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城市化”再认识:发展型小农家庭“代际联合式”城市化
1
作者 金志敏 撒莹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78,共3页
“半城市化”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大量农业剩余人口在生计上挣脱了农业与农村却未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国家因而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旨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大量学者将半城市化视为城... “半城市化”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大量农业剩余人口在生计上挣脱了农业与农村却未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国家因而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旨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大量学者将半城市化视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主张从制度改革、政策制定和空间策略等方面改革来促进其完全城市化。事实上,半城市化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农民家庭城市化的过渡状态,是一种基于“半工半耕”生计模式的“代际联合式”城市化模式,发展型小农家庭通过“半工”和“半耕”代际主体联合来逐渐推进家庭城市化。厘清上述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背后的行为逻辑后,剖析各代际主体的主要特征再分别作出针对性回应,以助推半城市化人口及其背后的小农家庭完全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代际联合式”城市化 顺应与保障 半工半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建鹏 孙继松 +3 位作者 杜继稳 张弦 薛春芳 高维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4-444,共11页
利用西安及周边14个观测站1966~2005年冬季(12~2月)、夏季(6~8月)平均气温及城市化信息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各站与14站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空间距平值)反映城市热岛空间分布,以城区站与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代表城市影响程度,探讨了城市... 利用西安及周边14个观测站1966~2005年冬季(12~2月)、夏季(6~8月)平均气温及城市化信息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各站与14站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空间距平值)反映城市热岛空间分布,以城区站与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代表城市影响程度,探讨了城市影响及城市化指数在气温突变和热岛效应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冬夏季,近城区、平原区、浅塬山区与整个区域平均气温变化一致,表现为大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而城区和全区变化同步性差,呈现小尺度气候变化特征。2)冬季全区在1977年发生增温突变,这次突变以自然增温为主,与全国(1980年)突变时间基本同步,但略显偏早,比西北区(1984年)偏早7年。夏季全区在1988年发生第一次气温突变增温,比西北区(1993年)偏早5年,偏早原因可能是地形和城市化共同作用。3)冬、夏季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0.65℃、0.46℃,具有典型性。4)城区冬季突变点(1989年)后西安城区的平均气温增加1.3℃,城市影响在气温突变中贡献了0.35℃。夏季突变点(1987年)后平均气温增加了0.4℃,城市影响贡献增温0.39℃,夏季气温突变可能主要是由城市影响造成的。5)城市房屋竣工面积、市区总人口、公共汽车数量等城市化指数与气温空间距平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城市化是城区在冬季1989~1995年、夏季1987~1995年间频繁发生突变式增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变化 气温突变 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漂: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代际支持的新方式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9,共6页
目前学界对农村代际支持的研究都是在"子代进城务工—父辈留守务农"的框架中展开,对农村老年流入城市为子女提供家务劳动这种代际支持方式的学理关照还不够。本文从老漂群体切入农村代际关系问题研究,对城市化背景下这种特殊... 目前学界对农村代际支持的研究都是在"子代进城务工—父辈留守务农"的框架中展开,对农村老年流入城市为子女提供家务劳动这种代际支持方式的学理关照还不够。本文从老漂群体切入农村代际关系问题研究,对城市化背景下这种特殊的代际支持方式进行学理考察。研究发现:农村青年城市化过程中,老漂群体发挥着特殊作用;老漂对子代的支持,既是传统中国代际关系中父代厚重责任的展现,又被城市化赋予了新内容。城市化给家庭功能带来的各种压力,通过代际支持来缓解和消化,这正是中国传统代际伦理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老漂 代际支持 代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城市化单元的代际互动与理性秩序 被引量:4
4
作者 钱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家庭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基础社会单元,家庭在城乡社会转型中的结构、目标、秩序等发生多维裂变重组,城乡之间的“进”“退”表征在家庭内部代际间不断展演。研究以城市化中极具转型张力的拆迁家庭为个案经验,通过对其代际关系的... “家庭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基础社会单元,家庭在城乡社会转型中的结构、目标、秩序等发生多维裂变重组,城乡之间的“进”“退”表征在家庭内部代际间不断展演。研究以城市化中极具转型张力的拆迁家庭为个案经验,通过对其代际关系的切入分析,发现父代在地利显化中主导了家庭资源配置权,而子代则在“社—家”双重结构性关系中形塑了弱主体性。家庭城市化单元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中分化为三种代际互动模式:代际冲突型、代际均衡型和代际博弈型,而代际关系则在共同的家庭发展目标中实践了“三代一体”的团结型代际妥协。家庭城市化单元理性秩序的形成,其背后是个体、家庭之于宏观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下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城市化 征拆 拆迁家庭 代际关系 家庭发展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城市化效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国华 张江涛 +2 位作者 金晓青 关彦华 王丽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463,共9页
选取京津冀13个城市气象站点5—8月的日最高气温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特征、年代际变化及跃变。采用城市站和城镇站对比方法,研究了京津冀不同区域高温的城市化效应。结论如下:(1)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 选取京津冀13个城市气象站点5—8月的日最高气温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特征、年代际变化及跃变。采用城市站和城镇站对比方法,研究了京津冀不同区域高温的城市化效应。结论如下:(1)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部存在一个高值中心,向东北方向递减,存在一个自石家庄市指向承德市的高值脊。(2)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为冀东北部城市1965—1998年是少高温期,1999—2010年是多高温期。冀西北部、冀中南部和京、津城市,1997—2010年是高温日最多时段,1960—1972年是次多时段,1973—1996年是最少时段。(3)冀东北部城市35℃以上高温日数,1991—1992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冀中南部城市37℃以上高温日数,1996—1997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北京市35℃以上高温日数,1995—1996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37℃以上高温日数,1985—1986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4)冀西北部城市和冀中南部城市自1970年代开始,城市化效应逐步显现,并分别从1990年代和1980年代开始城市化效应增强。冀东北部城市和京、津两市的城市化效应近年并无增强趋势,而是小城镇的城市化效应在1990年代后期—2010年显现出来。其原因可能是城镇人口和建成面积的快速增长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代际变化 城市化效应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新三代家庭结构分析 被引量:89
6
作者 张雪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在快速的城市化背景下,江汉平原却形成了高比例的新三代家庭结构,挑战了主流的西方现代化家庭理论的普适性,需要给予新的解释。新三代家庭结构具有家庭结构的时空分离、年轻媳妇占主导和代际不平衡等特征。村庄内部的进城竞争、城市化... 在快速的城市化背景下,江汉平原却形成了高比例的新三代家庭结构,挑战了主流的西方现代化家庭理论的普适性,需要给予新的解释。新三代家庭结构具有家庭结构的时空分离、年轻媳妇占主导和代际不平衡等特征。村庄内部的进城竞争、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和家庭内部的代际压力转移共同形塑了新三代家庭结构。在社会阶层分化并固化的趋势下,新三代家庭结构有助于城市化竞争和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但同时又是以代际剥削为代价的。生活在村中的中年人承受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面临生存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代家庭结构 进城竞争 城市化的中国道路 社会阶层流动 代际剥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进城:青年农民工的城市化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佳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2,共10页
青年农民工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实践是基于梯度城市化背景下展开的。基于浙东X镇的经验调研,构建“需求—能力—机会”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发达地区农民追求更高层次的城市化水平而往区县集中进城过程中,析出的公共服务与进城空间高... 青年农民工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实践是基于梯度城市化背景下展开的。基于浙东X镇的经验调研,构建“需求—能力—机会”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发达地区农民追求更高层次的城市化水平而往区县集中进城过程中,析出的公共服务与进城空间高度契合青年农民工的内在需求。青年农民工实现了需求与能力的匹配,由此在经济发达的务工地逐步实现了生活与工作的一体化进程,不断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系统之中,形塑了一种新的城市化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进城 代际支持 城市化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业一体”:另一种农民城市化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敖雅萱 陈颀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53,共28页
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流动群体如何融入城市并实现身份转换是一个焦点议题。本文发现,除了“关系—聚居”和“个体—家庭”拆分两种主导模式外,还存在“家业一体”的农民进城模式,即借用非正式就业的方式在城市获得稳定生计,实现在城市... 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流动群体如何融入城市并实现身份转换是一个焦点议题。本文发现,除了“关系—聚居”和“个体—家庭”拆分两种主导模式外,还存在“家业一体”的农民进城模式,即借用非正式就业的方式在城市获得稳定生计,实现在城市共居一地和家庭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研究W市N社区44个家庭案例发现,家庭劳动力、居住地的空间资源和家庭关系网络均有助于“业”的建立,而“家业一体”的优势条件也嵌入家庭为了下一代发展的不同阶段,推动代际接力和下一代成为市民。本文提出,“家业一体”内含的代际接力和伦理实践是农民城市化的一般行动机制,凸显了完整家庭的价值基础以及在城市空间的实践意义,由此构成另一种农民城市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业一体 农民城市化 代际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完全城市化的实践机制与启示——基于苏南地区S镇的田野调研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姣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1,43,共9页
研究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的实践机制对透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作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农民的城市化表现为一种完全城市化状态,新生代农民全方位实现了在城市的空间融入、生活融入以... 研究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的实践机制对透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作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农民的城市化表现为一种完全城市化状态,新生代农民全方位实现了在城市的空间融入、生活融入以及价值融入。双系家庭合力的资源整合模式是当地新生代农民实现完全城市化的基本机制,体现出中国农民家庭的强大韧性与巨大活力。但这一城市化路径内含着高强度的代际剥削,不是以新生代农民自身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因而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双系父母的强大支持还可能进一步削弱新生代农民的奋斗与进取意识。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辩证地去认识这种带有浓厚“代际支持”底色的农民城市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尤其是要发展新生代农民的自主城市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 城市化 双系家庭 合力 代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年代际暴雨时空变化格局 被引量:93
10
作者 史培军 孔锋 方佳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81-1290,共10页
采用1951~2010年中国659个气象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以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为依据,分别计算1951~1960、1961~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0、2001~2010年的年代际暴雨雨量、雨日和雨强,并统计了其... 采用1951~2010年中国659个气象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以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为依据,分别计算1951~1960、1961~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0、2001~2010年的年代际暴雨雨量、雨日和雨强,并统计了其相应的站点数目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中国年代际暴雨雨量和雨日显著增加,暴雨雨强也呈现增加趋势;在空间上,中国年代际暴雨雨量和雨日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华中和西南及环渤海地区逐渐扩张的梯度增加趋势,年代际暴雨雨强远不如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梯变明显。中国暴雨1951~2010年年代际时空变化格局很可能是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中国地势与城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代际变化 时空格局 城市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贺志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共3页
一、研究背景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从农村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农村社会造成了诸多后果,如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人口城市化同时对农村家庭结构... 一、研究背景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从农村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农村社会造成了诸多后果,如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人口城市化同时对农村家庭结构造成冲击,使代际关系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农村老年人 代际支持 经济支持 人口城市化 日常生活 居住方式 子女 控制变量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之再评估 被引量:76
12
作者 严中伟 丁一汇 +3 位作者 翟盘茂 宋连春 曹丽娟 李珍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0-378,共9页
基于均一化的气温观测序列集,1900年以来中国气温升高趋势1.3-1.7℃/(100 a)。这个已用于新近的中国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结果,远高于早期的评估结果(0.5-0.8℃/(100 a))。回顾了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百年气温序列的研究,指出其中... 基于均一化的气温观测序列集,1900年以来中国气温升高趋势1.3-1.7℃/(100 a)。这个已用于新近的中国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结果,远高于早期的评估结果(0.5-0.8℃/(100 a))。回顾了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百年气温序列的研究,指出其中关键进展在于近年来研发了均一化的长期站点气温观测序列集。早年构建的中国气温序列中,20世纪40年代前异常偏高,除了战乱期间观测缺失严重及记录代表性问题外,主要是50年代前后很多台站迁址导致早期气温观测值系统性偏高所致,从而低估长期变暖趋势。40年代前后部分区域确实偏暖,但由于不同区域气温波动位相不一致,因而大范围平均序列中并不明显。这一事实可与近年发展的"北极暖-大陆冷"等气候变化动力学理论以及一些区域气温代用资料相印证。近几十年城市化对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之贡献大小尚存争议,但远非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区域变率 百年趋势 代际波动 城市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累积暴雨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1 位作者 吕丽莉 闫绪娴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3期137-142,共6页
极端降水事件带来的严重灾害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气候变化与极端降水之间的关系成为最热的科学前沿问题。本文对1951—2010年中国659个气象站日暴雨观测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快速城镇化可能触发了中国大面积暴雨的显著增加。中... 极端降水事件带来的严重灾害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气候变化与极端降水之间的关系成为最热的科学前沿问题。本文对1951—2010年中国659个气象站日暴雨观测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快速城镇化可能触发了中国大面积暴雨的显著增加。中国年代际暴雨雨量、雨日和雨强大面积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68.71%、60.15%、11.52%,站点数的增幅相应为84.22%、84.22%和54.48%,并呈现出"迅速增加—缓慢增加—迅速增加"的时间变化过程。快速城镇化因素对中国暴雨雨量、雨日和雨强的方差解释分别为61.54%、58.48%和65.54%,包括第二产业产值(GDP 2)、城镇人口比例(UP)、年平均霾日数(HD)在内的快速城镇化因素,极有可能是中国大面积暴雨增加的主因。中国县级总人口数和能见度日数年均值的面板数据与中国年代际暴雨雨量、雨日和雨强成显著相关关系,其空间相关系数由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逐渐增加,县级总人口系数分别由0.35、0.36、0.40增加到0.54、0.55、0.58,能见度日数年均值相关系数由0.36、0.38、0.48增加到0.55、0.57、0.58,进一步表明快速城镇化触发了中国年代际大面积暴雨的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代际变化 时空格局 城市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