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性金融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产业结构升级
1
作者 李娟娟 林宜珍 李笃蒙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4,共15页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隐性金融分权及其影响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愈发明显。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隐性金融分权指标,采用非线性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隐性金融分权及其影响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结...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隐性金融分权及其影响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愈发明显。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隐性金融分权指标,采用非线性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隐性金融分权及其影响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隐性金融分权与产业结构升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表现为隐性金融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随着分权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且这种非线性关系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从作用转变的时间看,隐性金融分权作用的拐点最早出现在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次之,次发达地区最晚。从作用机制来看,隐性金融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偏好、土地融资依赖、信贷配置体制性偏好等渠道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效果。规范金融分权制度、削弱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干预动机,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金融分权 产业结构升级 地方政府行为 金融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海青 李卓艺 +1 位作者 梁志康 刘一蓉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3,共13页
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下,科技金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能显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且政府科技拨款、企业研发投入对发展... 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下,科技金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能显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且政府科技拨款、企业研发投入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较金融科技贷款更显著。科技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进而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由于产业集聚不经济的存在,科技金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效应存在基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单一门槛效应,当集聚水平超过门槛值时,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无显著促进作用。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当转移金融监管着力点、提高金融集聚水平可以强化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新质生产力驱动因素与科技金融综合效应的理解,并为探究与中国省级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科技金融政策及产业结构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高技术产业集聚 金融监管 金融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宫攀 贺媛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乡村产业的兴旺。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2)数字普惠金融可...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乡村产业的兴旺。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2)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村地区产业创新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受其发达程度以及政策不同等影响,部分地区可能存在虹吸效应。应加大对乡村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中介效应,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为乡村产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振兴 空间计量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引导、产业生态构建与低空经济发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晓华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5,共15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低空经济以来,低空经济进一步成为投资热点,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低空经济以来,低空经济进一步成为投资热点,政府引导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引导低空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低空经济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属性,其有效性在于适应了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释放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强化了地方和民间的预期。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主要包括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保障四大领域,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监管政策等产业生态构成要素对低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生态一样,表现出复杂连接、相互依赖、影响各异、协同演进等特征和规律。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安全与发展、因地制宜与区域协同、行业技术与通用技术等关系,加强宏观统筹、场景牵引、创新推动、基础设施支撑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政府引导 产业生态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喻采平 彭红霞 黄岩渠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依据2008—2021年中国23个省份非平衡面板数据,考量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效果。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在大数据环境下仍能显著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系统的风险累积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大数据发展水平对政府审计防... 依据2008—2021年中国23个省份非平衡面板数据,考量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效果。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在大数据环境下仍能显著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系统的风险累积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大数据发展水平对政府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政府审计对东部、西部地区以及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作用更显著。鉴于此,建议进一步推进政府审计数字化转型,完善政府审计对金融风险累积的抑制机制,因地制宜实施审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累积 大数据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研究——基于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视角
6
作者 肖仁桥 马博涵 钱丽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4,共11页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是提升制造业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是提升制造业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样本中显著为正,而对东部制造业效率的作用不明显,且对数字金融使用深度较高地区和绿色创新效率较低地区制造业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主要传导机制在于增强技术供给和诱发产业需求,且形成链式中介效应;数字人力资本、传统金融水平均正向调节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 技术供给 产业需求 链式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采购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机制与路径研究
7
作者 解维敏 田沃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4,共9页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借助政府采购这一重要的需求侧财政工具。本研究基于当前仍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深入探究政府采购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机制与路径,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从政府采购视角拓展了产业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借助政府采购这一重要的需求侧财政工具。本研究基于当前仍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深入探究政府采购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机制与路径,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从政府采购视角拓展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如何更好地依靠财政政策工具提升实体经济效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采购 产业 供应链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8
作者 韩文龙 董鑫玮 张瑞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其非线性、动态性与协同演进特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适配性提出根本性挑战。传统金融体系在跨周期资源配置、创新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等维度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亟须形成以技术驱动产业、产业吸引金融、金融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以科技金融为牵引,实现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是化解传统金融服务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矛盾的重要抓手,能够通过资源集聚、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三重效应突破传统金融的路径依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路径层面,以科技金融的投融资、资源配置、孵化成长、价值实现、风险管理五大核心功能为载体,破解技术—产业—金融深度融合障碍,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协同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产业金融适配性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颠覆式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9
作者 戴西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7,共7页
科技金融政策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对于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风险化解能力、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7—2023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 科技金融政策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对于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风险化解能力、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7—2023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颠覆式技术创新在两者间发挥的机制作用。主要结论如下:科技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金融政策能够通过加快颠覆式技术创新进程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科技金融政策在高等级城市和高资本配置水平城市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颠覆式技术创新 科技金融政策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层政府拓展自主性中的“经营型治理”——以A省S县梅镇产业发展为例
10
作者 张紧跟 张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4,共13页
制度紧缩环境和治理现代化背景推动着基层政府行动逻辑发生变化,“经营型治理”出现并成为新时期基层政府寻求自主性的新趋向。通过对梅镇政府产业发展的田野调查,发现基层政府借用治理的名义进行情境造势,顺利获取上级政府和基层社会... 制度紧缩环境和治理现代化背景推动着基层政府行动逻辑发生变化,“经营型治理”出现并成为新时期基层政府寻求自主性的新趋向。通过对梅镇政府产业发展的田野调查,发现基层政府借用治理的名义进行情境造势,顺利获取上级政府和基层社会的关注与配合,完成自主空间的再造,由此成为邀功与避责的利器。基于制度逻辑的理论视角,文章构建出“多重制度逻辑-情境嵌入-组织行动”的分析框架,认为“经营型治理”的实现源自基层政府对所处治理场域中多重制度逻辑的回应和利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多重制度逻辑对基层政府产生非均衡的压力和激励,但是组织的嵌入性自主使基层政府能够对不同制度逻辑进行识别与迎合,得以建构自身有利行动情境。“经营型治理”拓展了基层政府自主性行为的研究面向,揭示出制度环境与政府行为间关系的丰富样态,也在实践层面为如何真正发挥基层政府能动性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产业发展 经营型治理 多重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差序嵌入与治理赋权——基于霍山石斛产业的历时性观察
11
作者 毛春梅 姚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3,共12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地方政府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文章基于嵌入理论和赋权理论,构筑“差序嵌入-治理赋权”的分析框架,并对霍山石斛产业发展实践进行历时性观察,以剖析地方政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场域,...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地方政府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文章基于嵌入理论和赋权理论,构筑“差序嵌入-治理赋权”的分析框架,并对霍山石斛产业发展实践进行历时性观察,以剖析地方政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场域,地方政府根据产业面临的发展瓶颈,采取差异化的嵌入与赋权模式,助推产业振兴。产业艰难起步期,面对资源稀缺的挑战,地方政府采取“制度嵌入+科技赋权”的产业振兴模式,通过任务导向型资源拼凑,促进乡村产业内生;产业规模成长期,面对规模受限的问题,地方政府转向“关系嵌入+要素赋权”的产业振兴模式,利用乡村关系网络,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与规范化,增强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产业适应调整期,面对内外部激烈的竞争,地方政府采取“资本嵌入+品牌赋权”的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引入工商资本,实现乡村产业品牌建设和产品升级,最终促进乡村内外部主体的协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产业振兴 差序嵌入 治理赋权 内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12
作者 陈劲 吴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论文首先阐述科技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明确新时期创新友好的发展目标;然后深入剖析科技金融促进农业“双创新”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从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培养科技企业家四个方面发力,构建科技金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 创新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ESG体系赋能产业链韧性:理论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启示
13
作者 杨春蕾 吴俊鹏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2,共11页
提升产业链韧性既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迫切要求。金融ESG体系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与ESG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金融与产业共生共荣,金融ESG体系兼顾经济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引导企业改变一... 提升产业链韧性既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迫切要求。金融ESG体系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与ESG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金融与产业共生共荣,金融ESG体系兼顾经济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引导企业改变一味追求经济回报的运行思维、关注长期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金融ESG体系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赋能产业链韧性不能仅依赖于ESG信息披露、ESG评估评级等机制的建立健全,还应当兼顾中国国情、契合“数智”时代。可从3个方面进行努力:宏观层面的制度保障、中观层面的环境培育、微观层面的产品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ESG体系 产业链韧性 可持续发展 信息披露 评估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与发展路径
14
作者 冯建本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4-187,共4页
科技金融是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促进畜牧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以科技金融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畜牧大国转向畜牧强国的必然选择、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的应然之径。从核心... 科技金融是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促进畜牧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以科技金融引领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畜牧大国转向畜牧强国的必然选择、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的应然之径。从核心动力来看,科技金融可全方位助力畜牧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延长畜牧业全产业发展链条、为畜牧产业规模化养殖提供风险保障。因此,未来应以数字化转型为动能,提升畜牧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三链融合为指向,完善畜牧业全产业发展链条;以风险保障为遵循,驱动规模化畜牧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 畜牧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投入、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省域创新质量提升
15
作者 周茂春 谢沁怡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4,共12页
科技金融投入作为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在推动我国省域创新质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投入对省域创新质量的作用效果。研... 科技金融投入作为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在推动我国省域创新质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投入对省域创新质量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科技金融投入显著促进省域创新质量,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科技金融投入通过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省域创新质量提升;科技金融投入对省域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存在市场化水平单一门槛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科技金融投入对省域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结合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揭示了科技金融投入对省域创新质量的差异化影响。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交易活跃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技金融投入对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省域创新质量提升的途径,并据此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投入 高技术产业集聚 创新质量 市场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汪丽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192,共4页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提升,且通过细分维度检验和相关稳健性分析后依然成立;其...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提升,且通过细分维度检验和相关稳健性分析后依然成立;其次,从调节效应来看,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在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驱动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效应;再次,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数字金融对东部及中部地区流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相对显著,对西部及东北地区促进作用尚未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流通产业链韧性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普惠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17
作者 佟玲 彭永芳 郭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06,共3页
当前,乡村全面振兴的源头、基础和关键是乡村产业振兴。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和绿色低碳转型是培育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落实“双碳”目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一环。然而,如何通过绿色化融资活动的选择... 当前,乡村全面振兴的源头、基础和关键是乡村产业振兴。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和绿色低碳转型是培育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落实“双碳”目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一环。然而,如何通过绿色化融资活动的选择与安排,助力农业农村领域“双碳”目标、支持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当下制约乡村产业振兴亟待解决的顽疾。绿色普惠金融以绿色和普惠为目标,将绿色金融服务以可获得与可负担的形式延伸至乡村金融弱势群体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必将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低碳转型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系统探究了绿色普惠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及其具体实践路径。希冀可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及逐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质生产力 绿色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审计、绿色金融发展与地区环境治理
18
作者 刘骅 王浚丞 刘梦娜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而政府审计与绿色金融发展对地区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政府审计与绿色金融发展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而政府审计与绿色金融发展对地区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政府审计与绿色金融发展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功能发挥与绿色金融的发展均可以促进地方环境有效治理,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政府审计对地方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政府审计力度过低时,不仅无法有效促进地方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甚至可能造成地方环境治理水平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绿色金融 地区环境治理 PSR模型 高质量发展 调节效应模型 数字化赋能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普惠金融促进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扈剑晖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通过概述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的基本概念,分析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并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拓宽资金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深化产业融合、创新金融产品和完善风险管理等策略,以期为推动乡村农业产... 本文通过概述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的基本概念,分析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并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拓宽资金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深化产业融合、创新金融产品和完善风险管理等策略,以期为推动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普惠金融 乡村农业产业 产居融合 机制 挑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兴旺的影响实证分析
20
作者 张安忠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基于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兴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备便捷性、低成本、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特征,能够直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 基于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兴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备便捷性、低成本、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特征,能够直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等路径显著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较低地区的乡村产业兴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充分体现了普惠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兴旺 人均可支配收入 资源配置效率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