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人类中心论”面临挑战的思考
1
作者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90-92,107,共4页
在本世纪以前的几千年文明史上,人类中心论始终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观念,但它却从来没有获得科学上的严格论证。因此,从古代到近代,在人类中心论信念普遍盛行的时侯,它也受到了一些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一些哲学家寻求人和... 在本世纪以前的几千年文明史上,人类中心论始终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观念,但它却从来没有获得科学上的严格论证。因此,从古代到近代,在人类中心论信念普遍盛行的时侯,它也受到了一些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一些哲学家寻求人和自然的统一,强调入和自然不可分离,二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日益使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下降。但是真正动摇人类中心论信念的力量来自自然科学。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人类中心论”无法解释的科学事实,“人类中心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论” 自然科学 科学事实 科学发现 文明史 统治地位 信念 哲学家 现代宇宙学 科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廿一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广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8,共6页
关键词 人类文化精神 廿一世纪 抽象利益 宇宙 理性至上 自圣 文化哲学 “人类中心论” 现时代 对象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寿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一、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人与自然分离 人类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是自然所赐予的,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婴儿式的无邪的天真、淳朴的信赖,它绝不是什么至善的境界,而是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结果,正如圣经中讲的亚当、夏娃生活在... 一、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人与自然分离 人类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是自然所赐予的,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婴儿式的无邪的天真、淳朴的信赖,它绝不是什么至善的境界,而是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结果,正如圣经中讲的亚当、夏娃生活在伊甸园一样,它是人类刚刚脱离动物性的阶段,还没有“自我意识”,是人类愚昧无知的表现。假设人类老停留在这种“自然状态”中,人类就无法摆脱自然的奴役,只能永远成为自然的奴隶,人类历史也就不能前进。无疑,这仅仅是一种“假设”,事实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谐和、统一,并不是纯洁无瑕的,它蕴含着矛盾。“母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自我意识 人与自然关系 哲学反思 自然界 人类与自然 科学技术知识 “人类中心论” 生态危机 生物圈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问题与类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士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13-16,共4页
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全球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客观现实。从哲学角度看,全球化问题乃是关系到全人类切身利益的问题,类意识是类主体从类的角度对相关对象的反映。从主观角度看,全球化问题凸现的过程也正是人的类意识觉醒... 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全球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客观现实。从哲学角度看,全球化问题乃是关系到全人类切身利益的问题,类意识是类主体从类的角度对相关对象的反映。从主观角度看,全球化问题凸现的过程也正是人的类意识觉醒的过程。本文从类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问题 类意识 思维方式 类主体 群体主体意识 意识觉醒 “人类中心论” 科学技术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道传统生态伦理观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理玲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6-128,共3页
我国儒道的传统思想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不同,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西方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时期,我国仍然是以农桑为主的农业经济,这时“靠天吃饭”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为此“人与自然... 我国儒道的传统思想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不同,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西方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时期,我国仍然是以农桑为主的农业经济,这时“靠天吃饭”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为此“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生态伦理思想成了当时社会主流的思想,而“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传统生态伦理观 现代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 人与自然 生态伦理原则 “人类中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基础
6
作者 王致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23,共6页
本文仅就现代条件下,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人文精神。 (一)“经济中心”和生态平衡。一个是经济,一个是自然。似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应牺牲自然生态,这是发展观上传统的形而上学。在这... 本文仅就现代条件下,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人文精神。 (一)“经济中心”和生态平衡。一个是经济,一个是自然。似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应牺牲自然生态,这是发展观上传统的形而上学。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有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一直未得到纠正。比如有些人认为“对生态环境时投资势必影响经济建设规模”,甚至认为,“为保证经济建设,首要的、第一步的就是讨伐自然,向自然进军”。如此等等。我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生态环境 人文精神 观念基础 生态环境建设 地球生物圈 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人类中心论” 自然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基础
7
作者 王致软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5-65,共1页
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基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从科学的人文观念,结合国内外实际,着重解决以下五种矛盾关系:1.“经济中心”和生态平衡;2.人类生活需求的无限性和自然生态承受力有限性的矛盾观念;3.人的价值取向和自然生态... 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基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从科学的人文观念,结合国内外实际,着重解决以下五种矛盾关系:1.“经济中心”和生态平衡;2.人类生活需求的无限性和自然生态承受力有限性的矛盾观念;3.人的价值取向和自然生态规律;4.“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观念基础 自然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种生产” “人类中心论” 人的价值取向 生产力观 人文精神 精神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与自然的谐调发展
8
作者 陈林 《求实》 2000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工业文明 自然环境 “人类中心论” 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