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产-才-城”适配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永春 周炯岚 +1 位作者 李娜 宫尚俊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0,共12页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产业、人才和城市的融合协调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数据,探索“产-才-城”适配度的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趋势上,长三角地区“产-才-...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产业、人才和城市的融合协调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数据,探索“产-才-城”适配度的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趋势上,长三角地区“产-才-城”适配度呈稳定增长态势,多极化现象渐显;在空间分异中,呈“西低东高”的地域差异,形成以长三角核心城市为主的高水平聚集带。同时,“产-才-城”适配度的空间自相关显著为正,具有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社会保障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是提升“产-才-城”适配度的关键因素,对外贸易水平、科技支出水平和政府调控能力的作用稍弱,且存在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城”适配 时空演化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桩-路-网”耦合下配电系统灵活域的构建方法
2
作者 陈厚合 高远航 +3 位作者 李雪 姜涛 吴成昊 付麟博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2,70,共10页
“车-桩-路-网”耦合系统中,电动汽车(EV)充放电行为的多时空动态交织与电能流-交通流的深度融合使主动配电网的运行优化边界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挖掘EV等分布式资源的灵活性支撑潜力,分析量化配电网灵活性,提出一种“车-桩-路-网”耦合... “车-桩-路-网”耦合系统中,电动汽车(EV)充放电行为的多时空动态交织与电能流-交通流的深度融合使主动配电网的运行优化边界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挖掘EV等分布式资源的灵活性支撑潜力,分析量化配电网灵活性,提出一种“车-桩-路-网”耦合下配电网运行灵活域的构建方法。在计及“车-桩-路-网”的耦合特征对EV进行充电负荷时空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峰谷补偿电价机制下EV的充放电行为,构建EV接入电网响应模型;考虑到EV在电价激励下的实时响应能力,构建以配电网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以优化充电负荷分布,为配电网运行灵活域的构建奠定基础;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法分析大量的负荷样本下满足“车-桩-路-网”耦合关系的配电网灵活运行的可行点,构建考虑“车-桩-路-网”耦合系统多时空复杂交互特性的配电网运行灵活域。以D33-T29测试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车---”耦合 电动汽车 充放电行为 车网互动 实时响应能力 运行灵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热耦合分析电池的内阻和产热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航 刘晓建 +1 位作者 白金 宋亚勤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3-798,共6页
锂离子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研究电池的产热机制及其对电池内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仿真及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PPC)实验,分析环境温度、荷电状态(SOC)及正极材料对内阻的影响。建立基于集总电池模块的电热耦合模型,分... 锂离子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研究电池的产热机制及其对电池内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仿真及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PPC)实验,分析环境温度、荷电状态(SOC)及正极材料对内阻的影响。建立基于集总电池模块的电热耦合模型,分析放电倍率、环境温度对电池表面温度的影响。随着SOC的变化,电阻呈两端高,中间平缓的趋势;随着工作温度的上升,电池内阻呈降低趋势,在SOC为0.1和0.9时,15℃和25℃的内阻分别约为35℃时的2.0倍和1.5倍;正极材料是导致电池内阻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电池产热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在低温环境下升温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阻 放电倍率 正极材料 化学-耦合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性的“产-城”互动规律研究——兼论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曾祥炎 刘友金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前,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新型城镇化两大国家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了时空耦合态势。把握承接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互动演化规律,找准两大国家战略的契合点,有利于两大战略在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实施。文章对世界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演化... 目前,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新型城镇化两大国家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了时空耦合态势。把握承接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互动演化规律,找准两大国家战略的契合点,有利于两大战略在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实施。文章对世界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演化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适应性成长阶段模式。研究认为,城镇化的外在形式是产业规模聚集与人口规模聚居,内在本质是地域产业承载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完善,因此,遵循"产-城"互动规律,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动态适配是中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西部地区应以提升地域产业承载适配能力为主要抓手,合理引导新一轮产业转移,最终实现有产业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业承载系统 承接业转移 新型城镇化 -城”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不同节理产状对岩体渗流及其塑性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海波 张玉洁 +1 位作者 刘雨昕 惠强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0-91,共12页
为探讨高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不同节理产状对隧洞岩体损伤破坏的影响,基于隧洞高应力、渗流现场监测成果,采用三维离散元软件建立应力-渗流耦合下的节理岩体数值模型,分析节理岩体开挖后渗流场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节理产状对围岩渗流模... 为探讨高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不同节理产状对隧洞岩体损伤破坏的影响,基于隧洞高应力、渗流现场监测成果,采用三维离散元软件建立应力-渗流耦合下的节理岩体数值模型,分析节理岩体开挖后渗流场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节理产状对围岩渗流模式、塑性区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1)节理倾角对渗流场的分布形态起主导作用,开挖后隧洞渗流场呈“漏斗状”,随倾角方向发生偏转,形成与之平行的“斜漏斗”,且当倾角越陡,围岩破坏面积越大。2)节理间距对渗流场的变化幅度起主导作用,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节理间距每减小1/2,塑性区面积增大10.29%。3)节理初始隙宽的不同会改变节理面的渗透性,且沿径向14 m内的隙宽发育主要受高应力-渗流耦合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隧洞 离散元法 渗流-应力耦合 节理 渗流场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热耦合的深部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 被引量:53
6
作者 范超军 李胜 +3 位作者 罗明坤 杨振华 张浩浩 王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76-3085,共10页
为了提高深部煤储层产气规律预测准确性、减小气井设计误差,分析了深部煤储层特征参数随埋深的变化规律,针对目前煤层气研究忽略了温度、地下水等因素问题,基于已建立的深部煤层气抽采流-固-热耦合模型,进行深部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分... 为了提高深部煤储层产气规律预测准确性、减小气井设计误差,分析了深部煤储层特征参数随埋深的变化规律,针对目前煤层气研究忽略了温度、地下水等因素问题,基于已建立的深部煤层气抽采流-固-热耦合模型,进行深部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地应力、初始渗透率、储层压力和温度等深部特征参数以及不同埋深条件下煤层气抽采的储层参数和产气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渗透率变化为地应力增加、温度降低和煤层气解吸引起的煤基质收缩效应与储层压力降低引起的煤基质膨胀效应的综合竞争结果;随着煤层气和水被采出,储层温度降低和煤层气解吸占主导,储层渗透率升高;地应力对深部储层渗透率比例的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初始渗透率对产气速率起着控制作用;当煤层埋深小于临界埋深时,产气量随埋深逐渐增加,达到临界埋深后,产气量随埋深逐渐降低;低渗透率是制约埋深超千米的气井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抽采 深部储层 --耦合模型 -水两相流 气量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应力-流体压力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发育特征——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柳屯洼陷裂缝性泥页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骆杨 赵彦超 +1 位作者 陈红汉 苏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5,共9页
利用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盆地模拟等方法,考虑构造应力与流体压力耦合关系,对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盐间强超压裂缝性泥页岩"油藏"中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油藏的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水... 利用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盆地模拟等方法,考虑构造应力与流体压力耦合关系,对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盐间强超压裂缝性泥页岩"油藏"中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油藏的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水力破裂缝为主,强超压区域内裂缝产状散乱,甚至发育水力破裂水平缝;2超压通过改变岩石的孔隙弹性响应和渗透力作用来改变地层的差异应力和主应力方向,从而影响裂缝的类型和产状;3构造裂缝和水力破裂缝可细分为7种应力状态类型、3期发育,其中纵张和横张裂缝主要在第1期发育,水力破裂缝主要在第2期内构造抬升前发育,构造剪裂缝主要在第2和第3期发育,构造应力和超压均强烈发育时裂缝类型和产状呈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压力-构造应力耦合 裂缝性泥页岩“油藏” 超压 裂缝类型 裂缝 柳屯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软包动力锂电池热-结构耦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金标 张静秋 +2 位作者 高俊国 舒雄 王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3-567,共5页
建立了方形锂电池瞬态产热模型,将软包锂电池简化为各向异性的叠层式复合材料,确定了模型中的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使用ANSYS软件,利用顺序热-结构耦合方式,模拟了电池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电池中心区域温度较高,... 建立了方形锂电池瞬态产热模型,将软包锂电池简化为各向异性的叠层式复合材料,确定了模型中的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使用ANSYS软件,利用顺序热-结构耦合方式,模拟了电池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电池中心区域温度较高,且受压应力,侧边温度较低,且受拉应力;电池各边出现应力集中,且最大Mises应力随放电电流增大而增大,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最大形变发生在电池高度方向两端,且随放电电流增大和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动力锂电池 热模型 -结构耦合 温度场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如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正 马宏伟 +3 位作者 戴青云 谢笑珍 张育广 吴世勇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共12页
围绕新工科如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李正在题为《新工科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的文章中提出三条路径:一是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通过优化学科布局、革新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和搭... 围绕新工科如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李正在题为《新工科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的文章中提出三条路径:一是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通过优化学科布局、革新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和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产业提供适配性人力支撑;二是推动产业需求侧牵引,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科研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功能,实现知识价值高效转化;三是强化教育-产业双链耦合,构建协同创新联盟和创新协作网络,与产业共创区域创新生态。马宏伟在题为《全面深化新工科改革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文章中指出,新工科建设应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地方高校需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动态调整学科结构。他还提出了持续优化顶层战略谋划、进一步完善落实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激发多主体深度参与等深化新工科改革的思考,以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支撑,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戴青云在题为《重构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文章中指出,重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重构学科专业体系,打破学科壁垒,聚焦根技术与产业需求;优化中高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目标衔接与能力进阶;建设产教融合的实践课程和教材体系,破解“两张皮”难题;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综合改革,为新工科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谢笑珍在题为《新工科何以赋能产业技术变革》的文章中,阐释了新工科建设与产业技术变革这两大异质的社会系统之间的共性诉求和内在逻辑一致性。新工科以“使命、问题、需求”为导向,与产业界及国家/区域发展之间形成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一致性,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技术开发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可模式化的“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融合机制,设计以学科逻辑与产业技术逻辑为双导向的专业建设机制,及完善的知识管理制度与跨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等组织机构,校企业人员双向聘用的兼容机制,实现“四链”融合发展。这一过程需国家系统化制度和政策保障,其中的关键是学术治理制度变革,建构与此适配的学术治理机制,确保可持续性的产教融合发展。张育广在《以新工科之“新”育产业发展之“智”》的文章中指出,新工科以其学科交叉、实践导向、动态适应的特质,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激活产业创新原动力;产教协同育人,为企业培养实战人才;建立动态响应机制,构建产业生态韧性网。新工科与产业集群的“双向赋能”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助力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吴世勇在题为《重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的文章中指出,新工科教育需从学科交叉、产教融合、能力塑造三维重构,以培养韧性人才。当前新工科教育面临学科交叉行政化、产教协同表面化、课程体系理科化等问题。面向未来,应构建以AI为核心模块的课程体系,实施“订单式”培养计划,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并加强价值、知识、能力韧性培养。通过系统性重构,新工科教育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现代化业体系建设 教育供给侧改革 教育-业双链耦合 区域创新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 教融合 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韧性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水两相流耦合模型及瓦斯抽采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波 毕慧杰 +3 位作者 邓志刚 张坤 苏振国 马斌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6,共5页
针对目前进行瓦斯抽采模拟时大多忽略煤层含水的问题,建立了考虑气-水两相流的瓦斯抽采流固耦合模型。在瓦斯单相作用的基础上,考虑煤层水渗流及孔隙水压力所产生的影响,推导出相应的应力场方程和渗流场方程,并建立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 针对目前进行瓦斯抽采模拟时大多忽略煤层含水的问题,建立了考虑气-水两相流的瓦斯抽采流固耦合模型。在瓦斯单相作用的基础上,考虑煤层水渗流及孔隙水压力所产生的影响,推导出相应的应力场方程和渗流场方程,并建立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作为耦合模型,据此分析瓦斯-水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气-水两相流,产气速率具有峰值点;若不考虑水的影响,则将高估瓦斯抽采量;距钻孔越远,水对瓦斯运移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且抑制作用大于因煤体自身有效应力减小、渗透率增大所带来的促进作用;煤层初始渗透率对瓦斯抽采具有决定性作用;煤层温度越高,瓦斯压力越不易降低,由温度增高引起的瓦斯解吸效应大于煤层自身的吸附应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两相流 耦合模型 瓦斯抽采 瓦斯-水运移规律 初始渗透率 初始水饱和度 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M的电芯电-热耦合建模与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狄云 周正柱 +1 位作者 党会鸿 葛志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38-2648,共11页
电芯内阻不仅影响电池的电性能,而且影响电池工作过程中的温度。本工作通过恒流充放电搁置测试,建立二阶等效电路模型(ECM),辨识电芯在不同电流、温度和SOC下的电容、电阻参数,计算电芯电性能,同时给出Bernardi产热模型中的不可逆热,不... 电芯内阻不仅影响电池的电性能,而且影响电池工作过程中的温度。本工作通过恒流充放电搁置测试,建立二阶等效电路模型(ECM),辨识电芯在不同电流、温度和SOC下的电容、电阻参数,计算电芯电性能,同时给出Bernardi产热模型中的不可逆热,不可逆热结合可逆热计算电芯产热,通过STAR-CCM+将电-热模型耦合,模拟电芯在不同工况下的电响应与温度响应;由于HPPC存在脉冲时间短、内阻体现不完整等缺点,故本工作采取恒流充放电搁置测试获得RC参数,进行等效电路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将恒流充放电搁置测试得到的RC参数导入电-热耦合模型中,仿真结果对比实验偏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电路模型(ECM) Bernardi热模型 恒流充放电搁置测试 -耦合 STAR-C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51
12
作者 王海鑫 袁佳慧 +4 位作者 陈哲 马一鸣 董鹤楠 苑舜 杨俊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32,共21页
随着城市绿色化交通发展,优化调控集群电动汽车(EVs)参与配电网需求响应已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形成了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架构。在该背景下,该文结合负荷需求时空分布预测、"站-网"协同布局与管理、"站-车"... 随着城市绿色化交通发展,优化调控集群电动汽车(EVs)参与配电网需求响应已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形成了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架构。在该背景下,该文结合负荷需求时空分布预测、"站-网"协同布局与管理、"站-车"有序引导策略、"车-网"互动响应四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评述车-站-网一体化运行现状及进展。首先,解析EV充电需求规律,归纳充电负荷与交通负荷预测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其次,从"站-网"协同层面综述充电设施网络布局及V2G技术相关研究;再次,探讨交通-电力耦合网络模型下EV有序引导所涉及路径规划及定价机制问题;然后,围绕EV可调度能力评估、配电网可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探讨"车-网"互动响应技术,并介绍相关应用示范;最后,总结车-站-网一体化运行架构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一体化 电动汽车 互动响应 交通-电力耦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功率放电下锂离子电池的产热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甘云华 谭梅鲜 +3 位作者 梁嘉林 罗燕来 王建钦 何林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共8页
恒功率放电是电池实际运行工况中的典型放电方式,其放电过程中的产热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恒功率放电方式下电池的产热特性,首先建立了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放电过程电... 恒功率放电是电池实际运行工况中的典型放电方式,其放电过程中的产热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恒功率放电方式下电池的产热特性,首先建立了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放电过程电池内部集流体、正负极和隔膜各层的产热特性,讨论了放电功率和正极电极厚度对电池内部各层产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负极产热率的变化程度最大;放电功率对各层产热量占总产热量的比值影响不大,其中正极产热量所占的比值最大(不同放电功率下的占比均在70%以上);增大正极电极厚度可降低电池的产热量,但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大,其影响效果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恒功率放电 热特性 电化学-耦合模型 放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孔水平井产液剖面均衡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静 薛世峰 仝兴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2,共5页
水平井产液剖面的均衡性间接反映了储层动用程度的均衡性,是射孔参数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将源函数方法与表皮系数模型相结合,基于势的叠加原理,建立了各向异性油藏射孔水平井的油藏-井筒耦合模型,该模型可考虑地层损害和射孔等因素对... 水平井产液剖面的均衡性间接反映了储层动用程度的均衡性,是射孔参数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将源函数方法与表皮系数模型相结合,基于势的叠加原理,建立了各向异性油藏射孔水平井的油藏-井筒耦合模型,该模型可考虑地层损害和射孔等因素对水平井流入动态的影响,并给出了产液剖面和势分布剖面的求解方法。采用该模型分析得到了井斜角、油层厚度、地层原油黏度和垂向渗透率对射孔水平井产液剖面均衡性的影响规律。受井筒各处流态、泄油面积差异以及井筒内压力损失影响,射孔水平井的流量分布呈现端部效应和跟趾端差异,产液剖面呈斜"U"形;端部效应随着井斜角减小和垂向渗透率降低而减弱,随着油层厚度减小和原油黏度降低而增强;跟趾端的流量差异随着井斜角减小及油层厚度和垂向渗透率降低而减小,随着原油黏度的降低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液剖面影响因素油藏-井筒耦合模型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域下的乡村空间重构路径——以汉中市谢村镇26个村庄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鹏达 董欣 +2 位作者 朱菁 芮旸 任历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乡村空间重构、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手段。为破解乡村资源利用与要素整合方面的短板,实现乡村全域全要素协调发展。在明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逻辑关联的基础上,以具备典型特征的汉中市谢村镇26个村庄...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乡村空间重构、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手段。为破解乡村资源利用与要素整合方面的短板,实现乡村全域全要素协调发展。在明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逻辑关联的基础上,以具备典型特征的汉中市谢村镇26个村庄为例,基于“人-地-产”耦合互动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乡村空间重构评价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技术,定量测度乡村空间重构耦合度与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诊断模型等方法揭示了影响乡村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进一步将重构指数与协调度相结合,划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分区格局,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模式。根据弱势系统识别结果,提出了差异化的乡村空间重构路径:以盘活低效用地为核心,重构全域空间;以开展环境整治为途径,塑造宜居空间;以保护历史文化为抓手,保障宜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空间重构 乡村空间规划 “人-地-产”耦合互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50磷酸铁锂电池不同放电倍率下产热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悦 李天奇 +2 位作者 秦建华 金泰 潘崇超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01-1004,共4页
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Multiphisics建立了二维轴对称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探究了不同倍率放电下18650磷酸铁锂电池电极区域和隔膜区域的产热情况,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热量积累,进一步分析了放电倍率的增加对反应热、欧姆热以及极化... 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Multiphisics建立了二维轴对称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探究了不同倍率放电下18650磷酸铁锂电池电极区域和隔膜区域的产热情况,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热量积累,进一步分析了放电倍率的增加对反应热、欧姆热以及极化热等不同类型产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产热区域主要以正极产热和隔膜产热为主,产热类型主要以欧姆热为主,3 C放电时欧姆热占总产热的72.43%,反应热和极化热相对占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电化学-耦合模型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恒流充电的温度及产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天奇 李悦 潘崇超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2-876,共5页
基于COMSOL-Multiphisics仿真软件,考虑电池表面辐射换热,建立18650磷酸铁锂电池的准二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搭建充电测试平台验证模型准确性,研究不同充电倍率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性,重点分析不同类型产热占比、不同区域产热占比、正... 基于COMSOL-Multiphisics仿真软件,考虑电池表面辐射换热,建立18650磷酸铁锂电池的准二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搭建充电测试平台验证模型准确性,研究不同充电倍率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性,重点分析不同类型产热占比、不同区域产热占比、正极产热和负极产热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充电倍率的增加,电池表面平均温度显著升高,电池内部温度不均匀性加大。在充电过程中,随着充电倍率的增加,反应热占比减小,极化热和欧姆热占比增加。负极区域产热占主导地位且以反应热为主要来源,正极区域产热则以极化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耦合模型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煤微生物产气过程的有限元模拟(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会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7-642,共6页
简要介绍了我们近年来基于有限元法开展的地学计算研究新进展,重点在于原煤裂隙介质中微生物反应与流体流动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其在模拟微生物产气过程中的应用。原煤微生物产气过程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阶段:水解,酸化,有机酸和醇类降解... 简要介绍了我们近年来基于有限元法开展的地学计算研究新进展,重点在于原煤裂隙介质中微生物反应与流体流动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其在模拟微生物产气过程中的应用。原煤微生物产气过程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阶段:水解,酸化,有机酸和醇类降解为乙酸,最后生成甲烷。该生化反应的主要成分是固态的煤和微生物,液态的降解煤、中间产物、醋酸和水,以及气态的CH4和CO2。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导出了描述原煤微生物产气耦合过程的偏微分方程,在有限元软件PANDAS平台基础上求解,并应用于模拟和分析原煤中微生物产气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本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原煤 生化反应-流动耦合 有限元 地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