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再生能源“产-储-用”多功能融合的零碳单元体形态特征与方案构建
1
作者 潘家华 吉治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开启全球从高碳化石燃料转轨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零碳发展进程。尽管零碳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竞争力持续提升,但由于对化石能源发展路径的依赖,以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开启全球从高碳化石燃料转轨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零碳发展进程。尽管零碳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竞争力持续提升,但由于对化石能源发展路径的依赖,以及对可再生能源量的充裕性与质的稳定性的存疑,风能、太阳能电力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仍受到严重制约。与此同时,储能、电动汽车、热泵等技术表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零碳产业链尚未耦合集成,零碳产业体系难以充分发挥其对高碳化石燃料产业体系的整体性替代优势,严重滞缓了零碳转型的进程。基于此,该研究从零碳风能、太阳能电力“产-储-用”多功能融合的视角,提出零碳单元体(zero-carbon energy prosumerage system, ZEPS)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整合可再生能源生产(零碳风能、太阳能发电)、能源储存(储能电池)以及终端能源消费(如各类用电设备、电动汽车、热泵等)等要素,系统集成一个既可独立运行又可连接电网的集零碳能源“产-储-用”于一体、功能完备的单元体,并解析其基本要素与典型形态。作为新型能源系统形态,ZEPS的治理构架呈现出自下而上的扁平化格局,对高碳化石能源自上而下的“产-输-配-终端用能”线性模式形成补充和变革。ZEPS具有可复制、易推广的普适性特征,能够实现与电网的互利共赢,在提升能源可及性与安全性、改善环境质量、减缓气候变化以及增进消费者福祉等方面展现出多赢潜力。ZEPS方案的构建与运行将引致经济社会系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突破基于高碳化石燃料体制机制的惯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转型 零碳转型 “产--用”融合 零碳单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户用光-储系统容量配置及运行优化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齐国民 李天野 +5 位作者 于洪 卢博伦 马宝中 张文欣 吴恩同 肖先瑶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5,共11页
分布式光伏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当前阶梯-峰谷电价体系下居民户用光-储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问题。首先,介绍了户用光-储系统的结构和电价体系。其次,以户用光-储系统的投资成本和... 分布式光伏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当前阶梯-峰谷电价体系下居民户用光-储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问题。首先,介绍了户用光-储系统的结构和电价体系。其次,以户用光-储系统的投资成本和年运行维护费用最低为目标,建立了光伏和储能的最优容量配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阶梯-峰谷电价对用户长时间尺度用能策略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户用光-储系统双层滚动优化运行算法。其中,上层模型为基于阶梯电价、以年综合收益最大为目标的年滚动优化,下层模型为基于峰谷电价、以日运行费用最低为目标的日滚动优化;下层模型中光伏和储能的运行方案以上层优化结果为参照,并修正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系统状态偏差。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推迟高阶梯电价的使用时刻,有效提高居民用户的整体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用光-系统 阶梯-峰谷电价体系 容量配置 模型预测控制 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储联合循环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多运行模式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佳佳 李兴朔 +3 位作者 周国文 颜培刚 刘金福 于达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98-3609,I0022,共13页
综合考虑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及火电机组的特点和不足,该文从能量转化及利用机理出发,提出将二者耦合集成的火-储联合循环概念以及一种基于该循环的新型冷热电多能联供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特性分析。基于构建的热力模型,分别研... 综合考虑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及火电机组的特点和不足,该文从能量转化及利用机理出发,提出将二者耦合集成的火-储联合循环概念以及一种基于该循环的新型冷热电多能联供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特性分析。基于构建的热力模型,分别研究纯电及热电、冷电联产3种典型场景下热能综合利用方式对重要参数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最优集成方案下,储能系统的循环效率可提高2.61%。在热电和冷电模式下,循环效率可进一步提升至77%及70.13%。火-储集成能够显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在多能联产模式下性能提升更为明显。此外,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典型运行模式下热能利用的合理方式。该文结果能够指导火-储耦合集成系统优化设计及运行,可为火电机组与压缩空气-储能高效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 -联合循环 冷热电联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峰谷电价机制下户用光-储系统双层滚动优化运行策略
4
作者 刘鹏飞 林顺富 解大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共11页
分布式光伏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当前阶梯-峰谷电价体系下户用光-储系统的优化运行问题。首先,介绍了户用光-储系统的结构和电价体系。其次,考虑阶梯-峰谷电价对用户长时间尺度... 分布式光伏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当前阶梯-峰谷电价体系下户用光-储系统的优化运行问题。首先,介绍了户用光-储系统的结构和电价体系。其次,考虑阶梯-峰谷电价对用户长时间尺度用能策略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户用光-储系统双层滚动优化运行策略。其中,上层模型为基于阶梯电价,以年综合收益最大为目标的年滚动优化,下层模型为基于峰谷电价,以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的日滚动优化。下层模型中光伏和储能的运行方案以上层优化结果为参照,并修正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系统状态偏差。此外,采用Informer模型解决了长时间尺度下系统状态的准确预测问题。最后,通过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推迟高阶梯电价的使用时刻,有效提高居民用户的整体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用光-系统 阶梯-峰谷电价体系 模型预测控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反应-输运-力学耦合模型和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8
5
作者 谭凯旋 谢焱石 +1 位作者 赵志忠 王岳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1-321,共11页
建立了一个综合的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反应输运力学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岩石变形、断裂作用和断裂网络统计动力学、流体流动、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反应及成岩成矿作用、压力溶液和其它压实力学、热迁移的方程组 ,可以对构... 建立了一个综合的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反应输运力学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岩石变形、断裂作用和断裂网络统计动力学、流体流动、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反应及成岩成矿作用、压力溶液和其它压实力学、热迁移的方程组 ,可以对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进行 1~ 3维数值模拟。模拟的主要内容是在各种过程耦合作用下描述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主要变量的时空演化 :( 1)与成矿流体的形成和性质有关的变量 ,如地层中矿物 (包括成矿物质 )的溶解速率、流体中各组分的浓度与饱和度、流体温度、压力、离子强度等 ;( 2 )与构造变形和流体运移有关的各变量 ,如应力与变形速率、岩石孔隙度、构造 (断裂 )渗透率等 ;( 3 )与沉淀成矿有关的变量 ,如矿物 (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 )的成核速率、各矿物的沉淀量等 ;( 4 )上述各有关变量间的时空耦合关系 ,如断裂渗透率时空演化与流体流动、汇聚和成矿的耦合关系等。以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为例 ,应用该模型和方法对成矿动力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模拟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成矿体系 反应--力学耦合 动力学模拟 金锑钨矿床 湖南 岩石变形 断裂作用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Pt-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甘油/水体系中的光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燕南 王萌 +1 位作者 黎军 陆小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8,共6页
基于高比表面介孔双晶TiO2晶须(TiO2(m)),通过共同负载活性组分Pt和CdS量子点(QDs),制备得到CdS-Pt-TiO2(m)三元复合催化剂。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UVVis)和N2吸附-脱附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 基于高比表面介孔双晶TiO2晶须(TiO2(m)),通过共同负载活性组分Pt和CdS量子点(QDs),制备得到CdS-Pt-TiO2(m)三元复合催化剂。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UVVis)和N2吸附-脱附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生物质甘油-水为光催化产氢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通过多种活性组分的共同负载,使得TiO2光催化剂实现了较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CdS-Pt-TiO2(m)的平均产氢速率达到0.56 mmol/(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量子点 CdS-Pt-TiO2 介孔双晶TiO2 甘油-体系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如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正 马宏伟 +3 位作者 戴青云 谢笑珍 张育广 吴世勇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共12页
围绕新工科如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李正在题为《新工科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的文章中提出三条路径:一是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通过优化学科布局、革新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和搭... 围绕新工科如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李正在题为《新工科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的文章中提出三条路径:一是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通过优化学科布局、革新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和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产业提供适配性人力支撑;二是推动产业需求侧牵引,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科研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功能,实现知识价值高效转化;三是强化教育-产业双链耦合,构建协同创新联盟和创新协作网络,与产业共创区域创新生态。马宏伟在题为《全面深化新工科改革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文章中指出,新工科建设应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地方高校需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动态调整学科结构。他还提出了持续优化顶层战略谋划、进一步完善落实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激发多主体深度参与等深化新工科改革的思考,以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支撑,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戴青云在题为《重构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文章中指出,重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重构学科专业体系,打破学科壁垒,聚焦根技术与产业需求;优化中高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目标衔接与能力进阶;建设产教融合的实践课程和教材体系,破解“两张皮”难题;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综合改革,为新工科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谢笑珍在题为《新工科何以赋能产业技术变革》的文章中,阐释了新工科建设与产业技术变革这两大异质的社会系统之间的共性诉求和内在逻辑一致性。新工科以“使命、问题、需求”为导向,与产业界及国家/区域发展之间形成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一致性,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技术开发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可模式化的“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融合机制,设计以学科逻辑与产业技术逻辑为双导向的专业建设机制,及完善的知识管理制度与跨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等组织机构,校企业人员双向聘用的兼容机制,实现“四链”融合发展。这一过程需国家系统化制度和政策保障,其中的关键是学术治理制度变革,建构与此适配的学术治理机制,确保可持续性的产教融合发展。张育广在《以新工科之“新”育产业发展之“智”》的文章中指出,新工科以其学科交叉、实践导向、动态适应的特质,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激活产业创新原动力;产教协同育人,为企业培养实战人才;建立动态响应机制,构建产业生态韧性网。新工科与产业集群的“双向赋能”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助力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吴世勇在题为《重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的文章中指出,新工科教育需从学科交叉、产教融合、能力塑造三维重构,以培养韧性人才。当前新工科教育面临学科交叉行政化、产教协同表面化、课程体系理科化等问题。面向未来,应构建以AI为核心模块的课程体系,实施“订单式”培养计划,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并加强价值、知识、能力韧性培养。通过系统性重构,新工科教育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现代化体系建设 教育供给侧改革 教育-业双链耦合 区域创新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 教融合 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韧性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体系-热库纠缠定理与热输运
8
作者 杜鹏理 陈子昊 +3 位作者 苏禹 王尧 徐瑞雪 严以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55-2160,共6页
将最近建立的体系-热库纠缠定理(SBET)扩展到非平衡的情形.其中,任意体系与处于不同温度的多个高斯型热库环境相耦合.现有的SBET将体系-热库的纠缠响应函数与体系的局域响应函数联系起来,而扩展的理论则关注通过分子结的非平衡稳态量子... 将最近建立的体系-热库纠缠定理(SBET)扩展到非平衡的情形.其中,任意体系与处于不同温度的多个高斯型热库环境相耦合.现有的SBET将体系-热库的纠缠响应函数与体系的局域响应函数联系起来,而扩展的理论则关注通过分子结的非平衡稳态量子输运流.新理论是基于广义Langevin方程建立的,它与量子情形下的非平衡热力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热库纠缠定理 广义Langevin方程 非平衡Green函数 量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规律与储集体分布 被引量:25
9
作者 邵文斌 寿建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6,共5页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矿测试和测井等资料 ,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和储集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古近系新近系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发育了 4个三角洲沉积体 ,其前端或侧缘有碳酸盐岩的灰坪...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矿测试和测井等资料 ,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和储集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古近系新近系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发育了 4个三角洲沉积体 ,其前端或侧缘有碳酸盐岩的灰坪、云灰坪、藻丘和滩沉积。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在时间上均构成下部的退积型沉积序列和上部的进积型沉积序列。各地区发生进积与退积转换的时期不同 ,并且这种不同在沉积岩性的组合特征上有所反映。祁漫塔格和七个泉阿哈堤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干柴组上段 (E23 )中期就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这两个物源区的进积沉积层序发育时期长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从E23 中期开始就明显增加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不甚发育 ;索尔库里干柴沟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油砂山组 (N12 )早期才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该物源的进积层序发育时期短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于上油砂山组 (N22 )时期开始发育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十分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尕斯断陷 古近系-新近系 沉积体系 演化规律 集体 岩性特征 沉积序列 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Na_2O-SiO_2系输运性质反常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俊 徐桦 +1 位作者 陆文聪 陈念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7-239,共3页
在6000K,0~100GPa范围内,对一系列Na2O-SiO2二元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些体系包括SiO2、Na2O·10SiO2、Na2O·5SiO2、Na2O·2SiO2、Na2O·SiO2、2Na2O·SiO2.模拟结果显示,在前4个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 在6000K,0~100GPa范围内,对一系列Na2O-SiO2二元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些体系包括SiO2、Na2O·10SiO2、Na2O·5SiO2、Na2O·2SiO2、Na2O·SiO2、2Na2O·SiO2.模拟结果显示,在前4个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反常.在Na2O·10SiO2,Na2O·5SiO2,Na2O·2SiO2中,硅的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也出现反常.在这些体系中,20GPa处氧的扩散系数比常压下高出一个数量级.在上述各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的峰值都在20GPa处,以前报导的SiO2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的峰值在30GPa处.还观察到,在SiO2体系中,氧扩散系数最大值大致相当于硅-氧配位数以五配位为主;而在Na2O·10SiO2体系中,氧扩散系数最大值大致相当于硅-氧配位数以六配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钠-二氧化硅二元体系 分子动力学模拟 反常输性质 高压物理 扩散系数 -氧配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源-汇-聚”评价体系及其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例 被引量:56
11
作者 施和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共12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综合国内外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评价体系,消化吸收国内外油气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并建立了油气勘探"源-汇-聚"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分"烃源"、"运汇&qu... 基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综合国内外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评价体系,消化吸收国内外油气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并建立了油气勘探"源-汇-聚"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分"烃源"、"运汇"、"聚集"三级评价单元,其中烃源单元评价可从凹陷、半地堑、洼陷3个层次定量评价不同地区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及资源量大小;运汇单元评价可从运汇方向及强度评价不同汇油范围内的资源潜力;而聚集单元(二级构造带和局部构造)评价有助于确定勘探方向和优选上钻目标,从而实现高效勘探。陆丰凹陷的勘探实践表明,该评价系统符合海上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源-汇-聚"评价体系在现阶段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实用性,对勘探程度尚低、油气分布贫富不均的珠江口盆地新领域(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其他海域的勘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聚”评价体系 烃源单元 汇单元 聚集单元 珠江口盆地 珠一坳陷 陆丰凹陷 勘探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工业企业光-沼-气-电多能耦合系统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文校 任洪波 +1 位作者 皇甫艺 许怡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099-8108,共10页
大工业生产企业能耗体量巨大,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基于对传统供能系统和转型后的光-沼-气-电系统的运行监测,分析用户侧负荷特性及典型日冷热电负荷调度特性。研究光沼发电系统的年供能侧数据及重要供能影响因子,构建... 大工业生产企业能耗体量巨大,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基于对传统供能系统和转型后的光-沼-气-电系统的运行监测,分析用户侧负荷特性及典型日冷热电负荷调度特性。研究光沼发电系统的年供能侧数据及重要供能影响因子,构建综合能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协同考虑光沼系统运行状况、经济效益、供能质量、环境效益以及能源效益五方面的因素,评价传统供能系统和光-沼-气-电系统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以热能需求为主的大工业生产企业,典型日负荷峰值出现在09:00—11:00或14:00—17:00,光-沼-气-电多能源系统可满足工业企业的冷热电需求;光伏系统在非不可抗力时段的平均渗透率低于10%,沼气系统在正常时段储气量占比高于50%,提升了系统供能可靠性。典型算例的评价结果验证了光-沼-气-电多能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未来面向大工业企业的光-沼-气-电多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系统 行监测 光伏渗透率 沼气气量占比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源-储配置类型及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彤 胡宗全 +1 位作者 刘忠宝 冯动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6-1153,共8页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勘探已在建南、涪陵和元坝地区中-下侏罗统获得良好的页岩气显示和工业气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与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相比,湖相泥页岩具有沉积相变快、岩相类型多样(互层、夹层)、有机质丰度较低、储集非均质性强和...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勘探已在建南、涪陵和元坝地区中-下侏罗统获得良好的页岩气显示和工业气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与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相比,湖相泥页岩具有沉积相变快、岩相类型多样(互层、夹层)、有机质丰度较低、储集非均质性强和源-储配置复杂的特点。依据不同的岩相类型,将湖相泥页岩划分为源夹储、源储互层2大类4亚类源-储配置类型。采用有机地化、微观储渗实验及纳米CT等方法技术,在对每一种源-储配置类型进行生烃、储集和可压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不同的源-储类型作为独立的"源储体"单元,创建了与湖相多类型源-储配置特征相适应的源储体系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碳酸盐湖泊沉积的页岩与介屑灰岩互层型具有良好页岩气生烃、储集、渗透和可压裂配置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和改造,是湖相最有利的源-储配置类型;页岩夹介壳灰岩源-储配置型具有良好页岩气生烃和储集条件,但渗透性和可压性较差,为较有利源-储配置类型,上述两种类型可作为湖相页岩气开发的优选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 岩相 -配置类型 体系 页岩气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郝露茜 吴军 +4 位作者 王智冬 张艳 刘畅 徐剑冰 甘佩莹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8,共7页
在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成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对系统协调水平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有利于把握影响系统协调能力的关键环节,指导规划方案的优化。首先,分析源-网-荷-储协调运行背景下,影响系统协调能力的不确定性因素,构建计及... 在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成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对系统协调水平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有利于把握影响系统协调能力的关键环节,指导规划方案的优化。首先,分析源-网-荷-储协调运行背景下,影响系统协调能力的不确定性因素,构建计及多主体交互的分层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各指标数学模型,提出基于AHP-Delphi赋权法的源-网-荷-储协调水平评价方法;最后,展开算例分析,对某省3地区实际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为规划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优化模式 协调水平评价 指标体系 AHP-Delphi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合成3,3,4-三甲基-4-戊烯-2-酮
15
作者 黄奇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用无水ZnCl2催化2,3 二甲基 2 丁烯(DMB)与乙酐(即Ac2O)的酰基化反应合成了3,3,4 三甲基 4 戊烯 2 酮TMP).ZnCl2是在室温下对2,3 二甲基 2 丁烯与乙酐酰基化反应的一种有效催化剂.2,3 二甲基 2 丁烯/ZnCl2的适宜摩尔比是1∶0.4.在使...  用无水ZnCl2催化2,3 二甲基 2 丁烯(DMB)与乙酐(即Ac2O)的酰基化反应合成了3,3,4 三甲基 4 戊烯 2 酮TMP).ZnCl2是在室温下对2,3 二甲基 2 丁烯与乙酐酰基化反应的一种有效催化剂.2,3 二甲基 2 丁烯/ZnCl2的适宜摩尔比是1∶0.4.在使用不同处理条件下得到ZnCl2催化剂的情况下,所得酰化产品TMP的产率几乎相同.当n(DMB)/n(Ac2O)分别为1∶1或1∶2时,发现ZnCl2只能部分溶解于液相中,所得酰化产品的产率较低.DMB过量对该酰基化反应产生负面影响.当用ZnCl2作催化剂时,DMB与乙酐的酰化反应仅需在较低的反应温度(通常为室温)下便可实现,并可获得高产率的酰化产品.反应时间对酰化产品TMP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催化剂的用量,通常情况下,当使用少量催化剂时,较长的反应时间导致TMP产率提高.已知量的乙酸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导致DMB酰基化反应的速率明显下降.加料顺序的改变对酰基化反应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 催化合成 戊烯 ZNCL2 酰基化反应 2-丁烯 反应时间 催化剂 二甲基 TMP DMB 反应合成 处理条件 部分溶解 反应温度 酰化反应 加料顺序 反应体系 乙酐 摩尔比 室温 液相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东斜坡馆上段断-砂输导能力定量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中华 吴笑荷 +2 位作者 孙耀庭 程付启 伊慧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45,共8页
以埕岛东斜坡馆上段断-砂输导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断-砂配置类型分析入手,分别对影响砂体和断层油气成藏动力的地质要素进行归类计算,确立断-砂输导体系油气运聚方式判识方法。研究表明:埕岛东斜坡发育反向正断层、顺向正断层和“屋脊式... 以埕岛东斜坡馆上段断-砂输导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断-砂配置类型分析入手,分别对影响砂体和断层油气成藏动力的地质要素进行归类计算,确立断-砂输导体系油气运聚方式判识方法。研究表明:埕岛东斜坡发育反向正断层、顺向正断层和“屋脊式”正断层3种断-砂配置类型。其中,反向断-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分布最广,其上盘砂体是有利的侧向运移介质。只有当砂体物性显著好于断层物性时,在油气初始运移阶段才存在砂层运移区和砂层运移优势区,其余情况均为断层运移占主导地位。决定断-砂输导体系运移方式的地质要素包含砂岩倾角α、断层倾角β、砂岩泥质体积分数V_(sh)和断裂带内泥质体积分数S_(GR)。以sinβ/sinα为纵坐标、以V_(sh)/(S_(GR)·cosβ)为横坐标建立断-砂输导体系油气运聚方式定量判识模版,选取与反向正断层上盘相交的65个砂体断-砂输导体系运移方向进行判别,与实际钻探结果吻合效果较好,说明利用断-砂输导体系油气运聚方式定量判识模版判别埕岛东斜坡馆上段断-砂配置油气运移路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模式识别 -砂配置 -砂输导体系 馆上段 埕岛东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矿产目录”厘定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艳飞 陈其慎 +7 位作者 邢佳韵 龙涛 郑国栋 任鑫 王琨 李媚 陈仁凤 张宇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加速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科学厘定我国“新能源矿产目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意义重大。首先,界定了新能源、新能源“产-储-运-用”体系、新能源... 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加速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科学厘定我国“新能源矿产目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意义重大。首先,界定了新能源、新能源“产-储-运-用”体系、新能源矿产的概念,据此进一步提出了涵盖重要性、关键性及新能源领域对矿产需求影响程度3个维度的中国“新能源矿产目录”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然后,按照“产-储-运-用”的4大环节梳理出新能源领域主要使用的43种矿产作为备选矿产清单,并通过系统评价确定了涵盖锂、铜、钒、硅(高纯石英)、钕、镝、镨、铽、铀、铂等19种矿产的中国“新能源矿产目录”;最后,分析了我国新能源矿产的供应保障情况,指出我国8种新能源矿产高度紧缺、依赖进口,另外11种矿产目前能够保障需求,未来极有可能面临供不应求、依赖进口的局面,亟需提前布局,加大勘查开发和投资力度,确保国家新能源矿产资源稳定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新能源 新能源矿 “产-储-运-用”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模式 被引量:28
18
作者 牛成民 杜晓峰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参 王飞龙 姚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9,共6页
运用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断面精细刻画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阐明了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模式。石臼坨凸起深层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边界断层和古近系砂体组成,浅层新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馆陶组砂砾岩横向... 运用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断面精细刻画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阐明了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模式。石臼坨凸起深层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边界断层和古近系砂体组成,浅层新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由馆陶组砂砾岩横向输导层和明化镇组断砂耦合组成;石臼坨凸起内部形成2种"Z"字形油气运移模式,即断层两侧砂-砂对接条件下的跨断层型及远离断层的砂-砂侧接型"Z"字形油气运移模式。结合典型油气田成藏特征解剖,建立了石臼坨凸起"运-分-聚"立体油气运聚模式,直接指导了石臼坨凸起秦皇岛33-1南亿吨级油田的发现,对渤海其他及类似地区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石臼坨凸起 油气输导体系 “Z"字形油气移模式 --聚"立体油气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体外产气法及CNCPS体系评定豆渣、菜籽粕的营养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学燕 崔占鸿 +2 位作者 孙璐 王通 刘书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7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体外产气法评定豆渣、菜籽粕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从常规营养含量分析来看,菜籽粕的CP和EE含量明显优于豆渣;在此基础上,通过CNCPS体系和体外发酵... 本研究以青海高原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体外产气法评定豆渣、菜籽粕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从常规营养含量分析来看,菜籽粕的CP和EE含量明显优于豆渣;在此基础上,通过CNCPS体系和体外发酵参数指标的评定看出,豆渣的饲用营养价值要优于菜籽粕。因此,建议开展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时应结合常规养分分析、CNCPS体系和体外产气法进行综合评定,同时针对豆渣和菜籽粕蛋白质类饲料在牦牛生产上应用需进一步研究其营养组合搭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豆渣 菜籽粕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 体外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量子体系的级联运动方程理论方法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以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1-869,共9页
级联运动方程组方法已成为研究量子开放体系性质和动力学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建立与发展,阐述了其在基础理论、数值算法、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级联运动方程具有理论严格性、数值高效性、应用灵活性.它以非微扰的方式揭... 级联运动方程组方法已成为研究量子开放体系性质和动力学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建立与发展,阐述了其在基础理论、数值算法、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级联运动方程具有理论严格性、数值高效性、应用灵活性.它以非微扰的方式揭示了多体相互作用、体系-环境耦合、非马尔可夫记忆效应等的综合影响.最近研究还证明了级联运动方程是描述体系-环境关联动力学的理论.本文继而讨论了级联方程组理论方法在生物体系的光激发能量传递和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的量子输运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耗散 量子输 开放体系 体系-环境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