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感性活动视域中的“有”“无”之辩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子礼 邓晓臻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有""无"之辩是中国哲学中持续不息的主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海德格尔也深入地讨论了"有""无"问题。从"人的感性活动"角度看,"有""无"及其相互转化涉及人的感性... "有""无"之辩是中国哲学中持续不息的主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海德格尔也深入地讨论了"有""无"问题。从"人的感性活动"角度看,"有""无"及其相互转化涉及人的感性活动的现实境况、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和社会空间的扩展、自觉程度的提高、历史传承和历史连续性的加强、民族自觉意识的发展和观念引导,涉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之辩 存在 “人的感性活动” 生存论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中的物质和物质性范畴 被引量:5
2
作者 邓晓臻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8,共4页
"物质"作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奠基性概念,但事实是马克思在其哲学探索过程中并没有把它作为逻辑起点,他深入社会历史深处,揭示了存在即社会存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物质"作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奠基性概念,但事实是马克思在其哲学探索过程中并没有把它作为逻辑起点,他深入社会历史深处,揭示了存在即社会存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超越的性质,即物质性。物质性是马克思探究存在问题的逻辑结论,为马克思从哲学上彻底解决自由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物质性 存在 “人的感性活动” 生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