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的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曾鹏 张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98,共5页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城市群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董格 张中华 +1 位作者 王帅 雷振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449,共16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资源-人口-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资源-人口-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决策实验室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探讨了2015—2021年黄河流域沿线55个地级市资源、人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历程及其根本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平稳上升态势;(2)三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普遍较低,但整体呈良性发展趋势,同时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3)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展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于流域的下游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流域的上游地区;(4)在评价指标中,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环境规制强度,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和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影响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标因素。基于资源-人口-产业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和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资源-人口-产业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18
4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修春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5,共8页
文章首先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在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评... 文章首先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在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评价结果表明:(1)各系统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导向型城市化向经济导向型城市化演变的过程;(2)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彼此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整体水平都较高,且处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并表现出与城市化划分基本一致的阶段性特征;(3)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彼此间的耦合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制改革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等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就北京市的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分析与评价可以作为城市规划明晰城市发展阶段和质量、确定城市合理规模、安排规划实施时序、制定对策建议以及检验规划效应的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 熵值法 耦合协调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评价 被引量:32
5
作者 宋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5-188,共4页
文章构建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2007—2018年黄河流域9省份的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河流域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 文章构建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2007—2018年黄河流域9省份的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河流域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呈上升态势,但是上、中、下游不同区域之间差距明显;环境基础、环境压力和经济规模对黄河流域系统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人口-经济-环境 空间计量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0
6
作者 李成宇 张士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如何保证水资源-能源-粮食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3—2015年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并结合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 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如何保证水资源-能源-粮食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3—2015年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并结合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子系统及综合评价指数水平较低,呈现上升态势,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我国水-能源-粮食资源禀赋分布格局相一致。②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度已处于高水平,但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呈现出稳定上升态势,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规律,各地区空间差异性明显,呈现出东北>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③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呈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集聚状态明显,但分布格局不够稳定,易发生变动。④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集聚、技术进步、教育、人口和农林支出。因此,国家应针对水、能源、粮食的协调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水、能源、粮食与产业布局及行业外部影响的关系。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水、能源、粮食的利用效率,保证协调发展的质量。各省市则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弥补短板,促进其水-能源-粮食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粮食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ESDA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及时空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波 殷旅江 +1 位作者 贾静 付雅琴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9,共11页
长江经济带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推动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物流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简称长江经济带LEES)耦... 长江经济带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推动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物流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简称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其耦合发展时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则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LEES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正向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现象不断减弱,区域间差异越来越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LEES耦合协调水平局部空间自相关性逐年下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作用开始减弱,负向作用开始增强。因此,应结合长江经济带实际情况,逐步完善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发展的互动作用和良性价值循环机制,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发展,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环境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同时加强各省级政府的统领引导作用,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经济-环境系统 空间集聚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玉婷 王议寒 刘自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5,共9页
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数据,对中国城市“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探究其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WEF系统安全呈现出上升趋势,子系统中粮食安全滞留在较低水平。全国城市WEF系统耦合协... 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数据,对中国城市“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探究其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WEF系统安全呈现出上升趋势,子系统中粮食安全滞留在较低水平。全国城市WEF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但多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和极化特征,高值集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低值集聚主要位于大西北和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在“新四化”变量中,信息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本地和邻近城市WEF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点,城镇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粮食 系统安全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新四化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洁 姜丰 栗志慧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1-178,共8页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2000—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的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2000—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的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从空间上看,京津冀城市群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唐秦和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耦合协调格局。但是由于人口发展水平提升较慢,高耦合协调城市存在人口与空间耦合协调度滞后的特征,低耦合协调城市主要存在产业与人口耦合协调度滞后的问题。因此需要从系统思维进一步推进产业、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产业人口空间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飞 李雅萍 +2 位作者 文玉燕 杨小萌 曹红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在实现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水-能源-粮食(WEF)系统耦合协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4个国家,构建WEF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其在2008-2020年的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引入莫兰指数... 在实现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水-能源-粮食(WEF)系统耦合协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4个国家,构建WEF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其在2008-2020年的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引入莫兰指数剖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现先降后升态势,耦合协调度波动变化明显,但是有向好发展趋势;从空间分布看,耦合协调度的高值区与粮食综合评价指数的高值区大致吻合,整体上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聚集虽然明显,但出现了集聚或异常值,空间分布格局处于变动状态;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人均能源生产量、单位面积粮食年产量和农业用地面积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显著,而第二产业能源消耗量和食品进口值占商品出口总额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F系统 耦合协调 空间杜宾模型 影响因素 时空特征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分析的火灾-经济-环境时空演化研究
11
作者 向月 骆鑫 +1 位作者 秦毅 钱一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为探究火灾、经济、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2000—2019年中国火灾、经济、环境数据,建立火灾-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模型,研究火灾、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我国31个省域各子系统时空演变特征... 为探究火灾、经济、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2000—2019年中国火灾、经济、环境数据,建立火灾-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模型,研究火灾、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我国31个省域各子系统时空演变特征及聚集性,并基于Moran'I检验开展火灾、经济、环境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年火灾、经济和环境综合发展耦合良好。从时间维度上,2000—2019年耦合度和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受火灾综合得分影响,协调度受经济子系统影响;从空间维度上,经济发展是影响31个省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从耦合关系时空演变分析看,省域耦合度随时间呈聚集状态,耦合协调度在空间聚集中呈随机性。火灾、经济和环境对耦合协调的不同影响,导致协调类型及空间聚集状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经济-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雪芹 盛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6-200,共5页
将耦合协调度引入煤炭产业这一微观研究领域,以山西省为例,建立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产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将耦合协调度引入煤炭产业这一微观研究领域,以山西省为例,建立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产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煤炭产业ER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处于0. 3852~0. 5228的濒临失调状态,并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循环。经济、资源、环境二元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之间,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间的矛盾是制约煤炭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产业 经济-资源-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 多维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化发展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萌 于伟宣 +3 位作者 罗可雨 董赛云 张中浩 肖锐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71-77,共7页
本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建立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1994-2015年间4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地揭示了上海-杭州湾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 本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建立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1994-2015年间4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地揭示了上海-杭州湾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的综合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同步性整体上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 耦合协调模型 上海-杭州湾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县域“人口—经济—空间—环境”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新刚 张守文 +1 位作者 夏永久 陈晓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6,126,F0002,共8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人口-经济-空间-环境"城镇化内涵,通过构建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值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61个县域单元2000-2013年4个时间断面县域城镇化人口、经济、空间、环...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人口-经济-空间-环境"城镇化内涵,通过构建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值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61个县域单元2000-2013年4个时间断面县域城镇化人口、经济、空间、环境4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耦合度处于低水平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由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过渡阶段;空间格局上,省域东部县域耦合协调度高于中部县域,中部县域耦合协调度高于南部和北部县域;在安徽规划五大片区中,皖北片区县域表现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其他片区县域表现为空间和环境城镇化滞后。该研究成果可为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环境 耦合协调 城镇化 县域单元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悦铮 徐凯 王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3,109,共6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对2004—2012年山东省17个地市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借助Arc GIS 10.0探讨了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绝大部分地市环境效益下降,旅游、经济... 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对2004—2012年山东省17个地市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借助Arc GIS 10.0探讨了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绝大部分地市环境效益下降,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明显受到生态环境制约;2山东省基础环境质量较好,对旅游、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但不合理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停滞在初级协调的较低水平上;3 2004—2012年,山东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区域整体性和地区差异性,即在整体上是上升的,耦合协调水平自西向东逐级上升,在空间上形成三级阶梯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 时序演变 空间演变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县农业资源-产业耦合系统对水土保持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梅花 王继军 +2 位作者 高亮 张楠 崔绍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0-155,226,共7页
农业资源、产业发展及其耦合态势是水土保持政策措施实施效果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以安塞县为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时序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对水土保持作出了... 农业资源、产业发展及其耦合态势是水土保持政策措施实施效果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以安塞县为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时序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对水土保持作出了积极响应,但其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效果和机理不同,总体上遵循了衰退过度到勉强协调y初级协调发展y良好协调发展的路径,但耦合作用的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并不一一对应,存在着交错分布的特点;同时,农业资源与产业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演化趋势都预示着系统演变过程中潜伏着较大危机。为此,在完善产业链网结构的同时可通过建设农村土地市场和明晰林业产权等手段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保证资源与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产业系统 耦合协调 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草) 安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经济-教育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研究
17
作者 杨媛 李沐然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中国198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率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追赶效应明显,其中,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和教育城镇化...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中国198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率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追赶效应明显,其中,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和教育城镇化提升的首发动力,同时也与该区域耦合协调度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因此,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以内部结构优化为主,在巩固现有支柱产业的同时,消除城乡流动障碍,发挥人力资本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教育城镇化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耦合协调水平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高玮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8-91,共4页
推动黄河流域多系统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 推动黄河流域多系统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四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稳定上升态势,且各城市群均属于科技滞后型;(2)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得到显著提升,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耦合协调度从流域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3)各地级市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少数地区发生跃迁现象,跃迁路径存在差异,且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推动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科技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外部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科技系统 耦合协调 科技滞后型 空间相关性 数字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级市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及空间关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良仕 刘思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3,共10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但肩负国家能源和粮食生产的重任。在资源有限、需求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探究水-能源-粮食资源的空间错配给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基于... 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但肩负国家能源和粮食生产的重任。在资源有限、需求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探究水-能源-粮食资源的空间错配给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基于中观尺度,构建黄河流域地级市水-能源-粮食系统综合评价框架,分析了流域内各地级市的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流域内各地级市的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由初级协调阶段过度到中级协调阶段,但协调发展稳定性不足,至2018年,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下降态势;多数年份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特征。从地级市视角出发对水-能源-粮食系统进行研究更具地区针对性,更易凸显中观尺度下系统发展的个性特征。应进一步探究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空间关联影响机制,并解构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粮食系统 耦合协调 空间关联 黄河流域地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分析的“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研究
20
作者 孙鹏哲 庞集华 +1 位作者 马生昀 闫祖威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5-277,共3页
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消防年鉴》2002-2016年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的权重及综合得分。构建耦合协调度分析模型,研究经济-人口-火灾系统之间是否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 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消防年鉴》2002-2016年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的权重及综合得分。构建耦合协调度分析模型,研究经济-人口-火灾系统之间是否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基本上在轻度失调衰退类和中度失调衰退类之间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虽然有上升的趋势,但一直处于失调状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口-火灾系统 综合评价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