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显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42-47,共6页
随着全球问题的提出,人类中心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学术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评价,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在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例如,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自然界的内在... 随着全球问题的提出,人类中心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学术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评价,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在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例如,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等,都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都必须采取历史主义的方法,区别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的不同形态,分析它们在理论上的共同点和差别,并给予分别对待,或许会取得共识。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作出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与自然的对立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内在价值 自然自身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凡达》在二元对立价值观体系中挣扎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67-68,共2页
作为2009岁末大作,《阿凡达》不辱使命,荣登年度电影最高票房。作为一部优秀作品,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阿凡达》带来的强烈心灵震撼,才是其艺术演绎与深刻内涵相融合的极致。作品中着重表达的众生平等和对民族中心主义的不... 作为2009岁末大作,《阿凡达》不辱使命,荣登年度电影最高票房。作为一部优秀作品,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阿凡达》带来的强烈心灵震撼,才是其艺术演绎与深刻内涵相融合的极致。作品中着重表达的众生平等和对民族中心主义的不屑与唾弃,更是贯穿全片始终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体系 二元对立 挣扎 民族中心主义 优秀作品 视觉冲击 众生平等 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中人与技术关系的新图景——以“新人”想象为分析中心
3
作者 詹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作为人造物中顶端的技术成果,人造人以其“吾手造吾身”的强大诱惑,让人类无法抗拒地将这一技术不断向前推进。从早期只能做简单动作的笨重人形机器,到智能机器人,再到新型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婴儿、虚拟偶像等,人造人的种类越来越多,与... 作为人造物中顶端的技术成果,人造人以其“吾手造吾身”的强大诱惑,让人类无法抗拒地将这一技术不断向前推进。从早期只能做简单动作的笨重人形机器,到智能机器人,再到新型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婴儿、虚拟偶像等,人造人的种类越来越多,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与此同时,迅速崛起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后人类主义提出身与心、物质与精神、文化与自然都是作为信息而存在的生命模式的观念,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身心二元论,为平等看待人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 人类主义 身心二元 人造物 基因编辑 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态社会主义——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 被引量:6
4
作者 曾文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社会主义。但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探索全球生态危机的原因与出路。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生...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社会主义。但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探索全球生态危机的原因与出路。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生态危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重建 二元社会 劳动闲暇一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类生态人类学——浅议提姆·英戈尔德(Tim Ingold)的环境观 被引量:6
5
作者 邹乔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生态人类 环境观 戈尔 二元对立 社会人类 学士学位 剑桥大学 博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当代动画片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6
作者 郭子淳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0期54-55,共2页
与经典好莱坞电影类似,传统戏剧常用的二元对立和英雄人物的设置是以娱乐为目的动画片情节设计的本源。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最本源的力量是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本能。这种本能转化到电影或者动画片的欣赏过程中去。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动画片 好莱坞电影 二元对立 当代 人类发展 现代化 叙事策略 叙事空间 传统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人工智能产品可版权化的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韵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2,共13页
在数字产业经济时代背景下,通用人工智能创意产品的可版权化问题,已然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的基础性研究议题。反思批判现有论证,讨论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跃迁,提出未来转变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意产... 在数字产业经济时代背景下,通用人工智能创意产品的可版权化问题,已然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的基础性研究议题。反思批判现有论证,讨论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跃迁,提出未来转变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意产品的版权论证思路以“思想与表达”的二分为基础,认为只有自然人或法人能成为权利主体,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存在。但是,通用人工智能实现了从代码运算到意识涌现的能力跃迁,其创作的产品具有更明显的独创性和主体性,经济价值也愈发突出。因此,针对即将到来的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现有的版权论证思路需要进行范式的倒转,重心应从作品这一结果转向作品形成之前的创作过程,重视经济价值并突破人类中心主义,对主客体界分进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 可版权化 ChatGPT 二元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利·洛曼的悲剧人生——生态批评视角下的《推销员之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苑苑 邹惠玲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的代表作之一《推销员之死》表现了推销员威利·洛曼一生追求美国梦、最终却自杀身亡的人生悲剧。剧中威利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相处的种种不可调和矛盾直接致使威利走上了自杀绝路。
关键词 密勒 《推销员之死》 生态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4
9
作者 夏劲 刘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1,共6页
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和西方"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及其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等视角,论证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当代全球性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反思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指出必须重构技术... 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和西方"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及其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等视角,论证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当代全球性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反思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指出必须重构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传统的唯经济价值取向的物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经济、生态和人性多维价值取向辩证统一的人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以"天人对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以"天人和谐"思维为基础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价值观 物本主义 人本主义 天人对立 天人和谐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西比较美学的几点反思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军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8,共11页
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比较美学著作命名,是对比较美学的一种误读。中西比较不足以为比较美学奠基;中西二元对立的文化图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产物;以“天人合一/天人对立”来从根本上解释中西美学的差异,疑窦丛生;在比较美学领域称中国文化为... 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比较美学著作命名,是对比较美学的一种误读。中西比较不足以为比较美学奠基;中西二元对立的文化图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产物;以“天人合一/天人对立”来从根本上解释中西美学的差异,疑窦丛生;在比较美学领域称中国文化为审美文化,是一种比较研究的“强人政策”;称中国古代“有美无学”,是比较研究失败的一种表现;着力于探讨中国美学相对于西方美学的异质性因素,并不能解构西方中心主义,反而容易强化它。中国美学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比较美学要走向深化,就必须走出中西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美学 反思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美学 美学著作 近代历史 二元对立 中西美学 天人合一 审美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 西方美学 异质性 全球化 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的文化叙事──林语堂散文的解构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勇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6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林语堂 二元对立 德里达 解构 文化文本 日常生活 赛珍珠 中国文化 西方人类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像力与翻译中的共生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6,共4页
逻各斯中心主义支配下的二项对立将翻译变为上帝的自我言说,剥夺了个体利用新词进行自我创造的权利,而在罗蒂偶然与人类团结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将想像力引入翻译却可保证独立个体的共生。
关键词 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项对立 偶然 人类团结 想像力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无真史说”偏见的形成与终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晁天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89,共21页
“中国无真史说”是西方的一个偏见,主要盛行于18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它是西方人在中国相关知识不足的背景下,以西方传统历史观和思维方式理解中国历史的产物。西方传统历史观的主流,是以特殊性、变化性作为历史的属性,而将一般... “中国无真史说”是西方的一个偏见,主要盛行于18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它是西方人在中国相关知识不足的背景下,以西方传统历史观和思维方式理解中国历史的产物。西方传统历史观的主流,是以特殊性、变化性作为历史的属性,而将一般性、稳定性排斥于历史认知的范围之外。16、17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并以充满活力的面貌迈入近代,中国社会则进入一个相当长的缓慢发展阶段。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状态给当时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影响下,这种印象扩大为对立的两个极端,而中国历史的零星片段知识为西方人将中国描述为与其自身有别的“他者”形象提供了依据。19世纪在西方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以历史感见长的西方学者心目中,中国作为“没有真历史的国家”的形象最终定型。“中国无真史说”根源于西方的文化偏见,本质则是欧洲中心主义。只有从中华文明内在的发展逻辑入手,深刻揭示和阐释中国历史的独特道路、丰富内涵以及鲜明特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权,才能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真史说” 黑格尔 二元对立 欧洲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腾制度》简介与评论
14
作者 许巧仙 林立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45-248,共4页
通过简述斯特劳斯的《图腾制度》,针对某些学者对本书观点"图腾是一种隐喻,是原始人二元对立思维的表现"的批评,本文进行了再评价。最后,本文还提到了如何做才有可能对《图腾制度》进行更有建设性的批评、分析和解释。
关键词 图腾制度 人类思维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写作的抗辩伦理及其问题反思
15
作者 周保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5,共8页
因为男性传统的强大历史记忆,当代中国女性作家普遍是以"受害者"的哲学姿态书写女性深渊感受的,抗辩男性传统构成女性写作的重要心理动机。在现代价值意识和时代精神鼓舞下,当下的女性写作表现出激情式写作特点,带有明显的放... 因为男性传统的强大历史记忆,当代中国女性作家普遍是以"受害者"的哲学姿态书写女性深渊感受的,抗辩男性传统构成女性写作的重要心理动机。在现代价值意识和时代精神鼓舞下,当下的女性写作表现出激情式写作特点,带有明显的放纵、偏执、自恋等写作倾向。因抗辩意识过度强烈,作家们的"激情"并未升华到美学层次,而只停留在情绪层面。女性写作的抗辩式书写有其历史必然性与时代意义,然而如不能在自然-情感-社会-文化的综合中把握两性关系,不能在作家个体-女性经验-人类普遍意识的深刻对话中建立起女性表达的根据,女性文学很难有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抗辩意识 二元对立叙事 人类整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故事”与文学民族化理论自觉
16
作者 丁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0,共7页
“中国故事”从初始用来强调文学叙事的民族主体性到逐渐凝聚特定的思想内涵成为民族立场、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载体,它已经超越了单一概念、类型范畴,发展成为新世纪以来影响力颇为深广的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它从文艺界蔓延到新闻传播、... “中国故事”从初始用来强调文学叙事的民族主体性到逐渐凝聚特定的思想内涵成为民族立场、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载体,它已经超越了单一概念、类型范畴,发展成为新世纪以来影响力颇为深广的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它从文艺界蔓延到新闻传播、公共外交等领域,被看作是“国家形象”与“国际舆论”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话语媒介,是提升国际话语权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最佳方式,其地位和意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在文艺领域,“中国故事”思潮兴起和涌动则体现了它与这个学科之间更本质的关联,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到高阶的追求,是中国新文学走过一个世纪历程逐渐进入诗学话语体系民族化理论自觉的体现。中国故事的逻辑起点、聚焦的核心问题以及最终理论诉求都与文学民族化理论密切相关,它因此获得了深厚的理论根基和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同时,中国故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超越了“西化—民族化”二元对立思维,在更高远的世界文学视野中打开了新的问题空间,推动文学民族化理论的深入拓展。它在文学领域所获得的话语体系创新和拓展,也将为其他社会文化领域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民族化 中国故事 自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文学批评 二元对立思维 文艺现象 文艺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视角中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困境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金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人的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哲学 主体性观念 现代视角 二元对立 语言游戏 后现代主义思想 “人类中心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子建小说中的“生成——动物”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阳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6,共8页
以动物为中心表现自然生态是迟子建小说的一大特色,讨论迟子建小说的动物性,也成为探讨其文学世界的重要突破口。但是,评论界对其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研究,往往集中在生态美学的范畴之内,通过考察分析迟子建小说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从而反思... 以动物为中心表现自然生态是迟子建小说的一大特色,讨论迟子建小说的动物性,也成为探讨其文学世界的重要突破口。但是,评论界对其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研究,往往集中在生态美学的范畴之内,通过考察分析迟子建小说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从而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如果依照德勒兹的“生成—动物”观点来看,上述的表述方法依然存在着将人与动物进行二元对立的预设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动物性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生态 文学世界 叙事研究 生态美学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原野,黑暗森林还是元宇宙--试析刘慈欣的宇宙想象与文明谜题
19
作者 程顺溪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0,共6页
宇宙与文明的未来既是科幻文学的永恒母题,也是刘慈欣科幻书写的根本主题,而如何在宏阔终极的宇宙中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则是这一主题书写所追问的核心问题。“元宇宙”兴起并被引入相关讨论后,外向拓殖自然大宇宙与内向构筑虚拟元宇宙... 宇宙与文明的未来既是科幻文学的永恒母题,也是刘慈欣科幻书写的根本主题,而如何在宏阔终极的宇宙中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则是这一主题书写所追问的核心问题。“元宇宙”兴起并被引入相关讨论后,外向拓殖自然大宇宙与内向构筑虚拟元宇宙的二元对立解释模式便被建立起来,前者被指认为刘慈欣为文明未来指出的真正道路和前进方向,后者则“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①,并终将导致其走向衰落和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科幻文学 人类文明 话语逻辑 二元对立 单向度 问题视域 解释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猩猿崛起的后现代式讽刺——评《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
20
作者 黄艳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6-48,共3页
电影《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集剧情、科幻、动作为一体,作为这一系列三部曲中的终章,在猿类与人类二元对立且矛盾不断激化、不可调和的情势之下,人类的凶狠、残忍、罪恶的一面亦激发了猿类的黑暗、复仇、抗争... 电影《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集剧情、科幻、动作为一体,作为这一系列三部曲中的终章,在猿类与人类二元对立且矛盾不断激化、不可调和的情势之下,人类的凶狠、残忍、罪恶的一面亦激发了猿类的黑暗、复仇、抗争的一面,人猿由对立而冲突的终极之战一触即发。一、人类病态具象化的后现代讽刺表达(一)同质化反讽表达《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反常识式的惊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讽刺 福克斯公司 20世纪 二元对立 三部曲 人类 同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