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亲不能相隐”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亲亲相隐”于民间法的归隐 被引量:12
1
作者 蔡昱 龚刚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52,F0003,共10页
长期以来,"亲亲不能相隐"的制度因为难以推行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刑事立法的软肋。本文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亲亲不能相隐"对提高破案率几乎没有作用,从而打破了公安机关依靠亲属的口供寻找突破点的期许。同时,... 长期以来,"亲亲不能相隐"的制度因为难以推行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刑事立法的软肋。本文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亲亲不能相隐"对提高破案率几乎没有作用,从而打破了公安机关依靠亲属的口供寻找突破点的期许。同时,本文立论了"亲亲相隐"已归隐于民间法,并且正在不经意间以理所当然、天然合理的方式规范着国民的行为。对比"亲亲不能相隐"与"亲亲相隐"的效用,我们不得不呼吁"亲亲不能相隐"的淡出和"亲亲相隐"的现代重构与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效用 属豁免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 被引量:52
2
作者 邓晓芒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4,共20页
关键词 儒家伦理 郭齐勇 “亲亲相隐” 腐败 争鸣 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收录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亲亲相隐”之国家本位观——以刑法不得已原则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梅象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2,共5页
对于"亲亲相隐",有学者认为要弘扬,也有人认为其为中国几千年腐败与王朝兴衰的根源。鲜有学者对"亲亲相隐"在我国历史中能长期存续的内在原因进行探讨。"亲亲相隐"原则能否在刑事法上得以确立,实质是国... 对于"亲亲相隐",有学者认为要弘扬,也有人认为其为中国几千年腐败与王朝兴衰的根源。鲜有学者对"亲亲相隐"在我国历史中能长期存续的内在原因进行探讨。"亲亲相隐"原则能否在刑事法上得以确立,实质是国家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博弈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刑法不得已原则 国家本位 个人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亲相隐”的价值及其在我国刑事法律中的引入 被引量:1
4
作者 黎亚薇 《湖湘论坛》 2004年第2期74-75,共2页
“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 ,具有特殊的价值与作用。现代西方国家的刑事立法中也普遍规定了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制度中没有类似规定。文章通过对“亲亲相隐制度”价值的分析和西方国家... “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 ,具有特殊的价值与作用。现代西方国家的刑事立法中也普遍规定了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制度中没有类似规定。文章通过对“亲亲相隐制度”价值的分析和西方国家刑事法律中相关制度的比较 ,来说明在我国的刑事法律中引进该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刑事法律制度 中国 公民权利 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港澳台地区“亲亲相隐”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治祥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亲亲相隐”是我国传统法律中颇具特色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现代法治国家的许多规定与之不谋而合。本文对我国港澳台地区刑事法律中的“相隐”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亲亲相隐”制度 比较研究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刑事法律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亲亲原则与完备德性——与刘清平等老师商榷“亲亲相隐”的合理性问题
6
作者 罗伯中 李铁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B05期41-43,共3页
“亲亲相隐”的讨论在哲学领域和法学领域有所不同。哲学上 ,它与终极关怀意义上的完备德性原则相悖 ;而法学中 ,司法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到“亲亲相隐”的现实性。“亲亲相隐”的基础是“亲亲为大”的“亲亲”原则 ,这种原则只是人生的初... “亲亲相隐”的讨论在哲学领域和法学领域有所不同。哲学上 ,它与终极关怀意义上的完备德性原则相悖 ;而法学中 ,司法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到“亲亲相隐”的现实性。“亲亲相隐”的基础是“亲亲为大”的“亲亲”原则 ,这种原则只是人生的初级的必然和偶然原则 ,应该在反思后 ,进行超越。以情感为基础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道德序列 ,现在 ,应该颠倒过来 ,建立以信和智为基础的新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清平 完备德性 “亲亲相隐” 儒家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误者终误——回应邓晓芒先生,兼答张传文、黄邦汉两先生
7
作者 胡治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116,共7页
邓晓芒先生《就"亲亲相隐"问题再答四儒生》一文,作为去年在《学海》杂志上与我们所进行的两个回合论战的继续,表现出了更大的迷误性。这种迷误性,通过邓先生无意或有心地忽略对方的回应从而表现出一种滑稽的乐观,及其仅仅着... 邓晓芒先生《就"亲亲相隐"问题再答四儒生》一文,作为去年在《学海》杂志上与我们所进行的两个回合论战的继续,表现出了更大的迷误性。这种迷误性,通过邓先生无意或有心地忽略对方的回应从而表现出一种滑稽的乐观,及其仅仅着眼于论战的表现形式而将自己与对方加以完全悖谬的比拟,得到充分体现。张传文、黄邦汉两先生《一场空火虚耗式的论战》一文,则基于他们对近年来儒家伦理论战的理解而产生的假问题,认定这场论战没有现实意义,这种见解由于昧于儒家伦理论战的实际情况而不免流于浮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论战 “亲亲相隐”之争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辜者为何自愿走向冤狱?
8
作者 陈建平 《社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38,共2页
世上清白之人,又有谁甘愿蒙冤受屈,替他人包揽罪责,受铁窗囚禁之苦? 有,近几年来悄然增多的“替罪”案件,使我们在对当事人怪诞而愚昧的行为深表震惊。 某县看守所审讯室,警官威严的目光射向一位身穿棉袄仍不停地打哆嗦的72岁的“犯人... 世上清白之人,又有谁甘愿蒙冤受屈,替他人包揽罪责,受铁窗囚禁之苦? 有,近几年来悄然增多的“替罪”案件,使我们在对当事人怪诞而愚昧的行为深表震惊。 某县看守所审讯室,警官威严的目光射向一位身穿棉袄仍不停地打哆嗦的72岁的“犯人”。在一个多小时耐心的法制教育下,老人终于开了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辜者 冤狱 看守所 当事人 法制教育 司法机关 “亲亲相隐”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危害性 宗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