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活在别处”——论70后小说的“逃离”母题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邓芳宁
-
机构
河北大学
河北金融学院
-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7,共7页
-
文摘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艾丽丝·门罗那种令人心向往之的逃离,存在于每个人的意念之中。——舍伍德·安德森。兰波一句“生活在别处”a激动了多少不安分的心灵: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运动中,这句诗被作为标语刷在墙上;米兰·昆德拉把它作为一部小说的题目;美国“迷惘的一代”年轻作家们为积累素材,一度长时间旅居巴黎,过着“别处的生活”,以求写出堪与欧洲文学经典相媲美的作品;凯鲁亚克等“垮掉的一代”作家耽溺于“在路上”的生活、写作状态,未始没有这句充满魔力的诗的影响在内。
-
关键词
“逃离”
生活
小说
“迷惘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
母题
“五月风暴”
1968年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也谈后现代主义
- 2
-
-
作者
王洋
-
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
出处
《艺术广角》
2010年第2期84-85,94,共3页
-
文摘
当下普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思潮,以法国的“五月风暴”为时间标志,在哲学、宗教、艺术、文学中均有深度的反映,它与欧美的现代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五月风暴”
文化思潮
60年代
20世纪
普遍
时间
哲学
-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1968年——后现代主义设计精神溯源
- 3
-
-
作者
王大明
-
机构
湖北黄石理工学院艺术系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8期53-54,共2页
-
文摘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以现代主义为攻击目标的文化现象,它提示了现代主义关于科学和民主的虚伪性,反映到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就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叛。而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和对社会不满的年轻人联合,造成了20世纪60年风起云涌的各种思潮和运动,同时预示了1968年各种运动的精神实质——反思与反叛。
-
关键词
反战运动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五月风暴”
精神实质
左翼知识分子
后现代主义思想
现代主义
年轻人
-
分类号
J509.1
[艺术—艺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