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1
作者 杨燕萍 王雅文 《教师》 2010年第2期116-117,共2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话题,也是哲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断超出民族或地缘政治的界限,很明显带有世界性的特点。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阐明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话题,也是哲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断超出民族或地缘政治的界限,很明显带有世界性的特点。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阐明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当今世界一项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当代中国 马克思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 关系问题 地缘政治 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生贤 《国土绿化》 2004年第8期4-7,共4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 科学发展观 中国 生态建设 林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生态建设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世梅 《甘肃林业》 2005年第3期1-1,共1页
关键词 生态建设 “人与自然”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林业建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旭海 《吉林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23-24,共2页
本文通过人类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发展,阐述了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协同发展 辩证关系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家宝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5
《国土绿化》 2005年第3期1-1,共1页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代表委员们在...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代表委员们在审议和讨论报告时表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林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与自然” 社会主义社会 和谐社会 生态建设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 被引量:68
6
作者 周笑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8-122,共5页
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态道德观以及生态审美能力。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树立人们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使人们积极地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生态意识 生态道德 生态审美 教育理念 教育目标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点和植被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
7
作者 周晓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7-104,共8页
本文对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的回顾 ;对可持续发展途径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区域建设定位应与环境特征梯度相对应和适度发展等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作了阐明 ;对植被发展的边界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对确定... 本文对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的回顾 ;对可持续发展途径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区域建设定位应与环境特征梯度相对应和适度发展等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作了阐明 ;对植被发展的边界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对确定的方法和依据通过实例给以了说明 ;对植被建设中的节水材料选育、群落结构合理性、天保工程和合理采伐 3个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环境承载力 适度发展 植被发展边界 科技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植被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朝霞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7M期27-29,共3页
生态伦理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价值取向从社会、人际伦理向生态价值的转向。它要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保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使社会发展控制在确保生... 生态伦理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价值取向从社会、人际伦理向生态价值的转向。它要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保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使社会发展控制在确保生态平衡的范围之内。因而,生态伦理可以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人与自然”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 生态道德观念 生态伦理教育
原文传递
保护和发展森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选择
9
作者 熊惊峰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5M期43-45,共3页
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最佳结合点;分析了森林资源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等四个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森林资源锐减所带来的物种灭绝等六大生态危机,认为加快林业发展,维护生态安全,既... 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最佳结合点;分析了森林资源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等四个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森林资源锐减所带来的物种灭绝等六大生态危机,认为加快林业发展,维护生态安全,既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与行动,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森林资源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 生态安全
原文传递
开放:课程创新的新视域
10
作者 许新海 《江苏教育》 2018年第62期62-63,共2页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现代化工程中,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课程类型,把整个小学课程分为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两大类,核心课程构建了“开放型”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体现知识性、工具性的同...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现代化工程中,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课程类型,把整个小学课程分为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两大类,核心课程构建了“开放型”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体现知识性、工具性的同时指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拓展课程,构建了“开放式”实践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传统文化,在长江边建设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三学”(学农、学科、学军)基地,初步形成了综合化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 课程创新 以学生发展为本 视域 学生整体素质 实践教育模式 地方传统文化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生态城区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11
作者 金运成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5M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生态城区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 衢州市 柯城区 人文生态城区 数字生态城区 :绿色生态城区
原文传递
可持续发展之教育新使命
12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24期2-2,共1页
21世纪,无论还会到来什么样的"革命",没有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没有公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健康有序的文明传承,我们将会遭遇的是史无前例的压力与灾难.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 21世纪,无论还会到来什么样的"革命",没有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没有公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健康有序的文明传承,我们将会遭遇的是史无前例的压力与灾难.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一观念的广泛酝酿和形成,堪称为人类现代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事件.经过短短十几年,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并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到发展的行动之中,成为指导国家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然而,社会和自然能否可持续发展,只抓环境科技及一些相关的社会经济措施是绝对不够的,理所当然,教育应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才算真正扎根,从而使教育有力地促进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 “人与自然” “人与人” 环境与发展 21世纪 “革命” 文明传承 人的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艺术家对话黄山与太行
13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17期7-7,共1页
日前,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对话黄山·太行——中外艺术家对话作品交流展”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美术馆举办,共展出中外艺术家的70 余件作品,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对于中国自然山水的多样性解读,更可体会到他们对... 日前,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对话黄山·太行——中外艺术家对话作品交流展”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美术馆举办,共展出中外艺术家的70 余件作品,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对于中国自然山水的多样性解读,更可体会到他们对“人与自然”话题的共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对话 黄山 中国人民大学 “人与自然” 中国互联网 新闻中心 自然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