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构建数智财务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 被引量:4
1
作者 金灵巧 刘光强 干胜道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0,共8页
文章基于“内涵—功能—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的研究框架,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其次阐释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构建数智能财务的功能;然后论证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构建数智财务的技术原理:... 文章基于“内涵—功能—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的研究框架,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其次阐释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构建数智能财务的功能;然后论证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构建数智财务的技术原理:数据采集与治理技术、数据分析与决策技术、报告可视与交互技术、深度学习与融合技术等;最后提出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构建数智财务五个方面的应用场景:自动化账务处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经营分析与决策管理、去中心化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数字生产力 数智财务 技术原理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在管理会计数字技能构建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光强 干胜道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0,共9页
数字技能是数字化时代智能管理会计的核心技能。2024年3月,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不仅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内涵——契合... 数字技能是数字化时代智能管理会计的核心技能。2024年3月,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不仅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内涵——契合逻辑——构建‘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路径”的研究思路,本文解析了管理会计数字技能和“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阐释了“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与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契合逻辑,包括技术逻辑、管理逻辑和价值逻辑。进一步地,从数字技术、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三个维度,提出了在管理会计领域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探索了运用“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的具体路径,包括数字化转型、数据应用、管理决策、风险管理与ESG全面发展五个方面,期望为拓展“人工智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场景和构建管理会计数字技能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生产力 管理会计数字技能 契合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继芳 周向阳 +5 位作者 李敏 韩书庆 郭雷风 迟亮 杨璐 吴建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65-177,共13页
[目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厘清人工智能推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方向,深入分析畜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制约因... [目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厘清人工智能推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方向,深入分析畜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制约因素,以及推进路径。[进展]畜牧新质生产力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等前沿技术创新为主导,以数智化、绿色化、生态化为产业升级方向,基本内涵表现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先进的劳动资料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与传统生产力相比,畜牧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具有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显著特征。中国畜牧新质生产力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畜禽育种技术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畜牧养殖机械化率不高、智能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机器换人”需求迫切、畜牧人才量质存在短板,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有限等制约因素。人工智能在畜牧业中可以广泛应用在环境控制、精准饲喂、健康监测与疫病防控、供应链优化等领域。人工智能经由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畜牧业技术革命性突破,以数据要素为纽带的畜牧业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畜牧业产业深度转型,催生畜牧新质生产力,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结论/展望]提出了提升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畜牧业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模式、加快畜牧绿色科技推广应用、提高畜牧业全产业链管理水平,以及完善重要畜禽品种商业化育种机制的畜牧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畜牧 人工智能 制约因素 生成逻辑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逻辑、现实境遇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先海 虞柳明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7,248,共14页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创新思维模式,更是助力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变革的新范式,具有应用渗透性、生产协同性、内容创新性、系统赋能性等四个“技术—经济”特征。新质...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创新思维模式,更是助力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变革的新范式,具有应用渗透性、生产协同性、内容创新性、系统赋能性等四个“技术—经济”特征。新质生产力质态拓展的“技术—经济”范式考察了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关系,挖掘了人工智能通过劳动者增强效应、劳动资料智能集成效应、劳动对象算力驱动效应、劳动三要素智能优化效应等微观机制和催生新产业、创造新模式、激发新动能等宏观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对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瓶颈,中国应加快构筑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治理制度框架,制定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方案,打造创新驱动的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生态系统,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产力 智能集成 “技术—经济”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对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影响的逻辑机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惠宁 杨金璇 许潇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2,共13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在驱动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实现价值创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形成机理看,人工智...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在驱动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实现价值创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形成机理看,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从重塑生产力主体、升级生产工具、拓展生产对象三个方面赋能,建构制造业生产力系统,同时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打造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的生产体系。从作用机制看,人工智能通过发挥数据驱动效应、创新促进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协同推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从实现路径来看,通过建立健全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的制度体系、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加速工业数据价值化、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等,实现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 生产力 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3,共12页
区域一体化政策有助于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核心技术发展。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视角,探究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 区域一体化政策有助于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核心技术发展。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视角,探究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中发挥了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集聚、协同创新、产业升级在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其中,协同创新效应占比最高。在促进本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由此,优化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布局,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以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政策 国家级城市群 一代人工智能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文 杨正源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深度交织,人工智能作为新型通用目的技术已成为各国推动生产力整体跃升的战略选择和国际竞争新焦点。中国依托新型举国体制构建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数据要素重组效应与场...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深度交织,人工智能作为新型通用目的技术已成为各国推动生产力整体跃升的战略选择和国际竞争新焦点。中国依托新型举国体制构建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数据要素重组效应与场景迭代能力,成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技术突破动能,开辟出算力约束下的赶超路径。然而,算力瓶颈、数据壁垒、就业转型与治理缺位是阻碍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难题。应坚持以新型举国体制优化技术攻关布局,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开源创新生态与数据要素市场,加强人才培养,构建共商共建共享治理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产力 型举国体制 超大规模市场 数据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发展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时小燕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5-61,共7页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与传统劳动生态深度碰撞融合,全面重构了劳动技能、劳动过程和职业形态。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职业教育理念存在工具化倾向、职业技能培养滞后、学生主体地位受到智能技术冲击等问题。据此,...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与传统劳动生态深度碰撞融合,全面重构了劳动技能、劳动过程和职业形态。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职业教育理念存在工具化倾向、职业技能培养滞后、学生主体地位受到智能技术冲击等问题。据此,提出“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构建人本导向的智能化育人体系;打造高适应性的韧性培养模式;打造产教创新平台;完善智能驱动的终身学习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工智能立法的创新法定位研究
9
作者 张敏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7,共15页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基于生产要素中技术要素创新和数据要素的加入,基于颠覆性创新的核心特征,人工智能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数据生产资料所有制、智能劳动之下创新主体的地位和关系、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参与分配三方...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基于生产要素中技术要素创新和数据要素的加入,基于颠覆性创新的核心特征,人工智能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数据生产资料所有制、智能劳动之下创新主体的地位和关系、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参与分配三方面。生产关系的变革对法律的核心理念和制度提出了需求,人工智能立法的定位、功能和架构应在回应变革的基础上展开。人工智能立法应以创新法为定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要素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创新三要素,围绕面向技术、面向数据要素、面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以激励为导向构建保障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以供给为核心构建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制度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法律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人工智能 激励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塑造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向度
10
作者 成龙 潘亚宁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5,共8页
人工智能从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四个层面系统性塑造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智能化跃升,是人工智能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前提;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与升级、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推进产业高质量... 人工智能从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四个层面系统性塑造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智能化跃升,是人工智能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前提;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与升级、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推进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是人工智能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件;全方位拉动经济增长、激发地区发展活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智能化转型,是人工智能塑造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追求;推动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国际环境改善,是人工智能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外部条件。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塑造新质生产力,需要攻克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优化人工智能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产力 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时空格局与驱动因素
11
作者 王家庭 齐嘉瀚 王浩然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5,共20页
智能时代的生产力是人工智能(AI)技术全面改造和加持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评价指标,定量刻画了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人工智能发展的... 智能时代的生产力是人工智能(AI)技术全面改造和加持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评价指标,定量刻画了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人工智能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识别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演进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演进趋势,在时间上可以划分为探索起步、稳步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地区领先发展、中部地区稳步发展、西部地区追赶发展的格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演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增长趋势呈现一定的马太效应;中国人工智能的空间分异显著,但整体不均衡程度有所下降;关键驱动因素中,技术创新、市场化水平、研发强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为主要驱动因素,大部分驱动因素同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呈非线性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人工智能 WSR系统方法论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12
作者 常婷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8,共11页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具有较强的“头雁”效应,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为样本,探究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及企业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具有较强的“头雁”效应,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为样本,探究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及企业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可正向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人工智能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人工智能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偏向于大型企业、成长期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据此,建议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转型所需的“硬设施”与“软环境”、制定差异化企业发展策略、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产力 企业高量发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算法+算力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
13
作者 任保平 迟璐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9,共14页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背景下数据、算法、算力协同作用引致的生产力新质态。从数据、算法、算力三个层面解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上市公司文本数据测算...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背景下数据、算法、算力协同作用引致的生产力新质态。从数据、算法、算力三个层面解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上市公司文本数据测算分析其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我国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各区域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为全面促进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要给予锻造数据要素长板、补齐算力设施短板、培育算法产业新板的发展选择,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重塑我国经济空间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产力 数据+算法+算力 算力设施 算法产业 经济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融合的中介视角
14
作者 邵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5,共7页
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和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 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和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融合均属于人工智能作用于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有效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即在东部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省份显著,在其他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省份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多措并举营造人工智能发展新生态、双管齐下擘画中国式农业产业链发展新蓝图的政策建议,希冀为促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生产力 农村三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鑫鑫 郑毅 陈沉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1,共7页
选取我国2011—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企业异质性检验发现,与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相比,人... 选取我国2011—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企业异质性检验发现,与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相比,人工智能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果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更显著,但对科技型企业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产业属性异质性检验发现,该促进作用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及非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层面的新质生产力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人工智能对微观企业领域的经济后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产力 融资约束 真实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美文 杨文爽 +8 位作者 李博文 任飞宇 易美妮 杨诚 蔡旺 买买提依明·祖农 张罡 詹荣富 秦颖博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59,共2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和大模型、大数据功能的跃升,及其与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面刊发的8篇文章,从“大数据功能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创新”,到“大数据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供应链数字...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和大模型、大数据功能的跃升,及其与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面刊发的8篇文章,从“大数据功能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创新”,到“大数据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增效”,到“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我国6G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到“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从“大模型落地背景下的低空经济”,到“基于大模型的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深刻揭示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前景,勾勒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落地 大数据 脑机接口 低空经济 6G工业互联网 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人工智能战略退出是否抑制了新质生产力?--基于PSM-多时点DID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轩铭 陆彬 +1 位作者 王振华 李佳楠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5,共14页
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引领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支柱技术。尽管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人工智能战略可视为一项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成长性期权,但部分企业却终止人工智能战略,进而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 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引领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支柱技术。尽管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人工智能战略可视为一项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成长性期权,但部分企业却终止人工智能战略,进而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工智能战略退出显著抑制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累积水平和数据要素利用水平高的企业,该抑制作用更强。机制分析显示,企业的吸收能力、适应能力、整体动态能力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在人工智能战略退出抑制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拓展性分析表明,正式制度因素中创新补助缓解人工智能战略退出的抑制作用,而政府补助则放大该抑制作用;非正式制度因素中儒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缓解人工智能战略退出的抑制作用,而合作文化和竞争文化则放大该抑制作用。本文揭示了企业人工智能战略退出对新质生产力的抑制作用,为企业战略规划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人工智能 企业战略 动态能力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红丹 王玖河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共8页
提升智能化水平是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选取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人工智能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机制。结果发现:人工智能通过增强数字创新能力、提高供应链效率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赋能企业新质生... 提升智能化水平是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选取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人工智能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机制。结果发现:人工智能通过增强数字创新能力、提高供应链效率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不同类型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国有企业、劳动密集程度较高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地区企业中,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更显著。结论揭示人工智能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赋能作用,为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产力 数字能力 供应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人工智能+X”终身技能培训模式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丽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职业教育“人工智能+X”终身技能培训模式构建是传承技术技能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途径支撑。立足于新质生产力背景,加速构建职业教育“人工智能+X”终身技能培训模式有利于推进产业、科技、教育深度融合,实... 职业教育“人工智能+X”终身技能培训模式构建是传承技术技能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途径支撑。立足于新质生产力背景,加速构建职业教育“人工智能+X”终身技能培训模式有利于推进产业、科技、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终身技能培训体系高水平建设,开拓劳动者终身高质量充分就业通道。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从以“专业技能—岗位需求”为衔接点、以“培训进阶—职业规划”为连接线、以“校内教学—校外培训”为切合面的三维度出发,构建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X”终身技能培训模式。该体系的具体构建路径为:聚焦衔接点,精准定位“人工智能+X”终身技能培训目标;巩固连接线,全面畅通“人工智能+X”终身技能培养渠道;延伸切合面,协同探索“人工智能+X”终身技能培训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职业教育 人工智能 终身技能 培训模式 量充分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等通用人工智能涌现中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敏 陈佳馨 夏杰长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5,共11页
当前,随着2025年新年伊始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凭借突出性能与开源策略,引发硅谷震动,以及宇树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不断探索发展,这些都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通用人工智能涌现中,企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引... 当前,随着2025年新年伊始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凭借突出性能与开源策略,引发硅谷震动,以及宇树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不断探索发展,这些都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通用人工智能涌现中,企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企业生产中新技术和新模式上的“新”,更为关键的是企业创新要素、创新流程与创新强度上的“质”。文章分析了通用人工智能涌现与其技术可供性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提出企业将会面临技术不确定性与企业决策信息真实性的挑战。通过分析企业创新流程的前、中、后三阶段得出结论:一是通过人工智能将在改变企业创新的流程和提升企业创新的强度两个方面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二是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网络生成成为关键。最后提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思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多维数据资产沉淀,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注重企业特征的异质性影响,以及加强内外部创新与资源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 生产力 企业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