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之二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家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40-44,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 ,即 1 85 3年以前的时期、1 9世纪 5 0年代中后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 ,涵义...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 ,即 1 85 3年以前的时期、1 9世纪 5 0年代中后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 ,涵义并不相同。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 0 0 1年第 5期 ,笔者已对第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考察 ,现在考察第二时期的思想。本文认为 ,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与第一时期已有较大区别 ,他不再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看作不能放在社会发展序列中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特殊的社会形态 ,而把它看作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始社会 ,它仅仅指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 ,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 亚细亚公社 古代公社 日耳曼公社 原始所有制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之三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家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8-53,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 ,涵义并不相同。本文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者认为 ,第三时期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 )的思想 ,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 ,涵义并不相同。本文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者认为 ,第三时期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 )的思想 ,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 ,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 (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 )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 ,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 ,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 历史演变 《资本论》 《古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世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6-101,共6页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就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来说,它最初是被马克思用来表述社会形态演进的起点,尔后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发现而放弃了这一概念;就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而言,马克思并未放弃这一...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就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来说,它最初是被马克思用来表述社会形态演进的起点,尔后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发现而放弃了这一概念;就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而言,马克思并未放弃这一概念,而是借助于它的特定内涵,得出了东方社会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结论,使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 东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 被引量:9
4
作者 盛邦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60,共6页
走出“亚细亚”———亚细亚生产方式毕竟属于农业生产方式,与当代工商文明存在本质区别。当今倾力于改革开放,文明进步,建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势必克服旧生产方式的“孤立性”、“封闭性”与“停滞性”,势必对中国本有的封闭旧习... 走出“亚细亚”———亚细亚生产方式毕竟属于农业生产方式,与当代工商文明存在本质区别。当今倾力于改革开放,文明进步,建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势必克服旧生产方式的“孤立性”、“封闭性”与“停滞性”,势必对中国本有的封闭旧习、宗法制度、自然经济给予必要批判。回归“亚细亚”———尊重亚洲的历史特点,关切中国的现实国情,理性地认识“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亚洲社会“基因潜质”的客观与历史的存在,深切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今中国发展模式的关系,据此走通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自然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叙说
5
作者 盛邦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1-197,共7页
生态自然被分成生物生态自然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自然尤其是社会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必然的联系,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态与历史的辩证思考,亦即历史唯物的生态自然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据此史观预言,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生态自然被分成生物生态自然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自然尤其是社会生态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必然的联系,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态与历史的辩证思考,亦即历史唯物的生态自然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据此史观预言,太平洋航线的开通,必将改变东亚的社会生态自然,必将使中国脱离旧航道,驶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 生态自然史观 “亚细亚生产方式” 太平洋航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