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学本体论的重建——许苏民著《人文精神论》读后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伟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
人文精神
论》
人学本体论
“人文精神”
“文化”
哲学观
世界范围
当代中国
文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文精神与快乐境界
2
作者
向世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2,共3页
“人文精神”概念的定义域是十分宽泛的,它实际上含摄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从天到人,有仁有智。苟子当年在《解蔽》一文中批评诸子各家,以为“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被自然天道所迷惑而不知人事作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人文精神”概念的定义域是十分宽泛的,它实际上含摄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从天到人,有仁有智。苟子当年在《解蔽》一文中批评诸子各家,以为“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被自然天道所迷惑而不知人事作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被实际功用所迷惑而不知礼乐文饰,只有孔子则是“仁知(智)且不蔽”,完善而全面,即只有儒家是“人”、“文”通贯,仁、智兼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儒家思想
乐境
实际功用
定义域
“人”
“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朔与“人文精神讨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建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78,共7页
虽然1993年“王朔现象”周边是众生喧哗的,但是王朔依然成为了“人文精神讨论”的导火索和重要批评对象。经过从“躲避崇高”到“抵抗投降”的历史窄化过程,被标签化的王朔成为人们无法抹去的文化记忆。剥开叠加在历史事件上的层层话语...
虽然1993年“王朔现象”周边是众生喧哗的,但是王朔依然成为了“人文精神讨论”的导火索和重要批评对象。经过从“躲避崇高”到“抵抗投降”的历史窄化过程,被标签化的王朔成为人们无法抹去的文化记忆。剥开叠加在历史事件上的层层话语符码,就会发现基于生活经验的“个人实践性”不经意间被忽视了,而恰恰是这一问题和当下精神建构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人文精神
讨论”
“失语症”
个人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文何处”惊诧论
4
作者
吴亮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3期5-7,共3页
历史总是会发生两次——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又来造访我们了,这一次造访不是以二十年前的集体寻找遗失物的缺席方式,而是以它的新世纪代言人刘再复先生声称那个如同流浪行吟诗人一般的“人文”找不到自己应有处所的惊诧方式:不过...
历史总是会发生两次——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又来造访我们了,这一次造访不是以二十年前的集体寻找遗失物的缺席方式,而是以它的新世纪代言人刘再复先生声称那个如同流浪行吟诗人一般的“人文”找不到自己应有处所的惊诧方式:不过,这一愤世嫉俗的惊诧呼告非但没有表明所谓的“人文”无处可居无迹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
人文
”
悲天悯人
行吟诗人
愤世嫉俗
遗失物
刘再复
代言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理想主义时代的困惑与求索——甫跃辉小说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陈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理想主义的终结”、“人的消失”、“人的死亡”、“人文精神的失落”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一判断背后的价值取向、文化立场、知识谱系、问题意识不无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李劫在回顾“人文精...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理想主义的终结”、“人的消失”、“人的死亡”、“人文精神的失落”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一判断背后的价值取向、文化立场、知识谱系、问题意识不无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李劫在回顾“人文精神”讨论时说明了当时存在的分歧,包括他在内的一部分知识分子针对的是专制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另一些则是“对商品经济冲击的故作惊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主义
甫跃辉
“人文精神”
小说
80年代后期
90年代
文化立场
知识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术课堂校本化教学策略例谈
6
作者
姜雪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75,共2页
人文课程,通常指那些特别关心人的意义和价值的(换言之,特别具有“人类精神”的)学科和跨学科的探索。所谓“人文学术”或“人文课程”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使课程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并不单纯是指学科领域,关键在于其中的“人文导...
人文课程,通常指那些特别关心人的意义和价值的(换言之,特别具有“人类精神”的)学科和跨学科的探索。所谓“人文学术”或“人文课程”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使课程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并不单纯是指学科领域,关键在于其中的“人文导向”,用我们熟悉的说法,就是“人文精神”。所以,真正的人文课程应当是指那些贯穿人文精神的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策略
美术课堂
校本化
“人文精神”
人文
课程
教育意义
跨学科
人类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哲学发声逻辑:边界厘定、源流考辨与中国路径
7
作者
张小虎
李武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在哲学意义上,文化乃标志"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和人与自然对象化活动中介之"三位一体"的合理性内蕴,并最终确证人类在"真善美圣"诸方面的"顶层设计"或"终极观照"的...
在哲学意义上,文化乃标志"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和人与自然对象化活动中介之"三位一体"的合理性内蕴,并最终确证人类在"真善美圣"诸方面的"顶层设计"或"终极观照"的哲学范畴。由此在更本根、本心和"贴近时代"意义上,文化哲学的努力所指,当是研究人类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及其历史发展、不断完善的内在机理,以求获得"人性的锻造和刷新"鹄的。追究文化哲学的源流,我们一定不能仅限于形式性地泛观博览,而是必须深入到中西文化哲学史的不同演进脉络当中。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路径,需要在不断契合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际遇,持续阐释、守护、优化从而再造中国新"文化理性"的时代要义中去寻找,去发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人文精神”
现代化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转型中的悄悄出发——关于世纪之交学者散文热的一种观察
8
作者
董正宇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学者散文
市场经济
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学语文教材现代诗歌选编存在四大问题
9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0,共1页
现代诗歌主要指两类诗歌:一是用现代汉语写作的诗歌,即通常所说的“现代诗歌”;二是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诗歌。王珂的《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育亟待改进》一文总结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的选编存在的四大问题:1.选诗太注重...
现代诗歌主要指两类诗歌:一是用现代汉语写作的诗歌,即通常所说的“现代诗歌”;二是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诗歌。王珂的《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育亟待改进》一文总结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的选编存在的四大问题:1.选诗太注重诗的内容,轻视诗的形式,过分注重思想教育价值,轻视艺术价值:过分重视过去的“诗教”传统和现在的“人文精神”教育,选诗太强调思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现代诗歌
“人文精神”
诗歌教育
汉语写作
外国诗歌
汉语翻译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学本体论的重建——许苏民著《人文精神论》读后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伟希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
人文精神
论》
人学本体论
“人文精神”
“文化”
哲学观
世界范围
当代中国
文化问题
分类号
B-05 [哲学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文精神与快乐境界
2
作者
向世陵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2,共3页
文摘
“人文精神”概念的定义域是十分宽泛的,它实际上含摄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从天到人,有仁有智。苟子当年在《解蔽》一文中批评诸子各家,以为“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被自然天道所迷惑而不知人事作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被实际功用所迷惑而不知礼乐文饰,只有孔子则是“仁知(智)且不蔽”,完善而全面,即只有儒家是“人”、“文”通贯,仁、智兼备的。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儒家思想
乐境
实际功用
定义域
“人”
“文”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朔与“人文精神讨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建周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78,共7页
文摘
虽然1993年“王朔现象”周边是众生喧哗的,但是王朔依然成为了“人文精神讨论”的导火索和重要批评对象。经过从“躲避崇高”到“抵抗投降”的历史窄化过程,被标签化的王朔成为人们无法抹去的文化记忆。剥开叠加在历史事件上的层层话语符码,就会发现基于生活经验的“个人实践性”不经意间被忽视了,而恰恰是这一问题和当下精神建构息息相关。
关键词
王朔
“人文精神
讨论”
“失语症”
个人实践性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何处”惊诧论
4
作者
吴亮
机构
<上海文化>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3期5-7,共3页
文摘
历史总是会发生两次——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又来造访我们了,这一次造访不是以二十年前的集体寻找遗失物的缺席方式,而是以它的新世纪代言人刘再复先生声称那个如同流浪行吟诗人一般的“人文”找不到自己应有处所的惊诧方式:不过,这一愤世嫉俗的惊诧呼告非但没有表明所谓的“人文”无处可居无迹可寻,
关键词
“人文精神”
“
人文
”
悲天悯人
行吟诗人
愤世嫉俗
遗失物
刘再复
代言人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理想主义时代的困惑与求索——甫跃辉小说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陈林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186,共8页
文摘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理想主义的终结”、“人的消失”、“人的死亡”、“人文精神的失落”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一判断背后的价值取向、文化立场、知识谱系、问题意识不无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李劫在回顾“人文精神”讨论时说明了当时存在的分歧,包括他在内的一部分知识分子针对的是专制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另一些则是“对商品经济冲击的故作惊恐”。
关键词
理想主义
甫跃辉
“人文精神”
小说
80年代后期
90年代
文化立场
知识谱系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术课堂校本化教学策略例谈
6
作者
姜雪平
机构
江苏无锡市石塘湾中学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75,共2页
文摘
人文课程,通常指那些特别关心人的意义和价值的(换言之,特别具有“人类精神”的)学科和跨学科的探索。所谓“人文学术”或“人文课程”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使课程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并不单纯是指学科领域,关键在于其中的“人文导向”,用我们熟悉的说法,就是“人文精神”。所以,真正的人文课程应当是指那些贯穿人文精神的课程。
关键词
教学策略
美术课堂
校本化
“人文精神”
人文
课程
教育意义
跨学科
人类
精神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哲学发声逻辑:边界厘定、源流考辨与中国路径
7
作者
张小虎
李武装
机构
西安欧亚学院人文与艺术课程中心
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基金
2013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008)
文摘
在哲学意义上,文化乃标志"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和人与自然对象化活动中介之"三位一体"的合理性内蕴,并最终确证人类在"真善美圣"诸方面的"顶层设计"或"终极观照"的哲学范畴。由此在更本根、本心和"贴近时代"意义上,文化哲学的努力所指,当是研究人类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及其历史发展、不断完善的内在机理,以求获得"人性的锻造和刷新"鹄的。追究文化哲学的源流,我们一定不能仅限于形式性地泛观博览,而是必须深入到中西文化哲学史的不同演进脉络当中。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路径,需要在不断契合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际遇,持续阐释、守护、优化从而再造中国新"文化理性"的时代要义中去寻找,去发声。
关键词
文化哲学
“人文精神”
现代化
理性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转型中的悄悄出发——关于世纪之交学者散文热的一种观察
8
作者
董正宇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学者散文
市场经济
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
文化传统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学语文教材现代诗歌选编存在四大问题
9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0,共1页
文摘
现代诗歌主要指两类诗歌:一是用现代汉语写作的诗歌,即通常所说的“现代诗歌”;二是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诗歌。王珂的《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育亟待改进》一文总结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的选编存在的四大问题:1.选诗太注重诗的内容,轻视诗的形式,过分注重思想教育价值,轻视艺术价值:过分重视过去的“诗教”传统和现在的“人文精神”教育,选诗太强调思想性。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现代诗歌
“人文精神”
诗歌教育
汉语写作
外国诗歌
汉语翻译
教育价值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学本体论的重建——许苏民著《人文精神论》读后
胡伟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儒家人文精神与快乐境界
向世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王朔与“人文精神讨论”
李建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文何处”惊诧论
吴亮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后理想主义时代的困惑与求索——甫跃辉小说论
陈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美术课堂校本化教学策略例谈
姜雪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文化哲学发声逻辑:边界厘定、源流考辨与中国路径
张小虎
李武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文化转型中的悄悄出发——关于世纪之交学者散文热的一种观察
董正宇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学语文教材现代诗歌选编存在四大问题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