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文学”的发生研究刍议——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谈起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锋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1,共10页
关键词 人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二十世纪 无产阶级文学 “人的文学” 人本主义 周作人 发生史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民”小说到“人的文学”——清末到“五四”域外小说输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建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清末到"五四"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不少学者从多种角度描述了这一转型的过程和特征,但对推动转型的动因没有给予充分观照。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国民性改造对文学格局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中的&qu... 清末到"五四"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不少学者从多种角度描述了这一转型的过程和特征,但对推动转型的动因没有给予充分观照。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国民性改造对文学格局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中的"新民"小说到"人的文学"的演变,带来了域外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变化,最终推动了中国文学格局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性改造 “新民”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的文学”到“人的文学”——论“五四”前后佛学对诗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陆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9-85,共7页
从1913年到1922年,是中国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发生急剧变革的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中国文学最终完成了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历史性过渡,揭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全新的一页。表现在诗坛上,则是旧体诗的迅速衰微和白话新诗垄断诗坛。如果从... 从1913年到1922年,是中国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发生急剧变革的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中国文学最终完成了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历史性过渡,揭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全新的一页。表现在诗坛上,则是旧体诗的迅速衰微和白话新诗垄断诗坛。如果从哲学意义上考察,这次诗坛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又表现为佛学影响的明显削弱和泛神论思潮的崛起,也可以说,中国诗歌从“神的文学”走向了“人的文学”。由此,中国诗歌从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步入了世界现代诗歌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影响 “人的文学” “五四”前 沈曾植 泛神论 易顺鼎 哲学 许地山 佛教 龚自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与夏志清的“人的文学”思想之比较
4
作者 刘楚 高文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9-206,共8页
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一文;1976年,夏志清撰写《人的文学》一文。将二人的“人的文学”思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文学思想层面询唤人道主义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但是,他们的观点因受内外因素影响又呈现了很大的差异性:周作人侧... 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一文;1976年,夏志清撰写《人的文学》一文。将二人的“人的文学”思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文学思想层面询唤人道主义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但是,他们的观点因受内外因素影响又呈现了很大的差异性:周作人侧重于提倡中国新文学,夏志清侧重于发明中国新文学传统;周作人侧重于彰显人类共性,夏志清侧重于强调本土经验;周作人侧重于张扬个人主义,夏志清侧重于凸显社会责任。他们的“人的文学”思想的差异,折射出二人在与社会政治语境共振的情势下,对“人”和“文学”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夏志清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终结”与“人的文学”
5
作者 孔建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5-231,共7页
当前对"文学终结"的反驳主要强调了文学作为写作—阅读活动的特殊审美价值,未曾提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基于"人的文学"的立场为文学的未来作出的有力辩护。"人的文学"从个人化角度出发来确定文学的自... 当前对"文学终结"的反驳主要强调了文学作为写作—阅读活动的特殊审美价值,未曾提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基于"人的文学"的立场为文学的未来作出的有力辩护。"人的文学"从个人化角度出发来确定文学的自律及其独立审美价值,强调文学与其他公众性文化形式的区分,符合文学的历史常态,还与康德之后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发展以及作家们的创作信念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 个人化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人的文学”的诞生
6
作者 吴国群 《高校教育管理》 1987年第4期23-28,共6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了中国一个全新的时代。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饱经忧患和耻辱的“东方之子“终于觉醒了!流惯了血泪的双眼开始向世界投出愤怒和理性的光芒;发惯了悲声的嘴开始向敌人发出了时代的战叫;桎梏着的手脚也开始挣脱镣铐。
关键词 “人的文学” “人” 义学 “五四”文学 个性解放 鲁迅 “爱” 文学 “五四”作家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文学观念的形成演变及来自日本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向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43,共7页
周作人文学观念的形成演变及来自日本的影响王向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向来以博古通今著称,他自己也颇以“杂学”自许,其文艺观念的来源也相当复杂。中国古代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晚明公安派的“性灵”文学的主张,古典... 周作人文学观念的形成演变及来自日本的影响王向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向来以博古通今著称,他自己也颇以“杂学”自许,其文艺观念的来源也相当复杂。中国古代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晚明公安派的“性灵”文学的主张,古典希腊的人本主义精神,俄罗斯的人道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平民文学 文学观念 形成演变 夏目漱石 人道主义 森鸥外 厨川白村 武者小路实笃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文学
8
作者 刘小新 《东南学术》 200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文学批评 20世纪 “人的文学” 概念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社会转型与文学形态演进
9
作者 苏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49,共4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历史的转型期,现代化的民族国家的建设成为新时期的主要诉求。随着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变革,文学艺术也呈现出剧烈的演进态势:文学评价从政治批斗经由批判逐渐回归为艺术批评;文学向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历史的转型期,现代化的民族国家的建设成为新时期的主要诉求。随着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变革,文学艺术也呈现出剧烈的演进态势:文学评价从政治批斗经由批判逐渐回归为艺术批评;文学向人学复归,"文学是人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文学题材突破"进取"不断扩大,而文学需求也日益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社会转型 文学形态演进 “人的文学” 通俗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郁达夫小说创作对新文学的贡献──纪念郁达夫诞辰一百周年
10
作者 李标晶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关键词 郁达夫小说 抒情小说文体 《沉沦》 “零余者” 抒情主人公 “五·四”文学革命 “人的文学” 个性解放 文学创作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文学人性的复杂化表现
11
作者 叶向东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共3页
关键词 “人的文学” 人性 钱谷融 世界文学 周作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 梁实秋 发表 全球化时代 重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早期文学观念中的“新传奇主义”——以五四时期的译介活动为线索
12
作者 李紫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81,共8页
周作人1917-1919年编译的《近代欧洲文学史》讲义稿向中国输入了“新传奇主义”这一概念。他将“新传奇主义”放在写实主义的延长线上加以理解,视之为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两股思潮不断演进最终实现调和的结果。在新文学的理论建设阶段,... 周作人1917-1919年编译的《近代欧洲文学史》讲义稿向中国输入了“新传奇主义”这一概念。他将“新传奇主义”放在写实主义的延长线上加以理解,视之为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两股思潮不断演进最终实现调和的结果。在新文学的理论建设阶段,周作人没有直接倡导新传奇主义,而是以写实为出发点间接做到了传奇主义与写实主义的调和一致。在同一时期的译著《点滴》中,周作人则以“旧瓶装新酒”的西方文学作品为新文学提供了“新传奇主义”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新传奇主义 《近代欧洲文学史》 “人的文学” 《点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评汤哲声著《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
13
作者 扬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现代化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精神 翻译观 筚路蓝缕 梁启超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近现代文学 “人的文学” 二难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作人“自己表现”的文学观
14
作者 黄开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6期59-64,共6页
论周作人“自己表现”的文学观黄开发“自己表现”是周作人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前期文艺观的一条主线,它随着周作人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失意而渐趋有序化和系统化。显然,“自己表现”文学观是属于表现论的,但这表现论的文学观打上了他个... 论周作人“自己表现”的文学观黄开发“自己表现”是周作人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前期文艺观的一条主线,它随着周作人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失意而渐趋有序化和系统化。显然,“自己表现”文学观是属于表现论的,但这表现论的文学观打上了他个人思想的深刻印记,带有很大程度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文学 文学大系 中国新文学 个人主义 表现论 文艺观 中国文学 革命文学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可嘉:40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的一次现代主义总结 被引量:16
15
作者 臧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5-92,共8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袁可嘉 新诗现代化 诗歌批评 《大公报》 40年代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诗人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生命意识综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建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新时期历史小说在生命意识的表现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发展历程。作家们从“人的文学”出发,深入探究历史生命扭曲的内外根源,并在唯物史观和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较好地揭示了人生与命运的荒诞本质。然而在生命“内... 新时期历史小说在生命意识的表现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发展历程。作家们从“人的文学”出发,深入探究历史生命扭曲的内外根源,并在唯物史观和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较好地揭示了人生与命运的荒诞本质。然而在生命“内宇宙”的深度发掘方面仍存在着明显不足,历史小说要想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突破,首先必须强化作家的生命体验,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人的文学” 存在的荒诞 生命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深刻的“一家之言”──评胡尹强《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柏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独特深刻的“一家之言”──评胡尹强《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陈柏林近些年来不断出现的小说理论著作中的相当一部分,虽然摆脱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风行一时的以政治功利阉割小说艺术、使小说艺术丧失本体意味的模式,但是它们或封闭... 独特深刻的“一家之言”──评胡尹强《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陈柏林近些年来不断出现的小说理论著作中的相当一部分,虽然摆脱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风行一时的以政治功利阉割小说艺术、使小说艺术丧失本体意味的模式,但是它们或封闭小说艺术所有涉外的价值通道,迷恋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艺术 现实主义 艺术观 浪漫主义 人的意识 创作方法 方法模式 现实主义理论 当代中国小说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两次人学的失落
18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人的文学” “人学” 作家主体 社会生态环境 当代文学 人文生态环境 创作主体 主体意识 “十七年”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忆小说中两性关系的建构与想象
19
作者 王振滔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5,共8页
“文学是人学”如果用一个简洁的词或短语来概括20世纪中国文学,“人的文学”应该是极具说服力的。1918年12月15日《新青年》5卷6号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该文详细阐释了“人的文学”观念,并对当时及其后的文艺理论界和文艺创作... “文学是人学”如果用一个简洁的词或短语来概括20世纪中国文学,“人的文学”应该是极具说服力的。1918年12月15日《新青年》5卷6号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该文详细阐释了“人的文学”观念,并对当时及其后的文艺理论界和文艺创作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小说 两性关系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 想象 文艺创作 文学是人学 《新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