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吉喜 万华伟 +4 位作者 卢龙辉 王永财 施佩荣 张志如 肖翠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而生物多样性监测作为其重要基础,是确保有效保护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主要基于实地调查,这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常常难以覆盖广泛的区域和满足长期监测的需求。在...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而生物多样性监测作为其重要基础,是确保有效保护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主要基于实地调查,这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常常难以覆盖广泛的区域和满足长期监测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遥感技术因其具备省时省力、长时序、高精度、多尺度动态监测等优势,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但目前缺乏联合多平台观测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概念,具体包括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巡护监测车和地面观测。此外,在深入分析“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包括“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以及“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亟需解决的网络布局、数据融合和预警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不仅能使各监测平台和各类技术优势互补,还能促进构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以期有效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基”协同 生物多样性 遥感 监测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化协同”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长效机制探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鸿宇 孙干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文章对高校就业帮扶对象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开展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取得的成绩,进而指出了开展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构建帮扶队伍专业化、帮扶工作全程化、帮扶活动精准化、帮扶管... 文章对高校就业帮扶对象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开展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取得的成绩,进而指出了开展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构建帮扶队伍专业化、帮扶工作全程化、帮扶活动精准化、帮扶管理信息化、帮扶力量多元化的"五化协同"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长效机制,以期指导高校困难生就业帮扶工作,提高就业帮扶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协同” 高校 困难生 就业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五化”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平 李运庆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69,共3页
文化育人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资源,秉持五种文化协同育人的整体观念,深入挖掘五种文化的思政元素,... 文化育人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资源,秉持五种文化协同育人的整体观念,深入挖掘五种文化的思政元素,构建五种文化协同融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五化”协同 育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五化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颜双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23-135,146-147,共13页
为了研究我国"五化协同"的发展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五化"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构建VAR模型对"五化协同"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各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存在协整关系,... 为了研究我国"五化协同"的发展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五化"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构建VAR模型对"五化协同"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各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存在协整关系,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五化"之间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等问题,进一步通过VAR(1)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表明"五化"之间互相作用,不可或缺。提出须加大协同发展力度,从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加深五化融合和倡导创新绿色发展方式多方面促进"五化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协同” “四化同步” VAR模型 因子分析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媚 彭莹 郎璐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6-61,共6页
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为目标,探索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资助育人的必然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体系建设面临着标准差异、关怀缺失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进一... 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为目标,探索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资助育人的必然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体系建设面临着标准差异、关怀缺失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明确发展型资助体系建设的关键点,紧抓经济帮扶、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精准施策、教育公平等方面,以“五育”协同理念为指导,推动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改革创新;以项目式资助为载体,促进发展型资助体系与“五育”目标有机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实现对贫困生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以长效监管机制为保障,实现资助工作的“五育”育人目标;以学生资助范式的三重转换为基础,开展资助育人系列教育活动,构建“五育”协同的发展型资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协同 高职院校 发展型资助 资助体系 精准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五化”协同发展的动态变化及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景奇 刘伊婧 高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3,共8页
在梳理“五化”协同内涵的基础上,从各“化”间的关联角度探究“五化”协同发展的机理,通过建立辽宁省“五化”协同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辽宁省“五化”综合发展指数,运用耦合度函数测算“五化”耦合度,运用协同度模型测算“五化”... 在梳理“五化”协同内涵的基础上,从各“化”间的关联角度探究“五化”协同发展的机理,通过建立辽宁省“五化”协同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辽宁省“五化”综合发展指数,运用耦合度函数测算“五化”耦合度,运用协同度模型测算“五化”协同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化”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信息化发展指数最高,工业化发展指数最低;“五化”耦合度处于中高度耦合水平,相互间关系很强烈;“五化”协同度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前期发展较快,后期发展趋于缓慢。因此,辽宁省要以信息化为引领,带动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信息化、绿色化为目标带动新型智慧城镇化建设,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协同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绿色化 耦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动态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7
作者 马骍 高雪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1,共6页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利用熵权法对2006-2015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而农业现代化是短板。同时,"五化"协同...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利用熵权法对2006-2015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而农业现代化是短板。同时,"五化"协同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和城市规模差异。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业现代化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水平都较低且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集中在珠三角,绿色化与"五化"其他四个维度的发展呈现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南方城市的"五化"协同发展水平要远高于北方城市。人力资本投资、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对于城市"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都有正向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依据不同规模城市的异质性特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我国"五化"协同发展的系统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协同发展 熵权法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五化”协同引领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文富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和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路径。为此,应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入手,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主体的作用,... 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和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路径。为此,应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入手,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主体的作用,从统筹协调、转型升级、生态文明、集约节约等策略方面完善绿色增长的体制机制建设,走资源有效利用、经济持续增长、环境友好保护的综合性的绿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协同 绿色增长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五化”协同发展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郑海松 石培基 康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4-884,共11页
以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甘肃省87个县区、县级市及自治县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简称"五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五化"协同发展... 以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甘肃省87个县区、县级市及自治县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简称"五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五化"协同发展模型,对甘肃省"五化"协同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时空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各市州科学的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甘肃省"五化"协同发展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差异显著,协同水平呈现出明显的西北高、东南低分布格局;"五化"发展水平和综合水平较低,协同水平总体不高,以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和勉强协同为主,但总体上升幅度较大;"五化"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按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支出>地形起伏度>城乡居民消费差>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协同 熵权法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时空演变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五化”协同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10
作者 彭文武 陈政 易兵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0-41,共2页
现代化发展要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务必'五位一体',协同共进。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化发展要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务必'五位一体',协同共进。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绿色化'的概念提出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探索逐渐从'三化'协调、'四化'同步拓展到'五化'协同。湖南如何做好从'四化'到'五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需要理清湖南省'五化协同'的发展思路,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这既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湖南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五化”协同 融合发展 思路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旭晓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河南省2007-2015年绿色发展绩效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绿色发展水平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河南省2007-2015年绿色发展绩效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绿色发展水平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演化趋势;2007-2015年河南省绿色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3955,总体上处于Ⅳ级水平;2015年河南省绿色发展综合指数达到0.6778,绿色发展达到Ⅲ级水平,但与理想状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河南省绿色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资源节约,政策支持和社会进步对绿色发展水平提高也有一定影响;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和环境友好对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的正向推动作用相对比较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图示指标法 “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大以来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丽 陈盛伟 《农学学报》 2017年第4期84-89,共6页
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的三农工作迅速破题,实践推动了学者在内涵、特征、路径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展开的研究。随着中国"四化"... 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的三农工作迅速破题,实践推动了学者在内涵、特征、路径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展开的研究。随着中国"四化"同步、"五化"协同战略的提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被赋予了新内涵。在现有涵盖农业现代化内容的"四化"、"五化"同步或协同理论研究成果中,农业现代化的特征、路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不断丰富。笔者通过梳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成果,探究农业现代化的新特征、新路径、新指标体系,为中国农业的再次转型升级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五化”协同发展 指标体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