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五唯”立多维:教育评价改革何以回归教学之本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振天 钟蕊坤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教育评价改革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传统的“五唯”评价体系过于依赖教育量化指标,忽视了教育的多样性、综合性、丰富性、人文性等复杂品性。“五唯”评价体系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偏离了学校办... 教育评价改革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传统的“五唯”评价体系过于依赖教育量化指标,忽视了教育的多样性、综合性、丰富性、人文性等复杂品性。“五唯”评价体系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偏离了学校办学的核心目标:在认识论上表现为机械片面,缺乏对教育的多元化理解;在价值论和实践论上趋向功利主义,仅关注教育的短期和表面成果;在管理学上,落入形式主义和技术至上的陷阱。要破解上述困境,需要破除“五唯”评价体系,代之以新的多维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回归育人本位。在认识论层面,教育评价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价值论层面,教育评价应突出质量导向与贡献导向;在实践论层面,教育评价应向教学工作倾斜,提升教学评价的分量和占比;在管理学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健全高校师生和社会用人部门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体系 “五唯”评价 教学为本 多维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神针”对慢性疲劳大鼠线粒体自噬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马巧琳 范宣强 +6 位作者 胡斌 于冬冬 牛骏崴 赵蓉蓉 王荣荣 崔家禾 冯婉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2-999,共8页
目的 从线粒体自噬角度探讨“五神针”改善大鼠慢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采用力竭游泳结合夹尾刺激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将正常组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捆绑组,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 从线粒体自噬角度探讨“五神针”改善大鼠慢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采用力竭游泳结合夹尾刺激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将正常组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捆绑组,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五神针”组、非穴对照组。“五神针”组针刺百会、四神聪,非穴对照组在后神聪后5 mm处非穴部位排刺5针。采用悬尾实验检测大鼠造模及治疗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TEN诱导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Parkin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挣扎次数、挣扎时间、摇摆次数、摇摆时间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五神针”组大鼠挣扎次数、挣扎时间、摇摆次数、摇摆时间均增加(P<0.05);与“五神针”组比,非穴对照组大鼠挣扎次数、挣扎时间、摇摆次数、摇摆时间均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骨骼肌中AMPK、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NK1、Parkin mRNA表达量下降(P<0.05),mTOR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五神针”组大鼠骨骼肌中AMPK、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NK1、Parkin mRNA表达量升高(P<0.05),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五神针”组比,非穴对照组AMPK、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NK、Parkin mRNA表达量降低(P<0.05),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五神针”可以改善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疲劳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NK/Parkin、AMPK/mTOR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自噬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神针” 慢性疲劳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AMPK/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链融通”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价值判断、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径
3
作者 崔巍 姜健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0,共5页
构建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产教融合内涵和层次的需要。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内部保证体系存在缺失性、科学性、层次性等现实困境。鉴于此,通过进一步明确职教本科教育内涵特征,... 构建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产教融合内涵和层次的需要。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内部保证体系存在缺失性、科学性、层次性等现实困境。鉴于此,通过进一步明确职教本科教育内涵特征,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构建了“五链融通”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通过厘清“四大目标”为引领的“目标链”、制定“三大标准”为主干的“标准链”、畅通“管评改”三大维度的“组织链”、规范“政校行企”四大层面的“制度链”、培育以“质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链”,以更好地适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院校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五链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
4
作者 李庚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4,共10页
“五个共同”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事实和内在规律,为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共同性的历史叙事。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地理空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共同的政... “五个共同”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事实和内在规律,为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共同性的历史叙事。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地理空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共同的政治保障。“大一统”的历史为中华民族铸就“统合”的历史记忆,增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身份认同。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赓续了文化基因。作为推动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恒久的动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天下”与“中国”实现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大一统”成为历史趋势,中华文化呈现一体之合,共同的精神得以实践,中华民族共同性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共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农业产业学院“五化六共一体”模式构建研究
5
作者 宋建华 赵庆枫 刘运堂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5期166-168,共3页
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该文聚焦农业产业学院建设,提出并构建了“五化六共一体”模式。该模式以“五化”运行保障提升治理效能,以“六共”协同机制奠定多方共建基础,最终形成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 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该文聚焦农业产业学院建设,提出并构建了“五化六共一体”模式。该模式以“五化”运行保障提升治理效能,以“六共”协同机制奠定多方共建基础,最终形成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综合育人体系。该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产教融合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旨在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复合型农业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学院 “五化六共一体” 产教融合 模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建设
6
作者 李蒙 田红荔 +1 位作者 姚峰满 张爽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4期214-217,共4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高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高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度契合。针对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建设展开了探讨,以期为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教育改革 “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专业“五重一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卫涛 王月 +2 位作者 高会燕 张易 刘国栋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5,共9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推动新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刻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新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启发性、互动性、实效性的...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推动新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刻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新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启发性、互动性、实效性的原则,构建“重内容学理性、重方法多样性、重过程互动性、重评价科学性、重特色创新性,将数智化手段贯穿始终”的“五重一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深化学生对“五重一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认同,提升教师对数智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建立多元化与智能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媒体技术专业 “五重一化”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吉喜 万华伟 +4 位作者 卢龙辉 王永财 施佩荣 张志如 肖翠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而生物多样性监测作为其重要基础,是确保有效保护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主要基于实地调查,这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常常难以覆盖广泛的区域和满足长期监测的需求。在...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而生物多样性监测作为其重要基础,是确保有效保护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主要基于实地调查,这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常常难以覆盖广泛的区域和满足长期监测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遥感技术因其具备省时省力、长时序、高精度、多尺度动态监测等优势,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但目前缺乏联合多平台观测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概念,具体包括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巡护监测车和地面观测。此外,在深入分析“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包括“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以及“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亟需解决的网络布局、数据融合和预警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不仅能使各监测平台和各类技术优势互补,还能促进构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以期有效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基”协同 生物多样性 遥感 监测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五良”融合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集成与推广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微 辛琳琳 +3 位作者 郭桢桢 王占宇 王茹玉 杨峰山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137-140,共4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但产需缺口较大,且对外依存度较高,2023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黑龙江省通过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多轮驱动,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推动全省大豆大面积单产提...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但产需缺口较大,且对外依存度较高,2023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黑龙江省通过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多轮驱动,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推动全省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五良”融合 农技推广 单产提升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亚明 邱龙云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五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新概括,为洞察中华民族形成演进逻辑构建了统一的叙事话语与整体的结构视野。作为历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孕育了其独特的... “五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新概括,为洞察中华民族形成演进逻辑构建了统一的叙事话语与整体的结构视野。作为历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孕育了其独特的内在结构。尽管这一结构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变迁与发展,但其主体性和整体性始终稳固,内嵌于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程当中。“五个共同”从祖国疆域、统一国家、辉煌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精神等五个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在结构的生成机制和作用机理,进而呈现了国族建设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动态互构关系。一方面,“五个共同”不仅各自蕴含深远的意义与功能,更在多重逻辑层次间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五个共同”既是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五个共同” 内在结构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边疆治理现代化——基于国家“五年规划”演进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帆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中国共产党通过长远规划一以贯之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边疆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国家“五年规划”是分析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本。“五年规划”中关于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通过长远规划一以贯之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边疆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国家“五年规划”是分析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本。“五年规划”中关于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历程显示,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之间的关系呈阶段性变化,即国家对边疆地区从管理到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以及边疆地区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五年规划”在实践中推动了边疆地区发展,形成了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机制。“五年规划”中的边疆治理文本不仅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指向,而且有助于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五年规划” 实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阐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菀珩 李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五个共同”重要论述,拓展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内涵范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各民族“共同”意义的阐释。正确认识和阐释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从词源及语义本体对这一复合性概念进行剖析...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五个共同”重要论述,拓展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内涵范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各民族“共同”意义的阐释。正确认识和阐释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从词源及语义本体对这一复合性概念进行剖析,明确何为“正确的”,为何强调“正确的”;要从疆域共拓、国家共造、历史共写、文化共创、精神共育五个维度展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叙事解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保障,以拓展历史资源为抓手,以“五史”共融为内容聚焦,以议题设置为现实观照,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共同”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五育并举”为指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美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长命 韩欢欢 +4 位作者 陈妍 赵倩 赵珊珊 李旭欢 何欣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0期181-183,186,共4页
以“五育并举”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发与实践美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策略及成效。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了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美育课程现状,提出... 以“五育并举”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发与实践美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策略及成效。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了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美育课程现状,提出了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实践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其实践效果。旨在通过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美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美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 艺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城区“五型”村居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雪 孔维虎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4期59-62,共4页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做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水城区解放思想、立足区情,紧跟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在立足区情、符合农情的前提下,创造性提出建设“...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做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水城区解放思想、立足区情,紧跟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在立足区情、符合农情的前提下,创造性提出建设“产业型、工矿型、文旅型、生态型、康养型”的“五型村居”,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以及老百姓的广泛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型”村居 建设 经验与启示 水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职院校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以“五共一建”校政合作模式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琪 赵欢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41-243,共3页
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涉农高职院校必须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实施“五共一建”校政合作模式是涉农高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应然选择、地方借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和高职教育与经济社... 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涉农高职院校必须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实施“五共一建”校政合作模式是涉农高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应然选择、地方借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和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互融共进的客观要求。该模式具有凸显合作协同性、体现精准聚焦和注重共建共享等内在特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进一步优化完善“五共一建”模式内容并深入运用,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共一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立之间: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师招聘标准的现状分析、潜在风险与变革路径
16
作者 张金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9,共7页
在破“五唯”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以何标准引进教师成为相关利益主体广泛关注的议题。利用NVivo11.0统计工具对全国535所高校招聘标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标准仍对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奖项等传统标准具有选择偏好... 在破“五唯”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以何标准引进教师成为相关利益主体广泛关注的议题。利用NVivo11.0统计工具对全国535所高校招聘标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标准仍对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奖项等传统标准具有选择偏好,但也逐渐侧重立德树人、身心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成果、高校发展等新标准。在转型阶段,高校教师招聘呈现“定性+定量、数据+证据”的评价模式,有从“唯”到“维”的价值倾向。在“破”“立”之间,高校教师招聘标准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值得慎思,可能形成一定的执行偏差从而背离改革初心。因此需要在多种矛盾张力中寻求平衡,促进高校自主自为,多方参与协作,并坚定改革信心,扭转工具理性取向,寻觅多元适切的高校教师招聘新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唯” 高校教师 招聘 现状分析 潜在风险 变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为”到“无为”:以老子政策思想破解“五唯”之困
17
作者 何旭明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6,共10页
当今学术界,“五唯”已被称为顽瘴痼疾,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老子“无为”政策思想为破“五唯”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思路,无需制定一系列新的政策来破解“五唯”难题,而是要分析“五唯”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从而扭转“有为”的政策导向... 当今学术界,“五唯”已被称为顽瘴痼疾,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老子“无为”政策思想为破“五唯”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思路,无需制定一系列新的政策来破解“五唯”难题,而是要分析“五唯”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从而扭转“有为”的政策导向,实施“无为”之治。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名义出台的各种奖励性学术政策在刺激学术产出、繁荣学术的同时,也使学术研究逐步退化为一种获取资本的手段。这种政策取向必然导致“五唯”现象及系列学术问题。基于老子对人性心理的精准把握以及“有无相生”的辩证思维,老子就“无为”政策思想的作用机制、目标和要领进行了深刻阐述。“无为”的政策导向是一种条件性、环境性的安排,在繁荣学术的同时,又能避免各种负面效应的产生,为知识分子提供一个宽松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避免“五唯”现象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政策思想 政策导向 “五唯”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年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叙事与制度逻辑
18
作者 刘佳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9-83,共5页
中国的“五年规划”从理论上发轫于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实践上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有计划、有步骤地接续实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全面深化改... 中国的“五年规划”从理论上发轫于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实践上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有计划、有步骤地接续实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意义非凡。研究“五年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叙事和制度逻辑,由此探究二者的历史交汇点、价值契合点、制度对接点、优势发力点,从而为传承历史经验、坚定制度自信、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规划” 中国式现代化 治国理政 全面深化改革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心育”视角下正念自我照护在高校心理服务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怡卉 王梓瑜 杜鑫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835-2840,共6页
对正念自我照护在高校心理服务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将“五育心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分别就其内涵与结构、测量工具、作用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以其目前存在的不足为视角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五育心育” 大学生 正念自我照护 护理心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镇宅信仰演变与敦煌写本镇宅“五神”辨析
20
作者 屈谱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0,共9页
中国早期镇宅信仰有一个从兽灵奠基镇宅,到神兽偶像镇宅,再到道教融合五行学说构建五龙镇宅,逐步人格化为五方龙王、五方五帝镇宅的演变过程。根据敦煌写本五神用于镇宅、与土神并列的记载,结合方神、土神的广域神灵性质、可以役使五龙... 中国早期镇宅信仰有一个从兽灵奠基镇宅,到神兽偶像镇宅,再到道教融合五行学说构建五龙镇宅,逐步人格化为五方龙王、五方五帝镇宅的演变过程。根据敦煌写本五神用于镇宅、与土神并列的记载,结合方神、土神的广域神灵性质、可以役使五龙镇宅的神能,以及道教五方五帝随炁而变的性质进行判断,敦煌写本镇宅文书中五神所指最有可能是道教镇宅术中的五方五帝。这里五方五帝并不确指某部道教经文中具有名号的五方帝,而是一种虚拟广域神灵的泛称。从写本来看,镇宅神灵所呈现的人格化、方神化趋势,正是道教镇宅神灵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宅信仰 敦煌写本 “五神” 道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