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之争与“五四”文学革命——以钱玄同、胡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4,共9页
贺麟讲,“从旧的里面去发现新的,这就叫作推陈出新。必定要旧中之新,有历史有渊源的新,才是真正的新。”①“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论争,便是在传统中发现新精神的尝试。本文以钱玄同、胡适为例进入此话题,呈现“五四”... 贺麟讲,“从旧的里面去发现新的,这就叫作推陈出新。必定要旧中之新,有历史有渊源的新,才是真正的新。”①“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论争,便是在传统中发现新精神的尝试。本文以钱玄同、胡适为例进入此话题,呈现“五四”知识分子与传统的复杂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白话小说 中国传统 钱玄同 胡适 “五四”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志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74,共13页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空间的不断拓展和学术积累的大幅增加,“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已处于一个面临重大突破的关节点。为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寻找、并确立一个恰切的命名,进而由此建构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学理化的理论范式,正是这...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空间的不断拓展和学术积累的大幅增加,“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已处于一个面临重大突破的关节点。为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寻找、并确立一个恰切的命名,进而由此建构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学理化的理论范式,正是这一突破的开端和具体体现。这一点,正日益成为不少感觉敏锐的研究者的理论自觉。“‘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是从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由其建构的理论范式,极大地克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包含的诸多悖论和矛盾,有力地消除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隐含的殖民话语色彩。“‘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在获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具有的相对客观、中性的研究立场的同时,又突出了“五四”文学革命对于中国文学变革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并通过把历史下限不断向后推移,有效地消除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在历史叙述下限上所存在的画地为牢的严重缺陷。1949年以来,研究界对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从“中国新文学”,到“中国现代文学”,再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个阶段,现在已经到了着手建构“‘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的时候了。当然,这项工作的现实展开,须以一种成熟、完备的“学术理性”的确立为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文学 理论范式 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 创作实践 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与再生——作为左翼文学先声的“革命文学”辨争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振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8,共8页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左翼文学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流动和演变既受文学自身意识的驱动,更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和内忧外患的加剧,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主题逐渐淡化,文学表...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左翼文学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流动和演变既受文学自身意识的驱动,更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19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和内忧外患的加剧,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主题逐渐淡化,文学表现的领域由“自我”拓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中国现代文学主流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新文学 再生 裂变 社会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重研究“五四”前二十年的中国文学潮流
4
作者 朱文华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4期7-12,47,共7页
笔者认为有理由指出,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学科研究中,应该把戊戌维新思潮兴起至“五四”文学革命前夕的那个阶段的文学现象,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只有通过着重研究“五四”前二十年的中国文学潮流,才可能促进中... 笔者认为有理由指出,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学科研究中,应该把戊戌维新思潮兴起至“五四”文学革命前夕的那个阶段的文学现象,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只有通过着重研究“五四”前二十年的中国文学潮流,才可能促进中国近代史的学科研究的深入。 一、期限问题:近代文学研究 的一个简要回顾 众所周知,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国学术界把自鸦片战争(1840)以来直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前 中国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文学现象 二十年 戊戌维新思潮 文学 鸦片战争 “五四”文学革命 文学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改革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修已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大学文科的课程,是根据社会的变革、科学和学术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等各方面的因素而设置的,同时也因上述诸因素的变化而时时有所变革。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正式设置的,大约有50年的历史了。
关键词 文学课程 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近代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文学学科 小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儒学·道德重建 被引量:2
6
作者 袁良骏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6期8-11,共4页
“五四”·新儒学·道德重建袁良骏1关于“五四”的反帝爱国性质,似乎没听到什么非议。关于“五四”文学革命,虽有强烈的不同意见(如林琴南,如“学衡”派),但白话新文学已经走过了将近80年的光辉历程,已经确立了它中... “五四”·新儒学·道德重建袁良骏1关于“五四”的反帝爱国性质,似乎没听到什么非议。关于“五四”文学革命,虽有强烈的不同意见(如林琴南,如“学衡”派),但白话新文学已经走过了将近80年的光辉历程,已经确立了它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导地位。“五四”文学革命确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学 宋明理学 “打倒孔家店” “五四”思想 封建伦理道德 科学与民主 启蒙运动 “全盘西化” “五四”文学革命 科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创造社述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彬玉 《郭沫若学刊》 1999年第4期33-43,共11页
关键词 前期创造社 郭沫若 郁达夫 成仿吾 张资平 “五四”文学革命 浪漫主义 生命体验 陶晶孙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文本──读朱寿桐《殉情的罗曼司》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文萍 《郭沫若学刊》 1995年第2期89-90,共2页
回到文本──读朱寿桐《殉情的罗曼司》周文萍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活跃的社团之一。“五四”文学革命时,曾作为一支异军突起的队伍,在文坛高扬起个性主义的大旗,很快又狂飙猛进,跨进了革命文学的领地。对创造社的评论与研... 回到文本──读朱寿桐《殉情的罗曼司》周文萍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活跃的社团之一。“五四”文学革命时,曾作为一支异军突起的队伍,在文坛高扬起个性主义的大旗,很快又狂飙猛进,跨进了革命文学的领地。对创造社的评论与研究,几十年来已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 浪漫主义 回到文本 罗曼司 文学思想 文学观念 文学大系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 浪漫主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硕的献礼 严谨的治学──喜读王锦厚教授《闻一多与饶孟侃》
9
作者 郭志军 张致强 《郭沫若学刊》 2000年第1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闻一多 “新月派” 中国现代文学 徐志摩 新诗批评 一次系统 分歧与斗争 诗评家 时代精神 “五四”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一多与新格律诗
10
作者 李思乐 《北方论丛》 1984年第6期56-61,共6页
自由诗的兴起,无疑是“五四”文学革命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那时,为了发展自由诗,一反旧格律,如有谁再写旧体诗,谁就是复古倒退。在矫枉过正,一味排斥旧体诗的情况下,刘大白、刘半农等少数几个人.
关键词 新格律诗 闻一多 “五四”文学革命 矫枉过正 自由诗 旧体诗 刘半农 复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