图纠正清廷的科举目的与士人的应举意图之间所出现的错位现象,真正发挥书院传道讲学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以古文为时文”教育 科举 传道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古文字之力,创语文教育新篇——评《古文字与语文教育》
2
作者 康丽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载体,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古文字与语文教育》一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富有智慧的思路。该书开篇深刻阐述了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古文字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它犹... 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载体,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古文字与语文教育》一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富有智慧的思路。该书开篇深刻阐述了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古文字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它犹如一把神秘的钥匙,能够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之门。在字词教学方面,《古文字与语文教育》提出基于古文字的词义进行解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语文教育 字词教学 古文 独特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前期时文与古文的纠葛——以慈溪士人姜宸英的文坛声誉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英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3,共10页
清前期的科举士子大多兼习时文与古文,“以古文为时文”与“以时文为古文”已经成为不可抑制的时代潮流。在清前期文坛上,时文与古文并驾齐驱,甚至交相渗透,呈现出一种纠葛的状态。作为“江南三布衣”之一的慈溪士人姜宸英,蒙受着家族... 清前期的科举士子大多兼习时文与古文,“以古文为时文”与“以时文为古文”已经成为不可抑制的时代潮流。在清前期文坛上,时文与古文并驾齐驱,甚至交相渗透,呈现出一种纠葛的状态。作为“江南三布衣”之一的慈溪士人姜宸英,蒙受着家族传统、地域文化和时代风尚,一生兼修时文与古文,时文超迈时俗,古文崇雅求醇,从而博得崇高的文坛声誉。姜宸英以其个性鲜明的散文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超然于时文与古文之辨,执着于“立言”以求不朽的人生目标,明确提倡“自作一书以行”,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意义与思想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宸英 文坛声誉 时文 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景泰时期太学教育的文风转向以吴节“以古文为时文”之倡导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振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6,共9页
在明代太学的文学教育史上,景泰时期南国子监祭酒吴节的主张值得特别留意。他在《大学条约》中倡导“以左、马、韩、欧之笔力,而写周程、张、朱之名理”,一反明初以来排斥辞章的官学教育指向,率先承认太学生修习笔力的必要性,鼓励其在... 在明代太学的文学教育史上,景泰时期南国子监祭酒吴节的主张值得特别留意。他在《大学条约》中倡导“以左、马、韩、欧之笔力,而写周程、张、朱之名理”,一反明初以来排斥辞章的官学教育指向,率先承认太学生修习笔力的必要性,鼓励其在作文时适当修辞,在太学教育中首倡“以古文为时文”之风。吴节此说,与景泰时期时文创作日益讲求语言曲折错综的趋向相照应,同时也符合士子尊崇古文的文化心理,不悖明廷重视古文的文学观念,具有可行性。“以古文为时文”观念的推行,也暗示着明代“士大夫之学”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变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古文为时文 官学教育 士子 教育 文学观念 国子监 吴节 景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被引量:24
5
作者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5,共8页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峰。但同时,时文取法古...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峰。但同时,时文取法古文的是纯文法、技法,这又是严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古文 时文 科举 评点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考时文“以古文为法”与古文之复兴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明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时文"以古文为法"肇始于宋代科考改革,并成为科考制度下历代士子的共识。这种时文法古思潮和创作实践成为古文得以复兴与繁盛的最根本因素,尤其是适应于应试技法的实际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古文文法的探讨与总结,促进了古代文章... 时文"以古文为法"肇始于宋代科考改革,并成为科考制度下历代士子的共识。这种时文法古思潮和创作实践成为古文得以复兴与繁盛的最根本因素,尤其是适应于应试技法的实际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古文文法的探讨与总结,促进了古代文章学的兴盛。尽管科考时文屡遭历代学者文士的诟病,但倘若没有科考时文实际需求的催动,古文的复兴与繁盛将会较为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文 古文 文法 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被引量:3
7
作者 师雅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4,共8页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抒写性灵与文章整体气息三个方面向古文学习,并以其出色的时文创作成就与细密的文法理论构建,为"以古文为时文"理念在清代的深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前期作家 古文 时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文教育中的文学解读
8
作者 傅丽霞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古文教育 文学解读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古文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及其发挥 被引量:13
9
作者 毛建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医古文不仅是研究古代医著语文现象的一门学科 ,同时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作用 ,它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 ,有利于丰富医学生传统文化知识 ,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因此 ,必须重视医古文教学 ,提高医古文教师... 医古文不仅是研究古代医著语文现象的一门学科 ,同时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作用 ,它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 ,有利于丰富医学生传统文化知识 ,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因此 ,必须重视医古文教学 ,提高医古文教师人文素质 ,在医古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 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 医学生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释义》优秀语文教育传统撷英
10
作者 李健海 李荣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0,76,共5页
语文是中小学最古老、最有民族特色的一门课程。传统语文教学从春秋至清末有三千多年历史,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也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语文教育为适应社会需要,在三千多年历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会识、会写汉字,能阅读汉字书写的文... 语文是中小学最古老、最有民族特色的一门课程。传统语文教学从春秋至清末有三千多年历史,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也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语文教育为适应社会需要,在三千多年历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会识、会写汉字,能阅读汉字书写的文献,用汉语侉隋达意,并在此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教育,却是经久不变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语文教学 教育传统 释义 古文 汉字书写 民族特色 教育独立 社会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通苏文与时文的桥梁——论南宋古文选家对苏文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
11
作者 杨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9,共12页
在科举考试的刺激下,南宋古文选家吕祖谦、楼昉、周应龙、谢枋得等检择出苏轼文中以历史人物论为主的篇目并施以评点。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揭示出苏文立意追求新巧奇险与行文富于转折波澜的特点,使得士子可以在研习苏文的过程中领悟时文... 在科举考试的刺激下,南宋古文选家吕祖谦、楼昉、周应龙、谢枋得等检择出苏轼文中以历史人物论为主的篇目并施以评点。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揭示出苏文立意追求新巧奇险与行文富于转折波澜的特点,使得士子可以在研习苏文的过程中领悟时文写作的技法,从而在苏文与时文之间搭建起了一道桥梁。选家的编选与评点对于扩大苏文在南宋科场中的影响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士子对苏文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古文选本 苏文 时文 科举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古文是医学高校通识教育的精髓——评《医古文学习指导》
12
作者 蹇瑞桥 姜玲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97,共1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培育理想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通识教育是一种更适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培育理想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通识教育是一种更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先进教学理念,有助于克服单一学科专业的弊端,强化了不同知识学科的相互融通,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都能意识到医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单一性的医学技术人才,而是培育医学专业与通识教育融合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学习指导》 通识教育 医学高校 人才培养质量 高素质创新人才 发展规划纲要 现代教育发展 高等医学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股文与古文谱系的嬗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光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八股文和古文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八股文定型的过程中,明代台阁文人起着重要作用,而台阁体古文是继承唐宋古文而来的;正、嘉年间唐宋派强调"以古文为时文",其目的在挑战台阁文人主导的古文和八股文;明末清初,八股文与古... 八股文和古文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八股文定型的过程中,明代台阁文人起着重要作用,而台阁体古文是继承唐宋古文而来的;正、嘉年间唐宋派强调"以古文为时文",其目的在挑战台阁文人主导的古文和八股文;明末清初,八股文与古文的历史被人为地改写,台阁诸人的影响逐渐式微,归有光的作用被凸显出来。由此形成两种不同的八股文与古文谱系。八股文与古文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种八股化的古文,对明清的文学以及文化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八股文 古文 以古文为时文 八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关于中学国文教育的三次讲演--侧重第三次讲演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心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中学国文教育问题在二、三十年代曾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胡适也参与其中,并三次就这一问题进行讲演。本文通过对这三次讲演的梳理和比较,考察胡适在这十余年间对中学国文教育看法的变化。同时,胡适在这一问题上态度的"变"与&qu... 中学国文教育问题在二、三十年代曾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胡适也参与其中,并三次就这一问题进行讲演。本文通过对这三次讲演的梳理和比较,考察胡适在这十余年间对中学国文教育看法的变化。同时,胡适在这一问题上态度的"变"与"不变",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学国文教育 古文 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清代彝族教育家文论家李云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开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6-31,共6页
云南清代彝族李云程编著的《古文笔法百篇》,不遵成法,独辟蹊径,而取文章的笔法作 为选编的依据。从编辑学角度看,他以人为本,把教学法则运用到编纂此书中;从文章学角度看,其评论 广集众家之言,不少真知灼见,往往发他人所未发。... 云南清代彝族李云程编著的《古文笔法百篇》,不遵成法,独辟蹊径,而取文章的笔法作 为选编的依据。从编辑学角度看,他以人为本,把教学法则运用到编纂此书中;从文章学角度看,其评论 广集众家之言,不少真知灼见,往往发他人所未发。该书成就他成为优秀的教育家、文论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笔法 教育 文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经学教育述评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启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1期57-65,共9页
汉代经学教育制度的形成儒家经学成为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儒家经籍最初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统称六经,其中《乐》经早佚,也有人《乐》本无经。所经实际上只有五经。古... 汉代经学教育制度的形成儒家经学成为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儒家经籍最初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统称六经,其中《乐》经早佚,也有人《乐》本无经。所经实际上只有五经。古代的今文经学家认为五经全出于孔子之手,古文经学家则认为五经古已有之,孔子只不过是'述而不作'罢了,这两种观点都带有片面性。但孔子确实进行了大量的编纂、修订工作,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经学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儒家经学 古代教育 历史进程 《书》 经说 白虎观会议 《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国藩的语文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建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64,共4页
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重臣,一生的主要工作是为政做官,没有教过语文,但他语文修养深厚,诗和古文的水平很高。对此他非常自信:“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惟古文各体诗,自觉有进境,将来... 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重臣,一生的主要工作是为政做官,没有教过语文,但他语文修养深厚,诗和古文的水平很高。对此他非常自信:“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惟古文各体诗,自觉有进境,将来此事当有成就,恨当世无韩愈王安石一流人,与我相质证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思想 曾国藩 语文修养 王安石 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枚的古文观
18
作者 王英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袁枚对于古文创作主张取法乎上 ,复古拒今 ,以北宋以前的古文为圭臬 ,批判南宋以后古文为误于南宋理学、前明时文以及清代考据。于古文艺术则要求具有独创精神 ,讲究结构曲折跌宕 ,语言活泼、典雅、有文采 。
关键词 袁枚 古文 复古 理学 时文 考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允明的古文观
19
作者 徐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2,共5页
以55岁罢试就选为界,祝允明的仕隐观、古今论、古文观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前后期变化;祝氏早期对古文写作的偏好与吴中博古、家学传统等有关,其文复秦汉意识甚至早于弘治末才开始起事的前七子十几年,由于科举仕进的需要,其时对时文亦采... 以55岁罢试就选为界,祝允明的仕隐观、古今论、古文观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前后期变化;祝氏早期对古文写作的偏好与吴中博古、家学传统等有关,其文复秦汉意识甚至早于弘治末才开始起事的前七子十几年,由于科举仕进的需要,其时对时文亦采取务实包容的态度,古今观中并无崇古卑今的思想;后期放弃科举仕进的道路,开始厌弃时文,文章复古观中趋古论思想明显,尤其体现在其"文极乎六经而底乎唐"的文统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允明 古文 时文 前七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学校教育异同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世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唐代官学 鸿都门学 古文经学 科举考试 文教政策 独尊儒术 国子学 修业年限 天文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