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人本主义”思维路向的消解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胜云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2-54,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长期的争论是,马克思的思想到底是基于对主体——人的价值性思考而建立起来的“人本主义”思想,还是从历史现实出发的科学理论?我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有个具体的发展过程的;从马克思具体的理论探索方法来看,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长期的争论是,马克思的思想到底是基于对主体——人的价值性思考而建立起来的“人本主义”思想,还是从历史现实出发的科学理论?我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有个具体的发展过程的;从马克思具体的理论探索方法来看,马克思对社会现实唯物主义分析的不断深入,正是马克思“人本主义”思维路向的不断消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思维路向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探索方法 价值性 历史现实 社会现实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比较分析
2
作者 窦宁 周倩 《河南农业》 2011年第12X期62-62,64,共2页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理清这两种思想的差异对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于物化时代的思想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比较二者差异...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理清这两种思想的差异对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于物化时代的思想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比较二者差异,分析了两种思想的异质性,介绍了两种思想异质性的参照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亚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3-11,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他们的社会历史理论时,是十分重视对人的研究的。们们越过费尔巴哈而发现唯物史观,其思想基础之一,就在于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见解进行科学的剖折、批判,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缺陷,建立了考察和研究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他们的社会历史理论时,是十分重视对人的研究的。们们越过费尔巴哈而发现唯物史观,其思想基础之一,就在于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见解进行科学的剖折、批判,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缺陷,建立了考察和研究人的科学的理论。本文拟就这一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费尔巴哈 社会历史理论 唯物史观 基本问题 “人本主义” 恩格斯 哲学 思想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管理的人本原理的探源——兼论孔子管理思想的根本特点
4
作者 黄兆龙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77-81,共5页
本文对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之渊源提出了质疑,并将其和孔子的“人学”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二者的源流关系。笔者认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的根基既不是“人本主义”和西方的“人群关系理论”、行为科学,也不是日本近年喊出的“人的... 本文对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之渊源提出了质疑,并将其和孔子的“人学”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二者的源流关系。笔者认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的根基既不是“人本主义”和西方的“人群关系理论”、行为科学,也不是日本近年喊出的“人的因素第一”,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圣人——孔子的“人学理论”,进而揭示了孔子管理思想的根本特点——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把人当作人以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立国之本的精神。它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管理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 孔子管理思想 “人学” 人群关系 管理的人 人本原理 “人本主义” 以人治人 修己 行为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Posthumanism”
5
作者 Martin Crowley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8,共9页
The label“posthumanism”identifies neither a doctrine,nor an intellectual or analytical approach with a defining set of protocols.Rather,we may take“posthumanism”as a term loosely applied to a range of contribution... The label“posthumanism”identifies neither a doctrine,nor an intellectual or analytical approach with a defining set of protocols.Rather,we may take“posthumanism”as a term loosely applied to a range of contributions and approaches,on the basis of a generally under-specified collection of sympathies and commitments.Approximately stated,these sympathies and commitments would entail the claim that—with due allowance for historical variation—the category of“the human”has long played a key role at the centre of Western thought;that this role has included serving to justify the promotion of human beings above other forms of being,and indeed within this,over its history,the violent oppression of the great majority of human beings themselves;and that,in league with the effects of various recen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decentre,relativize,critique,and perhaps even move beyond“the human”.In this article,I will accordingly not look to define the term“posthumanism”:rather,I will present some of the background to and influences on the range of contributions and approaches that have come to be assembled under this label;delineate two principles which may be discerned within these contributions and approaches;and consider some of the critiques which these“posthumanist”interventions have attracted.Ultimately,I will argue that the label itself matters less than the impulses behind the contributions it has come to identif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HUMANISM flat ontology ANTHROPOCENE Plantationocene ultrahum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新传统”跳过“五步棋”
6
作者 张希贤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35,共2页
历代兴亡周期律“五步棋”值得研究。其“上身”与发挥作用,可以说都是率先从“淡忘、丢掉”优良传统开始的。在今天,我们党应当致力于开拓“科学发展”的新传统和新作风,应当开拓“人本主义”的新传统和新作风。
关键词 传统 “人本主义” 科学发展 周期律 作风 应当 历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理澄明 价值重建 目标转向——读潘新和《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
7
作者 苏宁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9-70,共2页
潘新和教授的《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是我国高考“自行命题”改革后出版的第一部语文高考研究专著。作者对这20年来形成的“伪语文”高考作了一个总检讨,以期建构起“人本主义”的语文高考观与命题理论... 潘新和教授的《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是我国高考“自行命题”改革后出版的第一部语文高考研究专著。作者对这20年来形成的“伪语文”高考作了一个总检讨,以期建构起“人本主义”的语文高考观与命题理论。该书的鲜明特色是始终贯串着对语文考试基本问题的学理性思考。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高考 潘新和 学理性 价值重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 “人本主义” 命题理论 研究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论学科发展三题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策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2-95,共14页
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在历史新时期的10多年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和大家公认的。已经有了不少总结性文章(《中国教育科学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杂志社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不再赘述。近年来,在外... 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在历史新时期的10多年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和大家公认的。已经有了不少总结性文章(《中国教育科学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杂志社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不再赘述。近年来,在外部,又不断听到一些议论,如说:教学论苍白无力,脱离实际,不能对教改实践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在内部,教学论工作者对好多问题诸如该学科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重要动向等等,理解颇不一致;对于上述的外部的批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坚决不同意;有的则承认并接受;还有的虽然不同意但却不那么理直气壮。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正需要广大教学理论工作者、教学实际工作者以及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各种见解,共同讨论,以期对于某些现象和观点,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推动我国教学论学科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教学改革深化。这里提出个人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教学理论 科学主义 教学实践 教学实验 “人本主义” 三题 学科发展 指导实践 教学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主体性和客体性的规定
9
作者 王玉平 《河北学刊》 1988年第3期33-37,共5页
“人”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在理论的阐述过程中,他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统一说的批判,确立了其“人本主义”的特殊命题。在费尔巴哈看来,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正是这样的人构成了思维和存在相统一的... “人”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在理论的阐述过程中,他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统一说的批判,确立了其“人本主义”的特殊命题。在费尔巴哈看来,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正是这样的人构成了思维和存在相统一的唯一实在的基础。 一、“人”——作为主体的规定 费尔巴哈在《未来哲学原理》及《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对人的主体性作出了多方面的规定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主体性 黑格尔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哲学 “人本主义” 哲学改造 哲学原理 客体性 思维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