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晨报》附刊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3-105,共3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晨报》附刊———五四时期著名的一份报纸副刊———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阐明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学生存空间,那就是:日常的文学生活是以期刊为中心开展的。
关键词 《晨报》附刊 “五四”新文学运动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运动处于前现代性阶段
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前现代性 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现代性 “五四文学 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 20世纪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与“五四”新文学
3
作者 胡星亮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2期17-22,共6页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献身于文学事业的一篇庄严宣言.但是,多年来人们忽略了这一点,仅有的几篇研究文章只是从鲁迅思想发展的角度来谈论它,至于它与鲁迅后来的文学活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几乎是无人提及.事实上,作为中国现代...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献身于文学事业的一篇庄严宣言.但是,多年来人们忽略了这一点,仅有的几篇研究文章只是从鲁迅思想发展的角度来谈论它,至于它与鲁迅后来的文学活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几乎是无人提及.事实上,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主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五四”新文学运动 《摩罗诗力说》 文艺思想 文学事业 阿Q 摩罗诗人 青年鲁迅 教示 文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马华新文学
4
作者 钦鸿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29-33,共5页
一、马华文学的历史、内容和地位 在当今世界,华文文学的覆盖面是相当大的。华人几乎遍及世界上的每一块土地,而只要有华人存在,就差不多同时有华文文学的存在。各地的华文文学汇聚起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华文文学运动。在这中间,... 一、马华文学的历史、内容和地位 在当今世界,华文文学的覆盖面是相当大的。华人几乎遍及世界上的每一块土地,而只要有华人存在,就差不多同时有华文文学的存在。各地的华文文学汇聚起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华文文学运动。在这中间,马华文学以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内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谓“马华文学”,在新加坡独立前后有不同的含意。本文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合起来称为“马华文学”,是基于如下的考虑:一、新马两国的华文文学,无论历史或现实都有太多相重合的地方,很难截然分开,二、也是为了叙述上的简洁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泰国华文文学 作家 “五四”新文学运动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作品 文学思潮 世界华文文学 人物形象 多相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风对“五四”新文艺的认识与评价
5
作者 庄锡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76-82,共7页
论胡风对“五四”新文艺的认识与评价庄锡华当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尚未提升为对当事者政治忠诚的诘问时,胡风与他人的理论纠葛,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评价发生的,对之加以体味,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一作为... 论胡风对“五四”新文艺的认识与评价庄锡华当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尚未提升为对当事者政治忠诚的诘问时,胡风与他人的理论纠葛,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评价发生的,对之加以体味,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一作为文学论坛的领袖人物,胡风经常遇到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毛泽东 “五四”精神 鲁迅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文 大众化 《讲话》 “五四文学革命 主观战斗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派、艺术派的“转向”和“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6
作者 施建伟 《中州学刊》 1987年第2期71-75,共5页
“五四”新文学运动诞生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指导下,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真正的革命,中国文学史上还不曾有过这样伟大的变革,新文学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的如此彻底和坚决的否定,使其... “五四”新文学运动诞生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指导下,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真正的革命,中国文学史上还不曾有过这样伟大的变革,新文学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的如此彻底和坚决的否定,使其超越了封建时代具有民主倾向的进步文学以及近代一般的资产阶级文学家所能企及的最高极限。“五四”新文学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方向和充满民族觉醒的自觉精神,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必然会选择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五卅”运动在上海的爆发,把整个中国历史涂上另一种颜色,文学运动也便转变了另一个方面。以另一方式来攻击,来破坏传统的文学乃至新的绅士文学的运动产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人生派 艺术派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五四”新文学运动 茅盾 郭沫若 前期创造社 成仿吾 “五卅”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
7
作者 周昌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9-23,27,共6页
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的关系,是一个颇有现实深长意味的话题.“五四”新文学运动能够健康运作,向前发展,就与茅盾的“五四”文学理论建树作成相关。1.茅盾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发展到关键时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的关系,是一个颇有现实深长意味的话题.“五四”新文学运动能够健康运作,向前发展,就与茅盾的“五四”文学理论建树作成相关。1.茅盾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发展到关键时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倡导建设新文学的理论体系.2,茅盾提出了当时最切实可行的“为人生”的”进化的文学”观。3.茅盾在如何创建新文学这一重要问题上.持有当时最先进的态度与方法。4.茅盾是“五四”新文学创作的最早扶植者和宣传者之一,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拓荒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茅盾 文学 写实主义 “五四”新文学运动 《小说月报》 时代精神 周作人 陈独秀 表象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的文学观
8
作者 罗慧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沈从文 民族文学发展 作家 文学 人性 文学与政治 “海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文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撷生活中的诗──甘肃1993年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述评
9
作者 刘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76-80,共5页
采撷生活中的诗──甘肃1993年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述评刘珙近年来,我国当代文学领域出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少有的报告文学热,我省的报告文学创作也以其独具的社会历史的和美学的特征涌入了这一潮流。八十年代中后期查汉河的... 采撷生活中的诗──甘肃1993年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述评刘珙近年来,我国当代文学领域出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少有的报告文学热,我省的报告文学创作也以其独具的社会历史的和美学的特征涌入了这一潮流。八十年代中后期查汉河的《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扬闻宇、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创作 社会生活 获奖作品 甘肃 “五四”新文学运动 述评 社会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总结文艺理论进展的“前提批判”
10
作者 劳承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19,共3页
要回顾和总结“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艺理论的成绩与经验,同时展望未来文艺理论的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我以为不是下什么结论,而是方法论的探索.这里的方法论,从宏观上说,就是“前提批判"(“批判”即识别与清理).近年来,我们... 要回顾和总结“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艺理论的成绩与经验,同时展望未来文艺理论的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我以为不是下什么结论,而是方法论的探索.这里的方法论,从宏观上说,就是“前提批判"(“批判”即识别与清理).近年来,我们召开了许多类似的会议,罗列现象者有之,盲目歌功颂德者有之,等等,究其原因,我以为就是在总给文艺理论时缺乏前提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家 前提批判 回顾与总结 历史经验 大脑功能 “五四”新文学运动 “哥白尼革命” 唯物主义 方法论 导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土小说新解
11
作者 丁帆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65-170,共6页
乡士小说并不独独存在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的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母题,它已经成为人类一种共同的精神。正如英国伟大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所阐释的那样:“每一大洲都有它自己伟大的乡土精神。”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中国 “五四”新文学运动 乡土精神 文化母题 世界性 劳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家璧的编辑思想(上)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志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27,共4页
赵家璧的编辑思想(上)■张志强1997年3月12日,现代著名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先生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赵家璧,1908年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1926年,时为光华附中高二学生的赵家璧便参与了校刊《晨曦》的编辑,并从第二卷... 赵家璧的编辑思想(上)■张志强1997年3月12日,现代著名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先生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赵家璧,1908年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1926年,时为光华附中高二学生的赵家璧便参与了校刊《晨曦》的编辑,并从第二卷第一号(1926年11月20日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思想 新文学大系 国民党政府 编辑工作 “五四”新文学运动 “九·一八”事变 短篇小说 编辑出版工作 图书 选题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周作人绝不能一味称赞而忘其严重堕落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中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4-56,共3页
近年来,大谈周作人的贡献与什么什么成绩已出现了很多文章,他的书籍不但重新出版了,有些还分类加以选辑,或辑人有关书籍,到处可见,俨然仍是一位了不得的大家.而对他后来竟落水成为一个无耻汉奸,多数文字完全避而不谈,或只一笔带过,似乎... 近年来,大谈周作人的贡献与什么什么成绩已出现了很多文章,他的书籍不但重新出版了,有些还分类加以选辑,或辑人有关书籍,到处可见,俨然仍是一位了不得的大家.而对他后来竟落水成为一个无耻汉奸,多数文字完全避而不谈,或只一笔带过,似乎已不算一个严重问题了.最近又看到题为《欢迎小品文》的文章,调子依然,还借来不知何据的鲁迅私下之语竟这样说:“鲁迅先生私下里认为,最优秀的杂文家是周作人.周作人澄明的智慧,老道圆熟的文笔,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旧学功底的深厚,才作得了‘文抄公’;对现代科学、对古希腊、日本文化的痴迷,才调剂了他科学精神和澄明的理性.”对后来严重堕落了的周作人今天竟还在如此称赞其有什么澄明的智慧和理性,这种怪事难道不值得引起人们深思?过去的读书人会如此偏爱这种人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九一八”事变 俞平伯 日本文化 科学精神 日本侵略者 “五四”新文学运动 以人废言 进步思想 现代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联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对赵树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再兴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文艺大众化问题,实质是文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第一个高举文学通俗化大旗的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首倡文学革命的陈独秀,他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响亮地提出了“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文学革命论》 赵树理 “五四”新文学运动 左联 文学通俗化 《新青年》 关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的昨天与今天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英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84-89,共6页
一 二十世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黑暗与光明交替、罪恶与伟大并存的世纪,是今天和今后的人们难以忘怀的世纪。二十世纪的中国爆发过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本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 二十世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黑暗与光明交替、罪恶与伟大并存的世纪,是今天和今后的人们难以忘怀的世纪。二十世纪的中国爆发过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本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以文学艺术的革命为先导,它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批判震惊了古老的华夏大陆;另一次是始于一九七六年(十年“文革”结束)延及至今的,也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曾经历过并正置身于其中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作家 “五四”新文学运动 作品 思想解放运动 民族意识 文学艺术 民族乐派 新民族 “五四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概况
16
作者 李兆棋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4期13-13,共1页
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源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到四十年代,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这就是以陕北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蓬勃发展着的新的人民的文艺;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整个解放区的文艺创作,按照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前进,创... 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源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到四十年代,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这就是以陕北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蓬勃发展着的新的人民的文艺;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整个解放区的文艺创作,按照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前进,创作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景象,在小说方面,新的主题、新的人物,以及与其相应的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的表观形式,构成了解放区小说创作崭新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解放区 “五四”新文学运动 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国现代文学 解放战争时期 文艺创作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学生亲近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在左,现代诗歌教学向右
17
作者 徐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0-71,共2页
现代诗歌又名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型诗歌。它在语言上采用白话.可自由抒写.也可按韵律创作,是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秉承了古典诗歌含蓄蕴藉、注重意境... 现代诗歌又名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型诗歌。它在语言上采用白话.可自由抒写.也可按韵律创作,是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秉承了古典诗歌含蓄蕴藉、注重意境神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诗歌教学 “五四”新文学运动 亲近 学生 西方现代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自由抒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